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五年级语文《挑山工》优秀教案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设计理念
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凸现重难点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倍镣ㄈ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闭页鎏羯焦ず陀稳耸窃跹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鼻氚烟羯焦そ驳幕盎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蔽恼掠心男┠愣敛欢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庇稳说巧绞保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碧羯焦さ巧街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鼻肽惆盐闹凶钕不兜挠锒握抄下来。
2比绻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组第5课
二、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大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准备
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阅读卡片
六、教学流程
(一)结尾导入、设置疑问
1、利用谈话导入,展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总结出挑山工的定义。
2、告诉学生这幅画就是作家冯骥才从泰山回来画的一幅画。引导学生用心读最后一段。
3、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引导学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设置疑问,预留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板书:三:(7)归来作画
1 (二)求疑阅读,探究文章
1、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 (折尺形路线)
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挑山工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
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
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板书:一:(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
(三)再次探究,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与同一位挑山工有几次见面?在哪里见的?看见挑山工正在干什么?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回答。
2、通过合作填写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谜。
(四)合作探究,抓住重点
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儿。
2、引导学生理解你们与我们的走法
你们(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我们(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4、教师总结
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板书:二(3、4、5、6)山中相遇,交谈解谜。
(五)重现问题,领悟哲理
1、指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学生领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这种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并写在阅读卡片上。
2 (七)感情升华,赠送话语
教师赠送学生一段励志的话。
(八)作业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实际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目标 :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 “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 ——,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设计理念:
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2. 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说一堂课就能看出学生的什么精神来。人文精神是渐进的,沉淀的,学生随着语言的积累,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语文学科重在对学生“熏陶”,如何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去感悟流露在语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课堂更添诗意,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所要努力做到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好,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欣赏的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知道了吗?(知道了)什么课文?(挑山工)都已经预习过了是吧?嗯,很好,把课题(幻灯片出示)齐读一遍。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师幻灯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初步感知挑山工的辛苦、不容易、令人敬佩)
1、你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吗?有谁亲眼看到过挑山工吗? 好,老师这儿呢刚好有几张有关挑山工的照片儿,现在呢老师把它们拿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看完以后,你呢再结合课文的预习来说一说你对挑山工的初步的认识, 也就是“挑山工”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可以吗?请看图。(幻灯放映8张照片)谁先来说?(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把各种货物挑到山顶,为游客服务的人。)(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2、刚才看的是照片儿,老师这儿呢,还有一幅挑山工的水墨画,(放映第11张幻灯片)大家也一起来看一下,看看画中画着什么?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画面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他低着头,穿着红背心,黑色的裤子,裤脚卷到了大腿,皮肤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压弯了腰。)
3、再看图中的这条山道,看到这条山路你想到了什么?(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充满荆棘的山道,挑山工很辛苦,挑山工很不容易)
三、学第七段
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 ?(第七段)
1、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读 ?
2、大家来评一评,他们什么地方处理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 (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说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应该慢点读。)
3、下面大家来试试,先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文)
4、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吗? (全班齐读第七段)
四、学第一段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想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挑山工的艰辛不易。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段,来进一步了解挑山工的不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同桌读均可)
1、读完了,那么老师要来看看同学们对这段理解的怎么样,来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练习。(幻灯片出示填空练习):
幻灯片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幻灯片2:1.(为了)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为了)省些力气,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2、那你知道折尺形路线是怎样的吗,谁能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幻灯片3:2.(因为)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师评:看来大家对第一段的理解很到位。那么刚才在读课文时候,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一段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用了感叹号)为什么?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吗?(挑山工很艰辛,很辛苦!表达了作者对挑山工的敬佩!)
4、你们的理解都不错,同学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文中的我心中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
五、学第四段
那么作者的这个疑问在课文的那一段写出来了 ?(课文第四段写了这个问题。)哪一小组愿意来读一读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呢? (师指名一组读。)
六、学第五段
课文哪儿又把这个谜揭开了?(第五段) 找出段中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语言去读一读,品一品。[重点段]
1、生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来读一读挑山工说的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话?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很深?(指名1,2位学生读、说)
3、课文这一段把游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进行了比较。谁能用简洁的词句来概括一下他们登山的不同点?老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指名2位学生上黑板板书,分两行分别板书游人/挑山工。其他学生写在草稿纸上。)
4、咱们黑板上有的句子长了,能不能改改或者换个词呢?(师生共同评议板书保留哪些重点词句,结果如下表)
游 人: 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随便
挑山工: 步步踩实 抓紧时间 坚持不懈
(脚踏实地)
七、学第六段第一句
大家从挑山工几句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么多,真不错!下面大家再来看看作者听了挑山工的话后表现如何?把它读出来!(生齐读第六段第一句)
1、有什么地方不懂的?讨论形式[相机理解:“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 “包蕴”(包含。) 、“意味深长”(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 “哲理” (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2、关于这句话,你们读懂了什么 ?“意味深长的哲理”指的是什么哲理(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做事及结合黑板的板书想,引导学生一起得出本文揭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八、体验整合(回到第七段)
1、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 ?(不仅仅指画,更是指挑山工的精神,是指画中挑山工表现出来的那种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登攀的精神。)
2、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3、其实,不仅仅是这位作者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
现在如果让你根据这幅画和我们所学的课文来写一句座右铭(你现在最想说的激励自己的话),你会怎么写?(写在文中插图的边上)谁来读读自己写的话?
如: a、生活就是奋斗,坚持不懈的奋斗!
b、人生是一场攀登,只有抓紧时间的人才能赢得胜利!
c、面对坎坷的人生路,勇敢无畏才是大英雄!
d、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一定会有收获。(本文揭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
4、大家写得真好!今天,我们了解了挑山工,并从他身上我们汲取了精神力量。课后,请大家工工整整地把自己刚才写的话重新抄在另外一张白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或书桌上,好吗?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挑山工
游 人: 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随便
挑山工: 步步踩实 抓紧时间 坚持不懈
(脚踏实地)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本课7个生字,增识2个字,理解新词,达到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读读议议、圈圈、画画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作者抓住给人以启示为重点写人写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心向着目标、专心致志、一往无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2、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层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
师:板书课题——挑山工
师: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攀登的情景。
师:这些挑山工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到顶点,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点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引发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极大关注,调动了他门主动参与的情感,激发了他们读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由读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挑山工是帮助游人挑东西的人。
生2:挑山工比游人先到山顶。
生3:挑山工比游人走的路程大约多一倍。
……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吗?
生1:挑山工说的那段话蕴含着什么哲理?
生2: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生3: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不比游人慢?
生4:“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5:为什么挑山工的牙齿很白?
师:第5个问题,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就解决了。对前四个问题我们先“存”起来,在深入研究课文中解决。
[点评:“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从质疑问难开始,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老师提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教学步骤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经常要求学生学有所问,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品质。]
三、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教学第一部分
师:“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
生:边读边画出描写挑山工登山的句子。
师:让提出“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的那个学生回答。
生: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师:好,大家能把挑山工走的路线图画出来吗?
生:能。
师:指名到黑板上画,其它同学在座位上画。
生: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图。
师:同学们画的都不错,谁能把你的线路图拿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讲解。
师: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沉甸甸”读得比较平淡。
师:挑山工的担子不够沉,该怎么读?
生:重读“沉甸甸”。
师:范读“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突出“折尺形”。
生:读“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师:重读“多一倍”。
生:再读一遍。
师 :很好,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同时,表情朗读,又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表情朗读,将学生的心得表现出来,使学生更能进入文章中的情境之中。本环节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表达。
师:学生们,刚才读的很不错,奖励你们一段录像。
师:(展示课件:挑山工登山实况录像)看完后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挑山工穿着红背心。
生2:看到挑山工一直在登山。
生3:看到泰山非常陡。
生4:看到挑山工走的是:“之”字形成的路。
……
[点评:运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表象,为理解文章说明深刻哲理打好基础。]
师:按常理来说,挑山工登山走弯曲的路,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集体朗读。
师:我怎么听不出作者觉得“奇怪”?再好好读一读这句话。
“腾云驾雾”不是在腾云驾雾,是慢悠悠的,该怎么读?
生:自由感情朗读第一段。
[点评:打破传统的“串讲”“分析”,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决不代替分析,而是导读、激励、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第二部分
师: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到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呢?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
①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
②找出描写挑山工神态的句子。
③几次相遇,相遇的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④用“―”画出挑山工说的话。
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探究、交流、汇报。
师:请同学们把你学习成果汇报一下。
生1:第一组:读、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
生2:第二组:读、写挑山工神态的句子。
生3:第三组:叙述和挑山工的三次相遇。
生4:第四组:读挑山工说的话。
师:挑山工说话很风趣,还解答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得快”,请我们好好学学。“我们哪里有近道……。是不是这个理儿?”这段话。
生:默读重点段,画出重点词语
师:你从挑山工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生2: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生3: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 点评:引导学生读、说、写反复感悟文章的重点段落,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进行了扎实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教学第三部分
师:导读: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是这样的画?
生:集体读“在徒走的似乎没有尽头的……”
师;展示图画。
师: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
师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的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他的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
师:范读。
生:比赛读、推荐读。
师:教使用手势表示抑扬顿挫,“指挥”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把这幅送给同学们,你们需要他吗?
生:需要
师:需要什么?请在图画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
生:需要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点评:指导感情朗读,首先引导学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其次,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通过范读,比赛读,推荐读,手势读各种形成反复读书,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在感情上与作者真正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最后用“送画”的形成,启发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师:挑山工的话蕴涵着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启迪作用,请联想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生1:龟兔赛跑。
生2:笨鸟先飞。
生3:身边同学通过勤奋学习而后来居上的故事……
师:挑山工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有着怎样的启示呢?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
生:写读后感
[点评:语文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延伸、应用。]
五评价,总结
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挑山工为什么比游人先到山顶。
生2:我明白了挑山工说的话的含义。
生3:我知道了作者画画的目的是什么。
……
师:希望同学们把挑山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留在心中,用在学习和生活上。
扩展性阅读:
今天,老师把自读课本中《普通小站》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点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即让学生走进新文本,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教学要求: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
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预习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
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
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习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要求。]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二、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矮个子脸黑生生眉毛很浓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四)从气候变化与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教学反思:
本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课时的确定,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觉得自己犹如经历了一次蜕变。怎样使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宽度,又扎实呢?我选择的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在查阅了资料和请教了老师之后,我豁然开朗,正如他们所说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想想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总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后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为人,让人物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体起来也许也该经历这么一次过程吧!
那我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层层深入,有梯度的前行。于是本课教学我抓住“一个劲儿”为切入点,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在与游人的对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语言,引领学生思维由低到高不断向前发展。本课我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在串联每个板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太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也许那样我上起语文课来会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