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最新6篇)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意境优美,语言质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下面提供王玲湘《搭石》教学实录,欢迎参考!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搭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最新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搭石课堂实录教案 篇1

教师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附录课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过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搭石。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拿起书,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有不懂的问题,就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学生自由读文。(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

师:这几个词好像读得不准,读一读:轻波漾漾、人影绰绰、联结、

师:有什么问题?

生:第二个自然段为什么说构成了一道风景?

生:我读不懂上工、下工是什么意思?

师:有知道的吗?

生:上工是上班,下工就是工作之后再回来。

生:我不懂第3自然段的“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你们提出了为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搭石,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生:(读文)

师:按照2尺左右的间隔(这是多音字,师板书。应读几声?四声,齐读一遍。)你们看,这些排在小溪中的石头,就是——

生: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会是什么样子?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

生读。

师:你知道什么叫“脱鞋挽裤”?

生:就是……

师:当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赶集就要——

生:走搭石。

师:人们**就要——

生:走搭石。

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什么是风景?

生:就是特别漂亮的地方。

师:就像我们课前看的图片一样……说到这儿,有个问题,你说搭石只是铺在小溪里的一块块石头,怎么说它是一道风景呢?默读课文,边默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还有谁想读。

生:假如……

师打出这段。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地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事?

生:(先读)

师:谁背老人过去?

生:年轻人背老师过搭石。

师:年轻人背老师过搭石时,年轻人是怎样做的?

生:伏下

师:谁知“伏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蹲下。

师:是这样蹲下的吗?

生:要弯腰。

师:是这样弯腰的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做一做。

生做。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老人年纪大了。

师:他心里有老人啊!伏在这样的背上是多么舒服,多么踏实呀!谁来读读。

生:

师:这时候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这小伙子,如果你遇上一个陌生的老人,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如果老人谢谢你,你说什么?

生:不用谢。

师:为什么不用谢?

生:因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理所当然。

生:应该的。

师:这个“理”是什么意思?

生:是道理。

师:对,是道理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理所当然)

生:按道理。

师: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同学们,你再读读这句话,这里的道理是什么?

生:背老人过搭石。

生:尊敬老人的品德。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同学们,如果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你刚才所画的走搭石的句子,还有哪些是理所当然的。

生读。“让对方先走……”

师:让对方先走,对乡亲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说。

师:你知道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事概括出来,真好。上了年纪的人为人们摆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说。

师:谐调走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还可能有哪些事对乡亲们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如果遇上一个妇女,我肯定……

师:你这样想,乡亲们更会把这样的事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如果一个人掉进水里,乡亲们马上把他拉上来。

师: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

师:这些最平常的事,在乡亲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读这句。

师:你们看看这段话,是不是也能把它读好。

指名读。

“上了年纪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老师也想读读,闭上眼睛听一听,可以吗?

师范读。

师:睁开眼睛,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谁来读?

指名读。

师:……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乡亲们,让我们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这一段: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正是这……使乡亲们谐调有序地踏石而来。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把“一行人”读错了。)

师:正是这……你们最想听谁来读啊?

生配乐朗读。

师:拾石就是天然的石头,走得不平稳啊,所以……前面的要……后面的要……走得多么的谐调有序啊,难怪家乡有句话叫:紧走搭石慢过桥。

我们来合作读一下好吗?

师生共读。

师:是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人景两相合的美啊!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简介:

周明玉,女,1973年12月出生,任教于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先后荣获全国课改实验工作优秀教师,南昌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获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大赛一等奖,江西省高年级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受人教社邀请,拍摄《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录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精品课光盘。

课文附录: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教学实录:

师:读课题。

生读。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是怎样一场地震?

生: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

师:老师给你看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虚”、“瓦砾”……在地震面前,人就像蚂蚁一样渺小。

……

师: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师:在这样的大地震中,父子俩共同创造了奇迹。看看书,你用什么话评价这件事?

生:这是一位……

师:是一位吗?

生:这是两位……

师:还可以说——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节课,我们先了解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你自读课文,画一画,看看从哪里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读。因为他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他了不起。

生:我还从“……”(读)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不读课文。

生:我觉得这位父亲哪,别人劝他,他还是坚持。

生:我还觉得这位父亲……

师:让我们一个个地交流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说别人都来劝父亲,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说说看,都有哪些人劝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

师:消防部长怎么劝的?

生读。

师:……怎么劝?

生读。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说了这样三句话。说说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师:父亲的话就是有点简单的问话。但你再仔细体会体会,父亲说这话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吗?

生:“……”父亲恳求地说。

师:他读出了恳求。

生:我觉得他的话里有急切,他问消防部长,再晚一点,儿子就有生命危险。

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干什么的?

生:救援工作的。

师:

生:还有……读文。父亲的回答有一点生气。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你让我回家?”“你不是帮我救儿子的吗?”(掌声)

师: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谁来读一读。

生: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爱。

师:从父亲几句简单的话读出了他对儿子的爱,读出了……让我们来读一读。

师读:当父亲……恳求地问——

生问。

师读:当父亲看到……问——

生问。

师读:警察走了过来……问——

生问。

师:我想问问,……父亲为什么不离开?

生:父亲都爱儿子,谁都会这样做。

生: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

师:而且这位父亲还曾经说——

生读。

师:我想问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

生: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师:让我们再来问一问……

师生再接读。

师:就是父亲这简单的问题,让我们读出了父亲的——

生:了不起。

师:刚才这位同学还说到父亲的坚持。就是这个句子(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哪些同学画了这个句子?为什么画?

生:因为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挖了……个小时。

师:他读出了时间的漫长。

生:还因为父亲挖时坚持不懈。

师:他挖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生:可能会搬、挖、刨……

师:为什么文中只用了“挖”?

生:我从中看出了父亲的劳累。

生:透过“挖”字,我看到父亲真心想救出自己的儿子。

生:我看出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

师:一个字,让我们读出了父亲的爱心和坚持。这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挖”字。

生读。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是怎么挖的呢?

生:更能表现时间的漫长。

生:更能表现父亲的决心和坚持。

师:是啊,那是怎样情境中的36个小时?也许会发生——

生:

师:发生——

生:余震。

师:让我们读一读父亲挖的进程,他一连挖了——

生读。

师:时间……过去,也许他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他一连挖了——

生再读。

师:有时通过“挖”这样的一个字,我们读出了父亲的苦苦坚持,我们还读出了——

生:父亲的决心

生:父亲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读。

生齐读文中一段。(课件出示)

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留在我们的心中,男生读。

男生读。

齐读。

师:此行此景,让我想起了512地震中的情景……(音乐起,出示汶川地震的一组图片)这位男人用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父亲,又是一个男人,背着从废墟中刨出的儿子的尸体……

就让我们记住全天下一样爱似情深的父母。……就这样,父亲……而儿子的生死还未卜,如果你是这位父亲,把要说的话写给儿子。就让我们把泪水凝结在笔端,汇成一句话,写下来,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搭石课堂实录教案 篇2

师:今天络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课文

(板书:21 搭石)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

生:搭石是什么?

师:搭石是什么?问得很清楚。(板书:是什么?)

生:搭石是怎样搭的?

师:怎么搭的,你很会提问(板书:怎么搭)。还有吗?

生:搭石是谁搭的?

师:我也想到这个问题(板书:谁搭)。

生:搭石搭在哪里?

师:在哪儿,在哪啊(板书:在哪?)

生:为什么要搭?

师:为什么要搭?搭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

师:一口气提出这么多问题,我想你还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能解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师: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师:(出示幕: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看看,这是新的词语,自由读读。

指名学生领读。

师:这些词语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生:谴责,是责备

师:责备责怪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

师:读课文联系前后知道的,很好。谁还知道?

生:伏下是把腰弯下来

师:能不能做个动作。

师:如果你还有哪些词语不太懂,一会儿我们深入读课文在解决。

生:好

师:单个的字你认识吗?这样老师点哪个你们读哪个

生读。

师:果然不错。再往下看,加大难度,带着句子读。

(出示:1,如果别处都有

2,家乡有一句

3,每当上工,

4,清波漾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

师指名学生分别读五个句子。相机指导人影绰绰等词的读音。

师:看来大家对生字已经认得不错了。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

生:有。

师:这样,几个人一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互相帮助,看看读得准不准。

生合作读课文。

师:好,孩子们大部分都读完了。这样,请几位同学读一下,请五位同学一人一个自然段。

五位同学连读课文。

师(第一位同学读完后):老师打断一下,其他同学听的时候就像刚才这样,认真一点,等一会请你来评。

师:好,读完了,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有个字读错了。平衡

师:你在读一遍。

生读。

师;还有没有?

生: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词东西没读好。

师:好,一齐读一下。

生读。

生:协调有序读出了感叹号。

师:把语气都读出来了,表扬你呢。

师:尽管有点小问题,但第一次读可以读成这样,我非常高兴。书读到这里有没有问题。

生:我知道是谁搭的?

师:谁搭的

生:乡亲搭的。

生:我知道搭石是什么?

师:是什么?你读一下相关的句子。

生读相关句子。

师:这就是搭石,刚才他读得这段话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生:怎么搭的。

师:怎么搭?

生答。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作用是什么

生:让乡亲们能从小溪另外一边走对另外一边。

师:走到对面,到秋天能像小桥小路一样给乡亲们带来方便。

师:初读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供暴猛涨裤惰稳俗

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

师:这样我们在全班说一说,你觉得这些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

生:裤,容易写成示字旁

生:伏字。容易写漏一点。

生:暴字。容易把下面的点提写成横撇。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上中下。

师:这样老师和大家一上写一下,上中下的字怎样写好。每一部分要扁一点。找一找竖中线横中线在什么位置,这

样才能写在中间的位置。

师范写暴字(撇捺要舒展一点。)生书空。

师:还有哪个字。

生:衡字。中间好像一个鱼字,下面是一个大字,最后一笔是点。

师:把捺变成了点,这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中右

师:还能找到这样的字吗?

生:涨。

师: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怎么样?

生:每一部分写得长一些。

师范写衡。(中间注意紧凑,中间下面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师:还有哪个字需要注意?

生:惰字。下面的月字撇变成竖。

生:洪要注意最后是一点,不要写成撇。

师:看看惰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右。

师: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成有什么共同点?

生:左边比较窄一点,

师:右边呢?

生:宽一点。

师:是不是都是这样呢,看看其他的字(出示一些左右结构的字)。来,我们写一下这个惰字。

师范写惰(师:注意左窄右宽,这样左右结构的字我们也写好了)。

师:同学们,今天要写的有特点的字我们写了一下,这样,现在你们挑一些你认为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一下。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两位同学的字,你们来评价一下。从大小从位置,或者哪些地方还需要提提建议。

生:第二个字暴字点写成捺。

师:哦,要注意一下。

生:裤没写在正中。

师:没写在中间,看上去好像有点,实际上写得还可以。

生:衡越写越低了。

师:成阶梯啦,注意要写得高一点。

出示第二个

生:暴字太靠下了。

师:注意扁一点。

师:在课文中都有相关的词语,回去联系一下写一写,相信大家都能写得好。写完字,我们再来深入地读一下课文。这次我想看看大家除了了解搭石的作用等还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放松地读,也可以合作读。开始。

生自由读师指导。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交流一下。

生读课文中的一句俗语。

师:你在这体会到什么,你发现了这句俗语,你对这句话感兴趣。

生: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师:非常好。你从哪感受出来的。

生: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是不是心灵美呀!

生:是。

师:你说说

生:假如遇上老人……

师:是不是一种心灵的美。同学们还有很多人想说,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一排搭石连起了乡亲们的情感。

师:为什么呢,你很会提问。同学们,回去以后把你喜欢的句子着重画出来,下节课我们听写一下词语,解决一下大家的问题,这节课就先上到这。

《搭石》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从乡亲们摆放搭石、调整搭石的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品悟词句、朗读感悟,体会搭石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站在这里跟大家谈话的是我—谭老师,来自禾云镇,禾苗青青,白云飘飘,那是我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一次来到太平镇,看着你们亲切的面孔,感觉真好!能再加点微笑、加点掌声欢迎谭老师吗?谢谢!可爱的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一个平凡的小乡村。(幻灯片2:你注意到了……)

注意到这不起眼的搭石了吗?(点击)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读:21、搭石)围绕“搭石”,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板书:是什么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生词

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间隔 联结 溪水猛涨 协调有序

平稳 平衡 俗语 汛期 俩人 伏下 山洪暴发 脱鞋 绾裤

(1)、开火车读有拼音的生词。(幻灯片3)

认识家乡的搭石,先合作,搬开这“生词石头”,第一个是……(“谴责”有一个近义词叫责什么?)第二个是……(做人不能懒惰,那就要……)(你发现这两个词怎样,观察真仔细!

第二行的每一个词中,都有多音字,多音字要结合词语意思去读。

好,把“生词火车”开起来,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读错了,小组里的同学要轻轻地给个提示,别让火车停下来。

(2)、齐读没有拼音的生词。(幻灯片4)

2、感知课文(幻灯片5)

(1)自主学习下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a、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b、用===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轻轻地打开书本103页,拿起笔来,开始吧!

(相机提示:文章的中心句,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它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交流汇报

a、找中心句:(幻灯片6 齐读第5节)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这5个自然段里,哪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b、理清脉络:

在前面的4个自然段中,围绕“搭石”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在小组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怎样交流呢?你可以一段一段地讲,每一个自然段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最好用几个字起个小标题来概括,例如什么搭石或者搭石怎样?如果说同样一个方面内容的自然段就可以合并起来。(板书:摆搭石走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板书:摆搭石)搭石是什么呢?怎样摆搭石呢?课文哪些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

1、自主学习(幻灯片7)请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a、人们为什么要在小溪里摆放搭石?用—画出有关句子。

b、人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用…画出有关词语。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δ、解决“为什么摆搭石”

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补充。相机理解: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

启发感悟: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摆搭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一自然段中,第几句话具体描写了什么是搭石?(幻灯片8)

δ、解决“怎样摆放搭石”(学习第5句)

乡亲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呢?(板书:摆放)

品悟词句:你画了哪些词语?(结合找出的词语)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启发感悟:(幻灯片9结合插图)摆放搭石,要……要……要……要……,乡亲们摆放搭石可真够……?(板书:精心)

4、感情朗读

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为什么摆搭石,怎样摆搭石,写得清楚、具体,用词准确。

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呢?(抓住关键的词语,让人一听就知道怎样摆,能感受到搭石的有用,感受到人们的有心。)

为了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一练。(自由练读)

有信心读好吗?把自己最拿手的一个句子,在小组里好好地读一读,听的同学要认真,给点建议。(小组演读)

谁有足够大的信心,在班上读自己读得最美的一个句子呢?(指名读、评)

有了信心,有了方法,(点击)还有了音乐,一定会读得有感情,很享受的。请拿起书本,美美地读。(配乐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搭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看,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认为搭石就是……这句话写出了……(幻灯片10)

1、读第一句

没说一个“美”字,但美就藏在哪个词语里?你去过哪些地方欣赏美丽的风景?

美读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读出了美、感受到了赞叹……)

就这样一排搭石(指图)。它到底还藏着怎样的美呢?

2、自读自悟(幻灯片11)

请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做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

a、小组交流: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里交流。怎样交流呢?先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然后说:这个句子写了谁做什么?我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b、全班交流:

引导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他做什么?怎样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重点品读第4句:(幻灯片12)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写他调整搭石的动作词是……

课文还有哪些词语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你心里有些话很想说呢?

老人调整搭石可真…(板书:细心)

写得真生动、细致啊!谁来用朗读来赞扬他?(指名读,评价)

从字里行间,你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位老人…

只是老人才这样做吗?这样的人,让人敬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怎样才能读好这一句话呢?(边读边想想画面,想想老人他的心理、他的表情、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呢?你就怎样去读。)为了再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练。(自由练读)

好,谁读书是最棒的,相信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带到我们的眼前!(指名评价)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享受着音乐的美,感受着乡亲们心灵的美。(配乐读)

五、小结升华,精读句子

1、精读句子(视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读书读得好,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节课上,你读得够好了吗?有享受的感觉了吗?下面,在一、二两个自然段里,再挑选1到2个句子好好地读读,最好能背下来。读好了,就展示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提些建议。

2、课堂小结

课文从“摆搭石”和“走搭石”两个方面来写的。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两个自然段,(看板书)知道了搭石是人们精心摆放的,是人们细心调整的。这精心、细心其实就是乡亲们那颗怎样的心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齐读第5节)(板书:一心为他人着想)

乡亲们那颗美好的心灵就藏在了搭石的身上,作者借搭石传达了真挚的爱,赞美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再读第5节)

3、留下悬念

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哪些动人的情景呢?下节课再学习、再欣赏。(幻灯片13)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最后,谭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灵。这样,就算在搭石这样不起眼的事物身上,你也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幻灯片14)

板书:

摆搭石  精心  摆放

21、搭石              (一心为他人着想)

细心 调整

走搭石

搭石课堂实录教案 篇4

师:(出示课文插图)图片上这个美丽的地方是诗人刘章的家乡,在这里最使他难忘的是这小溪里的一块块石头,家乡的人们管这叫做——(生: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1课《搭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搭石

师:小小的搭石究竟有怎样的特殊之处,让作者难以忘怀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3页,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那几个生活场景?

(生齐读)

师:来,停一停。我发现这位同学读到生字的时候,自己停下来多读了几遍,这就是读书的好方法。自己读自己的,好吧。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

师: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先来看看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出示词语)第一行,谁想读?请你来。

生: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伏下身子

师:声音响亮而且字音准确。像他一样,大家一起来读。

生: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伏下身子

师:好的。第二行,谁还能读?前边的女生,请你来。

生: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听清楚了吗?有没有小错误?

生:清波漾漾

师:好的,看准第三个词语,请你再读一遍。

生:清波漾漾

师:这就准确了。大家也来读读。

生:清波漾漾

师:人影绰绰的绰字是个生字,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

生:人影绰绰

师:这两个词语还都是ABCC形式的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ABCC式词语特有的韵律。

生: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非常好。(出示第二组词语)下一组,谁来读?注意红颜色多音字的读音。请你。

生:溪水猛zhàng jiān隔 联结 一行人走搭石

师:大家看第一个词语,溪水猛——

生:zhǎng

师:请你再读。

生:溪水猛zhǎng

师:非常好。第二个词怎样读呀?

生:jiàn隔

师:同学们都给你纠正了,你能读吗?来试试。

生:jiān隔

生:(集体纠正):jiàn隔

师:再读读

生:jiān隔

师:多读几遍就会了,是吗?请坐。大家按照正确的读音一起读。

生:溪水猛涨 间隔 联结 一行人走搭石

师:好的。词语都会认了,这里还有一个字,非常的难写,是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生:衡

师:像这样的字,在书写的时候,三部分都要写的紧凑一些,窄一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

(范写)双人旁,中间的上面是鱼吗?

生:不是

师:注意,比鱼少了一横。下面是什么?

生:大

师:发生变化的“大”。

生:那一捺变成了点。

师:你眼睛非常亮,捺变成了点。

师生齐:横、横、竖钩。

师:看好了吗?

生:看好了。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一个“衡”字。

(生练习书写)

师:咱们班的同学写的字非常工整、而且漂亮。好了,字词都掌握了。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

(指名读写搭石的句子)

师:你找的非常准确,如果把这句话读完整就更好了。(出示搭石图片)同学们来看,像这样摆在水中的一排一排的,供人们过小溪的石头,就是——

生:搭石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

(生齐读)

师:(板书:搭石)知道了什么是搭石。那么课文围绕搭石写到了那几个生活场景?谁发现了?找到一个的同学就可以说。你来说。

生: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哦,你找到了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场景。(板书: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还有吗?谁来补充?

生: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师:是呀,还有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场景。(板书: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继续找,请你来。

生: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走搭石

师:一个人跟着一个人,那叫——

生:一行人

师:(板书:一行人走搭石)还有没有呀?

生:还有修搭石

师:谁修搭石?说完整。

生:老人修搭石

师:(板书:老人修搭石)

同学们,这都是家乡的人们平时走在搭石上的平常的小事,可在作者刘章的眼里,却是一道风景。作者在文中这样说:(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请大家读读这句话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到底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行人走搭石的场景当中,大家看(出示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自己读读这段话,看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美的。

生:自由读句子体会。

师:谁来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美,觉得那是一道风景,你就说那一句。

生: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体会到了音律的美。踏踏的声音和着潺潺的溪水,那是美妙的音乐。你还从哪儿体会到美了?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哪个词?

生:协调有序

师:协调有序是动作的美呀。协调有序的动作又怎样的一种动作?说说你的理解。

生:协调有序的动作就是很有秩序。

师:是呀,这是你的理解。

生:孩子们,让我们加入这一行人的行列,一起走上搭石,体会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男同学走在前面,女同学走在后面。

师: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有没有人踩脚,有没有人跌进水里?

生:没有

师:有没有人跌进水里?

生:没有

师:这样的有序,这样的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

生:协调有序

师:好的,还有谁从其他的词句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水波一荡漾一荡漾的,人的影子在水面上倒映着。

师:这是你的想象,非常棒。大家看,生字“绰”字,老师在字典中找到了它的三种解释。(出示:“绰”的意思选项)看一看,在人影绰绰一词中,应该是第几种意思?大家一起说。

生:第二种

师:人的影子姿态柔美,人在哪里的影子姿态柔美?

生:水里。

师:那是怎样的水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就是一幅画。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自己去读吧。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谁来说说你想到的画面?

生:我觉得是:那水非常非常的清,微风刮过水面,有一点点波浪,人的影子倒影在水里。

师:那多美呀。微风拂过水面更恰当一些,是吗?谁来想像想到了美丽的画面?

生:(无人发言)

师:没关系,我知道你的心里此时一定有幅美丽的画面。带着你的感觉,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读的很用心。那是微风拂过的水面,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这不仅仅是一幅画,还是一首诗。谁能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读这首清丽的小诗,注意读出诗的韵律。请你来。

生: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读的是后半部分,前面的看不清楚是吗?非常好,已经让我们体会到了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谁来完整地读一读?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师:你读的非常熟练。老师也想读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其中的画面。(配乐朗读)

身临其境了吧。大家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中。

生:齐声朗读

师:多美呀!怪不得作者说——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有音律的美,有画面的美。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

生:漂亮

师:有声有色。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读出了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其实,在搭石上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会的心灵的美,让我们到文中去找寻这些看不见的美。请大家先来看自读提示。(出示自读提示)

生:默读标注

师:很多同学已经划完了。我们先来看“老人修搭石”的句子,谁找到了?

(指名读句子)

师: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你?

生:你看看他都已经上了年纪了,一看搭石不平稳,还是要修搭石,我真佩服他!

师:你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找到了老人的动作,非常好。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这一“搭”的动作你,为谁而搭?

生:大家

师:放下自己的事情,为大家去搭石,这位老人令我们感动。还有哪些举动也打动了你?

生:他搭上以后,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他不是有急事要做吗?为什么还要再在上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生:如果搭不平稳,他走的时候可能自己会跌进水里。

师:你想到他自己过河时自己可能会遇到麻烦,仅仅是为了自己才去踏上几个来回吗?

生:为了大家

师:这“一放、一搭、一踏”,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非常有爱心。

师:心里想的是——

生:大家

师:秋风瑟瑟,溪水已经冰凉了,他不顾自己的事情,为大家修搭石。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可敬的老人。

(生齐读老人摆搭石的句子)

师:同学们非常棒,抓住了老人的动作读出了这位可敬的老人的形象。在这一段中,还有几个词语好像和老人摆搭石没有多大的关系,看老师把它们去掉行不行,自己小声读读看。(出示两段话)

(生自读、对比两段话的表达效果)

师:谁来说说?

生:去掉“无论怎样”,人们就不知道他是怎样急着赶路;“只要,一定”卡卖出他不怕麻烦。

生: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就把老人的爱心去掉了。

师:是啊,同学们,看他说的多好呀!简简单单的几个词,把老人摆搭石的动作连接起来,还把老人的形象刻画的细致生动,这就是关联词语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注意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

(生齐读)

师:普普通通的场景,让我们读出了一道“一心为他人”的风景。那“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场景呢?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美?

生:相互谦让

师:一种美好的品质,你在用心体会文中内容。“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句子,又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美?

生:尊老爱幼

师:你联想到了可能还会帮助年幼的孩子。这种尊敬老人的行为是偶尔发生的吗?

生: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师:你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非常棒。还有那个词也让你体会到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在搭石上的?

生:理所当然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

生:就是应该这样做

师:联系整篇文章想一想,家乡的人们还把哪些事情也看作理所当然的?

生:修搭石

生:我觉得是修搭石,还有走搭石的人帮助别人。

生:我觉得是所有心灵美的,都看作理所当然的。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这个山村生活了13年,曾几何时,这些事情,这些场景,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是,后来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生活,这一幕幕在他的记忆中不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是变得珍贵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珍贵的记忆。

师:当我在城市的马路上看见(出示挤公共汽车的图片)像这样,像这样,人们疯了似的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我会想起家乡的搭石,此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两个人相互谦让走搭石“的场景。(出示两人走搭石的句子)读——

(生齐读两人走搭石的句子)

师:当我在汽车上看见(出示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图片)像这样,像这样,老年人摇摇晃晃的站在年轻人身边,年轻人却熟视无睹的时候,我又会想起家乡的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身影在眼前挥之不去。(出示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句子)读——

(生齐读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句子)

师:我的记忆不仅于此,当我看到马路上的砖头、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弯腰捡起的时候,秋凉中为大家摆搭石的老人又会在脑海中久久浮现;当看到人们无序的横穿马路时,我还会想到那一行人人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场景,踏踏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每当此时,我会从心底里说——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此时此刻,搭石在你的眼中仅仅是一道有声有色的风景吗?搭石上还有什么?

生:有爱心

师:有情

生:有情有意

师:就是这样一道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风景,在作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每每想起搭石,作者心里就充满了对那群乡亲、那片真情的浓浓思念,他深情地说——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节课,我们随着刘章爷爷一起走上了家乡的搭石,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联系现实生活进行阅读,读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刘章爷爷善于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人间不平凡的美,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美。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个练习。

《搭石》教学实录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它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本围绕“爱”这一专题编排,。本文正是一篇乡土头土脑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吊唁之情。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 篇6

教学实录:何楠

教学评析:赵彦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记得)这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们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作者刘章钟情于它,为它痴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板书课题)

教师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研读交流

师:(简笔画)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

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山村的情景图,这里不仅展示的是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是透过简单的画面唤起学生表象。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在这里教师还注重学习方式的提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师:理由呢?

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交流出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的倾听,并且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

师: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多媒体出示)

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 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师: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

生:第一句话更合适。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

师: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再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一般。我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把那几个关联词语读得重一些。

师:哦?那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

师:读得确实不错。

师: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句段,让学生对比分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描写的具体和用词的精妙,这是在训练学生理解语言的基本能力,同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无私美,这样孩子的感情世界就会得到升华。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这里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师: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了美。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这句话中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说明人们走搭石时都想着后面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家乡人的一种美。

师:对,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种美。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协调有序的美。因为这是一行人一起过搭石,所以他们在走的时候必须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就是说谁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错,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师:对,这是一种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从这句话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

师:声音美?声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师: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

师:好象不够轻快,听着有点沉重的感觉呢。试着轻快一些。

(学生再次模仿)

师: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师: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

生:还有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播放音乐,师读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

生: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师: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指名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

师: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

师:对,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

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这个环节仍然是研读交流阶段,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学生发现了画面美、声音美、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解和琐碎的追问才发现的。在师生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点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的引读时机恰到好处,中间又穿插了教师有情有色的配乐范读,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

师: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

生:理所当然

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

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

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

师: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师: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助她,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即使俩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也绝不会大声吵架,我想这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只有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抓住关键所在。读课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此环节的处理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还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

师: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表象,达到知情义的统一,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果学生既能读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这是教学成效的所在。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人们过搭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诉说美。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师: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多媒体出示)

搭石对老人说 (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

搭石对年轻人说( )

搭石对大家说( )

生: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

生: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这是利用变换角色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验文本价值。搭石原本是无生命的,如果给予它的生命,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把搭石赋予人的思维,这个搭石也就成了学生代言者,学生可以借助搭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得到充分地释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我想,这种美,不仅感动着搭石,也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妈妈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生: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生: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生: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生:美是和同学闹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视一笑的那一瞬间

生:美是老师的微笑

师:(笑)那你觉得老师现在美吗?

生: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美,通过前面的研读与交流,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而文本的价值关键要唤起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也要学做人。我们反对把语文上成情感教育课,但语文确实不能脱离情感教育,否则语文教学真是一潭死水了。语文教学要做到认知和体验融为一体,这和思品教学有严格的区别。语文教学在打牢语言基础的前提同时,还要关注情感的升华,加强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联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牵强,也不能没有限度,见好就收才能不失语文教学之本。此环节设计既不附赘,也不僵化。可以说自然得体。

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就要结束了。最后,请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再一次回味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吧!

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配乐《爱》)

全课结束。

最后处理也很-§ 独特。搭石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人们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个学生。最后让学生踏着“搭石”,离开教室,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去表现那种人性美,可谓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综述: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个小山村的搭石为背景,描写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深度解读文本,体验文本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的语言富有诗意,评价性的语言富有激励,提问不琐碎,追问不盲目,归纳不牵强。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体验,同时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重语言的训练,又重情感的升华,张驰有度,节奏明快,进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语言美、想象美,音乐美,朗读美……构成可整个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