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优秀8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有更深层的理解,并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篇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时间:1940年的一天下午

地点:路上、家里

人物: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爱因斯坦、父亲、几个无关的行人

(小女孩一边走,一边玩儿,蹦蹦跳跳地走上台,另一边爱因斯坦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走上台,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他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

爱因斯坦: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慢慢走下舞台……)

小女孩望着老人:瞧!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你们说是吗?(对着观众问道)

观众齐声:是呀,就是从童话故事里出来的

小女孩抬头看看天,自言自语:哇,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家了,不然妈妈会着急的。

(小女孩继续快速的往前走,下舞台)

(小女孩的爸爸边看时间边走上舞台):已经六点了,按你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

(正在这时小女孩急匆匆地走上舞台,来到家门口,按响了门铃):妈妈,开门,我回来了。

(爸爸开门,小女孩边往里走边问):爸爸,今天下班早了?妈妈呢?

爸爸边关门边说:我今天下午休息,你妈妈去超市买点儿牛奶,一会儿就会来。安妮,今天怎么回来晚了?

小女孩一边把书放在书桌上,一边说:对不起,爸爸,我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撞倒了一位老人。

爸爸一听,吃惊的睁大了眼睛:噢,宝贝儿,你没事吧,那个老人怎么样?没事吧。

小女孩咯咯咯的笑起来,来到爸爸面前,优美的转了个圈,问:爸爸,你看我能有事吗?

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微笑着点点头:嗯,看来我的宝贝女儿一切都好,可是那个老人怎样?

女孩低头沉思了一下:爸爸,他没事,我撞了他之后,他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了。

爸爸不可思议的问:什么?你撞了他,你不道歉,他反而道歉?

小女孩忽闪着大眼睛望着爸爸:对呀,他说完对不起就走了,我不是不道歉,而是没来得及道歉,你不知道爸爸,他那样子太奇怪了,我只在童话故事里见过。

爸爸悠闲的做到沙发上,故意的:哦,不可能吧,我们身边怎么会有童话里的人出现,宝贝儿,你不会是在给老爸讲故事吧?

女孩撒娇的挤了挤爸爸也坐上了沙发:爸爸,怎么会呢?我可是最最最乖的女儿了。

爸爸眨巴着眼睛:哈哈哈,乖女儿,那你给爸爸讲讲,那个童话里的老人长得什么样?也得让老爸知道才行,不然我怎么知道是真是假呢?

小女孩得意的扬了扬俊俏的小脸,神气的就像是表演节目:爸爸,你听我说(京腔京味儿),这个老人他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就像是一根根小铁丝在上边安着,深深的眼窝里陷着一双棕褐色的眼睛,他灰白色的头发乱蓬蓬的。哦,对了,他还穿了一件又肥又大的上衣,整个人就像是裹在一张大被单里,哟哟,小女孩,撇撇嘴,他上街竟然还趿拉着拖鞋呢。

爸爸听后兴奋得说:宝贝儿,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可是爱因斯坦啊(那)!

小女孩不相信地问:爸爸,你瞧他那趿拉的样子,连衣服都不会穿整齐,怎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爸爸看女儿疑惑的样子,摸了摸她的头:不信,明天你当面问一问不就知道了,走,咱们去看看你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父女一起走下了舞台……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篇2

景行小学  魏艳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伟大与平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

2、欣赏学生的练笔《伟大与平凡》。

3、完成练习,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文并表演。

3、欣赏学生小练笔(生上台朗读小练笔,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生评议)。

4、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四、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五、总结延伸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4

爱因斯坦简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4、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最伟大的人

父亲 我们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现在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2节,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各方面语句,认真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

板书:“最伟大的人”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没有从科学成就的这一方面来介绍爱因斯坦,而是写了他与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从他与小姑娘的交往之中来感受爱因斯坦人性的伟大。

二、理清课文脉络

1、文中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哪几次交往?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标题

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2、过渡: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自学要求

出示:

快速地通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细细地读一读。思考:这次相遇小姑娘对爱因斯坦有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又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

(一)相撞

1、可以哪这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联系上文来理解这句话:

老人蓄着一撮(zu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爱因斯坦打扮显得与众不同,“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看到了这人衣冠不整的模样;

“又肥又大”“裹”“趿拉”,衣着的随意透露出他在生活中的不拘小节,他多么像童话里的巫师。细腻的外貌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科学“怪人”——爱因斯坦。)

2、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呢?

先板书:不拘小节

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满脑子只知道研究科学问题。

文中那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3、小结

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

板书:为了科学事业不拘小节

4、你还能说说爱因斯坦投入地研究科学的例子吗?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

5、除了对爱因斯坦特殊的外表深有体会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吗?

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完全没有傲慢、无理的态度。

被撞了,竟友好一笑,向小姑娘道歉,透出老人的平易、慈爱、宽容和若有所思;

板书:平易、宽容

6、引读第3小节

在父亲的心中,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所以听后非常兴奋。

指导朗读。

小女孩却很纳闷,引读。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7、小结:不经意地一次相撞,让小姑娘认识了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可内心却很纳闷,这个衣衫不整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过渡: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相遇

1、仍……仍……

爱因斯坦与往常一样,还是不注重打扮,只知道潜心研究科学。

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衣衫不整。怪不得小姑娘会这么说呢。

读了小姑娘的这句话,我们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板书:天真直率

2、读了这部分内容,爱因斯坦又给小姑娘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①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他的谦逊诚恳。

板书:谦逊诚恳

②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物理难题、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说的话,对此爱因斯坦并没有感到生气,而是感到很欣慰,因为他觉得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也说明爱因斯坦幽默、友善、有一颗童心,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板书:有一颗童心、乐于与孩子交往

其实,表现爱因斯坦爱孩子,有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的故事还不少呢。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3、人们常说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一个天使。爱因斯坦的童心感染了我们,更感染了文中的小姑娘,一起读一读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瞧,小姑娘是多么乐于助人,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也很认真。

板书:乐于助人

4、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

爱因斯坦:友善、调皮、童心

小女孩:天真、一本正经

5、小结:第二次相遇,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给小姑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三)相邀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小姑娘看见他时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谦虚,虚心地接受小女孩的教导,乐意与小姑娘交往。

指导朗读

2、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科学事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整理房间上。

3、“呵,小教授,请你在教教我。”

板书:平易、乐于与孩子相处

4、这一部分中,对小姑娘的描写也很有趣

小姑娘:“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姑娘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和“大孩子”了。

“手把手地教”

板书:认真负责

5、小结:小女孩不仅天真率直,还有一颗美丽勤劳的心,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坦的深厚友谊。

6、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引读

2、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互交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活象一对忘年交,爱因斯坦真是以为慈祥可敬的老人。

3、指导朗读

六、总结

1、经历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交往的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他们由不熟悉到熟悉,还看到他们已成为一对互较互学、乐在其中的忘年交。现在,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写作方法总结

本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伟大而又平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认识了天真直率、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小女孩。从全文看,我们所看到的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女孩的眼中所折射出来的。可以说,两个形象缺一不可。所以本文的题目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与”字也说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相提并重、相辅相成。

七、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描写的爱因斯坦,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呢?

2、古今中外,伟大的人不计其数,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篇7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随即提出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有近十位同学举起了手,(这在平时已经是比较多的了),但我并没有立即请学生回答,因为这是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认识的一个重点内容,于是,我说:“别忙着作答,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亮出你的观点,摆出你的理由,然后以“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            的人”为开场白,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室里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性感悟的不同,理解角度与深度的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必然不同。通过讨论使一些原本有答案的同学,观点更加鲜明,理由更加充分;使那些还处在模糊状态的学生也能明确认识,作出应有的判断。 五分钟后,我示意停止讨论,指名让学生来演讲,此时,班上举手的人已上升到一半左右。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平时理解能力平平的朱祺等人也把手举着,我赶紧有请。朱祺说“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创造了伟大的业绩,生活上却一点也不讲究,还有一颗童心,我认为他很了不起!”平时不善言语的他虽回答简短但能把我课上讲的内容回答出来,说明他对课文内容已有一定理解,我赶紧肯定一番。再请其他同学回答。学生们看到朱祺都被赞扬,举手的人更多了,我又请了好几个同学进一步补充,完善,大家都认定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这是不容置疑的。此时,我有话题一转,大家都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陷入了思考。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仅仅满足于解决一些浅显的亦或略显深奥的问题,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以为我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则以为我都会了,然后,师生不再思维,不再探究,也不再有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结果绝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时下课的时间快到了,不可能和刚才一样来讨论探究,于是,我让学生们打开《补充习题》完成这样一道题目,“文中,小女孩的爸爸认为爱因斯坦是              的人,因为                          ,小女孩则认为爱因斯坦                         的人,因为                                 我认为,爱因斯坦是                                    的人,因为                                            。 在批阅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爱因斯坦做出了肯定的判断,但却有两个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在学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令人敬佩,但在生活上,他太不拘小节,甚至有些无能,应该改进。     我们的课堂,追求知识不应该是唯一目标,‘而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致力于提高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认识与理性的升华,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篇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后反思

今天结束了这篇课文,感觉星期一上课有点精神游离,多花了点时间帮学生找回状态。

这是这个单元我最喜欢的文章,带着学生读读演演,一节课过得很愉快。学生在课上客串小女孩的天真,爱因斯坦的谦虚;在想象爱因斯坦的蓬乱,一塌糊涂的书房;在辩解伟大与十全十美的区别……

当然,课堂并非一直是热闹的。一开始,朗读出现只有两三个人举手的场面。对于这样的文章,我是有点意外的,角色扮演,不应该是孩子喜欢的形式吗?不过,这样的尴尬在几个孩子尝试读之后就消失了。有了带头羊,再加上后文爱因斯坦的童心与女孩的天真,孩子们真正被文中人物所吸引,课文变得更形象了。

下了课,我在想如果第一节课后就布置孩子自习后面的段落,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文章浅显易懂),那第二课时也许会更生动,以此减少些直接的课本分析,课堂效率会更高。

唯一疑惑的是,课文为何一会以小女孩的口吻叙述,一会以小姑娘的口吻叙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