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半截蜡烛教学设计【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
2.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1. 半截蜡烛只有一半长,却藏了装着绝密情报的一截小金属管,那么,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打开书,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 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她为什么表现得这样镇定?)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 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6.(手指蜡烛)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吗?谁来说?
(谁来学学她的娇声说话?你能打动我,但还不足以打动那个凶残的德军。
指名男生,女生读,女生齐。
还有什么地方吗?)
多么聪明的小姑娘啊!在妈妈、哥哥的计策都失败了,在蜡烛越烧越短的紧张时刻,她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娇声说话,还不忘道上晚安。她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小姑娘!
齐读第6自然段。
8.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危机终于过去了,但我们同这一家三口所共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三。同学们,假使二战结束后,国家要授予这一家三口荣誉勋章。该怎么写呢?
(出示格式,自己选择一个人物填)
鉴于
特授予
四。作业:
1. 课文内容编排成课本剧。
2. 仿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一家三口与敌人的对话中,特别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截止 诺言 熄灭 厨房
遭到 厄运 楼梯 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指导练读。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1)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a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b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c办法巧妙。
6.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截”,与“载”“栽”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2、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联系第一课时的学习交流。
二。教学课文:
1、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半截蜡烛”有多长呢?就在这样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可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呀!
2、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
3、看来,这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伯诺德一家三口关注的焦点,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
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板书:周旋)
导学引路。
6、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7、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
(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3)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自学交流。
8、“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9、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10、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1)“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2)“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11、“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12、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a什么叫“娇声”?
b怎样“娇声”说的?
c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d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3)接读第七节。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
⑴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和同学们合作改成课本剧,并合作表演。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有绝密情报)
2.是呀,这是非同寻常的半截蜡烛。然而,一天晚上,敌人乘着夜色突然闯入伯诺德夫人的小屋,并顺手——引说:点燃了桌上的蜡烛,(板:点燃)伯诺德夫人巧妙地把它——引说:吹熄,(板:吹熄)可是敌人又——引说:重新点燃,(板:重新点燃)杰克借外出搬柴的机会想——引说:把蜡烛端走,(板:端走)敌人却一把——引说:夺回,(板:夺回)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最后时刻,杰奎琳终于成功地把蜡烛——引说:拿上楼。(板:拿上楼)
3.故事一波三折(画上连接线),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
师:老师反复研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感受颇深,有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想问问大家。我想让大家也细细品读一下这篇文章,来猜猜老师会问哪两个问题。
二、深入学习课文
㈠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内容,寻找问题和所提问题的答案。
㈡随机交流。
⒈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学生感受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这半截蜡烛是一颗***,蜡烛当着敌人的面烧到金属管后熄灭之时,就是严重后果发生之时。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斗争,将围绕着不让蜡烛当着敌人的面自然熄灭。)
⒉伯诺德夫人的努力。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感受伯诺德夫人着急,担心,机智,镇定……)板书:急忙、轻轻。
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此时的伯诺德夫人会强调哪个词?(指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深挖。了解无论强调哪个词都是为了在避免敌人的怀疑的前提下,巧妙地熄灭蜡烛,保住那半截蜡烛。)
⒊大儿子杰克的努力。
⑴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感受慢慢(板书)杰克让自己显得更平静,更自然些,不让敌人看出破绽。
⑵中尉的表现。
让学生感受敌人只是觉得暗了,很生气,如果杰克急速端走,敌人联系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就会怀疑这半截蜡烛了。
⑶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让学生感受到必须搬回木材,不然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板书:从容)默默地坐待的可能是蜡烛燃烧金属管处的自动熄灭,秘密的暴露,情报站的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⑷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紧迫,当时气氛的极度紧张。
⒋小女儿杰奎琳的努力。
⑴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感受娇声(板书)杰奎琳很机智,让敌人感受到她的可爱,产生对她的怜爱之情,话语中还避免了说蜡烛,避免了敌人的怀疑,而后拿蜡烛留下比较亮的油灯顺理成章。
⑵少校的话语。
让学生感受到敌人有杰奎琳的表现想到了自己的亲情,产生了对杰奎琳的怜爱。
⑶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让学生感受镇定(板书),不镇定的话敌人要怀疑杰奎琳离开的动机,不向敌人道晚安的话,急促地拿着蜡烛离开的话,敌人也会怀疑,反而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⑷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让学生感受紧张,时间刚刚好,甚至早几秒钟而熄灭的话,都会遭到敌人的怀疑。而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斗争却节奏越来越慢(看板书),致使敌人最终都没有怀疑到这半截蜡烛上,感受是一家三口的共同努力化解了这场可怕的危机。
三、总结全文
四、续写
德国军官走后……
板书: 半截蜡烛
保护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取灯换烛) (搬柴移烛) (睡觉端烛)
教学评议: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紧紧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保护蜡烛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读、感悟、感情朗读,体会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沉着、镇静和机智、勇敢。教师始终处于导的位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朗读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师:理由呢?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答
师:杰克要保护母亲和妹妹,他是多么勇敢的孩子呀,男生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一起读读小男子汉的话。
(生读,师生评价。)
三、女儿的表现
师:母亲和儿子保护蜡烛都失败了,保护蜡烛的希望都落在杰奎琳的身上,她的表现让我们更加关注。我们一齐来看看小女孩的表现。(生读)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读杰奎琳的话?(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是在用什么语气读的?生答
师:谁还想带着这种语气来读读小女孩的另一句话?(生读)
师:小女孩此时面对的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可她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百合般的笑容,在这灿烂的笑容背后,小女孩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师板书:
勇敢、镇定
师:这么多的优点,但对小女孩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我们男女生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女读女孩,男读少校)
师评价:多么可爱、有礼貌的女孩,多么机智勇敢的小女孩。让我们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可敬的小姑娘──杰奎琳(一起鼓掌)
师:同样的男生也不错,把少校对女孩的那种宠爱读出来了。继续加油!
四、升华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机智与勇敢。那么在保护蜡烛的过程中,他们难道没有害怕没有紧张吗?为什么能这么镇定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呢?生答。
师:是啊,他们是在保家卫国。(板书:爱国)是共同的反法西斯斗争,是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的坚强信念,是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使母子三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
2、师:面对这一家,面对这些军官,面对二战,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
3、交流。
五、了解剧本,指导朗读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
1、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交流师总结。
2、投影出示(剧本特点):
师: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这个剧本。好,下面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以44页和45页为剧本,小组结合,认真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一会我们进行汇报表演。 (生自由结合。)
3、生表演,生评价。
六、作业超市,提供自主空间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有小组没有机会上台表演,我们课下还可以继续表演。
1、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剧本。
2、搜集可歌可泣的二战故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求: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2、交流:(1)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2) 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将绝密情报通过小金属管放进蜡烛里,插在一个烛台上,放在显眼的桌子上,多么绝妙的办法。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有时也是最安全的。伯诺德夫人真是聪明过人。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不是)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画出有关句子(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导入:是的,只要蜡烛被点燃,只要燃烧到金属管处(引读: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生命的结束)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这只是半截蜡烛,很快就会燃烧到金属管处。为了保住秘密,保住情报站,保住一家三口的生命,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感知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3-7小节,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当 时,伯纳德夫人 ,结果 。
(2)当 时,大儿子杰克 , 结果 。
(3)当 时,小女儿杰奎琳 ,结果 。
2、交流思考题。
(二)研析情节
1、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伯诺德夫人一家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家之主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的句子,好好加以体会。
2、集体交流:
伯诺德夫人有什么品质?(机智、临危不惧等)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看到少校点燃蜡烛时,心想:)
(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是巧妙地化解了危机,真是了不起。同学们,危机是真的过去了吗?(相机理解“似乎”: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因为(引读: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面对险情,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学下面的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的品质。
4、小组交流。
5、集中交流。
交流杰克。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生火、坐待读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
过渡:
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自由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情况紧急、危险、千钧一发等)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此时真是“生命悬于一烛”(“似乎”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当时的紧张心情)
练习朗读。怎样读出这种紧张的心情和气氛呢?
在这迫在眉睫、十万火急的时刻,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心想:(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于是,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可以感受到她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三、升华中心,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回答)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 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伯诺德夫人应该知道传递秘密情报这项工作很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了这项危险的工作,可以看出她不但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怕牺牲,还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她一样,这一点很了不起。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写颁奖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最终凭借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颁奖词,你觉得颁奖词上会怎么写呢?(学生练习写颁奖词)
集体交流。
3、升华中心:其实,在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家庭,有许多像杰克、杰奎琳那样的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出示:爱国名言: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齐读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言或诗句?交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伯诺德夫人一家,记住这个惊险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齐读课题。
四、课后作业:
1、想象练习:当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也许会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尝试写一写。(提示:可学习课文中人物不同提示语的对话方法,可根据课文中人物的不同提示语的说话形式,将母子三人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具体生动地描写。)
听着德国军官的脚步渐渐远去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和同学排一排,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