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精选4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精选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 )=( )

0.02+0.02+0.02=( )×( )=( )

( )×( )=( )+( )+( )+( )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教学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例3时,直接出示两组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因数变化了吗?积变化了吗?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猜想的?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感受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创设猜想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2.注重规律的。概括、总结与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逐步探究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将规律从现象上升到文字表达。在此基础上,及时举例验证,强化规律理解,这样的探究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破了思维和认知的障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校组织同学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灾区小朋友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需要多少钱?买20盒、200盒呢?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师: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生3:积也扩大了。

3.揭示课题。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例题算式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3)请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来交流一下

谈话:合计是多少人呢那么这个合计40人是怎么来的呢合计中的40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

合计还能对我们统计出来的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检验。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把这张统计表的日期填好。

追问:我们已经完成了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的统计表,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还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回顾交流,总结统计感受。

回顾: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板书: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填统计表,分析结果)

小结:其实像这样根据身高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的方法我们叫做分段整理数据,(同时板书课题:分段整理数据)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