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优秀4篇),欢迎借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永吉县xxx中心校的教师,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朴实、结构严谨,饱含深情,介绍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向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感受地球之美,认识地球资源现状,升华对语言的感悟,激发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呈现“地球”飘浮于太阳系的神奇美景,让学生对地球母亲有了初步的感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切入找到了契机。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指导,这正体现了: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然后借助网络,将丰富的地球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借助网络,让学生观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家园被破坏,孩子们会禁不住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有关行
星与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
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确。难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五、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学生回答。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我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结构合理,给人以美的感受。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结合文章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四、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帮手。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导语,:“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我们的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孩子们结合多媒体:美丽的地球外貌,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多媒体出示:地球美丽的地貌,地球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多媒体出示: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域限制。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结合网上学习,了解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通过媒体展示:美丽的地球与伤痕累累的地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共鸣,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网上资料,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第二课时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下面我谈一下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而本课《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本课时话题切入口虽小,但知识含量大,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的形成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识记: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理解: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运用: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情感: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难点: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根据教材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从而创设情境,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2、启发诱导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灌输到学生头脑里,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如:在学生观看了展示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地球的感激之情,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3、比较分析法
教学要得法,根本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优秀教师说得好:"要把演员的位置让给学生,自己去悉心钻研导演的艺术。"
而比较分析法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同地球给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论证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采用这种教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各有所得。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供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毛主席也曾作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描述,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本节课我打算教给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解疑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在课上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如: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呢?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查阅资料,展开辩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
●看到这一个个美妙的画面,你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以上的设计,既创设了情境,又集中了学生思想,激发了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感悟地球的奉献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屏幕显示)
①、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
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
③、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
④、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
⑤、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生交流后汇报)
●是啊,地球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她的确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师生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谢地球。)
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诱导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动脑思考、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样不仅重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考能力。
活动二 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我们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但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目前,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濒临枯竭。有人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请同学们围绕 "如果地球上资源枯竭了,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情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与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分析:
①、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状况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②、其他星球,如金星、木星等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以上教学采用比较分析法,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可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谁来救救人类?
(生质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①、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法,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展开小小辩论会。)
②、教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以失败而告终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知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
迄今为止,至少在距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科学家还没在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也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热爱她,珍惜她,保护她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对于这一点,同学们作何感想?请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谈体会,表决心。)
最后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谈感想,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感激地球、珍爱地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