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细心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6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
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教学难点:
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
2、课件(3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
1、 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歌声振林樾。
师:意欲捕鸣蝉,
生:忽然闭口立。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
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
生:儿童、童年、童趣……
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
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
师:解题
(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释插图自由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1、同桌合作诵读,发挥想象,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你的理解?
三、 品读课文,享受童趣
创设情景:
1、出示第二个课件。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是作者船行江面不经意间看见的,这一看让作者展开了思考……)
你们就是画中的两个小孩,观察课件,说一说当时的情况。有对话、有动作、神态、心理、还有环境(天气……)
2、假如我就是诗人杨万里,你和你的同桌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很聪明的孩子,试着表演一下他们的语言、动作及神态。
3、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作者所悟,这一思考的过程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小孩子(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
4、请学生表演(注重语言、神态、动作)
四、拓展阅读,深化童趣,再读体会
1、齐读全诗,背诵全诗。
2、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我们用刚才学习诗歌的方法来自学下面的这首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磐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3、自由读诗,读出了什么?
4、合作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说大意。
五.改写短文,体验童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赏析了《稚子弄冰》,再次体验了古诗的独特魅力。现在我们来试着把《古诗舟过》安仁改成一篇小故事,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来写一写这童年趣事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舟过安仁》(板题)齐读目标。解题:小船过安仁县。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师: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听录音。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
易错字:篙(gāo) 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结合插图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 师:刚才大家自学的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船了划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大伞,原来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2、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
六、默写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 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交给组长,交给老师) 默写古诗。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 生默写→组长检查→师抽查→订正
七、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两儿童————聪明、有智慧
教学反思:
我先板书了全诗内容,然后边说边介绍了学习目标:音、读、意、背、说、画,当然学生明白每一个字用意,先解决读音:篙、棒、遮,加强读书,组词练习,然后分组分句理解各句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时间在飞逝,劲头在增加,背一背,指导朗读三、四遍,我说原句,大家说含义,最后学生评一评诗中小孩有什么特点,给诗画一幅简笔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比较的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2.有感情诵读古诗词。
3.通过想象,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将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板书“童年”,生齐读。)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所有人都怀念着,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
二、学习《牧童》
(课件出示《牧童》。)
师: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整首诗是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生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读,纠正读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读音。)
师:读了这么多遍,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说。)
师:吕岩,字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后来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们说,神仙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指名说。体会诗人情感,随机点拨:“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齐读诗歌。)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牧童?
生:悠闲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无忧无虑。
…………
师:这真是美好的童年。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齐读。
三、学习《舟过安仁》
师:谁知道杨万里还写过哪些古诗?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宿新市徐公店》。
师: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描写孩子的诗。同学们先读一读,并想想是什么吸引了诗人。(指读一二句。)
师: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生说。)
师: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呢?(生说。)
师: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说。)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这一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
2、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能感知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思。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他们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对课外延伸、扩展、深化方面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童真、童趣,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读、思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学法中主要体现情景教学法、朗读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师生互动等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童诗接龙,引发童心
开课伊始,课件出示七句有关写儿童的古诗词,师生互动进行古诗接龙,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着童趣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诗歌,感知童心
在此环节中,重点是品读诗歌。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反复读诗,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想象画面,根据诗句想象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学生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讲解诗意。并在读诗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三)、拓展诗歌,享受童心
《舟过安仁》是一首写儿童充满童趣的诗,我想,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进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诗中两小童的童趣之时,我和同学们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拓展诗人杨万里的另一首充满童趣的诗《稚子弄冰》,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并能和诗中充满童趣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共享童心。
(四)、读写结合,不泯童心
此环节是一个课外延伸,做到读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出《舟过安仁》这个美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