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学美术说课稿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家乡的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12课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优雅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二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难点与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

自读自悟法,朗读体会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入情入境。

1、师:江南水乡河湖交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一起去看看吧!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初识家乡的桥。

1、指名读课文,你对家乡的桥有哪些了解?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学生交流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欣赏家乡的桥

(一)数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像个大大的圆饼,两边的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导朗读

(二)桥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三)桥趣多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捉一对毛蟹呢!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我们________我们____

五、配乐朗读,拓展感悟

1、此时,故乡的桥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现在眼前。配乐朗读全文。

2、当年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桥。他爱的只是桥吗?

3、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随着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作者身上。这一座座小桥,不正将作者和故土相连吗?

六、课堂小结,感悟乡情

是啊!家乡的桥是那么千姿百态,富有情趣,他给孩子带来快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童年的回忆就是对桥的回忆。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许多东西,但对家乡的感情,对童年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就是乡情!

七、作业设计

选家乡的一种事物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桥

河长 桥多

故乡江南 桥千姿百态 孩子们的乐园

桥名 优美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房子,是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是他们喜欢画而且又画得很多的题材之一。本课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对房子的外形特征作出大胆的构想,画出独特功能的未来新式房子。,本课则是房子的想象画,实际也是训练现代设计思维的绘画题材之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以前经常会画到房子,对房子的基本形的运用也较熟练,已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但有的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教师授课时关键是调动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三、课型

绘画

四、课时

1课时(40分钟)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房子的想像和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学生在想像的“王国”自由驰骋,在线与色的世界中尽情挥洒。

2、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

3、通过了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憧憬未来的思想情操。

4、通过了解环境对人类住房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通过具体的外形特征,把房子的形象与功能表现出来。

(二)难点:把设计构思用大胆的构图表现出来。

(三)难点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随意地将房子画出来,改变以往较为准确的构图,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七、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问答法、对比法、联想法。

八、课前准备

(一)教具 课件、房子资料图、轻音乐、磁铁。

(二)学具 油画棒、硬水彩笔、彩色画材料、16开图画纸。

(三)调查 学生了解房子的结构和外形特征,100%的学生画过房子。

九、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打开课件,引入新课题。

1、欣赏课件里本单元前一个课题《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和补充的图片)的现实生活中房子的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2、师:看了这么多现实生活中的房子,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画未来的房子!(板书课题)

(三)导入:图片欣赏,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欣赏电视屏幕上的范图(课本第40页),认真观察范图,找出它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师:同学们,现在注意看电视屏幕上的图片(打开课本第40页)。

师:同学们,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

师:(对范图一一提问、分析补充,并加以肯定、表扬学生);

2、师:这些房子都是想象中未来的房子,有的在海洋里、有的在太空中、有的在海岛上,那你们想象中未来的房子会在哪里呢?提问:试想一下,以后你想搬到什么地方去住呀?

学生:…………

教师归纳板书给予补充:(火星上、海洋里、太空中、月亮上、树上、苹果里、叶子上、机器人房子等。)

3、将来我们可以居住在火星上、海洋里、太空中、月亮上、树上……(板书内容);那我们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轻轻的闭上你的小眼睛,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告诉同学们。

教师请学生答,并归纳板书。

4、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未来房子的画,让我们再一起欣赏欣赏(欣赏介绍几种又神奇又有创意未来的房子,教师分析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看完了这么多的房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画你设计的未来房子,也许以后你的设计就会变成真正的建筑!

(四)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1、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境下,设计绘制作品。

2、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构思设计,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画法、姿势,及时鼓励学生。

(五)作品评析。

1、根据同学们所绘制出来的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让同学讲解一下自己的作品。

2、教师以鼓励性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针对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六) 教师总结。

1、今天,我们设计了房子,同学们的构思都很大胆、有创意、画得也很漂亮,说不定等你们长大后,真的能住上自己设计的房子呢!但是请不要忘记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可要好好地保护哦!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静物一家》,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将身边的静物进行合理分类、组合,感悟构图中主次关系,运用线描的工具,有意识地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物品,表达个人对生活的关注,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材设置了两个尝试性的小训练,以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第一个小训练是根据主题选择出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使学生从中对静物的分类有所感悟;另一个小训练是以画家作品为范作,在示意图中标出主要物品的摆放位置(构图),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图中主体物品摆放的位置关系的意识。

作业的设置包含了两种活动:

一、选择物品进行分类组合;

二、用线描表现物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绘画,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强调教师课堂直观绘画示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以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与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为落实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1、了解静物的分类;

2、以线描的形式表现静物。

教学难点:

1、静物的有趣组合;

2、作品突出构图形式美。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准备对于美术课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准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条件。在课前布置学生选择静物时,可提示学生一定的选择范围,贵重物品、大型物品、危险物品等不宜作为课堂学习用具,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教师准备:静物图片、范作、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绘画6B铅笔、白纸、美术课本、多件不同用途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二、教法和学法:

(一) 教法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建立在学生尝试体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根据此认识我采用情境设置、探究感悟、演示指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营造给学生全面参与和体验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感悟,在体验的活动中获得认识,并借助多媒体及教师示范,增加直观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

(二)学法

学生是根据一个主题联想画出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从中对静物的分类感悟;另外是以画家的作品为范作,在示意图中标出主要物品的的摆放位置,以此加深对构图中主体物品的摆放的位置关系的意识。为了增加感性体验,课堂上同学们能够通过分类摆放自己带来喜欢的物品,自主解决问题,和老师收集的一些生活

中各个场所中常见的的各类静物的图片,以图片和名家作品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物品,达到小训练的目的。为了引起学生绘画的激情,老师在作业前安排静物绘画演示。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老师如何构图,如何用笔。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1分钟内)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采取了 “开门见山”式直接导入法。(如:老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去认识一个特殊的家庭,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家——静物的一家。)这样的做法直接明了,又节约了时间。

(二) 讲授新课(约15分钟)

1、理解静物概念。

通过提问,举例、老师小结。让学生理解“静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2、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静物并且学会分类。

在学生懂得什么是静物后,我让学生在课室内找一找有什么静物,在家里又有什么样的静物,你们会分类吗?怎样分?通过活动让他们关心自已的生活。

3、品读名家作品,学习如何构图美。

优秀的名家作品包含着很多构图美的元素,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述,同学们的研讨,分析。从绘画中学会如何组合有趣的静物、如何构图表现。

4、操作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让个别学生到讲台前体验:不同物品的外形,大小、类别摆放出优美的静物组合。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 教师直观绘画演示,再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约3分钟)

教师的现堂的绘画演示,能体现出老师基本功,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不但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四) 学生作业(15分钟)

本课的学生作业我安排约15分钟。因为本课是线描造型教学,用具较为简单,学生也易于掌握,绘画速度较快。学生创作可以自选2—3件物品,与同学一起分

类,用线描的形式把它画下来。也可以用回忆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熟悉的题材。关健能体现出生活情趣。

(五) 作业展示与评价(5分钟)

我把作业展示分两大类,一类是构图美的作品;另一类是线条美的作品。学生们通过自评、互评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探讨。 教师适时概括小结。

(六)课后拓展

向同学们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景物都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表现,就能把最普通静物画成艺术作品。

四、板书设计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扬,我确定分两类进行展示。以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美术活动。

第6 课 《静物一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XX,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XX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团花知识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百变团花》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天气炎热,各位老师都辛苦了。

希望我的说课能够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丝清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我心中的未来》《我心中的未来》是一节关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以进一步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未来的蓝图,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为目标的课程,为今后学生们学习运用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进行造型表现奠定了基础。

基于我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的变化,了解想象画创作的基本表现形式与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想使学生表现出心中的我心中的未来,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我心中的未来浅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构思、想象、合理构图,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心中的未来是我认为的本节课的重点所在。而尝试用不同的美术造型表现方式体现心中的未来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绘画示范作品,科幻类资料、视频等。并让学生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准备铅笔,白纸,橡皮擦、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以便更好的完成这一次有趣的互动。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启发引导法、讲解分析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取欣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欣赏观察,合作练习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那么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呢?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听音乐引好奇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贺瑞斯曾说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更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以儿童歌曲《种太阳》来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幻想过未来呢?在你们的心中,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们通过音乐的歌词和讨论,对今天的课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看视频谈构思在这一环节讲解知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重点。我会采取欣赏、交流、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到未来的高科技世界里遨游。播放视频和图片,展示高科技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想象,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的说说自己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和看法,让学生在欣赏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启发。然后引导同学们欣赏教材上的范图和老师展出的示范作品,从表现形式、材质、色彩、构思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它的构思、构图以及色彩应用等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如果让你去画,你打算怎么去表现呢?”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承担着激发兴趣的任务,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创作素材,让他们对心中的未来有个更准确的想象。

三、画未来显个性在这一环节,学生将动手亲自实践,突破难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共同尝试绘制一副我心中的未来,同时老师简单讲解绘制的方法与步骤,之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表现心中未来的方法及合作方案,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后将本组的合作方法和制作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我播放梦幻轻松的背景音乐,鼓励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动脑,有创意的用水彩笔、铅笔、蜡笔等工具,尝试以不同绘画的方式表现心中的未来。在同学们绘制的过程中,我来回巡视,全面观察学生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随时表扬有创新的学生作业,做其他学生的榜样,这样学生们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作品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们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和被认可的乐趣。

四、展览作品评优缺在这一环节评价学生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表达和欣赏评价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举办一个故事会,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和描述自己的创作画面,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推荐,并谈谈在这次创作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然后让所有的同学作为观众,从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以欣赏宽容的态度对作品进行评述。“你觉得这些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地方呢?”这么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后老师评价:对所有的作品都进行肯定,从作品的美感、绘制方法、设计创意、合作意识等鼓励和认可学生,同时对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创造,就没有对与错,只有好和更好了。

五、总结收获试创新在这一环节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延伸课后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们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没有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吗?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科幻资料和图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最后我想说说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便于梳理知识,让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简明扼而直观的再现在学生面前,我采用了趣味型和知识型想结合的板书:我心中的未来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各位老师耐心的倾听,希望老师们多多点评,为我今后的教学设计指出完善的方向。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说课,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5、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

(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

(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大树的故事

生长姿态颜色外型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说教法:

1、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树的美,创造大树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力。我采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探究学习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五、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联想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认识人与大树的关系

(2)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

(3)表演法:学生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大树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小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夜景的兴趣。

3、 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别。

2、引发思考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教师随机找两位模特请学生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学生思考: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产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能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夜景与白天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思考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 学生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办法

5、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 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 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布置实践任务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