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Waner帮家人们收集的9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A+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a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
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设计说明
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
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PPT出示2: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完善课题,学习“蓄”字。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走进一代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补充课题。(完善板书:蓄须)
学生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
要求:读准生字“蓄”,理解“蓄须”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结构,形声字。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故事主线。
4.过渡:是什么事情让梅兰芳蓄上胡须不再从事他热爱的京剧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读文要求。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思考:梅兰芳为了什么蓄须?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一读: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2)这一课中有两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
宁可 安宁 要求 要钱
(3)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梅兰芳蓄须的目的。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多,词语也较难理解,给学生深入学习带来了障碍。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精读词句,体会爱国之举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梅兰芳罢演后是怎样坚持他的艺术追求的语句,指名读一读。
(2)读句子,画出梅兰芳深夜家中唱戏的细节词语,谈谈感受。
关紧门窗 特制的 厚窗帘 悄悄地 细声吟唱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这些词语,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当时时局的无奈。
(3)自由读句子,说一说:梅兰芳已经罢演却偷偷唱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问题。
(1)长期不演戏给梅兰芳带来了什么困难?
(日本人的骚扰、生活困顿。)
(2)生活困顿的梅兰芳都有什么诱惑?画一画。
(3)面对困扰和诱惑,梅兰芳的爱国心动摇了吗?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4)教师指导学生用“宁可……也决不……”的句式说一说。
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当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提出“必须”演出时,梅兰芳是怎么回答的?文中哪个词表明了梅兰芳的坚定态度?
(2)引导学生以“斩钉截铁”的态度读一读梅兰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话。
(3)当蓄须已经抵挡不住日本侵略者的逼迫时,梅兰芳做出了什么举动?代价是什么?
(4)你从哪些词看出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无理?(必须、闯)
4.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回答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了,梅兰芳又有什么举动?从“当即”一词,你能读出什么情绪?
(2)“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思考:人们欣赏艺术大师的再次登台演出,心里对梅兰芳还有什么样的感情?(敬佩、敬仰……)
小结:梅兰芳先生不但在戏曲艺术中造诣精深,他更是艺术家的爱国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梅兰芳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的心情,通过品读梅兰芳蓄须抗日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体会一代艺术大师的民族气节。
四、作业布置,拓展阅读
1.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将梅兰芳蓄须爱国的故事完善,讲给大家听。
(2)搜集艺术家爱国的故事,办一张手抄报。
2.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难忘的一课》,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民族气节不光是拿起武器对抗侵略者,更是发自内心的坚定、坚守。然后用讲故事、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本文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文中的语句可以通过读来感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思想,在品读中感悟梅兰芳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学会演唱歌曲《茉莉花》,掌握江南风格的歌曲韵味。
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茉莉花》,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学难点:掌握江南《茉莉花》的韵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20xx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2、谈谈感想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xx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二、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CAI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
2、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03”。
③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④随CAI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三、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江苏和河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特征。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茉莉花》,流传最广的是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CAI出示两首茉莉花的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江苏的《茉莉花》委婉、秀美
河北的《茉莉花》豪放、欢快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种精彩的一幕吧!(CAI出示演唱录像)
①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②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③说说宋祖英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④说说歌曲还有哪些演唱形式,并听一听用法文演唱的茉莉花,学生谈感受;
⑤听赏和感受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师:除了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播放音乐)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
(生交流、讨论)
四、创造性表现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有很多艺术才华,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用舞蹈、器乐、歌唱、朗诵等形式表现茉莉花)
五、小结
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看大戏》。
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
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2.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唱歌曲
1.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2.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3.教师唱歌曲曲谱。
师:听清楚了吗?升f
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也要注意唱好旋律中的大跳。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演唱升记号时注意运用气息、声音位置要高一些。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哪种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你听一听,哪一段表演的唱腔风格和这首歌曲的旋律相似呢?
三、初步了解有关豫剧方面的知识
1.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师:对,这个唱段是豫剧《花木兰》中的一个选段,名字叫《谁说女子不如男》。讲的是花木兰同刘大哥争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情景。那刚才听到的第一段表演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呢?第三段呢?
生:思考回答。
2.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师:大家说得对!豫剧的唱腔风格是粗犷、豪放的,以上声和去声音调为主,所以大家感觉有下坠和下滑的感觉。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唱腔风格吗?请大家从这个剧种的名字上想一想,豫剧中的豫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3.模仿说河南话。
4.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再听一听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仔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生:聆听思考。
四、分析歌曲的内容
1.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
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
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4.演唱歌曲。
生:思考回答。
五、表现歌曲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
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想在念白中加上打击乐器,大家想一想,你想用什么节奏型来伴奏呢?
生:自由地创编简单的节奏型。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六、小结
师: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和演唱技巧的处置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和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
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局部: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局部: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2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示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局部:
1、每位同学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局部:
教师总结,公布成果。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第五课 花蛤蟆
教学内容:
一、歌曲 花蛤蟆
二、读知 倚音
三、综训 声乐训练
四、欣赏 喜庆胜利
教学目的:
一、 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 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中感受其表现的作用。
三、 通过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乐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歌曲:
《花蛤蟆》是流传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
二读知
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由一个或数个音组成,唱时短促并不带强声。
三综训
是运用倚音的练习。
四欣赏
《喜庆胜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全曲基调欢快热烈,表达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胜利和获得成绩后的无比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 声乐练习
教学重点; 倚音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声乐训练 歌曲识谱 倚音
第二课时: 学习歌曲
第三课时: 欣赏
教具; 钢琴、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内容:
1、 声乐练习
2、 学习《花蛤蟆》歌谱。
3、 读谱知识。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1、 起立
2、 问好
3、 坐下
二、 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三、 综合训练:
1、 唱一唱F调音阶,复习音位。
2、 低声部识谱。
3、 高声部识谱。
4、 合唱乐曲歌谱。(倚音不唱出)
5、 乐谱中有一些小的在符尾处有斜线的音符,这些音符就是倚音,跟老师唱一唱。
6、 倚音分为前倚音、后倚音、唱时时值短促,不带强声。
7、 再来唱一唱。
8、 唱词。低声部先唱,舌尖灵活跳动,用非连音唱法演唱。
9、 完整演唱。表现出猎人们豪爽的性格和矫健的形象。
四、 新授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我们山东的民歌——花蛤蟆。
1、 听范唱。
2、 提问拍号、谱号歌曲的情绪。
3、 打节奏:
4、 视唱歌谱。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5、 这首歌曲很轻快活泼、诙谐,大家在演唱时应注意表现。
6、 分组练习演唱歌谱。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花蛤蟆》的乐谱,这是一首山东地方民歌,回家后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
花蛤蟆
打击乐节奏;
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综训
教学内容:
1、 声乐练习
2、 学习歌曲
3、 处理歌曲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1、 起立
2、 问好
3、 坐下
二、 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 mi ma 练习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 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 歌曲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蛤蟆》一课,这是首山东民歌,大家一起唱一唱。
1、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 唱词。用跳音唱法。
3、 再来一遍。吐字、咬字自然而贴切。
4、 花蛤蟆是山东地方话,青蛙的意思。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欢快情绪要表现出来。
5、 我们加一些打击乐器表现出来,设计乐器节奏型:
6、 打击乐器试奏一边。
7、 边用打击乐器边演唱。
8、 注意歌曲情绪的演唱。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完了《花蛤蟆》这一课,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家应该爱护它。
板书设计 :
花蛤蟆
第三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 歌曲处理
2、 欣赏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1、 起立
2、 问好
3、 坐下
二、 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 mi ma 练习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 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 歌曲处理: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蛤蟆》,大家一起唱一唱。
2、 乐曲前八小节采用隔两小节轮唱,从第九小节处改为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对唱。
3、 分组演唱。
4、 请一部分同学模仿青蛙叫声来伴唱。
如:
5、 情绪要贯穿始终,集体演唱。
四、 欣赏
1、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吹管乐器吗?
2、 你来听一听这段模仿笑声的乐器是那种乐器吹奏的?
3、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曲欢庆的乐曲《喜庆胜利》,它是由唢呐吹奏的。
4、 (初听)提问:
1、 全曲是什么情绪?
2、 全曲分几段?
5、 我们分段听:
引子: 快速、有力烘托欢腾气氛
第一部分: 唢呐独奏干脆嘹亮。
唢呐与乐队对奏模仿人声
高潮音域扩充。
第二部分:中速抒情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
6、 听一听第二部分B与第一部分A的对比。
7、 (复听)完成课后题。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花蛤蟆》,又欣赏了《喜庆胜利》,大家对胜利一定感受很深。
板书设计 ;
花蛤蟆 喜庆胜利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一、教学内容
1、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2、做听音填空创编旋律
3、听《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副歌的合唱和谐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
1、出示练声曲
我们曾用舒展、优美的声音演唱,好象天空晴朗的,那般宁静。大家能在这个时候,用声音来展现“竹乡娃娃爱竹林”吗?
2、演唱:a、舒展优美b、跳跃轻巧
那你们能用这样的练声曲告诉我们“春天到来了”吗?你准备怎么做?
a、歌词b、声音要求
春天来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呀!当我们结伴同行时,走在大道上时,一路欢歌笑语,是多么高兴呀!还有可能追着、跳着呢!当看到柳树冒出了绿芽时,心中是多么惊喜啊!
二、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一首二段体的儿童歌曲,有主题和副歌两个部分,4/4拍,大调式,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构成,基本节奏为“ ”,具有欢快的舞蹈性,旋律中多次出现53 3 53 3 、5 56等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进行,使曲调更加显得欢快活泼、跳跃,表现了少年儿童吹草哨儿时的欢乐情绪。副歌部分为二部合唱,以1—6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节奏较为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由于二部和声的出现增加了歌声的厚度,使情绪更加饱满充实,满怀激情地唱出了春回大地的田野景象,也唱出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生活情趣。
1、揭课题、听感受
春天来了,真好!摘下一片青草叶子,一边走,一边吹起动听的歌儿——吹草哨儿。歌曲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熟悉歌词)你的心情如何?大家看到这一切,歌声中也应唱出————?
2、奏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欢快的舞蹈节奏感。
3、视唱练习。
(1)出示旋律。 1=f4/4
(2)学唱旋律。跟着琴声唱准有“ ”记号的旋律。
4、学唱歌曲。
(1)听范唱。体会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所表达的情绪。
(2)学唱歌曲。
(3)歌曲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演唱时主歌部分要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去演唱,副歌部分前两句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最后一个乐句回到轻巧跳跃,形成前后呼应。
a、主歌:(采用听唱法,六度、八度大跳可跟琴声模唱)
b、副歌:a、第一声部(跟琴声模唱带有升记号的旋律)b、第二声部
c、合唱(听、唱与歌谱结合)
(4)歌曲中有两段,这两段我们都一齐唱?可以有些变化吗?你想怎样设计呢?(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
用多种形式演唱《竹乡娃娃爱竹林》,看着老师指挥的手势唱好结束句。
真好,那我们按照领唱合唱的方案来完整的表达歌曲吧!谁先来说说按怎样的顺序演唱?(提醒反复记号、延长记号)
次开发有延长记号,就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来唱,好吗?来合作一下!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现在怎么来演唱吹草哨儿,你理解了吗?用你们的歌声告诉我。
三、总结下课
一首竹乡娃娃爱竹林,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
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
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四、作业:复习《竹乡娃娃爱竹林》。
安全小常识: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做听音填空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填空,初步学习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并感受和声魅力。
2、旋律的创编,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对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听记旋律音与创编旋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3、二部合唱能够做到音准、和谐。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等,用丰富的手段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一派生机的景象。
5、最后一句旋律中有一个延长记号,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动作整齐地延长、整齐地结束。
6、完整地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创编旋律导言:(出示儿童创作的乐曲,师范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怎样?那这是和你们一般大的同学创作的,但我同样相信大家也可以创作出来,你们有信心吗?
1、节奏
那我们就从基本的节奏着手吧!你能拍一拍这样的节奏吗?
出示: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那你再来听一听在下面的几条旋律中,哪一条才是这样的节奏呢?(用do re mi fa sol五个音创编的旋律)大家的耳朵真好,那你们也来用do re mi fa sol来创编旋律吧!
2、创编交流
比一比谁的旋律更好听。真是各有千秋哦!(师生互动)
3、自主创编
怎样,创编旋律很有意思吧!还有一个3/4拍的,大家也来玩玩吧!
三、听音填空
要想创作旋律,还得有些基本功的,比如耳朵要特灵,为了训练自己的耳朵,最常见的练习是听音了!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自己的耳朵吧!
(出示旋律谱)
完整的旋律是这样的,仔细听——那我们跟着琴声来哼一哼,当括号中的音,你不肯定时,可以就用些母音唱一唱。呵呵,其实老师在括号处弹奏了个双音,但我发现同学们不是能听出上方的音,就能听出个下方的音。恩,还不错!(唱旋律)分乐句来听!(单旋律音)那现在我们在完整的听一听!呵呵,一个提议,唱一唱吧!
四、 总结下课
有兴趣的同学到是可以也来创作一些简单的歌曲哦,当然别忘了可以合作完成,更别忘了与我分享哦!如果学生有课堂乐器的话,就可以更方便了哦。
安全小常识: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弯弯的月亮》,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通过听《念故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欣赏重点: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欣赏过程:
(1)出示两首乐曲的名字,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名字想象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或使用以前学过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大自然的声响,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有所对比。
(2)欣赏两首乐曲。两首乐曲均有打击乐器参与演奏,音乐旋律明显,情绪热烈。
(3)注意加强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想象,再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结构以及乐器的音色等方面加以总结。
(4)注意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如:挂图、板书、讲解、听辨、讨论想结合的手段,理解音乐,了解管弦乐知识。
(5)再次听赏。师生讨论。
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念故乡》)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感受风格的不同)
一、听《弯弯的月亮》
1、初步聆听,感受
《念故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
(播放小提琴《念故乡》、木琴《弯弯的月亮》)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
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 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总结
通过《弯弯的月亮》,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好奇吗?
二、欣赏《念故乡》
(一)导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二)欣赏《弯弯的月亮》
1、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4、小结
安全小常识:过马路、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复习八孔竖笛曲《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二、常规练习: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
1、复习《弯弯的月亮》《念故乡》。师生评议。
2、学习《无锡景》。
(1)教材分析:《无锡景》是一首歌唱无锡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传统
小调。音乐富有江南特色,曲折婉转的旋律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
(2)出示旋律:1=c 2/4江苏民歌《无锡景》
(3)练习重点:
a、此曲以连音为主,要演奏得圆润、连贯。
b、第十八小结中演奏2535时,在指法的连线上对高音孔的开闭要
较高,左手拇指要迅速、准确到位。
(4)练习吹奏。教师指导。
四、作业
安全小常识: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以免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