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的撰写技巧,
教学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要下载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请看下面,四年级要讲的。课文那么多,你是怎么做PPT课件的,下面就是《普罗米修斯》PPT课件,欢迎各位下载使用哦!
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 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曦不忍说出真相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隐瞒真相,不说真话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但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小曦就是这样的,这究竟为什么呢?她这样做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3 故乡的风景。
3、齐读课题,问:�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
3、开火车逐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动笔圈圈、画画,并给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4、请根据“思念故乡”“故乡之行”“小曦的沉默”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
2、使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生字识记情况,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
4、尝试听写个别生字,指几名上台听写。
5、理解词语。
(1)小黑板出示词语:离开、双目失明、陪护、到达、傍晚、沿途、电视塔、介绍、清澈见底、古树参天
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同桌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点拨:读爷爷的话时语调要轻快,应带着喜悦与自豪的语气;读小曦所见时,应带着失望与难过的心情,语速要略缓。
五、作业(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再组词。
倍( )旁( )塔( )招( )
陪( )傍( )答( )绍( )
2、我会连。
美丽的 黄土 美好的 讲着
强烈的 古树 兴奋地 回忆
清澈的 风景 不忍心 找到
参天的 愿望 不停地 说出
裸露的 河水 顺利的 告诉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第1单元——写景
第2单元——以诚待人
第3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第4单元——战争与和平
第5单元——热爱生命
第6单元——乡村生活
第7单元——执着追求
第8单元——故事长廊
四、单元作文分类
1、第1单元——校园之景(写景)
2、第2单元——写心里话
3、第3单元——观察与发现
4、第4单元——看图写想象
5、第5单元——热爱生命的人和事
6、第6单元——乡村风景或乡村生活
7、第7单元——我敬佩的一个人
8、第8单元——自由表达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首语言活泼、富有趣味、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为了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诗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秋天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着力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丰收图,读来令人舒畅愉悦,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色彩斑斓、明丽镌永的秋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都有秋天的经验,但学生的观察往往是零碎的、无意的,对秋天的景物未必有很深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几组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数码照片,课前让学生欣赏,为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理解诗句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朗诵积累。
教学构想
大部分城市学生没有感受到诗歌描写的秋天。因此,这一课教学可以抓住“美”这个词语展开:两层意思,一是秋天美在哪里,读懂诗歌。二是体会诗歌语言美。让学生说写的好,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秋天?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果实累累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菊傲霜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4、思考:哪些诗句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哪些诗句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秋天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
(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全文六个自然段,分四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先讲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写出了河道纵横交叉的特点。然后用汽车和小艇作比,说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使人很容易地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小艇的特点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个是外形上的特点,又窄又深,两头翘起;一个是行动上的特点,轻快、灵活。先讲有多长,紧接着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的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子;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这一行动上的特点是由构造上的特点决定的,接着又讲了坐船的乐趣。
第三段(第4、5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特别好”表现在“速度快,船只多,操纵自如”,“不管多么拥挤,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速度极快,还能作急转弯”。 最后通过坐船者的感受来说明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一方面是船夫长期训练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此课文第 二、三段之间有密切联系。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写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第5 自然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说明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忙着做生意的商人、年青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艇同市民的密切关系。第6自然段通过戏院散场,人们乘船离去,来说明威尼斯的小艇同人们息息 相关,密不可分,并写了小艇的作用。
这篇课文原来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独立阅读课文。新编教材安排在第九册第五单元,改为读课文,增加了一类生字六个:“艇”、“纵”、“叉”、“拥”、“雇”、“梁”。原来的习作训练项目是“静态和动态”,现改为“抓住事物特点写”。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中,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项目重新安排和设计教法。在前两课掌握学法的基础上,以这一课为例,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己分析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它独特的功用和市民的关系来安排行文结构的,以便通过学习来掌握写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现根据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懂得它和这座水上城市的关系。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学会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预习了16课《威尼斯的小艇》,翻阅了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板书)。看题目,谁能根据题目提出问题呢?
2.围绕课题提问。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它在这个城市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 小艇的作用)
二、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分段,概括段意。
三、布置自学,提出要求。
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自学课文,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思考题:
1.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3.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四、检查自学,相机点拨。
1.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窄”、“深”,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
(2)“翘”,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新月两头尖尖的,弯弯的,很美,作者用 “新月”比喻小艇这一特点,形象地描写出小艇独特的美。
(3)“快”,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水蛇在水里游动,行动灵活自如,用水蛇
比喻小艇行动快,就更能使人形象地体会出小艇这一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
2.坐在这样的小艇里,那将是什么样的情趣?
(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坐在这样小艇里的乐趣)
五、作业。
1.复习巩固课后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第三、四段,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学生思考: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 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
3.有感情地朗读,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
4.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与小艇自身特点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四段。
自由读。思考: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作者是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的?说明了什么?
(商人、年青妇女、小孩、老人,说明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
(2)作者抓住哪两个不同的时间?说明了什么?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2.作者写威尼斯小艇是为了什么?
(为了显示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
五、总结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外形:窄、深、翘
1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创建“书香校园”,总体思路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读好书”为目标,深化改革,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课题实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努力营造育人环境,使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将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46名学生,男生21,女生25。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语文能力也较强。男生基本大胆粗犷,女生斯文细心。本学期初,学生学习态度出现波动,孩子们字迹有些潦草了,上课有些散漫了,学习好习惯有些放了……还有几个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 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四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生命生命》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二、预习探究
预习提纲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考考你
1.看拼音写词语:
yù wàng zhuózhuàng chénwěn
( ) ( ) ( )
Zhèn hàn duǎn zàn zhēnxī
( ) ( ) ( )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听诊(zhěn zhēn)器 糟蹋(tā tà)
动弹(tán dàn) 外壳(ké qiào)
3.按课文原意填空:
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3.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四、品读体验
1.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三个)默读2.3.4自然段,看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
3.读后交流:
〈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放了飞蛾?(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到飞蛾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我的震撼。)
〈2〉第二件事主要讲了什么?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 )
〈3〉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生命呢?
4.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你感悟到生命是什么了吗?
5.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抽生答)
6.小结并过渡: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从这些画面上,我们认识了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而作者在一次静听自己心跳的时候竟被自己生命的伟大力量震撼了,她也由此产生了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7.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读4.5自然段,勾出相关语句。
8.抽生答。再齐读。
9.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
(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句话写出了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用了两个关键词,你能找出来吗?
①怎样叫“白白地糟蹋”?(不珍惜生命,白白浪费时光……)
②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学生由文中事例及第5自然段内容理解)
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深入理解:你知道哪些人是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生举例子)
④刚才我们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举例子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句子。再读读这句话,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⑤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转变,从而深入领会该句。(引入课外资料)
⑥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后,杏林子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齐读5自然段。
⑦出示:杏林子简介。杏林子就是这样用行动给自己的生命加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10.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你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相互说一说。
五、巩固延伸
1.设计“假如你是____(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2.建议阅读:杏林子:《向生命求索》《杏林小记》《和岁月较量》。
海伦凯勒的著作:《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sāorǎozhènhànzāotàduǎnzàntīnɡzhěnqì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跳动──干扰──震动──
反义词:浪费──柔软──长久──
3.课文链接
本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总领句,用举事例依次阐述的方法来论述主题。依次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修改病句。
〈1〉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连续不断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蛾那种求生的渴望令我震憾,我忍不住放了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延伸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取暖吧?”……可能,这答案都对,但这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的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也是自己生命对社会的回报。
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呢?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这位盲人难道不是在珍爱生命,好地使用生命吗?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有一个盲人出门总挑(tiāotiǎo)着一盏灯笼,这是为(wéiwèi)什么?
②盲人的心中(zhōnɡzhònɡ)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的正是他心中的明灯。
〈2〉文中的“明灯”指:a、明亮的灯;b、为他人着想的思想。说说下列句子中的“明灯”指的是什么?
①他们心中没有明灯。( )②他们手上也不提明灯。( )
〈3〉找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A、我们晚上出门一定要挑盏明灯。B、我们要为他人照亮夜路。
C、珍爱生命,奉献社会。
〈5〉写话: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体会运动员的顽强精神和为国争光的斗志豪情。
教学难点:
培养顽强斗志和为国争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984 年7月29日,这是改写历史的一天,在男子慢射50米比赛中,当许海峰的60发子弹全部打完,报靶员报出了566环成绩的时刻,多少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们记住了“‘零’的突破”四个字,和创造这四个字的民族骄子许海峰。谁也没料到初次参赛的许海峰会一举夺魁,以致美国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升旗仪式因找不到五星红旗而推迟了45分钟……如今那枚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金牌,已被珍藏在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珍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今天来学习(板书课题)第八课——“零”的突破。
二、新授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主地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到难读通的字或词,一定要多读几遍,扫除文字障碍。
2.请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二)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分组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并解答。
1.许海峰在国家集训队中是怎样进行艰苦训练的?(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练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扳机都扣不动了,而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下去。
2.这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许海峰的什么精神?(突出表现许海峰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许海峰的这种精神,也是他夺得金牌的关键所在。
3.请孩子们默读3、4、5段,抓住写赛场紧张气氛的句子进行体会,感受许海峰的沉着冷静,体会他精湛的技术。(如许海峰显得格外沉着和冷静,他没有去理会记者们的喝彩声和照相机的“咔嚓”声,而是全神贯注地瞄准着、射击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眼前只有那忽大忽小、忽远忽近的红色靶心。)
4.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反复读“忽然,靶位上出现了一个刺眼的8环!……又坚定地、沉着地抬起了手臂”从中体会到他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
5.老师引导学生读“关键的一枪啊,艰难的一枪!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让学生讨论交流,此时此刻的许海峰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犹豫?作者在这里再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从读中让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6.反复朗读第6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亿万中华儿女的激动与兴奋?(雄浑豪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昂扬高奏,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7.讨论:“‘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许海峰取得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零”的突破既是奥运会上金牌的突破,又是中国走向体育大国的突破。这一枚金牌不仅代表一次比赛的胜利,更展示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已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许海峰的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民族的胜利,一个国家的崛起。所以怎能不使中华儿女热情欢呼?怎能不让世界华人热泪盈眶?
(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在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中,你还知道哪些“‘零’的突破”?
2.从1984年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到承办奥运会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有关中国奥运会的历史。
三、练习
“‘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许海峰取得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后小结
“零” 的突破既是奥运会上金牌的突破,又是中国走向体育大国的突破。这一枚金牌不仅代表一次比赛的胜利,更展示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已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许海峰的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民族的胜利,一个国家的崛起。
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我想》
《我想》诗中采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细心品读,模仿创编,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教材分析
《我想》这首诗歌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在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歌极富韵律美,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从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他们在识字写字方面,朗读课文以及在理解中想象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并能大胆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想、自悟,来拓展课文内容,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展开想象,激发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理解想象,了解诗歌中小朋友在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天的美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展开想象,激发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我特别关注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新课标的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 所以,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快乐识字教学法”“读写结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同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用“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写一写”的学法自由阅读,自由表达。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案课件”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风光。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教师适时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在春天里的美好想象。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优美的语言、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歌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并采用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朗读课文,学生在听赏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精读课文 体验情感”。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这一环节中采取阅读体验感悟的策略是: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再加上精妙的设计,如:如果你读到这样的诗句,想象到什么?再如:品读了课文,您体验到了什么,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穿透“语表层”、“内蕴层”,进入“物境”、“意境”、“情境”,学生们通过读中想、读中悟的方法,反复诵读,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种种美。学生们有的感受到了盛开的桃花;有的感受到了旭日、和风,垂柳拂岸;还有的感受到了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还有的感受到阳春三月,绿草成茵,繁花似锦。在自主、愉悦、开放的阅读空间中,学生全面参与,师生互动,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阅读反馈,孩子们激情荡漾,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通过想象诵读、小组分角色合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了情感的升华。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而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都可以启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以老师的范文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班上交流。至此,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趣达到**。 范文:我想把身子, 种在森林里。 看小松鼠蹦蹦跳跳, 瞧小鸟自由飞翔。 看啊,看―――森林是我的家。
仿写———————————— 这节课就这样在开放的课堂中、在学生对大自然无限的向往中结束了,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体会语文的魅力,尽情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4、选择阅读相关的文章,并选择一篇体会较深的,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掌握自主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难点:抓有感受的句子,能联系课文、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的警示,学会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原意识。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板书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和多音字
遭殃 扫帚 灾难 腐烂 土壤 栖息 营巢 逞凶 繁殖 腐殖质
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4、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二、深读研究,实践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画画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汇报时用“因为……所以……”进行语言训练。
全班交流后,根据对本文的理解画“生态平衡”图。
增强 增多
枯枝败叶→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
(害虫)←←←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4、咬文嚼字,培养语感。
读第6自然段,画出第23句中的动词“吃、咬、钻、毁”等后,师问: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先试着把调换位置以后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原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试读,比较,说感受。)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第5、6自然段,好好记住这个大自然的启示吧!(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积累信息
课件出示: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资料。体会军事设备与响尾蛇有什么关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
官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教师介绍:仿生学
四、总结延伸,引导实践。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推荐阅读《蛇与庄稼》、《鹿与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14个生字,正确选择“钻、载、臂、撒”等多音字的读音;理解41个新词语;能仿写比喻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热情,领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句是一个长句子,且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分步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这对理解课文内涵有直接作用。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读课题,简介葛洲坝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以西,总装机容量达217.5万千瓦,仅次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理解题意,推测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着重写了葛州坝工地夜晚的什么情景?
2、用自己的话回答。
3、自学课文,学习字词,思考:“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什么情景?听到什么声响?想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小节。)
4、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字:
读音:啸醉
多音:风钻运载撒遍号子
字形:睹、坝
词义:观赏、镶嵌、呼啸、自如、旋律、合奏曲、交响乐、陶醉、激励、奋发
5、讨论思考题,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5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默读课文,用“_______”加“△”划出重点词句。
三、研读第一段。
1、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两处告诉读者,写的是工地的夜景,与课题照应。
四、研读第二段。
1、导入:来到工地,“我们”首先远望葛洲坝,看到的是怎样一副迷人的夜景?
2、体会比喻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欢欣、赞美的感情。)
3、感情朗读比喻句,读出欢欣、赞美之情。
4、我们在工地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尝试完成《作业本》第3题填空的前两项。板书:
看到听到想到
风钻工打炮眼(紧握)“嘟嘟”的汽车声1、这座大坝凝聚
震捣工震压模板(大显身手)“突突”的拖拉机声着建设者们的
电焊工挥动焊枪“轰轰”的山石爆破声热情和智慧。
汽车来回奔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2、水电站建成后,
小火车运载沙石呼啸前进祖国撒遍“夜
吊车伸出铁臂提起重物明珠”
5、自读第3、4自然段,找出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重点词。
紧握:表示风钻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大显身手:显示工人们征服自然的威力。
挥动:表现工人劳动热情高涨。
来回奔驰、呼啸前进、伸出铁臂。
以上这些重点词,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个紧张繁忙而又迷人的夜景。
体会文中象声词对于表现工地繁忙景象的作用,再用象声词说说别的劳动声音。
6、体会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1)你听过合奏曲、交响乐吗?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这是因为:①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丰富多样,这些声音又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发出的;而合奏曲、交响乐也有多种乐器配合,围绕一个主题演奏的。在这一点一两者相似。②作者自己有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他听到工地上人们劳动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祖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因此觉得这声音很美,而合奏曲、交响乐都富有音乐美。所以这样比喻,而且被这种境界和思想活动陶醉了。)
(2)把工地上的声音又比作什么?其实,作者又把工地看成是什么地方?
(3)通过朗读,赞美建设者劳动的热情。
7、齐读第二段。
五、讨论构句特色,进行仿说练习。
1、仔细读作者描述工人们操作的句子,想一想,他是怎样把工人们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动作,后写工效。)
2、仔细读写各种车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工人们的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工具特点,再写工作情况。)
3、想象汽车、火车、吊车司机是怎样工作的,用先写动作、后写工效的句式仿说。
六、作业。
1、《作业本》第2、3题余下部分。
2、选作题:描摹工地上其它声音,写下来。
第3课时
一、复习听写字词。
二、学习第3段,理解重点句。
1、交流。教师板书:人民万岁。
2、“人民”是谁?“万岁”是什么意思?(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重点词的意思。(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看到工地上广大人民日夜奋战,建起这样雄伟的大坝,感受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情不自禁地高呼“人民万岁!”这短短的4个字凝聚了作者对建设者的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3、朗读重点句,完成《作业本》第2题。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明确写作顺序。
四、作业:
1、《作业本》第4、6题。
(仿写时注意:前后两种事物必须有相似点,但又必须是不同的事物。)
2、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题5*。
教学后记
1、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指导学生积累。
2、模仿课文写一篇短文,较好。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个板块
教学目标
认真读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补充短文中所缺的内容,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并读读背背有关名言警句,加深理解。熟背八个关于人与人之间团结、信任、合作的成语,并能灵活运用。照样子,写好带“广”的字。口语交际:介绍现代兵器。学写毛笔字:竖心旁和火字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处处留心”,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并读读背背相关名言警句。积累并灵活运用关于团结、合作、信任的成语。指导学生介绍一种现代兵器。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处处留心”,引导学生理解:做生意、做人都要讲诚信,读读背背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和信任合作的成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引导学生懂得“诚信无价”。
1、导入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读过哪些故事?
2、交流故事大意。
3、引:对呀,很多故事都能用一件小小的事情向我们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① 自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如果仍不理解,作好记号。
② 指名读故事,相机正音。
③ 默读故事,想一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④ 交流:兄弟俩卖酒,因酒物美价廉,生意兴隆。但弟弟在酒中掺水,而且不听劝告,最终破产。
⑤ 再读故事,交流:这个故事可分为哪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
第一部分:兄弟俩的酒店物美价廉,生意兴隆。
第二部分:弟弟趁哥哥不在家,掺水卖酒,哥哥急得跳脚,弟弟我行我素。
第三部分:酒店最终彻底破产,弟弟悔恨万分。
5、静心默读,深层感悟。
① 出示思考题,指名读题。
② 学生默读感悟。
③ 交流讨论。
A 红火——兴隆。
B 文章首尾呼应。
C 物美价廉——廉,价钱低。东西好,价格低。
D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E 不以为然——
④ 讨论:当哥哥回家后得知弟弟掺水卖酒后,为什么说“最值钱的东西叫你二两银子就卖掉了”?
——小店之所以生意好,是因为这里的酒“价廉物美”,这里有店主诚信做人的高尚品质,所以顾客非常信任,而弟弟在酒里掺进了水,使本来的诚信大打折扣,人们不相信他们了,当然也不来卖酒了。
⑤ 弟弟要是早日明白这一点,他就不会为了二两银子而不顾后果了。
后 来,他悔恨万分,他会说些什么?
A “我明白了,原来做生意最宝贵的是诚信呀,我一时贪图小利,结果却丢掉了最宝贵的东西,真是全追悔莫及呀!”
B “哥哥,请原谅我!以前我们酒店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我们物美价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我却在酒中掺水,让大家再也不相信我们,导致酒店破产……唉!”
……
6、引导读读背背名言警句。
① 引:如果你是哥哥,你会怎么劝告弟弟?
② 出示名言警句。
A 人无信不立——人不讲信用就难以在世上立足,难以生存和发展。
B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
C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常与“君子一言”或“一言既出”连用。
D 火心要实,人心要空。
E 黄金失去能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F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
③ 学生读读背背,说说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读读背背”,积累运用团结合作信任的成语。
1、引:中华民族一向是团结、合作、诚信的民族,有很多人的诚信佳话流芳百世。看,这里有八个成语,歌颂的就是诚信。
2、出示成语,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引导学生把词语读通顺。
4、齐读词语,思考: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5、交流词语意思。
① 肝胆相照——比喻真心相见,赤诚相待,亦作“肝胆照人”。
② 开诚相见——坦率真诚地与人交往,亦作“开心见诚”。
③ 同舟共济——同乘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④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需要说出来。
⑤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⑦ 荣辱与共——光荣和耻辱一起承担。
⑧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多种形式练读,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7、熟读成诵。
8、交流:你还知道相关词语吗?
作业设计:
1、识记并抄写诚信名言。
2、写一段话,用上“合作信任”的成语三个。
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用搜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现代武器。引导学生交际时的礼仪规范。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引:同学们,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两军交战已不再是昔日的短兵相接,而是变成了军事武器的交战。
2、引导交流:你知道有哪些现代武器?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现代兵器。
二、指导复述。
1、引: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核潜艇。
2、出示图片,引述:今天老师带来了核潜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3、教师介绍,要求:认真听,抓住要点。
4、交流要点。
5、指名学生练说,引导评价。
6、小结复述三要点。
① 能抓住讲话要点;
② 复述要有条理;
③ 复述时神态自然,表情大方。
7、小组内进行复述。
8、指名复述,前后对比,评说进步。
三、拓展延伸。
1、引:你还知道其他现代兵器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指名介绍,评议:介绍得怎么样?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小结。
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准备举办一次“现代兵器图文展”。
2、把自己准备介绍的兵器的文字资料写下来。
板书设计:
介绍现代兵器
抓住要点
条理清晰
自然大方
课后反思:
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学习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习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习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习或是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8、学习了第8单元,我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故事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啊!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对,你找的完全正确,就是这一句: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两段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看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屏幕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大家真会学习!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充满幻想,(板书)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执着探索,(板书)读一读有关这方面的句子。
5、孩子们,通过学习,你受到了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 下课!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四小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有 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1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