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教材简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并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
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收看电视四川频道,感受汶川地震满目疮痍、死伤枕籍的场面,了解大陆、中国台湾以及其他世界各国人民献大爱度劫难的事迹,唤醒孩子的爱心。也为体会台湾同胞在余震的危险中捐献骨髓的无私奉献精神作情感铺垫。
3、预习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试着采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其意思。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本文,应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六、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识姚明吗?谈谈你眼中姚明。然后师讲述:他可是国际大球星啊,还想听听他的故事吗?2005年9月4日下午3点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600多人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奇怪的是几乎没有观众坐在椅子上,大家都不约而同站起来,干什么?都注视主席台上正在现场采集血样的姚明啊。他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了。据说抽取骨髓是比较痛苦的。手术后一两天还有疼痛感,一两周才能恢复健康。人们不但害怕抽取骨髓的痛苦,更担心抽取骨髓会影响身体健康,尽管医学研究证明,少量抽取骨髓,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捐献出自己骨髓。所以当姚明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大家都在怀疑,在担心,在翘首注视!当时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否真的要捐献骨髓?姚明坚定的回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哪怕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也要选择捐献骨髓,拯救生命!你看,姚明真的很让人敬佩啊!提到捐献骨髓,你们想到了哪一种疾病?
你对白血病有哪些了解?(白血病,又叫血癌,你们一听,脸上就露出异样的神情,是啊,多么可怕的一种病啊!得了白血病,生命就有了危险,这种病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治疗,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后来医学专家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 www.xiaozongshi.com 于拯救白血病人的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上课!
【设计意图】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交流,目的是在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的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捐献骨髓、白血病等医学知识,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就不需再单独介绍这些知识了,为实现省时高效的课堂作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还让学生了解到在大部分人不愿捐献骨髓的大环境下,姚明却愿意捐献骨髓拯救生命,从而感到姚明真的很让人敬佩、感动,为文中深刻体会台湾同胞捐献骨髓而且是在余震的危险中、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情况下捐献骨髓更让人感动、敬佩做好情感铺垫。
一、预习探究:
师:齐读课题
师:什么桥?再读课题。是什么样的生命桥?再读课题!
师:课前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中国台湾海峡。看图,这就是中国台湾海峡,它是我国最大的海峡。文中跨越海峡的两端指的是哪儿?
生:杭州和中国台湾。(板书:杭州 中国台湾)
师:(指图)在杭州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的海峡上有桥沟通吗?(没有)那么课题中的“生命桥”,指什么?(如能说出,师就说:这是你预习课文的收获,等我们细读课文后,你会对生命桥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如说不出来,就问:你心中也有这个疑问,对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过渡: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书,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畅,并且想一想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生:自读课文。(此环节,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要看到学生学习的真实场景,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二、合作交流
(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词语:这课的生字词语很多,先自己读读看,能读准吗?生自读。
凋零 含苞 绽放
袭击 辗转 空旷
暂停 身躯 同胞
间隔 沉着 骨髓
2、指名读。
师:谁读第一行?读了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写花儿的)透过这三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花儿的哪三种状态?在文中还是指花儿吗?先不急着回答,等细读课文时再探讨,先读好这三个词语,一起来!)
谁读第二行?....逐行检查,重点指导读好“间隔”、“沉着”、“骨髓”的读音。最后一起读一遍!
(二)检查课文内容感知情况
师: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预设学生会说的很啰嗦,老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师小结:这个同学说的非常详细,在他说的过程中,老师把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还有一些关键词写在了黑板上,我们把这些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说明白。一起试一遍。(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那里的一个青年给他捐骨髓,小钱得救了)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直奔第一个场景。
师:下面就让时光倒转到 1999年9月22日 的早晨,在美丽的杭州市,当人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感受着飘香的晨风时,小钱却静静地躺在医院里。我们一起去看望看望他吧!哪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三个词还是指花儿吗?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3.师:你知道了什么?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就要结束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他继续活下去。(2-3名生)
师: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啊!
当同龄人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病魔把他折磨得有气无力,这句话怎么读?)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欢呼雀跃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当同龄人牵父母的手漫步林荫道上,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快乐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生谈)带着你的感受读这段话。(配乐读第二自然段。)师:是啊,1 8岁啊,还没来的及为社会做点什么事情,还没有好好享受幸福的人生,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要凋零了,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我们一起读一遍。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说、思、读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生命的重要,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体会下文台湾同胞的无私奉献埋下伏笔。
(二)品读3、4、5自然段,
1、师: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学生自然会齐声回答:不容易)得白血病的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在小钱静静地躺在医院里等待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的时候,海峡的另一端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台湾的那一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的体会在空白处写一写。
师巡视参与活动。提示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画出的句子和自己的体会。
全班交流:
2、师: 刚才你们读读、画画、写写、说说,很让我感动,那么文中是谁最让你感动?生:中国台湾青年
师:是哪些句子感动了你?谁来读。预设学生说地很零散,老师注意梳理语言,然后课件呈现重点句段。
3、课件第一次呈现: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这些让人感动的句子,我们就要用心的品读,这样,我们才能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请大家默读这两段话,看看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生自读。
师:说说吧,青年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答,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台湾青年等着抽取骨髓的环境。
师: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同学们一定印象很深,那满目疮痍、死伤枕籍(凄惨的)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发生在1999年的中国台湾大地震,同样留给人们痛苦的回忆。
播放中国台湾正在地震时的视频,解说:这场地震造成中国台湾罕见的重大损失,有2400多人死亡, 1万多人受伤;近40万栋房屋倒塌,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大震过后,余震时有发生,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孩子们,有什么感受?(生:害怕、紧张、恐惧……)
【设计意图】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虽然有汶川地震的经历,但他们只是了解震后的场面,并没有震中具体直观的感受,而中国台湾青年真切的体验了。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影像资料,让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对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大陆同胞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如果没有这段影像资料,可能就要让学生联系四川大震的情况去体会此时的危险了,但学生不像我们成人,学生对震后场面的感受没有我们成人那么深刻,总不如直观的影响资料,所以,我还是努力找到了这段资料。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就在昨天,……摇晃),师范读,读出地震的恐惧、危险,生再读,深刻体会中国台湾青年所处环境的危险。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干什么?(生……)
师:可是,(引读)“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点红“他知道”)他不知道的呢?(点红” 还不清楚” )他不清楚什么?(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师:昨天刚刚经历了这样一场大地震,他的家人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生:可能平安,也可能伤亡、埋在废墟下呼救、在医院抢救……
师:在这时候他的家人最需要青年干什么?(生答)
师:可是,他还是躺在床上等候着抽取骨髓,因为他知道……(再引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 : 一个知道,一个不清楚,反映出青年人多么高尚的灵魂啊。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4、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课件第二次呈现: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说怎么感动你的?
师:突如其来让你感到了什么?(来得突然)针头都脱落了,说明余震还很-----强烈!在突然而强烈的余震来临时,会有什么危险发生?你想象的到吗?
师:在这种危险情况下,只有怎样才安全啊?(跑到空旷的地方才安全)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点红“静静地“)
师:大地在颤抖,房屋摇晃,玻璃啪啦啦的掉下来,身体底下的床也吱吱作响,危险随时都会降临,可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为什么会这样镇静呢?请大家再读读这段文字,想象着当时的情景,把自己当作这位青年,此时,你就躺在余震不断的中国台湾,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啊?请大家静静地读吧。
交流:采访形式
师:你来读——青年,此时余震不断,大地颤抖,房屋摇晃,危险随时都会降临,你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在这里?你能捐献骨髓已经很了不起了,为什么不延缓捐献的日期儿在余震的危险中捐献呢?你心里只想到大陆同胞,难道你就一点儿都不害怕吗?你的勇气来自--------(师:你很勇敢,为了挽救大陆同胞的生命,你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我敬佩、感动。)
你来读——读得真好,可是,青年人,你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还不清楚啊,你怎么能这么静静地躺在这儿呢?(生)可是,你知道吗?此时此刻,你的家人是多么需要你啊,他们一直在呼喊着你的名字,他们是多么盼望你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啊,难道你就不牵挂他们吗?你怎么向他们解释啊?(生答)
师:一头是满怀希望期待你的骨髓的大陆同胞,一头是自己的亲人,在这关键时刻,你心灵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你强忍着对家人的牵挂和担忧,选择了挽救小钱。(面向全体同学)问:孩子们,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啊?
师:读着读着,我们逐渐走进了青年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为青年人的勇敢、善良、无私所感动。谁能用你的读,表达你的感动、敬佩? (读三段,课件呈现,配轻音乐,三个同学接读)
(评课回应,我的话:在课后互动评课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建议此环节让学生代替老师采访。我认为不妥。因为,在此环节,老师已布置让学生都把自己当作中国台湾青年了,目的是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逐步走进青年人的内心世界,让中国台湾青年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渐渐清晰、鲜活、丰满起来,这时如果再让一个学生代替老师采访,试想,作为采访者的这位学生,角色能转换过来吗?况且,学生的语言储备是没有老师丰富的,此时某个学生是不能代替老师引导、启发全班学生的,找一个学生代替老师采访的结果定会影响全体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这样,岂不前功尽弃?虽说让学生代替老师采访,会给这个孩子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但综合考虑,得不偿失啊!所以,该舍则舍,该留则留,据情而定,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让孩子的所有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那只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大家认为呢?)
过渡:同学们,在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一样把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这个人就是——李博士。余震不断,李博士抽出骨髓极为艰难,但他没有放弃,没有因为不能继续工作而逃到安全的地方。课件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台湾同胞的爱心、小钱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的希望……)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心情怎样?带着你的心情读读这句话!-------一起来读。
师: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出发了,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就这样,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注入了小钱的身体,小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了!(重音突出“十几个小时”、“奔波”、“ 连夜”,老师的语气还要深情,以突出李博士的不顾疲劳、一心为人的高尚医德。)此时此刻,小钱的心中充满了感激,纵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想一想,他最想说什么?请你把小钱的心声涓涓流淌于笔尖吧!(播放:轻音乐)
谁写好了谁就站起来读吧。(老师随机评价:可以站在青年人角度,可以听众角度,比如:谢谢你,我想,假如那位青年听到你的话,他会为你的康复而高兴,更会为你回报社会的爱心而欣慰……)————所有同学一吐为快,把心声自己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此刻,学生情感涌动,表达欲强,抓住时机,安排练笔,让学生的真情肆意流淌,实现了读写结合,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齐读最后一段,和作者一同表达我们的心声。
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啊!下面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带着美好的祝福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四、巩固延伸
师:读到这儿,我想你们已经对生命桥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填一填:
两岸同胞用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血脉亲情、生命…)让学生一起连读自己填好的句子,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说说你对生命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个问题,预设学生心里能懂,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于是直接换为这种方式让学生填,在填的过程中,学生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心里明白但说不出的话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啊,这样,孩子的语言、思维都能得到了训练,对生命桥含义的认识也得以升华,回归了课题,从而顺利、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师总结:课就要结束了,但这情、这爱将世世代代铭刻在我们的心中,铭刻在两岸同胞人的心中。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帮助身边的人,但很少是需要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的,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甜甜的微笑,都会给别人带来鼓励,带来帮助,也给自己带来快乐,请记住: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作业
1.同学们,课下搜集让你感动的爱心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推荐阅读:《生命20小时》。
【设计意图】爱心故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了或听到的,如: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故事等,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再次唤醒自己的爱心,同时让更多的人们感悟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启发人们不断创造爱、享受爱。《生命20小时》是一部由中国台湾名播吴小莉等编著的纪实性的集体创作。全书全景式地再现了祖国内地、中国台湾、香港的骨肉同胞为拯救一位普通女青年陈霞的生命,在20小时内悉心关注和促成一起跨海骨髓捐赠、移植配对事件的动态历程。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李政道博士亲赴内地看望病者、亲自落实骨髓配型方案的慈爱之心,中国台湾花莲一郑姓青年志愿捐赠骨髓的仁爱之举,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为抢救患者精心治疗护理的挚爱之情,社会各界因挽救陈霞生命而涌动的骨髓捐赠的博爱之潮,在书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布置阅读,是对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深化延伸,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课时,我们先让台外青年的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清晰、鲜活、丰满起来,因时间关系,李政道博士只能略讲,加上学生预习时对中国台湾与内陆的关系了解得不够充分,在课堂上学生似乎不能把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看成是台湾同胞的代表,不能真切地、充分地把这份情上升为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那份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以,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还欠火候,成为本课教学的遗憾!让学生读这本书,心灵将会又一次的到爱的洗礼,将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海峡两岸的骨肉情深!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地震的图片、课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震区,你会怎么做呢?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它给中国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展示图画。9月22日,余震继续发生,大地仍在摇晃,然而,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却静静地躺着一个健康的青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连接的是哪两端,又连接着谁?(板书:中国台湾 杭州 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再读,深入中心。
1、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是亲人还是朋友?他们认识吗?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什么而联系在一起了呢?(白血病、骨髓……)
2、健康的中国台湾青年与患了白血病的小钱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静是不是一样的?
3、探讨。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⑴ 过渡:
听你们读着这些感人的句子,我们大家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这感人的一幕幕。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显得特别的清晰,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出示: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子中那位青年指的是──中国台湾青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的?
⑵ 出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 读,再读。
② 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刻?咱们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去读,去体会。
课件出示:
(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⑶ 交流:
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第一层:在怎样危险的情况下。)
① 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读出文中的句子: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学生读)(大家都找到这个句子,一起读。)(我们来看:出示地震录像)面对地震,你想说什么──(带着刚才的画面,刚才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老师接,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 青年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的情况下……句子:(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静静地(板书)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啊!他牵挂着什么?(家人是否平安?)
在这场地震中,也许他的家人会怎样?也许……也许……
而此时,他心中纵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⑷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来的情况下……(读第5自然段)(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⑸ 你们说,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又在忍受着多少的痛苦:
① 皮肤针刺:
读句子,这是在忍受肉体上的痛苦;
② 家人是否安康尚不知道,这是在忍受内心的煎熬;
③ 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余震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⑹ (第二层:为什么?)但是,这一切的痛苦、这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他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⑺ 为了小钱;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出示:齐读,范读,再齐读。
镜头推向大陆,感受小钱生命的垂危和对骨髓的迫切需求:
⑴ 在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他把海峡彼岸的小钱深深地牵挂。现在,就让我们的心贴着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把目光移向大陆,去看看小钱。
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板书:静静地
⑵ 他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去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哪些句子在这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心?
⑶ 交流:
出示句一: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你来读,你来读,齐读。
②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③ 现在,你再去读读这句话。
(如有必要,范读、齐读。)
④ 面对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
⑷ 拓展:
是啊,小钱才刚满18岁,出示:如果不是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山间快乐奔流的小溪水……)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生命就象……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⑸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容易吗?不容易!课文是怎么写的?(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作者用可能这个词告诉我们,有时候十万人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有适合的骨髓的人。多么精确的用词写出了多么残酷的事实啊!)
⑹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⑺ 此时,对于小钱来说,谁,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的十万分之一的可能?(中国台湾青年!)现在,只有谁才能救得了小钱了?(中国台湾青年!)
⑻ 请你用上“唯有……才能……”来说说这件事:
①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救小钱。
(能象课文那样,把句子说得生动感人吗?)
②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⑼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扬起生命的风帆。
3、焦点聚合:
⑴ 你们说的,你们想的,海峡彼岸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他都知道。所以,忍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出示)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此时此刻,你从“静静地”一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容易、伟大、无私的爱……)
⑶ 是的。正因为这一切,正因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风尘仆仆地带着骨髓赶到杭州,连夜地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
⑷ 你们看──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⑸ 齐读。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结束语: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板书)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画桥)。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爱!
【教学设计说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我根据课文先后描写的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就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生命垂危的小钱迫切需要移植骨髓;第二课时主要从第二个场景的描写中感受人们对小钱的爱心,并在读中感知,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以爱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鼓励学生认真读,大胆想,自由表达。在引导学生读书、对话的过程中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来指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并利用课件适度拓展了课文内容,结合音乐渲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读中,想象中,感受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理解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是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起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过程除了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之外,在作业设计方面还把课外阅读延伸与读写结合在一起,并且注重了积累和运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重难点〗
抓住“严重”、“凋零”、“辗转”等重点词语完成学习目标中的第三点。
〖课前准备〗
有关白血病的常识、补充阅读《陈霞日记》。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导入,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练写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相机解决、疏理。)
3、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4、重点指导书写“移植”、“袭击”、“血脉”等词语。
(结合讲解白血病的常识。)
5、指名逐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读通顺。
二、再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
三、三读感悟
1、小钱的病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救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边读边想刚才的问题。
2、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悟并读出体会:
⑴ 引导学生从“脸色苍白”、“即将凋零”等词语体会小钱身体的虚弱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⑵ 结合《陈霞日记》体会病人对生命的留恋。
⑶ 引导学生从“唯有”、“谈何容易”、“几经辗转”等词语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和寻找过程的艰辛,读出体会。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读课文,读补充材料之《大地震作证》;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白血病的事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人们的爱心。
2、读出自己的体会。
〖重难点〗
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用爱心和血脉亲情搭建的生命桥。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爱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个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和谁有关系?为什么和他们有关系呢?
2、引导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小结:
是的,两岸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使他们为了救小钱而走到了一起,是他们的爱心使得小钱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重新绽放了。
二、再读课文,体会“爱心”
1、可见,这句“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让我们把它划下来。(师生导读)
2、课件:
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感受到“爱心”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相机指导。
4、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读你划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谈出体会并指导朗读。)
5、小结:
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的这些词句体会到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真是有爱心的人。他们不顾家人的安危,冒着余震的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之下终于使小钱这多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重新绽放了。
三、总结全文,升华“爱心”
1、(音乐《感恩的心》片段)你们看,生命象花朵一样美好,你们听,生命象歌声那样美妙。当小钱苍白的脸慢慢红润起来,身体也渐渐康复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疏导。)
2、是啊,小钱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激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桥使小钱还有许多象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得救了,让我们怀着感恩,带着祝福再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3、(音乐《爱的奉献》片段)小钱的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此时此刻,当我们被他们的爱心感动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4、总结:
那就让我们把这这座用爱心浇灌,用血脉亲情连接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永远地铭刻在心中吧!
四、布置作业,表达“爱心”
必做题:摘抄课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五、板书设计
步履匆匆
等候
沉着地 不顾家人
静静地 爱心 冒着危险
一次又一次
奔波
血脉亲情
大陆 中国台湾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李博士相关资料、照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给小组内同学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2)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3)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4)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无法顾及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当时无法顾及亲人的安危。)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经上百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也许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却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在彼此心间埋下善的种子,爱的幼苗。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重难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说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袭击、平安无事、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
2.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说教法学法
我们说,每一个语言都表述着一种思维,表达着一种情感,所以对于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运用则是对情感的最好传递。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上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关键句。这也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读书指导法。如我在引导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查字典理解,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在出示上下文时我提问:“他们都到哪儿找过了?”引发学生想象理解“辗转”。同时还让学生感悟到寻找合适的骨髓多么艰难。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积累,感悟。再比如说,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时,我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跟“沉着”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还用了追问的方式“什么在摇晃?””“哪儿最安全?”“手术室里什么在摇晃?”青年怎样的表现,李博士呢…(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说过程
根据四上学生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概括的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个小环节来完成。
•自由读。(读正确)
•自主提醒词语(有生字的,带多音字的,关键词)(详见幻灯片)
•检查读书效果,概括主要内容。
在第二个环节自主读词语中,学生可自由说需提醒的方面,可以是字音,字形,字意,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难句子,随机就出示读一读,简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检查朗读情况,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教师教给方法:把时间,地点,人物和几个关键词连起来说通顺,就是主要内容了。
通过以上环节第一层面,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层面: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
这个层面,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感悟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提醒读书方法(在课文中感人的部分,我们要静心细读,尤其是一些让你感动的句子,词语,划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第一个环节:默读3-5自然段,划出令你最感动的语句,简单的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关键词。而后就是交流感受环节。老师随机评价和板书。交流过程中,教师配乐范读,激发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的想象当中去。设计了一则说话内容: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想着( )。
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齐读) 第二个环节:进行拓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钱慢慢康复了,他心里充满了感激……(小练笔)
附加
板书设计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同胞
白血病 捐献骨髓 余震中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理解"辗转"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3,在朗读中理解余震中抽骨髓的艰难历程,感受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设疑激趣
1,指名读题目,我们见过石桥,木桥,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生命桥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桥" 谁和谁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杭州小钱===中国台湾青年)
2,出示中国台湾海峡图,介绍中国台湾背景。同学们,这就是我国的台湾海峡,在他的两旁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虽然只相隔300千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依旧不相往来,而且连乘飞机都得从香港转机。但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却在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探究,感受生命的脆弱
1,师: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时会格外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它,请放声读,读准读通,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我们。
2,词语反馈,理解
1) 出示词:凋零 含苞 绽放 骨髓 移植
辗转 暂停 身躯
2) "凋零"是什么意思 屏幕中的哪个词正好和它相反 "含苞"是怎样的
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哪句话里 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3个词语还是在写花吗 自由读,想想这3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含苞"在这指什么 "凋零"呢 "绽放"呢
理解了词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练读,指名读 齐读)
3)但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出示句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你知道"辗转"这个词的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光读这句话还不行,找找前两句话,同学们边听边想这几句话在说什么
想象一下,小钱家人会在哪些地方找骨髓
我们理解了这一点,能将它读出来吗 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三,锁定"感动",深层解读
过渡:找到骨髓的小钱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同一时刻,身处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自由读3,4,5自然段,课文的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 做做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3: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l 说说你的想法。
l 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边说边播放地震图片边解说: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在台湾省花莲西南突然发生7.3级大地震,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1305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师: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什么 (恐怖,可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会不牵挂自己亲人的安危吗 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l 朗读句子: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这位青年这么坚定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这位青年愿意这么冒着生命危险做手术,是因为——他知道……
引读句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3, 出示句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句话为什么打动了你
l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余震 (大地在颤抖,突然,急,快
面对这样的余震,博士和青年本应怎么做 但现在呢 (指名读句子)
l 想象说话:在这紧张,危险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用心去贴近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同桌说一说,他在想什么。
l 朗读:我们感动于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于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李博士与青年的沉着与冷静。
l 引读:为了能让18岁的小钱重新绽放生命之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利用——终于——.
l 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还是——(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再明题意,朗读抒情
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你觉得这座"生命桥"只是连接着生命吗
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让我们将他的想法诉之笔端。
生命在延续——
小钱苏醒后,得知海峡那头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内心激动万分,他……
【预习要求】:
学生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1.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 ,让人 。
2.面对一个需要骨髓移植的大陆青年,中国台湾青年顾不上
,顾不上 ,依然 ,因为他知道 ;李博士 走进手术室,冒着
的余震的危险, 地站在手术台旁, 的努力,终于让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这时候,他们的心中唯一想着的是 ,而丝毫没有 。是大家一起用爱心架起了 ,这一座 ,这座写满爱字的 。
家庭作业:
基础题:
1. 自主积累词语10——20个。
2. 文章哪些描写让你深受感动?请选择两处分别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选择题:
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2.课后收集类似课文一样的感人报道,然后讲给同学听。
附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中国台湾 大陆
————————————
青年 钱畅
血脉亲情
【设计意图】
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中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冒着生命危险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但感人的事例要借助语言文字向人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力求把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和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句子,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彼岸、中国台湾、袭击、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教学难点】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关于地震、白血病、骨髓移植、李政道博士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抓住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两个场景来品词析句,从而体会骨髓移植的不容易和对小钱的重要,以及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体会李博士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指导读好难句。
(3)、检查词语意思。
3、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师相机板书。
(3)指导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关键词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完整。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一)、课件出示图片: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在同一时刻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情景。明白同一时刻指什么时候?回顾大地震的情景?
(二)、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心情不平静?划出有关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三)、深入对话,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小钱的心情不平静?
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 (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 )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
(1)句子中哪三词语经常用来描写花?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指什么?
(2)出示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学生浏览,谈感受。
(3)再读句子,说说小钱当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
2、小钱心里如此不平静,那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四)、深入对话,朗读体验中国台湾青年的“静”。
(1)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为什么不平静?
(2)讨论交流,引出句子“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并多次引读这个句子。
(3)你觉得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回扣课题。
1、故事读到这里,对刚上课时提出的两个的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2、引读课题。
五、作业。
1、除了中国台湾青年,还有哪些人帮助过小钱,他们都做了什么?
2、想像一下,一年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和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口语交际)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捐献骨髓 同胞
白血病 余震中
亲情、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