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优秀1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优秀10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天,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2

教材理解: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哲理性强,读了让人深思。文章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乱砍伐树木,否则最后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我让学生通过多次的阅读,自悟出道理,有困难的进行适当点拨。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命对话,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目标:

1:充分感悟到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以三个问题引发思考:小村庄原来是怎么样的——后来变成什么样了——是什么引起如此大的变化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读9的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流程

分为三个版块教学

第一版块:通过课题提问进入:小村庄是怎么样的呢?

(1)课题出示

师问:你看到这个题目,很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这是个怎么样的小村庄呢?

(2)学习第一自然段,用朗读和想象表达出村庄的美丽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村庄吧,结合书上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运用书上的词语来说说就更好了。如:我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的小河,蓝蓝的天空——

2、读一读书上的句子,谁能读得特别美丽

顺势而学习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3、学习写作方法

用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出了山、小河、天空、空气

4、背诵

第二版块:对比教学,引发思考

(1)提问:这么美丽的村庄,最后怎么样了呢?

(2)看图说话:如:郁郁葱葱的大树没有了,只留下一个个树桩,河水咆哮着,全部是光秃秃的一片

(3)出示最后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了这句话,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难过,可惜等

读着读着,我的脑中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来美丽的村庄哪里去了呢?

先通过预习自由回答,然后进入第三版块学习

第三版块:研究为什么村庄有如此大的变化?

成立小组,然后由小组组织学习,

要求:1、先小组合作读,

2、划一划有关原因的句子

3、谈一谈你的看法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总结: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摇篮,我们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幸福地生活,人类破坏大自然就等于毁灭自己。

作业:

综合研究,实践活动。去调查一下学校里有多少个垃圾筒,校园地面一天下来有多少垃圾,学校外围环境如何,小河还是那么清吗?小河里有什么污染?

思考:假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不去收拾,这里将会变成什么?

写一写小片段。

设计作业思考: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让孩子走入大自然,让他们自己感悟到环境的恶化,但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以小见大的哲理,所以我不要求学生去调查什么卫生部,调查国家的环境,也让学生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环境着手,让孩子走进现实生活,随后有所启发就可以了。在语文园地二中还有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那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延伸到更深层次的教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本细读 篇3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上课,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以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通过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阅读训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4

一、教材简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文章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文章语言简朴,含义深刻。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班的学生活泼可爱,喜爱新鲜的事物,但他们的环保知识还是较为缺乏,对乱砍乱伐及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等情况还了解的不够。此外,该年龄阶段的学生虽已初步具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但体会蕴含在课文中的道理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特制作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亲和力的环境,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学生就能饶有兴趣的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小村庄毁灭的惋惜之情,及对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三、教学目标分解  目标 知  识  点   学   习   水   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品评 模仿 操作 反应 价值判断 【WWW.BAIHUAWEN.com】 认 识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 √             技 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         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 √ √       √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   √ √   √       情 感 5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教育,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环保责任感。   √   √     √ √四、学习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五、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六、教学设计说明该课教学设计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教学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做到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以课件激情,以体验拓展,以生活为源,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一、引导质疑,以疑定教。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感知课题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并梳理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后来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二、带疑读书,自主解疑,把自主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1、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第一个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时,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找关键词——“美丽”,并联系下文理解“美丽”一词。随后让学生依据课文板画美丽的村庄,并通过想象将小村庄画的更美。紧接着是依照课件背诵该段课文,完成积累。随后描述自己心中美丽小村庄,挑战课本的描写,以达到运用的目的。在该教学环节,以学生的提问——解疑——积累——想象——运用为主线,从而使学生的读书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这点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也为后面小村庄的毁灭的教学打下伏笔。 2、在解决“这样美丽的小村庄最后怎么了?”这一问题时,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在课文结尾处寻找到了关键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通过朗读,学生理解,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了发洪水时的惨状,而后结合洪水视频给予孩子们内心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用对比的方式,将小村庄先前的美丽与毁灭的结果相比较,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小村庄毁灭的惋惜之情,及学生探究小村庄的毁灭原因的好奇心。3、在探究“小村庄为什么会毁灭”时,放手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寻找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来回答小村庄灭亡的原因。当学生通过反复读书找出关键句子并凭借课件演示的小村庄环境不断恶化的情景加深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得出乱砍滥伐是小村庄毁灭的根本原因后,又趁热打铁询问乱砍滥伐还有什么害处,而后展示人们乱砍滥伐带来的触目惊心的恶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目的。三、动画激趣,创设情境,趣味朗读,再品文章。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用游戏的读书方法,凭借flash动画的播放,激发学生用到位的朗读来赢得看flash动画权力的好胜心、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朗读,争相展示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提高。除此之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flash动画还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四、故事引路,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在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随后的课件展示了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切地体验人类破坏环境的情境。而后,用衣着破烂的地球妈妈参加新年音乐会,让其他客人大吃一惊及宇宙博士向人类发警示通告的故事,唤起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通过让学生帮宇宙博士向人类发出警示通告为契机,促使学生大胆表达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抨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七、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1、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为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人类破坏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为突破重难点,特在课件中课文这一界面上给各个重点句段做了连接到相对应的典型画面的超级链接,使学生在提问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含义深刻的关键句段时可以随时进入相应故事情境进行学习。此外在课件中还展示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类破坏环境的画面和美丽村庄小鸟鸣叫、砍树的音频及洪水肆虐的视频文件,以期通过强烈的听觉、视觉效果的对比,小村庄前后变化的对比,使学生对小村庄的毁灭产生无限的惋惜之情和强烈的环保责任感。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与情感相对应的课文重难点的突破也就迎刃而解。2、电教媒体的选择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将整个小村庄的毁灭过程制成了 flsh动画置于课文下方,用以配合学生朗读悟情的环节。为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得主动,学得有趣,在运用再现小村庄毁灭过程的这一动画时,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学生随意组合逐段读课文,谁能读好哪一段,就能为大家赢得看到小村庄毁灭过程的相应部分的flsh动画的权力,这一环节使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高涨,教学气氛热烈,学习效果极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使学生学得真,学得乐,学得深。八、多媒体的选择使用表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重点 资料来源 媒体在教学中 的作用 媒体 使用方式 powerpoint、音频 美丽小村庄图及鸟鸣声 自制、资料库、网络 理解重点词句,引导背诵 看、读、背 powerpoint   课文 自制、资料库、网络 理解重点词句,分析段落,读懂课文内容 看、找、读、思 flsh动画 小村庄毁灭的全过程 网络 动画激趣,创设情境,朗读品味,理解文章 看、听、想 powerpoint 词语 自制、资料库 词语认读 看、读、思 powerpoint 课堂练习 自制、资料库 巩固所学并灵活运用 填写、练习 powerpoint 村民砍树情境图及相应句子 自制、资料库 理解相应课文   看、读 powerpoint 山坡土地开始恶化图及文 自制 理解乱砍滥伐使环境开始恶化 看、读 powerpoint 山坡土地不断恶化图及文 自制 理解持续砍伐使环境恶化严重 看、读 powerpoint 树木被砍做了什么的 图及文 自制、资料库 理解树木被大量砍伐 看、读 powerpoint flsh动画、视频 暴雨侵袭图、洪水冲毁村庄的视频片段 自制、资料库、vcd 理解小村庄被洪水吞没 看、读、想、说 powerpoint 洪灾后的小村庄图 自制、资料库 展现情景,体会惋惜之情 看、读 powerpoint 人类乱砍乱伐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图 自制、资料库、网络 激发学生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看、想、说 powerpoint 人类污染环境图 自制、资料库、网络 想象被污染的情景,谈感受 看、想 、说 powerpoint 美好环境憧憬图 自制、资料库、网络 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看、想    九、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十、教学时间2课时十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质疑问难。(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上节课,老师刚把课题一写,就有爱动脑筋的同学提问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小村庄呢?这个小村庄最后又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在书中找一找。二、带疑读书,自主解疑1、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学生通过读书找到“美丽”一词。)书上是怎样描写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呢?你心中的美丽小村庄是什么样的?谁来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小村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他们画的很多东西书上都没有描写,这说明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希望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学生熟读第一节依照课件提示练习背诵。随后依据板画描述自己心中美丽小村庄,挑战课本的描写,以达到自积累至运用的提高。)2、如此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样了?谁能从书里给我们找找答案?相机理解句子:a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教师点拨:句中的哪些词能看出洪水的凶猛?(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卷:是指将上面的东西如房屋、树木等被连根拔起,包住一起冲走,就像千军万马一样,突出了洪水的凶猛。)①学生想象当时洪水泛滥的样子,并描述。②看洪水肆虐视频,再次朗读该句。b“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你是怎样理解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工具,还有不错的生活,都没有了。)美丽的,如同童话中仙境般的小村庄就这样没有了。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谁能读出这种惋惜之情?(学生齐读、指名读、分组读。)3、为什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会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写小村庄消失原因的句子,实在拿不定主意的话,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中也可以商量商量。(学生自学)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原因一:①“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a这样做导致的最初结果是什么?(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说明环境已经开始恶化。)b看课件,指导朗读该句。②“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 做“树木都变成了什么?”的课堂练习。b看课件,指导朗读该句。③“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a “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人们砍树的行为是持续不断的。b看课件,指导朗读该句。教师小节:“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式各样”说明人们砍伐的树木很多。这两句话揭示出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树。而且是年年在砍,代代在砍。这样毁掉的树越来越多,造成的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洪水来了,才把小村庄卷走了。原因二: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肆虐的洪水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而乱砍滥伐才是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教师小结:综合大家刚才所说所读,我们可以看出美丽的小村庄消亡的原因不只一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板:乱砍乱伐)乱砍滥伐带走了大地的绿衣,带来了洪灾和旱灾。乱砍滥伐使水土流失,乱砍滥伐使气候失常,乱砍滥伐使小村庄的环境恶化最终使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5、谁能说说乱砍滥伐还有什么害处?(旱灾、水灾、土地沙化、沙尘暴、江河水库泥沙淤积,生活能源紧张。)相机展示课件,促使学生对乱砍滥伐害处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目的。三、创设情境,趣味朗读。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我已看出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读课内书,还学会了读课外书,我真为大家自豪。大家掌握了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所以才找准了问题的答案。课文理解的棒,是不是也能读的很棒?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谁读好哪一段就能为大家赢得看相应段的fiash动画的机会。(结合fiash动画的播放,学生个人读、二人读、自由组合读,教师与其他学生予以适当评价。)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1、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小村庄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掺痛的教训。看到这些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2、除了乱砍滥伐,人们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相机观看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人们乱扔垃圾,排放废气,污染水源,放出噪声。地球已被人类折腾的千疮百孔。3、老师这有一个故事大家想听么?(教师讲衣着破烂、倍受人类折磨的地球妈妈参加新年音乐会,让其他客人大吃一惊及宇宙博士向人类发警示通告的故事,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4、谁能帮宇宙博士向人类发出通告,以警示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母亲?你可以说一段话,也可以说一句话,还可以以口号、广告语等形式来说。(学生练习后发言)5、(课件展示美好家园图。)地球是我家,人人要爱她。有一天,希望我们眺望远方时,能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美好的家园。拯救地球,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吧!形成性练习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 题型 题 目 内 容 1 知识 填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补充词语 2 理解运用 思考、讨论、回答、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样了?为什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会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呢? 3 操作 查阅资料 查找树木的作用及人类破坏环境的有关资料及图片。  板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生板画的美丽小村庄) )        +   乱砍乱伐   =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缺点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整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该课语言朴实,含义深刻。在教学这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比较好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首要任务。如果信息技术不能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没有使用的必要性。就以本课为例,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为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人类破坏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与教学重难点紧密联系的是文中表现小村庄毁灭过程及原因的关键句。因此,我在课件中课文这一界面上,给各个重点句段做了连接到相对应典型画面的超级链接,使学生在提出疑问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含义深刻的关键句段时可以随时进入相应情境进行学习。而精心挑选的具有典型性的渐变的画面也为学生理解小村庄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当这些重难点内容以图、文及动画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对重难点的突破力度也就自不待言。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以激发情感为主旨。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学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相碰撞时,作家的意图也就达到了。然而,由于小学生形象直观性的思维特点及他们的阅历等等原因,使得他们情感的激发还需要一些条件,而信息技术恰恰能快速满足小学生的这一需要。因此我在课件中还展示了美丽小村庄的画面、小鸟鸣叫的声音、砍树的声音及洪水肆虐的视频和一定数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类破坏环境的画面。这些学生平时很少见过的直观形象,以其强烈的听觉、视觉效果冲击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对小村庄前后变化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迅速激发学生对小村庄的毁灭产生无限的惋惜之情和强烈的环保责任感。由于课件使情感激发得以顺利进行,在情感驱使下去学习,去寻找小村庄毁灭的原因,就使相对应的课文重难点迎刃而解。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以引导趣学为重要手段。电教媒体的选择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还将表现整个小村庄的毁灭过程的flsh动画置于课文下方,用以配合学生朗读悟情的环节。为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得主动,学得有趣,在运用再现小村庄毁灭过程的这一动画时,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学生随意组合逐段读课文,谁能读好哪一段,就能为大家赢得看小村庄毁灭过程相对应部分的flsh动画的权力,这一环节使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高涨,教学气氛异常热烈,学习效果极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使学生学得真,学得乐,学得深。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应以其他教学手段为必要补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并不是万能的。当它与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共用时,会更好的促进教学。有时,信息技术展现的直观形象会侵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将信息技术与学生板画紧密结合。在学习“小村庄是如何美丽”的环节时,我就先让学生读文然后画自己想象到的美丽的小村庄,从而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然后再以课件展现美丽的小村庄的图景予以补充,并通过课件所能体现的关键词语的鲜明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记忆该段,从而使得两种直观方式的重要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与学生的想象及原有水平为基础,还应当有老师的语言做导向,同时它也应当与其他教学形式共存。在展现小村庄被洪水冲毁的视频片段时,我也是让学生先想象述说发洪水的情景,当孩子们极尽心中的表象之后再出现视频,从而使学生的原有水平得以充分释放和逐步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还用到了讲故事的方法来创造学生发表对人类破坏环境看法的契机。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如果滥用则会事倍而功半,甚至产生负面的作用,在这课中我认为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电教媒体使用的还是有些多,我们在不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 篇5

第 二 课 时

外 沟 小 学    李 肖 雪

学习内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学习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方法:导学自主

学具准备:观察图画

学习过程:

课    前

学案自学

导入语: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谁破坏了环境,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察课本25页插图,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小村庄?

(3)从文中找出有关的段落反复边读边想。

2、学习后两个自然段。

(1)观察第26页插图,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在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2)“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什么都没有了”中“什么”具体指哪些东西?

3、深入学习第2-3自然段

(1)反复读第2-3自然段

(2)第2自然段中的“谁”可以指哪些人?

(3)“裸露的土地”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人们砍伐的树木都用来干什么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指的什么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指什么家具?

(5)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6)说一说你从这两段体会到了什么。

课    中

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参与、倾听把握学情。)

班级展示。(师生的双边活动)

第1自然段。

(1)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2)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最后两自然段

(1)说说在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2)“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什么都没有了”中“什么”具体指哪些东西?

第2-3自然段

(1)第2自然段中的“谁”可以指哪些人?

(3)“裸露的土地”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人们砍伐的树木都用来干什么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指的什么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指什么家具?

(5)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6)说一说你从这两段体会到了什么。

质疑探究。

你对这篇课文中有哪些疑问或问题,请提出来。

自悟自得。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交流自己的想法。)

测评反馈

选出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1、渴死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何处。

(1)形容洪水流过时声音非常大,像猛兽发出怒吼。(  )

(2)形容洪水来势凶猛,奔腾轰鸣。

2、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

(1)树木跟着柴烟一起不见了。

(2)大量树木经过砍伐成了木柴,被烧光了。

附板书设计:

课    后

课后反思

学生方面:

教师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6

一、教材简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 读成“guǒ”。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 “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 “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说“过度地”砍伐树木,要结合小村庄的变迁过程来了解:这个“过度”,是逐渐地显示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几片土地,是不会造成“村毁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们最开始时并未认识到过度砍伐树木的危害,于是接着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砍伐的树木不断增多,造成砍伐的“过度”。但是,人们仍未认识到这一点,直到树木变得异常稀少,村庄为洪水卷走为止。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特别的警示作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 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了,这是向着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人们没有注意的话,环境的破坏将无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但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轻易的一种破坏方式呀!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也是一种对当时情况的实实在在的说明,但是其中的一个“还”字,却表达出了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意味大不相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咆哮”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失去树林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一个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词语“什么”的运用,突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这句话含义深刻,发生在小村庄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最后学习伙伴吐了一个泡泡 “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等。

文中三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它是有用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

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教材当中通过学习伙伴的泡泡作了相应的提示,试图通过举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一个学习伙伴说“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的“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

在领会了上述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那些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比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读到“谁家、拎起、一棵一棵”时,语气要略微舒缓、加重。

4课后安排交流阅读感受的题目,通过这个题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关于小村庄发生的变化比较容易交流,但发生变化的原因则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可以在这两个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请学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庄的建议。

体会、积累语言的题目,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学生抄写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出每一个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护森林、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还可以积累运用得得体、恰当、优美的词语或者片段。

这篇课文是有关人类居住环境的生态维护与建设的文章,学生在学完之后,可以紧密联系本组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学生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比如,动植物有无增减,这种增减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原因;周围有无新的建筑和工厂,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状况,它们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个人对上述污染或者环境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

5本文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意在提醒学生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之后,对材料、成果进行整理,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具体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可以先将反映同一情况的材料归为一组,比如动物、植物、空气、水、光、噪音、工厂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种情况的材料按其所属性质分类,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图片、声像、图表等等;最后考虑同一种情况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将其整合起来,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的说明,比如,给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它们所反映的问题,可以参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调查时间、地点、人数、调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种类、程度;第二,借助手头整理之后的材料,对所受的污染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第三,根据整理之后的材料,为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供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对自己的或小组的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创意的、多样的形式,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其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意识。

四、参考资料

犁  耕翻土壤的农机具。中国春秋时代就有用牛为动力的畜力犁,由犁辕和装在其前下方的铧式犁体等构成。现代机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调节机构、牵引或悬挂装置等组成。按工作部件分铧式犁、圆盘犁、驱动型耕作机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感受小村庄的美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7课,知道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点击“美丽的小村庄图”)

2、谁愿意来描绘这一美景?填空。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a、指名读  学生齐读

c、看填在空里的这些词语,(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作者将这么多描写美景的词语都用来描写这个小村庄,可见小村庄的美丽。

5、过渡: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向往的小村庄里,却发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村庄的故事中,去学习,去体会。

板块二: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部分内容。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雨大、山洪暴发)

5、哪个句子写出雨下得特别厉害?

6、出示句子(课件)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a、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b、出示下雨画面,(配乐)来,看着画面,伴着插曲,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吧!

c、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d、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问其他同学)你听出来了吗?从哪听出来的,你准备怎样读?

7、是啊,雨没完没了地下着,一场悲剧发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庄。出示句子: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b、汇报读。

①你读出了什么?怎样读出来的?(如重读“咆哮”,体现洪水急、猛)

②你听出了什么?

8、质疑:

无情的洪水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毫不留情地吞没了曾经美丽、可爱的小村庄,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时此刻同学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

9、是啊,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请大家自读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板块三: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出示自学提示(请看,这是老师的一些建议,同学们可以参考着在小组内展开学习。)

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教师适时引导。

3、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谁家……砍下来”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号还表示哪些环境变化?

4、从大家的理解和汇报中,我们不难道出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人们毁掉树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显示荒坡图)从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蓝的天空变得浑浊,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突然,(创设洪水画面)。下大雨了,洪水暴发了……什么都没有了!(沉重)

5、(沉默片刻)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深深的思考中。

(出示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a、谁想读,你读出了什么?

b、还有谁愿意读,你明白了什么?

6、斧头创造了这一切,又毁灭了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满目的荒凉。(简笔画)

板块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3、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与贪婪,肆意破坏大自然,最终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小村庄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睁着眼睛做瞎事,他们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4、学生展示资料。

5、教师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配以激qing解说。

6、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昨天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标语。

8、小结:

你们的标语包含心愿!相信在你们热情的召唤下,人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天空以蔚蓝,还森林以碧绿,还大海以清澈……

(播放环保歌曲)

7、布置作业:

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8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3、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研究问题框架1、如何调整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话。2、校园网络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课堂反馈(检查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感悟文本深意。)习作训练。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开门见山:(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朗读课文,用上开始、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围绕着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凸现矛盾,提出中心问题: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从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开始说起,还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吗?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山上森林茂盛、苍翠,这叫森林郁郁葱葱,我们还可以说……。如果你走过村前的小河,一低头就能够看到一尾尾肥美的鱼儿在河底五彩的石子间自由自在地嬉戏,这就叫河水清澈见底。一抬头看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这就叫天空湛蓝深远。深深地吸一口气,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这就叫空气清新甜润。你现在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小山村。课件展示 突出词组: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茂盛苍翠湛蓝:深蓝教师相机点拨。学习第五自然段: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课件展示:什么都没有了  朗读指导(       )没有了。学生补充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对小村庄消失的惋惜之情。并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呀?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自然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阶段: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1.默读2―4自然段。2.把你找到的描述证据的句子用“―”画出来,重点词语圈画出来。3.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把你的感受批注在相应的句子或词语旁边。合作研究,解决问题阶段:(白板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理解“谁”。 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砍树。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露出,没有遮盖。      树木是遮盖,是遮挡,是天然的屏障。(板书:随意砍树)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这句话中的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时间很久,但是没有人去阻止这一行为。句子训练: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排比句子练习。甚至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一棵树苗十年才能长成一棵小树,百年才能成为一棵大树。这样需要十年、百年才能长成的树木被随意扔进了火堆,眨眼间就变成了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板书:肆意砍树)巩固与创新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村民的日子看上去还可以,房子、犁、各式各样的家具都有了,但是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用这个词语也是对无知村民的一种讽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直没有停,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两句对比,有什么区别:     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使用,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大雨对人们无知行为的愤恨。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咆哮”“卷”说明了洪水汹涌,,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吧!师生合作朗读第一自然段。而现在却什么也没有了。指导朗读,读出对村民无知行为的愤怒之情。理解中心思想。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学习与应用小村庄不复存在了,当地村民,是幸存者,是经历这一切的人们在这一片废墟上立上一个警示牌。请你帮助他完成吧!这里曾经(         )因为人们(            )致使(          )让我们永远记住(        )教师总结:让森林永远郁郁葱葱,让河水永远清澈见底,让天空永远湛蓝高远,让空气永远清新甜润,让我们永远记住,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课堂练习,反馈:1.选择“郁郁葱葱”的正确词义。a.形容草木非常茂盛。b.形容草木苍翠。c.形容草木茂盛苍翠。2.下列三句话中,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是哪一句(     )a.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b.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c.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3.全文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它代表着什么?a.人们使用的斧头很锋利。b.人们对森林无情、残酷的破坏,以及那些人们的无知。c.人们靠斧头过上了好日子。作业:认真阅读第8课,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调查、访谈、查资料来了解我们身边环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发表在校园博客上和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  ??                       树木                          房子  犁                                          砍失  森林              工具  家具     得                                      不管          还不错                                                    美丽的小村庄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温故知新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复习 2分钟新课学习字词 短语教学课件展示,初步感受。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质疑。整体感知激发兴趣白板5分钟实践活动朗读、合作学习,突破难点。自学,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白板8分钟创设情境情景烘托。感悟深入理解文本。白板7分钟分享交流教师点拨。碑文展示再次深入理解,总结归纳。多媒体8分钟训练反馈练习练习知识点掌握题库8分钟拓展提高作业练习扩展提高投影2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训练反馈数据积累。2、当堂习作的训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 “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故事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 1、学生观看画面。 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 2、学生齐读课题。 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 2、学生齐读词语。 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注意: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 3、学生读词语。 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 4、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 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5、学生复述课文。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画出来。(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大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 一幅画面?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 4、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1、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 2、学生回答问题。 3、山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什么?人们在砍伐树木做家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能体会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 3、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4、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观看树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思。 4、学生读文找出答案并观看动画。 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什么在不断扩大?通过词语“不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木,村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还算过的不错,但前一节课我们也知道了小村庄的下场,同学们,当这些村民们高举斧头对着树木砍伐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小村庄的 未来呢?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6、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靠着斧头,不停的砍树,斧头在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凶猛的洪水,让小村庄变成什么样了呢?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洪水过后,什么都没有了”。对于小村庄的毁灭性灾难,课文只用了这一句话就一笔带过,同学们,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将洪水到来时的情景向我们详细的描述出来吗? 2、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文和画面理解。 3、一场大雨,美丽的小村庄不复存在,播放两幅对比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女生读第一自然段(愉快),男生读第六自然段(沉痛) 4、男女生带着感情分段朗读。 5、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我们的心情格外沉痛,如果村民们早点警醒,亡羊补牢,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同学们,让我们回到悲剧发生前,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了解到了这个小村庄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现在你准备怎样劝阻村民,并帮助他们使悲剧不再上演呢。 5、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答案可以是论文总结形式,可以是表演形式,可以是故事叙述形式。 四、拓展延伸 1、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小报。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2、学生练写。   3、教师巡视指导。

课外资料

词语理解: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植树造林好处多      为了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件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大事搞好,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为植树而定个节日,足以说明植树造林的重要。那么植树造林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外呢?     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     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植树造林的好处实在多。愿我们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多植树,植好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本细读 篇10

全新的的教学理念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双主教学”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风,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省时高效的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在一场连续的大雨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的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气氛活跃。

师: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儿有许多树木。

生:有一条小河向远方流着。

生:有许多的人家。

生:天空很蓝很蓝,河水干净极了。

师: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生活在这儿的人民一定很幸福。

师:这么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的甜润,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村庄,会感觉怎样?

生:我会感觉很幸福。

生:我会感觉很快乐。

生:我会感觉很自豪。

师:可是有一天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出示课件: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么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了呢?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读懂了什么)

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冲走了,冲走的仅仅有小村庄吗?

生:还有那把斧头。

生:还有那些房子、家具、工具、柴火。

生:还有小村庄的人们,所有的一切都被洪水冲走了。

师:导致什么都没有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们过多地砍伐树木。

生: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大。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生:小村庄的人们,你们太愚蠢了。

生:小村庄的人们,树木是大地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生:小村庄的人们,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生:小村庄的人们,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啊!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画面,让学生看到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在教学完这节课时,我体会到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是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