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优秀5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

一、 板书课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龄”:左边是牙齿的的“齿”,从牙齿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年龄,右边是“令”,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樟”:左边是“木”跟树木有关,右边是文章的“章”,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 课题写好了,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课题,注意纠正龄的读音。

3、 齐读课题。

二、 精讲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几棵?(两棵)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的?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樟树外形的部分。

2、 你找到了吗?请你读一读(你找得真准确!)

3、 图片出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看看有几句话?

4、 谁来读第一句话。(你读得真流利,只是通过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两棵樟树还不够粗壮,谁能读得更粗壮些?)点击图片,突出粗壮。(你读得有胳膊那么粗了,又水缸那么粗了……)

5、 齐读第一句话。

6、 图片出示:师述:这就是樟树那稠密的树叶,老师刚刚听见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赞叹,你瞧,樟树的树叶真多啊!多得数都数不清,

这树叶真密呀!密得不透风,不透一丝光亮

这树叶既多又密,这就是稠密的树叶。

这稠密的树叶真绿呀!绿得像翡翠一样

真亮呀,亮得

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一写着稠密的树叶吧!一两句就可以。(及时评议)

7、 这樟树是一天这么有生机吗?一个月?一季?不,而是(四季常青)

板书:四季常青

点击图片,师引背无论是……总是……

点击图片,这里有一组关联词,(无论……总是……)

点击图片,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我总是 。

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 总是 。

无论 总是 。

樟树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总是那么富有生机,你能背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

8、 集体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 精讲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我觉得这是粗壮的樟树,这是茂盛的樟树,这是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樟树,总之这是两棵美丽的樟树。樟树仅仅是因为外形美吗?(板书:外形美)不,樟树本身就具有一种~~~而且这种香气能~~~~这是樟树的可贵之处,这就是樟树的内在美(板书:内在美)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樟树的内在美吧!板书:永久的香气 驱虫

2、让我们捧起书,再次感受一下樟树的这种内在美吧!(自由读,边读边用笔点出这部分的关联词)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师指导背诵这部分内容。

4、课文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树,并且举了石榴树的例子?(对比衬托樟树的可贵之处)

(1)分角色读

5、樟树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具有内在美的特点,所以当周总理让宋庆龄搬家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四、课外延伸

1、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走近宋庆龄吧!

书p128的图 这就是宋庆龄,她的气质多么高贵,多么 多么

2、宋庆龄 仅仅是因为外表美丽,气质高雅吗?不,她还有许多可贵之处!

3、出示图片师介绍宋庆龄。

4、现在你明白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关系了吗?

指板书:她像樟树一样 四季常青

又让敌人畏惧

板书:这真是人如此树,树如其人哪!(画箭头)

4、 难怪国际友人这样称赞他:(出示图片)

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四海,她的美德像樟树一样播撒着永远的芳香。

5、 出示图片:齐读

6、 所以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收集关于宋庆龄的故事,在夕会课上讲给大家听。

外形美 四季常青

板书设计: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永久的香气

内在美 驱虫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篇2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收集有关材料。

2、了解香樟树。

3、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初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清楚课文大意,同时质疑,带着问题去听讲。

5、课文相关资料。

一、宋庆龄生平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二、宋庆龄与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政府。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市。自幼生长在一个双亲既是教师又是基督教徒的西式家庭中。宋氏家族有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姐姐宋蔼龄(孔祥熙妻子),弟弟宋子文,妹妹宋美龄(蒋介石妻子)以及弟弟子安和子良。

1908年宋庆龄与妹妹美龄乘船到美国求学,1913年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梅肯的魏斯瑞安女子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即回国,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

1915年10月26日,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后,便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两个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虽然彼此年龄相差悬殊,然而心灵契合,相濡以沫,成就一段美满的婚姻。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死于肝癌,终年59岁。宋庆龄则继续夫业,并被肯定为“国母”。

三、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四、樟树的介绍

樟树在园林中因为其树大荫浓、四季常青、枝叶秀丽而具有香气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树或孤植于草地上。同时,它的挥发性香气,不仅夏季可以避臭、驱虫,还可防止和滞留烟尘。淮河以北只能盆栽,冬季置室内越冬。树材及枝叶均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是医药及出口物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3

课时目标:

1、读懂并尝试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弄清樟树的具体特点。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2、初读一、二段,引领质疑,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宋庆龄上海故居的资料,和宋庆龄生前的故事,感受宋庆龄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静能生慧(安静地读书,展现思考、记忆的智慧。)

一、揭示课题,读词语

1、今天这节课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谁来读课题?

2、理解故居:谁来说说对故居的认识。(伟人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普通人以前居住过的地方叫老家。宋庆龄就是一个伟人。)

3、读词语:搬家  稠密  蓬蓬菠勃  繁衍  枝枯叶落  崇敬  瞻仰(指名读,理解:瞻仰)

4、质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劝她搬个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二、阅读三、四两段

第三段:

前言:翻开书,相信通过预习,你能迅速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指名说,在阅读这两段前,友情提示:这节棵,我们来读懂和背诵这两段。)

第三段:

1、指名读第四段,要求:读正确。

2、默读:找出能反映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蓬蓬勃勃)

3、默读,圈划;课文又用了哪些词具体描述这个特征的?(枝干粗壮  伸向四面八方  稠密  绿得发亮  四季常青)

4、出示关键词,朗读。

5、你能读出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吗?指导读好。

6、说话提升1:出示“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提示:一年365天,樟树要经历大自然哪些残酷的磨难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说: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7、指导背诵:能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背诵该段吗?自由背,指名背,男女生分句背,齐背。

8、说话提升2:读了这一段,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棵(    )的樟树,它(       )。(提示:你不仅看到了樟树的形,还看到了樟树的神。引领学生从外形和品质多视角地说)

第四段:

1、默读,老师想让两个同学读,该怎么分呢?为什么?

2、指名读,想一想,这段话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

3、辨析:既然写樟树,怎么还要扯上别的树呢?(对比,衬托樟树的可贵。)

4、背诵上半段:所以,我们可以先背诵前半段,自由读,背诵。

5、再背诵后半段:仔细看,背这部分文字,可以选择哪些字作为提示与帮助呢?(关联词)

6、出示,提示背诵: 而,而且。即使,,仍然。只要,就。……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7、提升:读了这一段,我们不禁夸上一句:这真是一棵(   )的樟树。

8、小结:读了三、四两段,谁能用上关联词连起来说说樟树的特点?(提示用上关联词)

9、质疑小结:樟树到处都有,作者为什么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领学生说说樟树精神和宋庆龄品质的相似之处。)

三、引领质疑

1、再来读读课文的一、二段,想想心中还有什么疑惑想问问的?

2、质疑:宋庆龄为什么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作业

词语大看台:根据提示,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崇敬地看:              从高处往下看:

仔细地看:              向远处看:

入神地看:              专心致志地看:

语言训练营:你能用以下关联词造句吗?

无论……总是……

只要……就……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坚毅  百折不挠  博爱  无私奉献……

香气拒虫:坚强  勇往直前  一身正气……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习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习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习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5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

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

2、弄懂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

4、能给课文分段。

5、读懂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

难点:各哦课文分段。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崇敬”、“稠密”造句。

3、默读课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4、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弄懂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放映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的录象片段,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松松)

(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交流,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分那两层?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而樟树。主要写樟树的,为什么却写先写别的树木?(这是比较式构段方式,这样写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3)出示重点句,品评: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B、比较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C、“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仍然”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D、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F、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层课文。

指导背诵,说说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G、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H、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高贵之处是它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4、指导概括段落大意。

第四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五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这两句合为一句作为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和它的高贵之处。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

(3)“崇敬”是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导用“崇敬”说一句话?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5)指导概括段意

6、小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2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教后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