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四章第四节。《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介绍了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流体动力学的知识,该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基础上以及生活情景的引入,能使学生继续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以及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这是对整章物理知识的升华。这一节知识点的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所以对于初中生学习起来就更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让学生动手做些实验,来观察流体运动而产生的一些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2、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重点是要经过学习探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然后再让学生针对设计实验得到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流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通过的多媒体展示来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飞机的升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兴趣感。

二、说学法

1、本章每一节在知识点的内容安排及编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每节知识与每节知识之间相互串联。通过前面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和探究物理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整体性,不能独立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从思维发展角度看,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此阶段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通过实验学习知识,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向理论知识的概括发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简单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三、说教与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从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入,又设计了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观察,并让学生从中归纳总结,逐渐学会如何归纳总结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点拨引导、类比、设问,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获得学习的成功喜悦感,并结合多媒体,使学生从多种感观上认识知识。从而增长对其学习的兴趣性,让学生学会关注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通过对几个生活情景的提出,接着又通过一个师生互动的小实验来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冲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进一步对前面内容的联系,自然延伸到。

2、新课的教学。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案例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的进一步的发展。

3、新课授课:

(1)探究流动的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让学生参照课本设计的一些实验和教师设计的实验来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现象的产生,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控制不同的吹气的速度,来体现流速的快慢,做好现象的记录,并前后进行观察对比,协同小组成员之间的进行合作观察、总结结论。然后让一部分小组说出实验结论,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通过呼应开头,解决新课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小实验:往下面吹气,乒乓球为何不会掉下?使学生的疑虑和探究欲望得到一定的满足。然后以学生日常见到的现象为题:快速行驶过街道的汽车,其背后的树叶往哪个方向集中?既可达到检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体现“生活处处有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贯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接着由近及远,练习课后习题“火车进站”的情形,“提出安全线的作用和物理原因”。这样有助学习能力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本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并潜意识地对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让同学们回忆总结“探究流动的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然后大胆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飞机升力的产生”和“探究流动的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本节小结,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现,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知识,给新知识的授课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4、巩固练习:

通过进一步对习题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我要告诉同学们知识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做到趋利避害。让学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让自然的神奇带给学生无尽的求知欲望!

五、说板书

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了一个压力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

从整个板书设计上看清晰明了,既要达展示这堂课具体内容又要达到简明扼要。所以列出本堂内容的要点和结论以及重点,让学生对整堂课的知识达到一目了然。

六、说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由让学生跟我学、跟我做的教师讲授型模式向学生自我我要学、我要做的学生探究型模式转变,整个课堂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说、学生做,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较好地体现了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当今中学物理课改的核心理念,本堂课中无论是机翼升力产生原因,还是后面的几个课后练习都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都面向了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

4、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用flash演示飞机的飞行,机翼升力产生的原理,流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

说课稿 篇2

一、依据《课标》和教材及学生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地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知道要爱护动物,同时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落实“课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结合上下文理解:感谢、依依不舍

2、技能目标: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感谢”说(写)一句话;试着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要爱护和保护动物。

二、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努力达到读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重点在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并培养学生学习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难点则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感谢”和“依依不舍”的含义。以及用“感谢”说话。

基于以上考虑,对于识字和阅读我做了如下安排:

1.引导学生先识字后导入教学

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在词语的训练与理解上,我也有一定的考虑如:揭示课题导入前安排读词语:

散步 挣扎 救起 恢复 喂养 依依不舍 感谢

学生在初读时,在大的语言环境中,将生字认读字多读几遍,初步使音形义建立联系。再读课文过程中又再现生字词,既巩固了识字效果又使音形义密切结合起来。另外,这几个词语又是本文串联词,在复述课文时还将出现。

2.引导学生抓住主线 逐层深入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我紧紧抓住“幸运”这条主线展开阅读教学,以“幸运”揭示课题开始,以“幸运”总结结束。

在此过程中我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如第二段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朗读,一读:小海豹钻进渔网时害怕、伤心的心情;二读:经过努力未脱离险境时更加害怕、伤心的心情;三读:学生自由地读加想象。如果学生一次比一次读的效果好,就说明已理解了课文,理解了幸运。

在阅读中我还特别重视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本课的“挣扎”、 “依依不舍”、“遍体鳞伤”,在阅读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了词义,从而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巩固了识字效果。不但掌握了字词的音形义,更为他们今后运用这个词奠定基础。

3.在阅读中我还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如:第三段中丽莎救小海豹时动作的排列顺序练习;第五段中小海豹会对丽莎说什么等,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回归整体时我没有安排学生通读全文,而是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4.合理运用辅助理解课文

适当加入PPT图片,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文的理解。如:课前出示可爱的小海豹图片,与后来看到捕杀海豹的血腥场面作对比,加深学生对“幸运”的理解。同时,又有助于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国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板块中的第三课《鸟的乐园》。

一、说教材

《鸟的乐园》是一篇情境识字课文,由11种鸟类生活的情境图组成,展现了各种不同的鸟,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快乐生活的情景。在情境图中,出现了要学的生字,课后适当安排了巩固性的训练和扩展性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从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基于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一个字。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并发展语言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总结识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喜欢鸟类,建立保护小鸟的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一个字。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让识字过程在多种情境中完成,使学生对识字兴趣盎然,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交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扎实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注重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记一记,议一议,说一说,编一编”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理念,现结合第一课时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上课伊始,我首先通过电脑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图,飞来飞去的小鸟正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学生被此情此景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带进了鸟的乐园,做到了课伊始,趣即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马上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本环节通过借助多媒体把课文的插图展现给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鸟的资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相互介绍中了解了不同鸟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并发展语言能力。

三、图文结合,自主识字

(一)读准字音

要想记其字,首先要正其音。所以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读词语,然后多媒体出示各种鸟的图画,将鸟与词语对照学习,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再次拼读词语。最后去掉词语中的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的生字,三次拼读目的就是让学生读准字音。

(二)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在学习生字时,我首先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先说一说哪些生字是你以前就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然后让学生通过生字卡片来交流记字方法。

由于识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交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猜字谜等。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如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鹊,鹃,鸦,鸵,鹰”这5个字。

学习燕字通过字理识字图来记忆。

结合丹顶鹤的图片来学习理解丹的意思。

学习孔字时认识孔字旁,同时教师教写孔这个生字,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

原则让学生写好这个字。学生可用加一加,替换法来记这个字。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生字,我还给一些生字编了字谜,

如麻雀的麻字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搓绳它最强。”

喜鹊的鹊字编成“双十一日鸟飞来。”

杜鹃的鹃字编成“口月鸟”

通过以上学习生字的方法,能够扎实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四、回归整体,巩固练习

1、小游戏:“猜猜我是谁”教师说鸟的特点让学生猜鸟的名字,然后在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这个游戏即能加深学生对鸟的特点的了解,同时又巩固了本课的生字,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把本课小鸟的名字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使生字再现,学生读儿歌的同时又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五、课外延伸,总结升华

通过让学生看小鸟的公益广告,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喜欢鸟类,建立保护小鸟的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意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习得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如有疏漏与不足,恳请各位领导与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整堂课中,我认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在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我发现还有个别学生参与意识不够强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关注这些学生,使合作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实效性。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儿童诗。我们都知道儿童诗短小精悍、意境优美、内容完整、情感充沛、生动有趣、闪烁着思想的智慧,所以它是低段儿童容易接受的文学形式。因此,在现在一二年级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这说明儿童诗已为我们所重视,在语文学习中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假如》就是一首感人的、充满爱的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这首诗共有4节。前3节每节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写法相仿。每一节都由三部分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于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为儿童的仿写创造了很好的范例。而且,诗歌精炼的语言也成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极好教材:课文中大量出现了 “的”字短语,还有许多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寒冷、哭泣、等待”等等,这些简单的词语或短语不仅内涵了丰富的情感,也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全诗最后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

对于儿童来说,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虽然描绘的是作者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学生在朗读这首诗时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就像是自己再为小树画红太阳,为小鸟画谷粒,为西西画一双好腿,到最后还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从中领悟爱的真谛。虽然他们现在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良、缩、遥、寻、食、哭、泣”等6个生字,能正确区分“良”和“食”,并端正地书写这两个字。

(2)在学中积累“哭泣、等待”等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读好带“的”字的词组。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5)初步树立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3、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 说学情

我们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对识字方法、朗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孩子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教学,并且,孩子能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去关爱他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能领悟到爱的真谛,虽然他们现在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三、说教法假如说课稿 相关内容:绝句 杜甫《一株紫丁香》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黄山奇石》教学案例《活化石》教学设计4《画风》教案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看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上课伊始,便可以直接谈马良,引入到今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介绍熟悉的人物马良,知道他有一支神笔,课文中的女孩也想有这样的神笔,他要用神笔干什么呢?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激起她学课文的兴趣。同时还落实了“良”字的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初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3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一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

二读:读词语。分两组词语展现,一组是表示动作的词,一组是带“的“字的短语。

三读:分小节读课文

【这样做的目的是: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很好的拼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3次不同的读,让生字和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见面,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读准字音,并对字形也有了初步的印象。读准了字音便达到了读通课文的目的。同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将词语分两组展示,第一组是表示动作的词,第二组是带“的”字的词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词性、词组的构成特点,达到词汇的积累。】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再读课文,让学生用句式: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什么?分别说说小女孩的3个愿望,接着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把女孩的3个愿望连起来说。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句式的训练,特别是将句话合成一句话是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的一次思维训练。】

(四)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基于它是一首儿童诗,儿童诗更注重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在教学一、二两个小节时都是抓住“小树、小鸟一家在得到帮助前后的情感变化”这一条情感线索来努力创设诗歌的意境。

a、教学第一小节时

1、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了,天气越来越冷,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吹红了你们嫩嫩的脸蛋,吹得你们脖子、小手使劲往里缩,然而,有一棵小树在站在寒冷的北风中”,让学生们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两个词体会小树的可怜,在此基础上读好句子(出示画面和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和可怜。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当学生们体会到小树的寒冷和可怜后,我就问:这时,小树最需要什么?这一问,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小树的关爱,从而引入:这个小女孩也和你们一样善良、关心小树,于是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有了红红的太阳小树就能快活地成长。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女孩的爱给小树带来的快乐,我以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因为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再也看不到——而是看到了——,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体会小树的快乐。假如说课稿 相关内容:绝句 杜甫《一株紫丁香》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黄山奇石》教学案例《活化石》教学设计4《画风》教案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儿童诗的语言虽然简洁精练,但也拥有很多值得人去想象的空白点。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挖掘情感的伸展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就像这一节中,拥有了阳光后的小树会是怎么样的?便是空白点,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对于寒风中的小树是多么重要。这份情自然地植入到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就水到渠成啦。】

b、教学第二小节时

第一小节的学习主要以我的引导为主,而第二小节的学习以学生自主的体验为主。我让学生自主读文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珍视学生的感觉、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放飞心灵,彰显个性。】

不过整个小节的情感体验还是如第一小节一样,重点抓住没有谷粒和拥有谷粒后小鸟一家的情感变化来感受女孩对小鸟一家的关爱。

在体验没有谷粒时小鸟一家的困难时,引导学生抓课文中的重点词。如:抓住“遥远”体会鸟妈妈的辛苦,抓住“等待、哭泣”感受小鸟的可怜。同时,让学生在学习 “遥远”或“等待、哭泣”的词语时,让他们说说有什么发现?来感受这几个词语的造词特点: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朗读指导。

【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情,同时也落实了生字词的教学,还教给学生词语的积累的方法。】

为了体验拥有谷粒后小鸟一家的快乐,仍旧抓住课文中的画面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说:有了谷粒,我们再也看不到——而是看到了——。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后再进行朗读指导。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让学生们感受到小鸟一家的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女孩的善良。而且,在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c、把一个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遍。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两节课文有一个回顾。

(五)巩固生字

我对本课所学的生字再次复现,目的是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生字进一步地识记和巩固,这其实也是对本课生字教学的一个检测。

(六)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写字环节我主要采用四步走,第一,观察。比较“良和食”的区别;第二,老师范写。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书写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第三,学生自己书写;第四,作业展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评后明白哪些字是好字,哪些笔画需要改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写出更棒的字。

最后,我以一句“因为女孩和你们的爱,小树快乐地成长,小鸟一家其乐融融,我想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点明文章的主旨,结束了这一堂课。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我始终抓住诗歌中的情感线索,在品品读读中感受着儿童诗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孩子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课堂也因学生而精彩。

说课稿 篇5

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情况说明:

授课之前心里没有底,主要担心两点:其一,所选篇目为王实甫的经典戏剧《长亭送别》,而学生对戏剧普遍不怎么感兴趣,课堂积极性会不会不高;其二,授课对象为理科平行班的学生,学生基础和各方面能力相对差一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会不会难以落实。

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教学目标”没有定得太高。总的来说,就是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抱定教书育人的宗旨,以生为本,在教学中设定合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曲词,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从而理解文本主题,领悟主人公重爱情轻名利的闪光思想和为爱抗争的可贵精神。

2、通过理解作品中的情景交融和多种修辞,来品味诗化语言,从而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1、美读法。设计齐读、自读、教师或学生范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这些过程教师要相机指导诵读方法和技巧。

2、引导点拨法。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思考、分析空间,以4人为单位组织小组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知识的途径,教师作适当引导和总结。

3、比较阅读法。联系同类作品比较拓展,使当堂所学得以迁移延伸,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冲击学生感官,为其欣赏文本提供帮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演示课件,介绍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李叔同之《送别》,营造气氛。如有需要还可领着学生跟唱,以便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投影课题)

一、导入

(开始导入时切换《送别》的钢琴伴奏音乐,背景图片不变)

由中国的送别文化引出长亭古道,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先介绍王实甫的《西厢记》,交代前情,继而导入课文《长亭送别》。

二、检查预习,梳理情节

(投影图片,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

请学生根据屏幕提示,将节选文本划分为四个部分,并拟出小标题。

1)指名学生概括。

2)投影明确。(简略指导学生拟小标题的技巧,紧扣“别”字贯穿情节。)

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投影)

1、把握人物的心理性格

2、鉴赏作品的诗化语言

四、完成“学习目标”1(着重阅读第二、三部分,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性格)

1、读曲词,体味主人公的“愁”

1) 送别,莺莺免不了离愁别绪。她究竟愁到了什么程度呢?先引导学生阅读[滚绣球]和[叨叨令]这两支曲词,体会其中的愁情。(学生很容易理解)

2)提问:那么,还有哪些唱词也表明了莺莺的离愁之苦呢?

学生快速检索后共同推选出几支最能表现莺莺离愁之苦的曲词——[快活三][朝天子] [耍孩儿] [四煞][三煞]。

3)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这几段唱词。(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节奏的把握,因为是表现“愁”,所以要读得慢些。)(投影图片,放背景音乐)

4)学生朗读结束后投影所提问题:

5)学生自由发言,分析曲词,谈自己对莺莺愁苦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对筵席上“酒食”的描写,对莺莺与张生离别后生活情状的描写。

6)教师小结:(以旧带新)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将抽象的愁具像化了。莺莺愁到了何种程度?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原曲文量化一下呢?(学生可以检索出相关内容)(投影明确)

2、读曲词,体味主人公的“恨”

送别,离人免不了离愁别绪。全词多次提到了一个“恨”字,显然,就全曲来看,应该说,《长亭送别》抒写的是莺莺的离愁别恨。

1)请学生把有“恨”的曲文找出来,并说说看,莺莺的恨有哪些内涵?她为何会有此恨?(投影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强调要以文本为依据来分析理解。)

2)学生可以很快找到相关的几支曲子,讨论后指名小组代表起来分析,教师点拨。

3)(投影明确)这“恨”并不单纯,它包涵了莺莺对夫妻离别的悲、对老夫人阻挠的怒、对自己命运的忧,三重心理。(前两点学生可以想到,第三点要结合文本启发。)

4)指明莺莺“恨”产生的原因:怕日久后老夫人变卦,更忧张生去后变心。

5)借此机会联系介绍当时的社会现实:新及第进士,皇帝都会设宴嘉奖,此时达官贵人就会趁机选婿,以张生的人才很有可能会中选。再加上当时秦楼楚馆活跃于时,异乡花草触目皆是,张生与那些个风流才子一起,就很有可能被拉下水。这些都不得不让莺莺深深担忧。由此我们也可认识到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3、读曲词,体味主人公的“情”

学生读懂了莺莺的愁,读懂了莺莺的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她对张生的情。在那个时代,作为相府千金的莺莺要坚守住这份爱情,是需要顶住很大压力的。那么,支撑她顶住这份压力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概括出莺莺最可贵的品质——重爱情轻名利)(投影提问)

(指名学生分析后投影明确)

五、越剧欣赏

在充分品读理解曲词后,播放一段黄梅戏片断(时间不超过3分钟,截取内容紧扣文本二、三部分),这个环节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便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提示学生:课堂条件有限,如果同学们有兴趣欣赏更多内容,还可利用课余到网上搜索更多视频资料。)

六、完成“学习目标”2

《长亭送别》打动人们的不仅在于它反映了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更在于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和诗化的语言。接下来带领学生领略它的语言魅力。

1、请学生齐读或自读[端正好][脱布衫][一煞][收尾]四支曲子,找出其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并简要概括。(学生只要认真检索出曲词中的名词,就可以完成此项工作,指名学生概括后投影明确,教师小结。)

2、再以[端正好]为例,让学生仔细品读,进一步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带领学生齐读后投影提出几个鉴赏方向。

2) 指名学生分析概括,教师点拨。(投影明确)

3) 学生再次齐读。(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长亭送别》)

4) 教师小结:点评作品语言特色。(投影)

3、 简要赏析[叨叨令]的语言特点及艺术效果

4、 简要赏析[满庭芳]中所用的典故。

(这两个环节都采取:投影提出问题→ 指名学生赏析,教师点拨→投影明确。)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赏析文中运用比喻的曲词,体会其艺术效果。)

七、拓展比较

愁多愁苦愁重,只要能花好月圆也无妨。莺莺是幸运的,可还有多少相亲相爱的男女最终是以悲剧告终啊。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几部同题材作品。

(投影显示)

结束语:他们真情相爱,却好事多磨,无论是喜是悲,我们相信,他们那为爱努力抗争的精神都将永远感动着我们!

(投影补充课外阅读资料《崔莺莺夜听琴》)

教学反思:在全体学生的努力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作为1课时的教学内容,容量有些大,时间显得紧张。如稍作调整,学生活动空间将会更大,效果将会更好。

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