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鸟的天堂》词句解析【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颤动"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 (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板书:◆
人教版第11册语文精读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研专题:以情促读,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学理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通过品读--评议--感悟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的目的。教材分析小学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认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属于第六单元的开篇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的真实情感。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间接抒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教学对象分析依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已初步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文 章叙述事件的条理,对课题、关键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能力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草原》一课中对动静态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有所接触,但在写作上未能较好运用,因此本节课力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学目标教养方面: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教育方面: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标点理解)准备 cai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解疑、存疑。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4.学习第1-4节内容。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1.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2.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3. 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画出有关语句。
(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3.解疑,保留学生提出的有关第二课时的问题:(第二课时完成)
四、学习第一段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们”又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1-4节。
(设计意图: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五、师导语: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愿意再仔细读课文么?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六、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余下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选自己喜欢语句背诵。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巴金先生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发出这样的感叹……,因为第一次他看到的是榕树,并没有看到鸟,榕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设计意图: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榕树给你的这些印象,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先默读课文,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绿、茂盛,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二)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课件
1.大榕树的美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解决质疑问题)
2.配乐再读第7-8节文段,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 小结过渡:这段文字抓住了榕树的根、干、枝、叶的特点写出了它独特的静态美。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地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学生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文字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使他们有了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3、鸟多而欢
(1)导语:让我们走近榕树,看看有没有群鸟纷飞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
文12-13节,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2)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语句中有这些收获呢?
(3)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
起来。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配上欢快的音乐,再读课文这一部分,想像热闹欢快的场面。
5、小结: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与大榕树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把这种描写活动状态的写法叫做动态描写。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看到这么一株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1)解决第一节课的质疑问题<1>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2>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3>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4>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五、综合实践作业:1、综合本,美文我读我悟。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以下任选一题) 1、如果你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小鸟或居民,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2、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运用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方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板书鸟的天堂
榕树 茂盛 翠绿 美 (静态)鸟 到处、到处 (动态)多而欢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识文意;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 “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
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 “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
注意:“不禁”的“禁”读jīn;“颤动”中的“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提示:“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提示:两次)
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 “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学习第一段(1-4)
1、师: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傍晚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太阳 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 平静的船 优美的桨声 ——宁静的黄昏
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象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五、学习第二段(5-9)
1、学生朗读5-9段
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大榕树
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树叶:伸到水面上 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
树干: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 像木桩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
① 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② 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③ 绿——绿得耀眼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
(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
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一定很失望。)
六、学习第三段(10-13)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② 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
4、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提示:见到了。)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
(提示:鸟。)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
6、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体形——大的、小的
颜色——花的、黑的
姿态——叫、飞、扑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多
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
七、小结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r][dquo;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
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中心小学 朱一花
设计理念:《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见闻 联想)
②、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反馈。
重点出示: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枝叶 展示生命力)
B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
B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绿叶 生命在颤动)
C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③、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____,联想到_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__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__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为___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
四、总结。
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又有什么发现呢?
自评:本教案在设计上有以下三个特点:1、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单元提示指出,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在设计教案时,我始终抓住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展开教学,让学生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对作者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并用该句式进行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分辨见闻和联想的能力。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教案积极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新的高度。3、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抓重点词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美美地读、赞美的语气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课堂上,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把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是黄昏,鸟儿们栖息了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早晨,正是鸟儿活动的时间,故此,看到了鸟儿各种活动的热闹场面。就这么一个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使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了发展,并从中懂得了应该抓住景物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特征去写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