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祁黄羊》教材解读(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关于《祁黄羊》的教学,因为自我感觉过去在教学这一课时思考到许多东西,今天再读此文,没有产生新的想法,现在把我发表在2003年3月19日《中国教师报》上的这篇文章转过来。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
(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
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
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
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
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
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
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臣,历经“晋景、厉、悼、平四世”,他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成为衡量是非曲直标准。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但是从题材上看,我们可以归为写人的文章,着力表现的应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而人物特点一般通过事例表现,课文通过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这位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课文共十三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三至十三自然段写祁黄羊举荐人才。
我们先来看故事发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弱肉强食)当时,晋国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晋国国君悼公决定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暗示中军尉责任重大)
职位介绍:中军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课文中有三句话点明了这个职位的职责及重要性。职责: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重要性:“中军尉职责重大。”“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辞职背景:告老退休(无法再为国效力)
推荐背景:你在军中多年(对军中的人都非常了解),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课文主要赞扬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对外举荐杀父仇人解狐,这让人难以想象,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同戴天。”他这样做,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他不担心家族安危吗?他的家人会怎么想?解狐又会怎么想?朝中大臣又会怎么想,怎么说?课文没有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可是解狐没有福分,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祁黄羊于是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这势必又会引起轩然大波,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会不会是偏心眼?大家会怎么看这件事?君主又会怎么看?故事充满悬疑。课文没有对事件做过多描述,而是用简练的语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巧妙地将矛盾激化,通过祁黄羊的两段话,就消解了大家的种种疑惑,顾虑。“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没想别的),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这两段话非常值得推敲,中军尉职责事关国家安危,不能不慎重。说明祁黄羊知道推荐人选的责任重大,他考虑的只是哪个有军事才能,能担当重任,压根儿没有考虑是仇人或者亲人(根本没想过个人恩怨)。这是两个角度,一个是国家角度,一个是个人角度,很显然,祁黄羊是站在国家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到个人恩怨。这就是出以公心,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一个“外举不避仇”,一个“内举不避亲”,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祁黄羊确实是出以公心,实在难得呀!课文最后借悼公之口赞美了祁黄羊,揭示了文章主旨。
课文从内容来看,应该不是难理解,我们教学时,除了从内容层面上来理解,更要带领孩子做深入探究,了解文章写作特点,学习写作方法。课文写作特点:1.对话描写;2.侧面描写。
教学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复品读人物对话,弄明白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意思,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体会写作方法之妙。如: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把两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祁黄羊举荐时是非常认真的,严肃的,这恰恰表现了他的出以公心。
侧面描写是通过对悼公的描写来反衬祁黄羊的出以公心。“深感意外,十分惊讶”不仅是悼公的反应,其实也是大家的反应,文章借悼公之口写出了大家的疑惑,担心,可谓高明,通过对话描写事件这样的方法,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体会一下,
课文最后,我们还可以讨论两个问题:
1.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他?
2.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是什么?揣摩编者意图。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明确目标:(见教师目标)
3、效果预期:大家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见学习任务)
1、任务呈现:细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祁黄羊是什么样的人?
2、自主学习:学生默读第一段;轻声读二、三段。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没想到解“…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任务二(见学习任务)
1、任务呈现: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2、自主学习
回忆课文各段大意。同桌互说,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你知道下列成语的主人公吗?
例:三顾茅庐(刘备)
卧薪尝胆(勾践) 破釜沉舟(项羽)
精忠报国(岳飞 ) 凿壁偷光(匡衡)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乐不思蜀(刘蝉) 入木三分(王羲之)
指鹿为马(赵高)
2、结果反馈:
(1)同桌互查。
(2)读范文。
3、反思导结:
(1)修改。
(2)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词。
2.能根据人物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
3.能根据课文顺序,有条理地概述课文。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5.学习课文对话写法,联系课文情境写一段人物对话。
品析:目标1为工具性目标,指向识字写字,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目标;目标2指向“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形式是依据文本表达的特点定,这一目标为朗读训练;目标3指向“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把握”、“复述”的条件是根据课文的顺序,训练的方法是概述;目标4指向“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目标5指向写的实践,这个训练一定不能脱离文本的环境,要做到语言运用与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词语,了解事件
教师逐步出示三组词语:1.中军尉 职责重大 兴亡 安危 2.推举举荐 郑重 慎重 合适人选 担次重任 3.祁黄羊 晋悼公 解狐 祁午
教师引导学生逐组朗读:1.读后引导学生说话,谁能连起来说几句话?2.点拨:推荐和举荐是近义词;郑重和慎重意思不同,郑重是严肃认真,而慎重是谨慎小心。3.联系课文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了解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品析:(1)此板块训练点:主训练点为课文重点词语,辅训练点为说话训练;(2)重点词语将近义词作为教学重点;(3)词语组块出现,为复述提供了支架(4)此板块按照阅读教学的层次看,属于低级层次——认知性阅读。
板块二:读课文,概述课文
这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人物的对话。
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教师指名读课文8、11、12自然段。
概述课文。
品析:(1)训练点为概述能力训练,概述及时概括能力,又是表达能力;(2)此板块为阅读教学的认知性阅读层次。
板块三:读对话,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人物对话很多,要读好人物对话,老师介绍几条经验:
要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也就是要注意提示语。比如第四自然段,祁黄羊说话时候是想了想,郑重地说。读得时候要严肃认真。谁来读?又比如,第五自然段,晋悼公深感意外,要读出疑惑的语气,谁来读?第9、10、12自然段照此练习。
没有提示语的,可以揣摩人物心理,把自己当做这个人物,就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就能读好了。我们还可以根据相关的标点来理解朗读。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提示做练习,而后进行角色朗读练习,即两个同学一组练习。教师可以指名朗读,引导其他同学点评。
品析:(1)此板块训练点为朗读;(2)朗读训练的载体为角色朗读;(3)朗读需要指导,训练需要指导。指导的点为抓提示语,先进行“点“的指导,然后推广到所有对话;(4)角色朗读要有层次感,首先要有”点“的指导,然后在”点“上抓落实,接着自由练习,同桌练习,同桌展示,学生评价。这样的朗读有方法,有层次,有实效。
板块四:读段落,理解句义。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学生自己朗读第十一自然段,,然后说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祁黄羊的两次举荐谈谈他一心为了国家的兴旺和安危。
板块五:创设情境,学习写对话
据说,解狐在听到祁黄羊举荐他的时候,与晋悼公的使者也说了这样的话。请你想像一下,解狐与使者的对话,写一段人物对话。其中解狐有一句是这样的:“祁黄羊真是一个……,我不如他啊!”
学生写对话,然后交流
品析:(1)课堂需要有“动笔“的练习;(2)写的训练要结合课文情境;(3)写的训练要整合语言文字运用(对话的迁移运用)和文本内容和情感的体验;(4)写话需要教师提供支架帮助(“祁黄羊真是一个……,我不如他啊!”);(5)写完后要有展示和反馈点评。
总评:
(1)教学设计的理念要直接对应课标的相关理念,主要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年段教学的目标。
(2) 教学设计的特色要依据文本的表达特点,提炼文本的教学价值。
(3)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依据年段目标的要求和课后习题的要求。
(4) 教学板块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文本整合、提炼的基础上。
(5) 板块需要以训练为中心,训练有主训练点和辅助训练点。
(6) 板块需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展开。
(7) 板块内部要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活动充分,反馈及时。
(8) 板块外部要呈现逐步推进的态势。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是返璞归真,将教学的重心真正落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文本中的有教学价值的因素,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概括、复述、仿写等基本能力,实现有效的教学。
品析:设计理念的依据:(1)语文课程性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2)语文课程的目的决定的。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发言、读书、写字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设计特色
充分发掘教材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价值,创设朴实有效的语文实践能力,切实锻炼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品析:设计特色的依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薛老师设计的仿写练习就是基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统一的训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也主要是语文实践。
(第一课时)
课题
9 祁黄羊
设计
理念
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其感情特点;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教材
简析
本文主要讲春秋时代,祁黄羊在辞职前,两次向晋悼公举荐接替自己得的人,他出以公心,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受到晋悼公称赞的故事。赞扬了祁黄羊不计前嫌、大公无私、顾全大局、光明磊落的高贵品质。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祁黄羊
因病辞职——举荐贤才——受到称赞
(1、2) (3——11) (12)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
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并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情感目标:理解并学习祁黄羊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深入探究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了解并学习他的高贵品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课文内容在课前经过阅读预习已基本了解,但要达到深入理解还需进一步挖掘其思想意义,有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
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
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具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等。这堂课我们要继续认识一位历史英才,大家齐声说(祁黄羊)
板书课题
让生说说通过查资料对祁黄羊的了解
简介祁黄羊
祁黄羊是春秋时晋国的重臣,当时担任中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佐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
过渡:祁黄羊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个熟悉的人物,但通过学习课文,他一定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齐读课题
交流对祁黄羊的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识人物,设置悬念,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检查预习、正音、学习生字、生词
抽读课文
正音并学习多音字
1、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
lào
落下了毛病。
xiè
2、我看解狐就很不错。(“解”作姓时读xiè)
讲多音字“落”、“解”。
学习生字、生词。
强调容易写错的字并指导书写。(伐、悼、慎)
抽生练习读课文。
读含有多音字的两句话。
学生写、读多音字。
读生字并学习组词。
生空中练习。
钢笔描红课后生字。
巩固字词,启发学生在阅读中留心学习。
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生在什么时候?
事情的起因、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主动辞职的原因。)
相机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板书。
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引导学生分段并板书。
初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出以公心”的含义。
生回答:
祁黄羊推荐中军尉,来接替自己。
区别“推荐”与“举荐”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别人或上级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
举荐:向上一级推荐人才。)
春秋时代
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主动辞职的原因。)
结果悼公听了很受感动,并且称赞了祁黄羊。
概括并读主要内容。
事情发展的顺序。
作标记并概括段意。
让学生学会区别理解。(这也可作为学生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并进行整体感知课文。
再读课文,提示语气。
(悼公:王者、疑惑、惊讶、称赞;祁黄羊:严肃认真)
练习感情朗读。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丰富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抒发出来。
小结质疑,为下节课做铺垫。
课文中祁黄羊推荐了两位与自己关系非同寻常的人物,按常理,必然会招来非议。大家想想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下节课进一步讨论探究。
质疑
透过文本让学生学会与主人公对话,与周围的人对话,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
延伸
训练
写会生字、词;
给父母讲《祁黄羊》的故事;
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巩固字、词; 让学生无形中练习复述课文拓展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
后
记
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附:板书设计
9、祁黄羊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起因:因病辞职
解狐 外举不避仇
经过:举荐贤才
祁午 内举不避亲
结果:受到称赞
《祁黄羊》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后,我觉得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
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晋国国君悼公决定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
几年后,祁黄羊要告老退休,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于是决定由祁午继任中军尉。
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 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嫩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初读 指名读理解文章层次;讨论 分角色读,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最后,在通过复述文章,进行点评,理解祁黄羊崇高的思想境界。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 自读自悟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2、不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思考
3、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走进角色 入情入境——《祁黄羊》教学有感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93
走进角色 入情入境——《祁黄羊》教学有感
苏教版第八册的《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着重讲了祁黄羊举荐人才的事,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祁黄羊一心为国、处事公正的高尚情操。为了精读人物对话,体味人物品质,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走进角色:
师:课文我们熟悉了,现在我要聘请你们当一回演员,看一看谁演得最好??
生自由排练。
师:现在,我请一组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暂时当一回挑剔的导演,看一看他们演得过关吗?
生表演。
师:现在演员演完了,该导演发话了,
学生各抒己见。
生:黄政演祁黄羊时,首先注意了春秋时大臣叩见大王的礼节,还注意了演出祁黄羊的行动不便。
师:确实如此,很细心。
生:黄政演得是不错,但悼公第一次问祁黄羊谁合适时,祁黄羊是想了想,郑重地说,他没演出来。
师:那为什么祁黄羊要想了想再郑重地说呢?
生:因为中军尉一职关系重大,不能随便举荐。虽然解狐是他仇人,但他仍举荐他,可以看出他的外举不避仇;对于儿子,只因解狐死后,没有比他儿子更适合的人选了,这又体现出他的内举不避亲。两个“想了想“更突出了祁黄羊的大公无私。
师;黄政,接受导演的意见吗?
生:乐意接受。
师:看来,要把课文表演出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只要细心揣摩课文,还是可以演好的,下次班会课上我们分小组来比一比,好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教学《祁黄羊》时,我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历史,当一回剧中人,演一演,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理解文本,将课文有限的叙述语言转化为栩栩如生的、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重点读准“祁黄羊 中军尉 晋悼公 解狐 压根儿 落下了毛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以课文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支点,通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这一单元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认识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我们认识了大智若愚、拒收礼物的公仪休。他们犹如夜空的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又一篇感动人心的课文——(板书并要求学生书空)祁黄羊。
师: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读过。能读准这些词吗?
出示:祁黄羊 中军尉 征伐 落下毛病
晋悼公 准许 辞职 合适 接替 推荐 举荐 郑重 慎重
教师引导逐组朗读——1、纠正不准的读音;2、点拔:“推荐”与“举荐”是一对近义词,“郑重”与“慎重”不一样。(慎重,小心谨慎地思量,深思熟虑,侧重于内。而郑重是严肃认真,多指表情凝重,侧重于外)。
二、初读(课堂上的初读,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
师:这些“拦路虎”都读准了,再来读课文也就容易了。下面请同学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读了完课文,把书放下,要养成一个“掩卷沉思”习惯,思考这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思考,根据这句话,课文可以分成哪几段。在书上作个记号(双斜线),明白吗?开始读——
教师巡视,点拔,提示学生分段没有统一的答案……
三、读书、交流
师: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们是怎么分段的?
a1-2;3-11;12
b1-2;3-7;8-12。
c1;2;3-7;8-12(学生说出段意即可)
师:这则故事不像《三顾茅庐》那样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就是由简单的人物对话构成的,但听同学们的分段,我忽然发现它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起因,有发展,有波折而且还一波二折呢?
师:谁来读‘事情的起因’
师:谁接着读‘波折中的第一波’。(鼓励学生多读一句——读到不久就去世了)
师: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谁着读。
(注意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书——注意人物的语气等!)
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练习并指名复述
师:飞将军李广因为卢纶的一首诗《塞下曲》而妇孺皆知,三顾茅庐的刘备因为罗贯中的笔而家喻户晓,与他们相比,祁黄羊的知名度可差远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祁黄羊,领略他那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无私精神呢?只能*我们同学一而十,十而百地讲,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大家愿意自己试试吗?
五、指导生字书写布置家庭作业(课后习题3)
重点指导:伐(斜钩挺直)、晋(中横拉长、托上盖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读人物对话,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公的形象。
2、深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3、对祁黄羊这一历史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一、导入:
课前板书:(四个历史人物——祁黄羊、晋悼公、解狐、祁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祁黄羊》这篇课文,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历史人物,谁大声地读读。祁黄羊与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围绕一件什么事展开的。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中军尉!)
师:这则历史故事是在对话中展开的。落在纸上的对话,是没有语调,没有表情,甚至也是没有感情的。所以,记录的人想出了一些补救的办法,那就是提示语和标点。
下面,就让我们默默地在想象中倾听他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或许你会发现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体验地别人错过的一份情,感受到他们那颗跳动着的心——别忘了用笔留住你的发现!二、默读批注
师巡视、点拔
1、悼公的两段话始终是:?+!(细细体会其中的情义)
2、郑重(表情严肃)
3、就照你的意见办!(无限的信任)
4、如此出以公心(如此就是“这样”,哪样呢?“如此”可以去掉吗?加强了语气)
5、看来(为解狐不能接任中军尉一职而感到深深遗憾、惋惜)
6、只有(非祁午不可)
7、压根儿没想(仇敌、父子关系不复存在,那此时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交流、练读
师:从?!可以看出悼公的语速、语调是富于变化的。从这种变化里,你能感觉到什么?
师:与悼公相比,祁黄羊说话时的语速、语调有什么特点?(不慢不变、平缓)
师:如果说悼公是因为“深感意外”,是因为“十分惊讶”而表现出这种语速、语调,那是什么让祁黄羊始终保持着一种“语速、语调”呢?(内心平静,问心无愧——读他的话)可是在别人眼中他是问心无愧的吗?愧对父亲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谓不忠;愧对自己 徇私情可谓不忠。
师:(结合板书,“天平”)掂量的是什么?(军事才能)托举的仅仅是一个中军尉吗?(他托举的将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仿佛不能有丝毫的误差。天平的指针始终对着谁?(君、国)
师: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可敬可爱的英雄,他们一心为公,唯才是举,为国家推荐优秀人才,让国家走向了强盛。祁黄羊只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今天,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位同样可敬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毛遂——课后请同学们读读他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动,许多收获,有兴趣的可以把你的收获写成一篇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