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精选8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1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 】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华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人生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怎么写 3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六)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怎么写 4

一、激情,情境导入

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艾滋病是透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齐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5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1、导入:(8:00)

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集体学习: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板书花园、宝库

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6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它有着一种难以言喻、不可形示、超越言象的无声之美、无形之境。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本真,刘晶老师的课堂教学正让我们有这样一种直觉的感受。

一、畅谈秋色,调动情感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秋天的雨》,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板书课题、学生齐

读)有人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为什么呢?(引读第一自然段)

2、秋天的大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吧。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3、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轻声和多音字的读法。

(2)课文中写秋天的雨是怎样的?

A全班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B朗读,初识总起句。

C课文是从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交流、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三、品读课文,文中寻美

(一)感悟色彩美

1、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之美

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它们分别给了谁?边读边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划下来。

2、交流: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他们分别送给了谁?(课件随机出示)

3、赏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由读,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你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个中读出来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随机进行)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个感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B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不同的感受?

C交流、体会用词之美、之妙:拓展运用。

D朗读。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你读出什么来了?从哪里读出来的?

B大家都来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很多、很美?

C交流、朗读。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B体会丰收之喜悦、朗读。

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B金色的海浪多美啊,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3)体悟“五彩缤纷”一词。(换词练习)

(4)美读全文。

三、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四、自选作业,拓宽运用

1、我会写:练写生字。

2、我会积累:(1)选择你喜欢的课文背诵。

(2)摘录你喜欢的句子。

3、我会思考:再读读课文,提出你的问题。

我的感悟与思考: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是一节朴实无华的课,一节扎实训练语言文字的课,主要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一、执教老师很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为使学生“喜欢阅读”,教师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调动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的作用。例如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教师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使学生逐渐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学生因此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配乐朗读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阅读引向感悟的*。

二、执教老师很重视指导学生更多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作用,我们看到课堂上真正实现了“ 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把文本读得正确流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感悟,走进情境,把文本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语感得以训练,语文素养得以培养。

三、执教老师很重视读的层次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真实体现了学生从读得磕磕绊绊,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例如第二自然段的读,足有十几遍,但绝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读,我们看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四、执教老师很重视读中积累。《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写集中在第二、四自然段,第一课时教师把阅读的重点指导放在第一自然段,重锤出击,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夯实基础。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过程与方法得到重视,因此课堂学习效率很高,学生多数能够在流畅读书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精彩段落。这些积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语言文字基础。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怎么写 7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透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

7、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8、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8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书: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