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公仪休拒收礼物》03-10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公仪休拒收礼物》优秀10篇,欢迎阅读。
【1】背景
有一种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一种“文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等),更是一种“体验课程”(这个课程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和思考到的课程)。
“体验课程”,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即对课文,有着自身的理解,对意义有着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会进行不断地变革与创造,因此,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学中我们就理应加强体验学习。
对于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深深认同,但是到底如何体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倒是需要不断思考与实践的,下面就以《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2】教学思路
本文拟用“公仪休是怎样的人”作为话题来组织学习。
课始,请同学们谈谈从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件事中,你觉得公仪休是怎样的人?然后根据回答进行下面两个环节的教学。(随机而定两个环节的先后顺序)
一、“演、说、读”,感受公仪休爱吃鱼
1、演:鼓励加上动作。
2、说:“很久”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3、读
二、“读,体验,说”,感受公仪休不收鱼
1、设置冲突:前面这么爱吃鱼,可是后来他却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2、体验:要是你,你会怎么收?你会怎样说?
3、说: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说完请学生简练地将观点写在黑板上。
4、议论:这么多观点,请你按顺序联起来说说。孩子们说不可以,因为有很多是重复的。于是学生通过读与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这个过程中,讨论非常激烈。
5、到最后,学生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于是,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总之,他是一个廉洁的人。
【3教学情景】
情景一:
师:课文里面有两段话,一段是说公仪休非常爱吃鱼,一段是说公仪休一闻到鱼腥味就呕吐,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这两段话。
师:你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吗?
生:公仪休这么喜欢吃鱼,可是人家送鱼来了,他又不收了,还说一闻到鱼腥味就呕吐。
生:公仪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公仪休不收鱼有两大原因,第一个是他可以自己买鱼吃,第二个是他想活着自己买鱼吃。
师:从这两段话以及文章的其他地方,你体会到公仪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读课文,好好思考。
生读课文。
万程:我感觉到公仪休很狡猾,他想到要是吃了别人的鱼,会有什么后果。
请他读后果那部分。师将“狡猾”写在黑板上。
马耀:我觉得他很有礼貌。
师:你们有没有补充。
生:他说谢谢,还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
生:公仪休看不起人,因为他不收人家的礼。
生:他很聪明,他知道人家送礼物,肯定有求于他。
生:他很警惕。
下面学生纷纷要说自己的看法,我请同学们安静地想想,看看能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片刻后我请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
情景二: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对公仪休的看法,教室里非常“热闹”!
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了很多。我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自己的板书来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写的是三思而后行,因为假如别人送鱼给我,我会想,别人怎么那么。而他想别人送鱼给他,肯定要他办事的。
师:他有没有三思而后行?请读一读有观句子。
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戴天成:他性子慢。
师:我觉得他反映非常快。你看,人家一说完,他就回答了。
生:有同学帮你买鸡蛋,但是不肯收钱,于是你就买了书送给这些同学。
师:是有这么回事,我很感谢他们。
生:他很懒,因为他怕收了别人的鱼,就要帮别人办事。
生:要是我,肯定收下,可是他还想到后果。
生:想得真周到。
师:说得周到吗?
生: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得腥味就要呕吐。他这样说,表示不收鱼得原因不是怕帮你家主人做事,而是我实在不喜欢吃鱼,这样说就不会伤害别人得心意了。
生:这是有礼貌地拒绝。
说着说着,黑板上有了很多观点,于是我对同学说:这里有很多是重复的。请你通过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到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接着,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最后黑板只剩下三个词语:“廉洁”、“三思而后行”与“周到”。
情景三:
师:他有礼貌地拒绝了什么呀?
生:两条鱼。
师:两条鱼算什么?
生:不能算什么,比鱼值钱的东西有很多。
师:要是你,你会收吗?
学生有的说收,有的说不收。
生:我收了,可以过两天也送两条鱼给人家,这样不是更好吗?
生:我觉得不好,要看情况,如果送鱼的人是好的,那么收下,然后再送给人家同样的鱼,这没什么关系。如果送鱼的人是不好的,那么是不能收的。
生:还是不收好,我觉得是好人,不收,如果可以帮他做的事情,又不违背国家的法纪,那么就帮个忙。反正不收为好。
生:如果是朋友的收下,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也会送给朋友的。
师:古人说,礼尚往来么。
……
师:是的,课文里面提到的那个送鱼的管家来送鱼肯定是有目的的。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观点,再来说一说。
公仪休拒收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
——观点一
公仪休爱吃鱼,可不收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观点二
师:现在,假如你是公仪休,你会收鱼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我也觉得受贿是不合算的。
生: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还可以做我的宰相,别说鱼了,我还可以享受别的美味呀!
生:我认为这样做很清廉,对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样,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钱财等东西,如果有别的官受贿了,我就可以批评他、惩罚他,甚至不让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贿,我怎么管别人?
师:是的,这的确是上梁不正下梁怎么正?
……
师:同学们,每个人不收这鱼,都是有各自的理由的,但是我感觉从这不同的理由里面,我感受到了做人的境界。怕丢官是一种境界,树正气是一种境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一种境界。我认为境界最高的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下课!
【4教学反思】
课程不再仅仅被理解为“制度课程”,更为重要的还是“体验课程”。这就表明课程研究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程开发程序的论争,而应将课程联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体验中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创造性的建构“自己的课程”,学生个体获得解放成为课程活动的终极目标,并预示着课程理论以及课程实践必将产生深层次的变革。
一、多渠道感受——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基础
在感受公仪休吃鱼的环节中,我请学生说说他有多爱吃鱼,并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说说,说的过程中,我注重的是学生用口读、用眼看、用手做、用舌品、用耳听(结合起来就是用心会),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世界的渠道立体化,这种感受文章的渠道,可以调动读、看、听、做等各个渠道的经验,这种感受方式,可以调动现时的与历史的经验,这成为了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基础。
二、多元化理解——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关键
打开了感受的渠道与方式,其实就等于开放了学生的经验,他们以各自的经验去看文中景、文中事、文中情、文中人,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只有一种理解,那么学生的那些与老师相悖的理解,肯定没有机会见到天日了,比如本课例中,有些学生认为他是周到的,三思而后行的,如果老师只认为学习这课,就只应该感受他的廉洁,那么,这些学生的经验没有得到认可,尽管这些经验是合理的,自然,这部分学生他们建构自己的课程是多么地困难。长期如此,定有碍于学生的语文成长。因此,允许多元化地理解,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关键。
三、多样性表达——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保障
所谓多样性表达,主要指的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表达内容的多样性,表达情感的多样性。本课例中,学生感受方式不一样,表达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要允许,更要鼓励。正如罗素说的,“幸福的命脉,乃是参差多态。”是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表达内容的个性得到张扬和保护后,学生自己的课程建构才有了保障。
四、自己的语言——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目的
作为语文课程,到最后他的目的就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我也觉得受贿是不合算的。”“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还可以做我的宰相,别说鱼了,我还可以享受别的美味呀!”“我认为这样做很清廉,对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样,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钱财等东西,如果有别的官受贿了,我就可以批评他、惩罚他,甚至不让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贿,我怎么管别人?”这些语言,就是学生的感受,也是建构自己课程的成果,我认为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3、通过的故事,感受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教学过程
一、开放性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结识一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他叫公仪休。
1、出示公仪休图片及简介
2、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板书:齐读)公仪休拒收礼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完全不同,把书翻开。
二、互动生成展开
(一)初读剧本,了解剧本知识
1、快速浏览,说说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
3、小结:课文就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板书:独幕剧)。他在开头先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剧本中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4、认识剧中其他两位人物:鲁国某大夫的管家公仪休的学生子明
说明:课伊始,就让学生浏览课文,比较和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初步学会阅读剧本。
三、读通剧本,理解词语
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那这个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1、轻声朗读剧本
要求:
(1)读准字音,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
重点理解:回味日夜操劳心满意足盛情恍然大悟无可奈何
说明: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立足点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再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在组内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剧本中的有关词语,并能在理解中加以积累
四、细读剧本,深入理解
1、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读一读,演一演
2、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管家的主人为什么要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公仪休呢?
出示管家说的
读一读,演一演
3、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为什么拒绝呢?他是怎么想的呢?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运用文中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他想:,于是他。
五、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1、请三名上台试演:一人演公仪休,一人演子明,一人演管家。
2、师生共评,并随机指导。
3、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领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的品格,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效果还不错。
以下是质疑环节教学过程的片断实录: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围绕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师:爱迪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谁善于提问。
(学生默读思考,作记号)生1:我读了课文,想知道公仪为什么不直接拒绝某大夫的管家送的鲤鱼而要骗他说:“我现在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呢?
师:你真会思考,是呀,公仪休为什么不直接拒绝礼物而要委婉谢绝呢?这问题提得相当有水平。(我边说边板书)
(我的鼓励立刻引来了更多同学小手高举)
生2:我想知道为什么宰相收人家的两条鲤鱼就是违犯国家的法纪?
(吴龙同学显然没细读文章,也没有关这方面社会经验,没有弄清人家送礼的用意。)
师:敢问,勇气可佳,要是能自行解答更了不起了。老师把你问题记住,一会儿再读书,老师再问你,要是你能自己解决那更有进步了。还有谁有问题?
生4:公仪休拒绝收管家的两条鲤鱼,还为什么要让他“务必”转告大夫呢?
师:(我板书:务必)你抓住了“务必”一词提问,读书很细心啊。
生5:我的问题是公仪休是怎样拒绝礼物的?
生6:我的问题是公仪休明明喜欢吃鱼为什么还要拒绝人家送上门来的大鲤鱼呢?
师:能联系上下文来提问题,真不简单。
我一一把问题板书黑板上。
生7:管家为什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才提着鲤鱼下场。
师:你不理解“无可奈何”是吗?(生点点头)师板书上。
生8:能不能把公仪休说的两句话“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改为陈述句?
师:你提问的角度与别人不同,从句式上提问,老师喜欢。还有吗?
生9:我想知道子明是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怎样的人?
师:这可是概括全文的问题,相当了不起。师板书。
师:瞧,刚才同学们总共提了几个问题?(9个)有的联系上下文提,有的针对某个词语提,有的针对句式提,这可不是普通的9个问号,它们反映出了是9种思想,9种闪烁着智慧的思想,真了不起。那这些问题我们看看哪些问题可以归结一起?
师生共同梳理后,黑板上出现如下问题:(1)公仪休是怎样拒绝礼物?
(2)他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而要委婉谢绝?
(3)他明明喜欢吃鱼,为什么还拒绝人家送上门来的两条大鲤鱼?
(4)子明是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怎样的人?
下课铃声响起,让学生在书上做记号,并让他们把问题带回家思考。
第二课时 (下午上课开始:
师:(我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生1:可以把书“读厚”,再把它“读薄”。(看来我平时的评价语他们也听进去了)
生2: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解决。
生3:多读书,有些问题可以自己想想解答。
师:瞧,无论怎样的方法,都离不开一个字“读”,是的,读书使人明智,那就开始带着第一个问题读书吧。
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和同学交流讨论后,我再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了“公仪休是怎样拒绝别人送的鱼的?”,“难道他不喜欢吃鱼吗?既然喜欢为什么又要拒绝,而且还不直接拒绝,还如些婉转地谢绝呢?”其间,学生在探讨为什么公仪休要拒绝别人送上门来的鱼时,学生的看法让我深为赞叹:
(以下是探讨“为什么公仪休要拒绝别人送上门来的鱼”的教学实录:
师:公仪休既然喜欢吃鱼,为什么要拒绝别人送上门来的鱼呢?
生1: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啊,这礼当然不能收。
生2:俗话还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他给宰相送礼,一定会有事相求。要是有些事是犯国家法纪的,这样宰相也去帮忙了,不是就犯罪了。
生3:老师,俗话还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宰相一旦收了人家的鲤鱼,就有可能犯罪。
生4:那样宰相就是成了“宰”老百姓的“相”,这“相”是大象的“象”。(竟成同学有时总会有独特的的创造。)
师:那公仪休又怎么说呢?(出示公仪休的话,让学生读,引导学生说出公仪体话里所含的意思。并引导后面两句反问语气的朗读,从而把先前学生的疑惑,如何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并体会两句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
学生分朗读后,我又抛出了学生提的最后一个问题:从这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生1:公仪休是个正真廉洁的人,虽然只是两条大鲤鱼他也不接收。
生2:他是个宰相,能以身作则,他的清正廉洁值得赞颂。
生3:老师,我想起昨天背的两句话,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正因为他的清正廉洁,人才赞叹他,连剧本也写他。
师:说的好,看到他,我们不由地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为官的人或普通百姓,他们在名利面前、金钱面前却迷失了方向,而最终走向了不归路,由此,你又想到什么?
生1:人不能有贪念,否则会承受不起诱惑。
生2:人要是有了贪念,他就有可能失去永久的自由。
(该生说完,掌声响起,这里是我班上第一次自发的掌声,我很激动)
生3:当官的人应该为人民办事,百姓做事。像公仪休那样清正廉明,不要受诱惑。
师:是啊,多少人在名利、金钱面前能像公仪休那样忍受住诱惑,从而挽回尊严、名誉?有多少人因忍受不了诱惑甚至失去了永久的自由。今天
我们有幸聆听了这场发人深省的独幕剧,我们真该把它们排演出来。
指导学生排演剧本。
反思:以前在课堂上也经常让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让学生围绕问题读文探究,但有时课堂气氛却不像今天
这般活跃,我想原因可能如下:
一、近段时间课堂教学我较少使用这种让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方法,今天忽然使用,学生一下子感到新鲜,这正如人们每天吃同样口味的饭菜也觉得腻了,所以偶尔换换口味会倍感鲜美。由此我想多探究出一些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轮番使用岂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的课堂会呈现更多的精彩。
二、教师课堂上的幽默和才情是点燃学生独特思维、表达欲望的火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鹦鹉学舌”,学着孙双金老师在《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甚至评价语也“邯郸学步”,没想到倒也激起学生思考表达的欲望。当然,我想,今后教学要是有属于自己的评价语会更自豪。
三、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了解得很深刻。学生能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积累畅所欲言,感觉他们不仅是思维在开放,而且他们长大了,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想,这真让人惊喜。当然要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最后公仪休的话时,能找些资料补充说明“一些人受名利、金钱诱惑而失去自由”的例子,这样学生感触或许会更深。
教学要求:
1.能分脚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出从哪里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
1.板书课题。
2.介绍剧本常识。
二、初读课文15’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b.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2.检查自读效果。
a.出示生字词,正音。
b.指名朗读对话,学生评议。
c.教师指导读长句。
3.再读课文。
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交流:
a.这已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
c.故事分为几部分?
d.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第一部分15’
1.自由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特别爱吃鱼?
2.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学生评议。
5.再进行朗读训练。
四、课堂练习3’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公仪休的美好品质。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后,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学生理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2、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说公仪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公仪休:爱吃鱼。清正廉洁。聪明机智。)这些都能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快速读剧本,边读边划有关语句。
a)学生自由读剧本。
b)交流所得,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其间帮学生理解诸如:公仪休为什么不收鲤鱼那段经典的话语;管家为何要送鲤鱼给公仪休,为何偏偏送的是鲤鱼;公仪休是如何拒绝的等等有助于把握人物个性品质的问题。)
三、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的台词。
四、表演。
1、分配好角色,大家当导演,有什么话想对演员说(说表演的要点)。(如时间紧就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段)
2、表演
3、点评。有没有把大家的意图演出来。
4、学生对照看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再反馈表演,要求要加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五、明理
追问: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你以后会怎么做?
六、课后试演课本剧。
(独幕剧)
时间:两千多年的一天下午
地点: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幕起,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
公仪休: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 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了一会儿,您吃饭了吧?
公仪休:恩,刚吃过。(回味似的)子明 ,刚刚一顿饭菜,就数鲤鱼的味道最好,实在是鲜美啊!
子 明:老师,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鱼了!
公仪休:是啊!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子 明:是的,鱼的确好吃。
公仪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幕后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
[子明下,一会儿工夫领管家上。管家手提两条大鲤鱼。
管 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公仪休: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
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子明: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我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 明:(恍然大悟地)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幕落。
27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独幕剧)
一、关于课本剧
课本剧其实就是出现在课本上的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由演员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来表现。
语言包括人物语言(也就是演员说的台词)、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人物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这些内容在剧本中用方括号表示;此外还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在剧本中用圆括号表示。舞台说明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根据戏剧情节的繁简和结构的长短,它可以分多幕剧和独幕剧两种形式。多幕剧通常分成第一幕、第二幕等好几幕,独幕剧不分幕,剧情不长。 “幕起”,就是幕布拉开的意思;“幕合”,就是幕布闭合。《公仪休拒收礼物》就是独幕剧。
作为独幕剧课文,这在小学课本里是第一次出现。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教学时必须让孩子对独幕剧有个浅显的认识。
二、关于教材内容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某大夫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赞美了公仪休清正廉明、坚持原则的品质。
这个独幕剧,让我们认识到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明、坚持原则、聪明机智的人。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的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舞台的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
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按照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告诉我们公仪休是个很爱吃鱼的人。(极爱吃鱼)
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鲫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一个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鲫鱼。(拒收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鲫鱼是不想违犯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解释原因)
课文是以围绕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三、关于剧中人物
对于独幕剧这样的课文,教学上明显就有了两个重点,一是对独幕剧的认识,二是对剧中人的认识。
该剧涉及三个人物:公仪休、子明、管家。其中公仪休是主角,其他两人是配角。
那么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1、公仪休是个是一个宰相。宰相是多大的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一个如此大的官,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然而,他平时该吃的是什么?看公仪休的神情(回味似的),再看公仪休的语言(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鱼了……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可见他身为宰相,生活相当的简朴,一如平民百姓。
2、公仪休是个极爱吃鱼的人。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两句话写出公仪休是个爱吃鱼的人。
3、公仪休是个爱吃鱼却拒收鱼的人。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可以看出公仪休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品格。
4、公仪休是个聪明机智、清正廉明的人。对代表主人来送礼的管家,公仪休不便严辞拒绝,他巧妙地以“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为由加以婉言谢绝,语言柔中带刚,反映了他聪明机智、清正廉明的性格特征。
当然,文章篇幅虽短,但人物的性格非常的鲜明,特别是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文本蕴含的意思十分的丰富,看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去阅读了。
四、关于剧本语言
对于剧本来说,重要的是人物的语言——台词。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人物的语言尤其要符合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都要由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课文篇幅不长,人物台词不多,但人物的语言表现力极强,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板书课题: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播放课文分角色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听一听,和课文比较一下缺少了什么?(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
(2)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我们把刚才没有读到的部分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读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二、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自学讨论。
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归纳出示:a)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b)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c)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三、精读感悟
1、读第一部分
过渡: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a、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练一练 指名读)
板书:爱吃鲤鱼
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2、读第二部分
(1)分角色读管家、公仪休的话
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齐读)
板书:拒收鲤鱼。
(2)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 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在一旁的子明不明白,你们明白吗?
3、读第三部分
出示: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如果……就……所以……收鱼 违纪办事)
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
4、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他说:“……”(引读)
想象:那他今后会怎样做呢?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假如你是局长,有人送你爱抽的香烟,你会怎么做?我请一个同学来表演。)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 聪明机智)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板书: 爱吃鲤鱼
如果收鱼就
公仪休 清正廉洁
违纪办事所以
拒收鲤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独幕剧表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0、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表演这个独幕剧。
二、分角色读课文
1、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1)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还有管家他是怎样的人?(虚情假意 阿谀逢迎)子明呢?(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2、分角色朗读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
三、交流感受,表演独幕剧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会背的同学就试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2、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准备五分钟)
3、学生上台表演
4、评议。(让学生充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安排记者采访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四、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我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1、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表演。激励性评价。
2、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作业
课后再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仔细揣摩人物内心想法。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认真读人物的对话
仔细揣人物的心理
投入演选择的人物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4.学习独幕剧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阅读剧本,不了解剧本的特点,所以在学生初读剧本前,要让学生弄清剧本和其他课文的区别,然后介绍一下剧本(独幕剧)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板书课题: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2)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
(3)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指名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对话)
(4)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
(5)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二、 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3.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师生评议。
4. 讨论: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再读课文,理清剧情发展
1.再读课文,并联系方括号的内容,思考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2.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部分(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进行质疑后讨论交流
1.默读各部分,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4.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 讨论书写要点。
2. 范写“幕、鲁、宰”。
3. 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课后将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鲤鱼
清正廉洁以身作则
拒收鲤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 上堂课我们已经读了剧本,还记得剧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吗?(公仪休,子明,管家)
3. 这堂课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来演好这三个人物。
二 学习第一部
1. 过渡: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公仪休家的客厅内,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从内室走了出来。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2.听了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公仪休很爱吃鱼)是的。
3.哪里看出来他很爱吃鱼?
l你是从公仪休的话中体会到的。
l你不仅找对了,而且读的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谁还想来试试?
你找对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l从你的朗读中我有点感觉到公仪休爱吃鱼了,能让这种感觉再强烈点吗?谁再来试试?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回味似的)
l对,你是从公仪休的神态中体会到的。
l回味(出示)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之间互相做一做回味的样子。
同学们做得很投入,刚才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做得特别好,你来表演给大家看看。面向大家。 真棒(鼓掌)
4.下面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子明的话,公仪休的话请同学们读,注意读好公仪休的语气,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
5. 谁能勇敢的到前面来与老师配合,演给大家看看?(鼓掌)
三 学习第二部分
1. 你们知道吗?当时,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
可大呢!既然他这么爱吃鱼,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来了,你
们瞧!老师范演管家。
(自我介绍,创设情境:我是李大夫的管家,我家主人说,公仪休是宰相,官儿可大呢!他爱吃鱼,嘿嘿,咱就给他送两条,讨讨他欢心,以后。-------我这就去,你们可别说呀!)
2.你看懂了什么?(管家来送鱼,管家来拍马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脸堆笑)对,一起读这个词。如果换成满面笑容好不好?不好,为什么?(笑得不真实)对的,你做给大家看看。
3. 是啊,这个笑是装出来的,多虚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管家的话。
4. 看着管家手中的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公仪休并没有收,他是怎么拒
绝的呢?自己读读公仪休的话,并完成这个填空。
[投影出示:公仪休( )地拒收礼物。]
5. 巧妙的,机智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公仪休拒绝得多巧妙啊!还可以怎么填?再读读这段话,看谁又有新的发现?(出示:务必)务必是什么意思?
6. 见公仪休这样坚决,管家没有办法,只好无可奈何的走了。
7. 这一部分非常精彩,我们就一起来演一演。一二大排演管家,三四大排演公仪休,全体起立,别忘了加上动作。(引:大人)
大家演得的很认真。
四 学习第三部分
1. 公仪休爱吃鱼,却没有收别人送来的鱼,一旁的子明看见了,疑惑地问,
(引)公仪休的话道了原因。听(录音)
听懂了吗?真的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需要讨论吗?好,张口就来。
[投影:考一考
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 );
如果照别人不好的意思办了事,就( );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 );
因此( )。 ]
2. 看来同学们真的听懂了,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是个怎样的官?(清正廉洁)
3.你们看,他说的话多实在,道理讲的多清楚啊,让我们一起读好他的话
(齐读)
4. 听了公仪休的话,子明也由原来的不界,变成了恍然大悟,你们能演一演子明神态变化的过程吗?老师读,你们演。
5. 看来,公仪休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也是一位循循善诱是老师,他为子明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6. 请男同学齐读子明的话,女同学读公仪休的话。把表情加上去。
板书设计:
27 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
拒收
清正廉洁
作业设计: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公义休谈吃鱼的一段话。
排演《公义休拒收礼物》
第三教时
一 表演《公义休拒收礼物》
1,我们通过朗读,交流已经读懂了这个独幕剧,现在我们该完整地来演一演了,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小组,排一排,演一演。
2.我们今天就来演这部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3.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1)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2)学生自由读剧本。
(3)交流所得,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其间帮学生理解诸如:公仪休为什么不收鲤鱼那段经典的话语;管家为何要送鲤鱼给公仪休,为何偏偏送的是鲤鱼;公仪休是如何拒绝的等等有助于把握人物个性品质的问题。)
提示:
认真读人物的对话
仔细揣人物的心理
投入演选择的人物
4 表演,评最佳演员。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理解公仪休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基础性诊断。
1、揭题,说说:从题目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发现本课有什么特点?
3、小结:介绍独幕剧的特点以及朗读注意点。
4、检查初读,正音,指导朗读。
5、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公仪休为什么不肯收下鲤鱼?
二、群体诊断与矫治。
1、设问;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交流,归纳筛选。问题大致如下:(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儿看出?(2)他为什么拒收鲤鱼?(3)公仪休是怎样拒收鲤鱼的?
三、精读感悟,发展性诊断与矫治,体会公仪休的品格。
1、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圈画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味以及自我诊断与矫治,体会公仪休对鱼的喜爱之情以及公仪休的见解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2、交流:相机出示公仪休的一段话,逐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理解。
A、可设计以下句式帮助理解。
(1)( )我喜欢吃鱼,( )不能收人家的鱼。
(2)( )我收了人家的鱼,(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3)(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4)( )我犯了法,( )吃不上鱼。
B、设问:公仪休不收鲤鱼就是为了“一直有鱼吃”吗?
出示:(5)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鱼,是因为( )。
1、指导朗读,提示: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和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朗读出不同的语气并加以动作表演,真切体会语言。
2、通读全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优化矫治。
1、提示:根据人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及神态练习表演。
2、学生自主性练习(自由组合合作练习)。
3、指名上台表演,群体诊断、矫治。
五、迁移练习,优化训练。
1、思考:子明在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件事上明白了什么?又会怎么做?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或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
2、自主性练习。
3、交流,优化评讲。提示:表演或朗读时人物的语言、态度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当时环境。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2、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结识一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他叫公仪休。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板书:齐读)公仪休拒收礼物。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完全不同,把书翻开。
二、初读剧本、了解剧本知识、内容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地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边读边划。注意:与以前学过的喔。
2、引导回答
师:是的,课文就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板)独幕剧。
a、(让学生看课文开头5行内容)本和我们平时学的记叙文不同,它在开头先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b、(指明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看看是不是主要内容是对话)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
c、(让学生看看课文方括号里的内容)。剧本中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
d、(让学生看课文圆括号里的内容)剧本中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3、本的一切都是为演员演好戏服务的。它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那这个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然后来说一说。
4、听老师朗读课文要求:
要求:找出生字、词,划出难读的地方,听懂课文内容。
5、了解了剧本的知识,接下来就请你们大声地独立朗读全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 www.niubb.net 、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
拒收独幕剧客厅鲁国宰相大夫管家幕起行礼回味鲤鱼一顿满脸堆笑日夜操劳补补身子盛情醒味
呕吐务必不解无可奈何接受难免违法法纪恍然大悟
a、开火车读
b、齐读
c、指名读
重点理解:
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今天山东的简称还叫鲁
宰相:我国封建王朝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管家:旧社会里称呼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产和日常事物的地位较高的仆人。
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
盛情:深厚的情义。
不解:不明白。
务必:必须。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
法纪:法律和纪律。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三、用各种形式,读懂剧本,读好剧本
1、边读边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研究一下这个人物,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来谈谈好吗?(可以挑一句来读一读)
3、小结:在这个小小的独幕剧中,我们一起认识了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公仪休,好学上进、很懂礼貌的子明,还有一个阿谀奉承的管家,下面,我们分成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把你们发现、体会到的都表演出来。人物语言可以有所改变。排演时也可以走下座位,行吗?开始
4、哪组先上来?独幕剧开演前,请允许我这个不算高明的剧务为小演员们准备好舞台布景和道具,其他同学既要当好文明观众,又别忘了你还是小导演,待会儿怎么指点,都得*你现在认真去看,去体会。生评议(拿起书,联系课文,老师可点拨,重点评语气、动作、神态,找依据)
5、第一组同学的抛砖引玉,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一段时间,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争取表演能更传神。明天我们将举行这样的表演。
四、指导写字
1、指导:腥、悟,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鲁,中间的“田”要写得扁一些,下部是“日”,不是“日”。
2、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27、公仪休拒收礼物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那么独幕剧有哪些特点呢?
过渡: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将通过解决几个问题来深刻地了解课文。恩,那么我们还没有问题啊怎么办呢?提,对,提。
二、引导提问,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一)、提出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题目,也许我们可以从题目上找出一些问题,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
(二)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a、“(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①请一位同学来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其他同学看看他应该读懂了什么?
②他刚才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为什么他要把那些地方读得那么好?(这些地方能够说明公仪休是爱吃鱼的。)(味道鲜美)(记住没吃鱼的日子)(一顿就吃光)
③那么你能够用优美的朗读让大家体会一下公仪休爱吃鱼的程度吗?
④指名读(三位),齐读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①请一位同学来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其他同学看看他应该读懂了什么?
②他刚才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为什么他要把那些地方读得那么好?(这些地方能够说明公仪休是爱吃鱼的。)(只要……就……)
③那么你能够用优美的朗读让大家体会一下公仪休爱吃鱼的程度吗?
④指名读(三位),齐读
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过渡: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但是大家要知道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所以人们经常把鲤鱼当作贵重的赠品,那么如果有人送鲤鱼给你会怎样呢?送给公仪休会怎样呢?(公仪休拒收了礼物)
b、管家为什么给公仪休送鲤鱼呢?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①(管家说是因为公仪休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太辛苦了,送鲤鱼给他补身子。)
②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是管家的主人知道公仪休爱吃鲤鱼,有意讨好公仪休)
③可能为了达到那些目的来讨好公仪休呢?
④管家以为“民日夜操劳,太辛苦了,送鲤鱼给他补身子。”这种正当的理由来替主人讨好公仪休,那么他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呢?(注意讨好哦)那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
⑤指名读,齐读
⑥那么公仪休没有接受这种讨好,他是怎么做的呢?
⑦公仪休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乖乖地把鱼带回去,表现出了他的机智。)
⑧如果他不这么说,那他会怎么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⑨指名读这段话。
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
过渡,听了公仪休的话,子明会怎么想呢?
为什么公仪休爱吃鲤鱼去又拒绝收鲤鱼呢?自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②齐读
③找出关联词,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谈谈公仪休的想法,最后反复朗读,注意突出反问语气,体会人物品格。
④男女对话。
三、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工
一人读旁白包括人物说话前的提示语(人物名字),括号里的内容,开头的内容。同时还要当导演。最后还要作为专职评论员。
一人读公仪休
一人读子明
一人读管家
2、学生分散练习。
3、朗读汇报,评论,再练读,再汇报表演。
第三课时
汇报演出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公仪休拒收礼物》(第27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说教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某大夫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在教学此文时,同学们对公仪休的这一人物形象围绕一个“清”字层层深入而独到的分析感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课文是以围绕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阅读剧本,学习独幕剧表演。
2、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其中学会阅读剧本、表演剧本是本课重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本课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我们备课组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演代讲、情境教学”的导学式教学法,确定了“读中感悟、以读悟情、质疑解疑、合作实践”为基本的学法指导,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思、演、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教学程序分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首先出示出示张艺谋画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导演有哪些了解,课始设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做导演和演员的兴趣,以便学生积极投入到剧本中去。
二、精读感悟。
以读为本,以演代讲、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我国语文教学有“熟读、精思、博览”的优良传统,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本课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在指导朗读时,师说:“请各位导演仔细地读读剧本。”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将自身置于剧本之中,找到做导演的感觉。指导学生找出体现主人公特点的有关词句,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并能通过自己表演(回味似的)这一表情让人觉得公仪休真的非常爱吃鱼。表演的同学是演员,坐着的同学都是导演,对演员和剧本进行指导、再创造,其实就是将评价换一种形式展示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语思统一,力求做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大纲指出: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发展语言必须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所谓语思统一原则就是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本课中我们力求语思统一,从公仪休怎样拒收和为什么拒收鲤鱼入手,探究公仪休思维过程,从而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说话、表演,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内化、表演
学生在阅读了剧本,进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后。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找一块空地来排演。师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将花落谁家呢?”(串联前文的奖项)更加激起学生表演欲望,最后评出设置奖项。
四、小结
学完剧本后,让学生说体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