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最新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蔚、弋、频、茵”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会说: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怎么样享受春天?如何享受春天?……

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每小节的内容是重点)

(每读一小节就评论)

三、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师:是的,大海使海鸥快乐的飞翔,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是那么明亮……

2、出示:本来

师: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

3、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成了不速之客……

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

战争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我们不禁疑惑:……

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为此我们悲愤:……

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我们要质问:……

战争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乐,我们坚决抗议:……

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

7、提示:这里那句话让你有话想说?

师:真是让人揪心呐,仅仅只是一张

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

8、请带着你们所理解的伤心、难过、遗憾、悲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

指名读、男女读

9、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诗歌的写作特点很重要,所以此处修改)

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

10、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书:享受和平)

四巩固延伸

1、虽然大家都希望和平,祈盼和平,但是很多地方仍旧战火连年,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 (出示图片,教师感情旁白)

于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一起来读一读,分角色。

五、小结。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和平。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和平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有平稳的课桌有洁白的教室

维护和平,还大自然以安宁

世界和平的祈盼

在鲜花中读书

作业设计:一。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这首诗歌。

二自己试着写一首诗歌。

教后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被罪恶的战争破坏的描写,并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在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里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于是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

没有很好地运用课后安排的《儿童和平公约》进行激情拓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诵读技巧。

2、能有感情地诵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诵读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

诵读的要求分为:读准确、读流利,有节奏,有感情。

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预设可以做到准确、流利。)

二、结构分析

1、齐读全诗。

2、这首诗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4小节内容相似,结构相似,写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第5小节呼唤和平。

三、指导读出节奏

1、出示第一部分诗歌,请学生试读。

2、出示第一小节,请同学标出重音、停顿。

3、教师预设:

蔚蓝色的/大海,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4、学生根据标注练读,随机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预设:指导重音的读法是将音节读完整;停顿要求音断气不断,停顿处的字音拖长。

5、同桌合作,标出2、3、4小节的重音、停顿。

指名诵读,教师范读。

四、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1、出示第一小节。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比的写法,一前两句是和平环境下的大海,后两句是战争环境下的大海。前半部分用稍微欢快的语气读,语速适当快一些,语调上扬一些;后半部分用悲伤的语调读,语速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渲染气氛,进一步激发情感。

出示一些战争灾难的图片,配以感伤的'音乐和教师的旁白,引导学生感受战争带给人类世界、尤其是儿童的灾难。

学生再次试读第一小节。不仅要读出疑惑,还要读出对战争的控诉、痛恨的愤慨。

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语速来读,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要读的慷慨激昂。

五、配乐诵读第一部分。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3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蔚蓝(    )巡弋(     )蜥蝎(     ) 频频(    )绿茵(     )祈盼(    )

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

弋  戈(     )壁    巡(     )  游(     )     倒(     )

幻  幼(     )想    梦(     )  (     )儿   (     )小

搅  扰(     )乱    打(     )  (     )动   (     )浑

阴  茵树(     )    绿(     )   绿(     )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可以搭配的词语。

蔚蓝色的(     )    发射(     )     一张(     )

金黄色的(     )    祈盼(     )     一间(     )

绿茵茵的(     )    享受(     )     一束(     )

四、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       )(       )(       )(       )

2、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       )(      )

3、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                   (      )(      )

4、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足够的食品——我们将共享。(      )(      )

五、联系课文填空。

1、海鸥的乐园——(         )

蜥蝎和甲虫的天下——(         )

星星的家园——(         )

欢乐的草地——(         )

2、本课是一篇诗歌,共有   节,前四节分别描述了        ,          ,         ,        的变化,

3、在前四节的最后都有一句相同的话: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缩句。

1、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2、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3、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

4、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七、照样子,写句子。

例:章航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了南京。

笔记本电脑被章航带到了南京。

1、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完园搅得很不安宁。

2、导弹的气浪把一张张课桌掀翻。

3、无情的战火把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沙滩上,吧哒,吧哒……

吧哒,吧哒,吧哒……

这是沙滩和脚板说话。

它们的话儿说了多少,

沙滩上就印下多少脚丫。

沙滩是渔家孩子的乐园,

小伙伴在这儿嬉(xi)戏、玩耍。

渴了,用清甜的湖水当茶,

累了,有细沙堆成的“沙发”。

拾几枚色彩新奇的贝壳,

网几碗滩头浮游的鱼虾,

留一滩密密麻麻的小脚印,

带一个快乐的梦儿回家。

吧哒,吧哒,吧哒……

这是沙滩在和脚板说话。

浪花对它们说:

小脚丫,长大,快快长大!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贝壳   一(    )车   一(    )画     一(    )鱼

一(    )桌子   一(    )笔   一(    )脚印   一(    )教室  一(    )纸

2、诗中的“吧哒”指                          。孩子们在沙滩上拾            ,网           ,用           当茶,用           堆成沙发。

3、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

4、诗的开始和结束,诗人都用了“吧哒,吧哒,吧哒……”这样的诗句,它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九、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min)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参考答案:

四、 1、偶尔  频繁  动荡  安静  2、摇晃  稳固  3、喜欢  讨厌  4、贫乏  充分  五、2、五  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战争给自然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  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享受春天的美好愿望  3、这究竟是为什么  对战争的愤慨和不解  六、1、大海是乐园  2、坦克和大炮打破了梦幻。  3、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4、碎片阻挡着脚步。  八、2、孩子们的小脚丫踏在沙滩上发出的声音  贝壳  鱼虾  清甜的湖水  细沙  3、渔家孩子在沙难上玩乐的情景。  4、作者用这样的诗句串连全诗,使我们仿佛听见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快乐奔跑的脚步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结束时的脚步声又似乎给了大家回味的空间。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4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认识诗句中的生字“弋”、“茵”、“频”、“祈”,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含义,激发学生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师:与诗歌内容匹配的战争组图、孩子们在优越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图片、配读音乐、拓展阅读材料《远离战争 拥抱和平》。

2、生:搜集当今世界战争情况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这节课,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诗吧!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

出示: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宽阔的绿茵场上,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

享受春天……

2、自由读,读通顺,边读边想象: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交流:

(1)个别朗读体悟: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2)集体朗读:老师播放课件,小诗配上四组镜头。解说:蔚蓝的海面上,海鸥自由飞翔;一望无垠的金色沙漠是蜥蜴和小虫的家;明净的夜空里,月亮高悬,星星眨眼,多么安谧;看,这里绿草茵茵,跃动着孩子们快活踢球的身影。齐读。

说明:

先学习小诗,配上风景画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为下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遗憾奠定情感对比的基础。

4、(出示:战争场面图片)然而就是这些地方,就在一夜之间,曾经的美丽、富饶、宁静,一切都化为乌有。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老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近年来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学生交流)

5、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歌来了解战区孩子的悲惨和疾苦,诗歌的题目是《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

说明:之后出现的战争图片让孩子们的原本愉悦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交流表现战争的资料,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对战争的厌恶感。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按要求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用自己学过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歌先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成了大海上的不速之客;

_________________打破了沙漠的宁静;

_________________把夜空搅得不得安宁;

_________________阻碍了绿茵场上孩子们的脚步。

接着表达我们的心声:

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讨论。

(1)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弋”、“茵”、“频”、“祈”的读音和写法。

(2)介绍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词语意思:

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速:邀请。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祈盼:祈祷、盼望。

(3)交流填空。

说明:

填空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请诗歌写作结构。两个填空题清晰地告诉学生:1——4节写战争带来的灾难,第5节写我们祈盼和平。同时,第一个填空从形式上暗示学生,1——4节的写作方法是相似的,而且节与节之间是并列关系。

3、小结过渡:诗歌的前四个小节写战争带来的灾难,写作的结构非常相似,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类似。第5节写我们祈盼和平。接着,就让我们走进每一个段落,感受字里行间为我们传达的真挚情感。

三、研读诗歌,体味苦涩。

★结合画面,学习一至四小节,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出示图片:大海战、荒漠战、硝烟弥漫的夜晚、暗雷潜伏的草地)看了这一组图片,有些同学的眉宇紧缩起来,有些同学表现出惊异的神情,老师知道,此刻你的心情异常沉重的。请大家默读课文1——4节,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一找,究竟是哪些句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心情,用浪线画出。

2、教师巡视: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句,有的画了两句,还有的画了三句、四句。

说明:

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战争强大的破坏力的体悟加深了一个层次,他们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憎恶战争的情感慢慢强烈起来!

3、交流:你画了几句,把这一句读给我们听一听。

(1)学习第一节:可是巡弋(yì)的战舰和***,成了不速之客。

①理解“巡弋”、“不速之客”:

“巡弋”这个词语在诗中指:在海面上干什么?(巡逻)

这个句子中有这么一个词语“不速之客”。句子中的不速之客是指——?在战争频发的海面上,成为不速之客的仅仅只有战舰和***吗,还有?

②小结:残酷的战争折断了海鸥的翅膀,玷污了大海原有的纯澈,海面上不再出现自由翱翔的身影。

③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4节。

①战争的硝烟还弥漫到哪些地方?

②先后出示:

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③请大家自由地去读读这几个让你深思的句子,在组长的带领下,像学习第一句一样,先理解句子中的词语,再想想你们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小组学习,学生反馈,老师敲击。

学生一:理解“梦幻”,它们的“梦幻”是什么?

老师敲击:战火吞噬了动物的家园,战争破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

学生二:理解“频频”,导弹在夜晚频频发射,说明什么?

老师敲击:战区的人民没有宁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三:理解“散落”,处处散落着地雷碎片,表明什么?

老师敲击:战争的阴霾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限制了孩子们生活,活泼的天性在一次次的禁锢中泯灭。

说明:

最体现老师功力的语言是老师的评价语,将学生的点滴感悟和零散的见解及时总结、强化,并加以提升是一种有效巩固学习成果的方式。

⑤指导朗读。

(3)想象说话:每读一个句子,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很多的画面。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些处在战火中的孩子。让我们静静地看,静静地听,课件出示(配乐战争中的孩子组图和战争死亡数据)这一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①学生说话。

②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悲伤、轰炸……我们的耳朵听见了哭泣、呼喊……到处凄凉。

(4)再次朗读:梦幻被打破了,快乐被阻挡了,让我们再次表现战争的辛酸。(分组读1——4节战争部分)

(5)解决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含义。

①所有的这一切,都化作了这样一个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读:

当巡弋的战舰和***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我们大声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们疾声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③四次提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在问谁?(质问那些挑起战争,给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制造深重苦难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憎恶战争,向往和平)

④小结:这一句句的质问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愤慨与厌恶,(板  书:厌恶战争)这更是一种对和平的深深期盼。板书:期盼和平

说明: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课文佳境。这一环节通过一次次的朗读和提问激发出学生的情!

★结合画面,生活对比,期盼和平。

1、生活对比:课件: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的生活对比照片。解说:当你踏着明媚的春日,徜徉于郊外清丽的林阴小道时,战火中的与你年龄相仿的他们正在罪恶的枪口下寻找活路;当你坐在明净的教室发出琅琅读书声的时候,他们却在这***肆虐后的废墟中寻找亲人的身影;当我们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他们却只能蜷缩在拥挤的防空洞中企求命运之神的眷顾。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角落笼罩着战争在阴云。

2、出示第五节,师引读“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接读“让战火中的孩子——击穿!”。

3、战争使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满目疮痍,他们生活在痛苦的深渊。得到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教室,对处在战争区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但是这是全世界每一个善良人的心声,我们的期盼何止这些,让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4、说话练习:

(1)说话:我希望,我期盼:(                       )。

(2)小结: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

说明:

通过生活对比,孩子们真切地感悟到自己生活的优越,内心的同情心被激发起来,而这个说话练习就是给孩子传递真情的架构了桥梁,给他们畅抒胸臆创造了条件。

5、理解春天及省略号:自由读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春天”的含义?(像春天一般美好、幸福、祥和的生活)。春天后面有省略号(课题后板书:……),想想春天般的生活包括哪些内容?省略号战火中的孩子能享受一切幸福,这些幸福像春天一样让孩子们感觉温暖。(擦去课题后省略号)

6、齐读第五小节。

说明:

省略号意味深长,省略的不仅仅是无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万万人对和平的祈盼。抓住“……”,通过导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春天的含义,感悟作者没有表达的,但是能从省略号中品出来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思想感情。

三、充满希望,共享春天。

1、总结:有这么多热爱和平的人美好的祝愿和全世界人民的不懈努力,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的奴役。到那一天,他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战舰和***,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饥饿,不再有恐惧,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生离死别,他们会和我们一样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阳光雨中,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一切美好。

2、拓展阅读:虽然在世界一些角落,战争持续不断,但和平的呼声也愈来愈响亮,让我们用诗歌唱响和平的旋律,全班读《远离战争 拥抱和平》。

板书:﹡1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厌恶战争          期盼和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5

今天,我终于上完了我的参赛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紧张、兴奋之余写下如下文字: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品读结合、读议结合,因为它是深入语境地有效手段;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从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活动时间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节奏、有韵味,自信、放得开。预设后的生成主要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有几处亮点:

其一,开课时齐读课题3遍,就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两处关键的问题:谁和我们一样?什么是享受春天?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自学。

其二,个性化朗读。我让学生自选一节诗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一遍遍地反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把最后这个问句读得特别重,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

其三,在读中回答问题。当学生选读第5节时,我发现在自学时有一个男同学在省略号处产生了疑问,我现场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没有由我来提问,而是由这个男同学来问:“诗歌的结尾为什么有个省略号?”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想到了作者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隐藏在文本后而后话──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此时,我板书了──“享受和平”四个字,并问学生:“开课时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结果说学生说到了,我马上板书──全世界儿童。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答。

其四,激情拓展:

备课时,我偶然从一本《读者》杂志上发现了四幅获奖的法新社摄影作品,而且全是孩子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我配上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十分煽情。我先自己就最难写的一副图写了一节小诗:七八九岁的年龄,本该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可是这位身背泰迪熊的男孩却举着枪惊恐万状,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现场填词。从现场的生成情况来看,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婴儿睡在货车下和非洲女孩失去父母的两幅容易写,写的人较多。伊拉克少女失去家园的有一个孩子写了,写得也较好,我事先怕写不到的,但事实有人写了,我很开心。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6

一直大力提倡素读这种流行于私塾时代的读书方法。是经典诵读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现代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我尝试运用了素读的导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导学目标:

1、至少认识4个生字;

2、至少积累6个词语;

3、能通过重点词体会诗句的意思;

4、能从词语的链接中体会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5、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导学时间:一课时

三、导学重点:词语链接

四、导学过程:

(一)听(抄)写词语,激发兴趣

①蔚蓝金黄蓝黑绿茵茵;

②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③乐园天下家园(天堂)

④海鸥蜥蜴、甲虫星星、月亮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环节中,有听写、还可以抄写,同时还有一个()需要学生自己去填,目的是为了通过适度训练梯度,灵活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词读句,体会句意

读:竖着读→横着读→添词读成句子。

[设计意图:竖着读,体会词的分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横着读,让学生进行相关链接,产生意象,有所感悟;添词读句,一方面,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对诗句产生初步的印象。教育要在不知不觉之中,当学生发觉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教育的功效就已经降低了。]

(三)反问提示,引出下文

①是这样的吗?

②那么是怎样的?

③这究竟是为什么?

④你从这句话中读明白了什么?

⑤你能找到答案吗?

(这是因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所以,我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第一:突出本来、本该的意思,强化学生对该词语的理解,第二:通过是这样的吗?引出学生对下面诗句的理解,明白现实到底是怎样的,从而回答那么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第三:加深对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一问题的理解; ]

(四)指导朗读,小结归纳

①读:诗的最后一节;

②你从最后一节中读明白了什么?

(板书:仇恨战争祈盼和平)

③小结:是呀!孩子们,世界上还有多少孩子祈盼着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让他们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板书课题:让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字、词、句、段、篇的训练,通过学生长时间的阅读和体会,我想学生形成对战争的恨、对和平的祈盼应该是水到渠成。明白诗歌中为什么要反复问这究竟是为什么?的道理、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让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为题是不会怎么过于困难的。]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①词语归类:词是语言的基础,理解词语可以把话说好、把课文读懂,把习作写好,词语的学习很重要;

②词与词连接在一起就是句子,诗人们也是这么做的,相信同学们也会学着做,做得像诗人一样,能成为写出自己心声的伟大的诗人!

③读是我们理解词、句、文的最好的方法和手段,不是吗?古人就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词、读句、读课文体到了诗歌中表达的仇恨战争,祈盼和平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己去用心读阅读链接中的《儿童和平条约》,相信你们也能像这节课一样读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

附:板书设计让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本来本该)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仇恨战争渴望和平

蔚蓝金黄蓝黑绿茵茵;

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乐园天下家园(天堂)

海鸥蜥蜴、甲虫星星、月亮孩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战争资料片、图片、音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战争场景,战后儿童悲惨的生活。

2、全班交流感受,提升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读导语,交流自方法。

2、学生自读诗歌。

3、交流读后感受。

4、理请诗歌的。整体线索。

5、了解每一节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三、说说、读读、议议

1、课件展示图片,情景对照。

2、学生说说感受,读出情感。

3、评一评,议一议,提升朗读水平。

4、再读。

5、个别读,分段读,师生对读,全班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激情导引,拓展写诗

1、课件投影最后一节诗,指导感情朗读。

2、配乐诗朗读。

3、对最后一句诗歌省略号的补充,引发学生抒发情感。

五、拓展

写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优质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对话春天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正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么在你们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温暖的、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2、是啊!春天是温暖的,充满着生机,春天是那么的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要把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要留意诗句间的停顿。

2、检查反馈:

(1)有没有哪个生字比较难读的?重点指导“弋”“频”

(2)选择你认为难读的。一节读一读,大家认真听,他读通顺读流利了没有。

三、走进春天 体验美好

1、那么诗中的春天指的是哪些景象呢?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A、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谈谈你的感受)

(1)蔚蓝色——大海的美,乐园——想象海鸥在大海上如何地飞翔?

(2)大海还会是谁的乐园?(鱼群,孩子们……)

(3)随机指导朗读:感受海的一望无际,海鸥的快乐(指名读多人——齐读)

(1)体会“天下”

(2)指名读——齐读

C、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1)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干什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安静、和谐的感觉

D、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1)自由谈感受,引导: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你还想干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欢乐,美好,幸福的感受。

3、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沙漠,看到了草地,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观带给我们的快乐、自由、幸福,这不就是春天吗?

4、(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同学们在这些画面中,你还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请大家选择一个画面,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

5、学生小练笔

四、走出春天 抒发情感

1、多么美好的景象啊!但是,你听,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播放声音)

2、反馈:

(1)生读句子,随机理解“不速之客”

(2)(出示四句话)师:是…是…是…是…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引读关键词)

(3)体会心情,指导朗读。(生气、痛惜、愤慨……)

3、师引读:

A、……再也不是,生接读——海鸥的乐园(多指名读)

(1)诗中通过“本来、可是”使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达出了美好的东西消失了。

(2)指名读——男女分读

B、……再也不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指名读——分两大组读)

C、……再也不属于——星星和月亮(指名读——齐读)

D、……再也不会——滚动着欢乐的足球(齐读)

4、(出示四个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1)师读——你说这究竟是为什么?(战争、无知的人们、)

(2)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控诉、责问、愤慨)

(3)指导读,你能把你的感情放到诗句中去读一读吗?(请四位学生读——分大组读)

五、回到春天 祈盼和平

1、战争使我们失去了春天,又给多少人带来了苦难!同学们,此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呢?

2、(出示图片)正如你们所说,我们来看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

3、(出示第五节)学生齐读,从这个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争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齐读)

5、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乐、和平) 板书:享受和平

六、享受春天 深知责任

1、此时此刻,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享受着春天的我们,是否想做些什么?

2、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3、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板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享受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9

【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

【设计意图】

1、紧扣“春天”,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当中,我紧紧抓住了“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先让学生学习改编的诗歌《享受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再学习课文1~4小节体会战争的苦涩,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最后,在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后激发学生说出心中的希望,停止战争,还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

2、“读悟”为主,促进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 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第一次到咱们四年⑹班上课,送给大家一首诗吧!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

板书:享受春天

示: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享受春天……

2、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通顺,能读出感情最好。

3、再读课文,选择�

在学生描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5、齐读小诗,说说:

读了这首诗,你们想对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说些什么?

此处的说话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也为下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遗憾奠定情感对比的基础。

二、研读诗文,回味苦涩

1、是呀,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享受着出天)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2、示:诗歌1~4小节,自由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演示:战争摧毁了平静

随机重点指导朗读诗歌后两句。

当学生说到“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挤走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教师追问:“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还挤走了什么?”

学生回答:“挤走了人和动物们的家园、挤走了宁静的生活、挤走了亲人的生命、挤走了快乐……”

“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到了战争了战争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带给动物和人类的伤害,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从而憎恶战争的情感早已悄然萌发!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小节有一个共同点?(每一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自己再去读课文,你能根据每小节的内容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吗?

示练习: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指导练习朗读。

这一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和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4、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我们唯有通过朗读再次去品味战争的苦涩。齐读1~4小节。

5、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吗?

示:我想对________说。

三、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年班的孩子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代表每一个善良的人,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生再读最后一小节。

3、我想有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战舰和***,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和我们一起。再读小诗《享受春天》。

4、反复引读课题: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经过前两个环节情感的对比、积淀,学生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自然地流露出希望战争停止,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春天的美好心愿。

四、作业拓展(二选一)

1、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结束今天的这堂课,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2、搜集、阅读一些关于战争的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拓展作业环节,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作品,写下感受,可以促进学生对战争的多元理解,让维持和平的信念一直贯穿下去,融入内心!

【教后反思】

语文课要以情动人,不须明言。从这节课上,创设了“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四十分钟里,师生共同经历了享受春天的幸福,又遭受战争的苦涩,最后希望停止战争,重享幸福的春天。整堂课师生一起享受激情,享受心灵的震撼,享受和平的春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习作 1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热爱和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生活图片和文字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弄懂意思。

3、写有作业的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导学准备:

1、自由的朗读诗歌,解决生字生词。

多音字组词:   乐         弹          发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教室

(     )的沙漠              (     )的脚步

(     )的草地              (     )的课桌

(     )的战舰              (     )的坦克

(     )的导弹              (     )的地雷碎片

3、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       ) ,发出了(         )。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人(        )。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图片: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提醒学生注意:“弋”读“yì”,不要读“ɡē”。“茵”、“频”的韵母均为前鼻音,“祈”读第二声。

2、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自己查字典。

3、教师检查。

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海鸥、蜥蜴、甲虫

三、细读第一部分(1—4小节),了解战争。

1、默读课文1到4小节,全班汇报,检查。

⑴、说说大海原来是什么样的?

(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⑵、谈谈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呢?

(巡弋的战舰和***成了不速之客;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⑶、把原先和现在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⑷、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3、师: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到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

(围绕战争的罪恶回答)

4、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5、师: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1到4小节。

四、激情朗读第五小节,升华情感。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小节。

2、师: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情感。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 )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五小节吧!

4、师:在1986年,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五、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这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平”。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六、布置作业。学完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内容办一张手抄报《战争与和平》。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 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1、通读。开始,我让学生把全诗读通顺读流畅,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里的内容。在读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读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ì”,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个字的字音。我还及时纠正了学生读错的字音,所以这一遍学生能读得通顺、流利。

2、品读。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春天美好的语句品读。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我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个性化朗读能让学生体现了个体的特点。

我又让学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又将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很快,一张张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肢体不全的无辜的儿童的照片,还有一列列令人惊心的数字,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强烈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中读书的孩子们”,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这时就问:“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和平”。这样我就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学习。这时,学生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使儿童受到极大的伤害,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们开始朗读了,我也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共同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和祈盼之情。最后体会到省略号的用法,诗歌省略了什么?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但呼声最高的是:“和平!”我马上板书:“享受和平”。“那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自由读。

3、诵读。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诗歌时,学生情绪高涨,读得铿锵有力。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阅读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情朗读、拓展材料、展开想象,无疑是学习阅读课文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习作 11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了解到了当今世界并不和平,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在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发出了呼吁──我们需要和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三、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四、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五、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1、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点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六、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自由读,齐读重点段落。

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