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编写的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编辑帮大家找到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案(最新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黛玉初进荣国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写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学发展占有重要位置。鲁迅先生给与它高度的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红楼梦》的《黛玉初进荣国府》。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红楼梦》创作过程。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四、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1、这篇课文以什么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
2、交流并归纳。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2~8)故事情节的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以及《红楼梦》创作过程,理清了故事情节。下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贾府,了解环境,同时感知林黛玉和王熙凤的艺术形象。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选读九黛玉初进荣国府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2~8)故事情节的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考虑,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身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身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同学自身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同学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同学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身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同学汇报的顺序,引导同学深入体会:
A、同学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身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同学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身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 “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洁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男生34人,女生27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较均衡,大部分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但有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应付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孩子的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还是不够理想,有待加强训练,努力提高。从上个学期末的考试来看,达A率较低,及格率92%, 整体成绩不够理想,落后面较大,各个方面都要加强,争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语文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阅读课文27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主题分别为: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课文后的作业题除朗读、临写等常规训练外,还有常用词语的训练(比较近义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局部仿写练习。另外,本册向学生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习作7课,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综合练习7个,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与本单元课文有一定联系,但更大程度上带有举例性质,因此,既要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又要防止拔高要求,过度延伸。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多种活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221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4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文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先学后教”的理念。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五、学困生转化: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有的甚至处于滞后的状态等。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去转化后进生:1、在课堂上多关注后进生。2、在课后多关心后进生。3、热爱差生,尊重和信任他们,提高学习兴趣。4、开展帮扶活动,共同进步。5、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助等。
《牛郎织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震资料,音乐,李博士的照片及行程安排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走过生命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种桥是用爱心、用骨髓建造的,今天我们要一起用心了解这座桥。
这座生命桥是怎样建起来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寻找答案。
1、找骨髓(十分不易)
(1)课件出示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读通句子。(指名读)
②理解“凋零、含苞、绽放”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自由读,回答。)
(2)课件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 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①大家看看这三句话都是在说什么?
②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 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③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句子。
(用心体会“十万分之一”,用心体会寻找过程的“几经辗转”,才能体会寻找骨髓的“谈何容易”。)
2、献骨髓(遭遇地震)
(1)课件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指名朗读后再谈感受。
②看课件(播放地震片段),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 晃。”联系自己谈感受。
③让我们的心贴近青年的心,一起来到大陆,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此时此刻台湾青年想得更多的是海峡的彼岸,一个18岁的大陆同胞正 满怀着生的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⑤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 )。”
⑥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如此牵挂,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
⑦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语句子。
⑧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
3、取骨髓——(遭遇余震)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生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回答)
②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指名读)
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④想像一下,当时手术室里的情景?
⑤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博士是怎样表现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⑦从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4、送骨髓(连夜奔波)
①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 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②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课件出示行程时刻表(问学生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③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指导读出艰辛、紧张与漫长的三种语气)
5、植骨髓(成功)
①出示:22: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2:00整,手术顺利完成!
二、升华情感之桥 ,抒颂血脉亲情,理解生命桥 ,总结全文
1、品读第 7 自然段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
生:这真是一座用骨髓架设的生命桥啊!(师板书:骨髓)
生:这真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啊!因为台湾青年是满怀爱心捐出骨髓的,所以我说是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师板书:爱心)
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全班齐读第 7 段)。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知道是台湾青年用骨髓救了自己,他会如何感谢台湾青年呢?你替小钱写一封感谢信给台湾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