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如下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你有我香吗?”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读、演、改、编”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靳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新”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创”字。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标”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 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⑶ 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五、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2、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⑴ 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⑵ 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⑶ 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4、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1、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2、听写。订正。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出示陶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陶罐。(出示铁罐)这又是什么呢?板书铁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题质疑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陶罐,美观漂亮,不生锈,保存时间长,但不结实,易碎;铁罐结实而有用,但易生锈毁坏。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国王御厨里,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看课题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并在好词好句的下面划横线,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字词。
谁来读一读你在书中画出的词语?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呢?指名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
师:同学都用心去读课文,你们读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师: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是什么态度。
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铁罐是什么态度?(板书:傲慢轻蔑恼怒愤怒)陶罐是什么态度?(板书: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通过对话把陶罐和铁罐的个性鲜明的显露出来。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读陶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温和的语气。)表现出陶罐的什么特点?(谦虚、友善)
读铁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表现出铁罐的什么特点?(傲慢)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课件出示对话。
3、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生:铁罐认为自己坚固。)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它们时,陶罐是什么样子?(生: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文物)铁罐呢?(生:铁罐却无踪无影。)(板书:无影无踪化为绣土)
3、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师: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4、说说你对陶罐和铁罐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照自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相处的相处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感受生命的价值,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愤怒无影无踪化为锈土
陶罐:谦虚友善宽容大度光洁朴素成为文物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从文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表情用不同的语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会更有感染力,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文分析:
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他们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有趣吗?
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奚落”吗?
(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
(1——9)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孩子们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
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
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
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3个同学)
(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呀?
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
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
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
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
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
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
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
教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看来学会取舍是应当有大家的风范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你们还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陶罐,哪一个是铁罐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大小、神情)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3、教师引入: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相处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喜欢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㈠、指定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板书:奚落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㈡默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易碎、坚硬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⑴幻灯片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傲慢
师:谁能说说傲慢是什么意思?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⑵幻灯片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轻蔑
师:谁能说说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看不起。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⑶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幻灯片出示句子:“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学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师:谁能说说“恼怒”是什么意思?“相提并论”又是什么意思?
恼怒:生气,发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⑷师: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⑸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生:态度谦虚、礼貌、友善、大度……
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礼貌、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幻灯片出示句子:“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⑹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到越来越恶劣,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1、师:你们能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2、指名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九自然段,学生评议。
3、戴上头饰表演。
四、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㈠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㈡学生认真读课文,积极发言。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不易氧化;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不易氧化(长处)、易氧化(短处)
五、感悟寓意
㈠教师: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㈡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六、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1、读句子,填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 )
⑵、每个人都有( )和优点。
⑶、我们看问题不要片面,要( )地看问题。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八、板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辩和它们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做人道理。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其中的神态、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很具品味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寓意,理解重点词句。
四、教学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课件。
2、各组的标志牌。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手中的这个故事读一读吧!碰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生自读)
2、王老师知道,我们三(1)班的同学最喜欢挑战难题是吗?谁愿意把自己认为最难的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明朗读——学生评议)
3、读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问题)
(三)探究感悟:
1、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陶罐和铁罐吧!喜欢研究陶罐的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指板书);喜欢研究铁罐的同学,你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你的研究对象。
想知道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吗?老师这里有个秘诀,想听听吗?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书中所包含的意思了,一些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来试一试,看看通过朗读,你是否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自由朗读、研究)
2、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可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朗读研究,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想不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收获呢?那就让我们找一找周围和你研究同一对象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自由交流)
3、集体反馈:
(1)谁能把你的研究成果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一下呢?先请研究铁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吧!(指名读)你读得太棒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读吗?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你也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铁罐的话,你觉得读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吗?(指名回答)研究陶罐的同学,让我们一起配合研究铁罐的同学把故事中的对话来读一读吧!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铁罐从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的态度变化吧!
(3)通过朗读,我们已经认识了傲慢的、蛮横无理的铁罐。先面,让我们在研究陶罐的同学的指引下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陶罐吧!(陶罐研究成果反馈)
(4)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的研究成果通过表演来展现一下呢?(学生表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四、总结;
1、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吗?
2、故事的作者黄瑞云叔叔也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结局。下节课,我们来个故事大比拼,看看谁的故事结局最出色!
设计思路
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交流,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二板块(即许多年代以后的情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最后,说写延伸,深化感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绩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很诚实,所以我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别好,我也喜欢跳舞,所以我愿意和她交朋友。)
师:哦,你们俩的兴趣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朋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一定跳的特别棒!等有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同学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短短的几句话,真不简单!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指名读。
问:“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
师:那么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们的对话呀?(想)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动画演示场景对话)(出示课件:课文的朗读:前半部分。)
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傲慢)师板:傲慢(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师板:谦虚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齐读这组反义词。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像孙悟空一样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好吗?2、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他们的对话部分,自由练习读一读。开始!(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a(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第1句),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用“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读)
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或(傲慢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奚落陶罐子呀!你能再试一试吗?)
师:面对铁罐傲慢地发问,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指读句2)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谦虚)除了谦虚,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
(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2人分角色读。
师:现在,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了提示语的帮助。找一找这两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b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指名读)
师:谁说说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轻蔑)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是谁不把谁放在眼里?指名说。那你知道铁罐为什么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吗?指名说。是呀,铁罐就知道陶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
师: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读读铁罐的话?(指名读:直接读对话)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指名读。)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奚落它,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指名读):课件出示▲“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辩一下,谁愿意当一回陶罐也为自己争辩争辩?
(指读)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评读。
师:陶罐在为自己争辩的同时也在给铁罐干什么?(讲道理)你认为陶罐说的有道理吗?(有)那铁罐听进去了吗?(没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文中末尾的省略号)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就是这样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了陶罐的话,继续奚落着———
c出示课件▲“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指名读。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引读: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态度已由傲慢上升到了恼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铁罐恼怒了……
生齐读:“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出示课件▲“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指名读。
师:“和睦相处”好一个词,什么是“和睦相处”?指名说。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需要“———”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知道还有谁之间需要和睦相处?指名说。说得太好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出示课件▲:“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的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怎样了?谁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板书: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这几个词用的非常恰当,我们把它积累下来吧!(生写到书上。)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谁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们看铁罐的神态变化:由傲慢—恼怒—火冒三丈,谁来试试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虚宽容的陶罐和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展示演读。(视屏出示对话的句子)(佩戴头饰)
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地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10—17节,读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四、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2)学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陶罐和铁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人们还是那样喜欢陶罐呢?
(引导学生品析有关句子,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a、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b、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c、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五、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指名说。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请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个童话故事。
提示:
1、故事要说明一定的道理即中心要突出。
2、要注意提示语的运用。
3、故事中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
板书:
27 陶罐 和 铁罐
↓ ↓ 火冒三丈、
谦虚 傲慢 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
……
教学反思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本课教学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老师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侧重读的训练,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你想对陶罐、铁罐和自己说些什么?(想对谁说都可以),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2、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思维铺垫。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自读自悟,突显个性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1)学生练习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认读字词带拼音不带拼音
(3)浅谈感受(大家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4)看插图,猜一猜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为什么?
2、默读思考
(1)小朋友们都觉得铁罐很骄傲,陶罐很谦虚,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请你默读课文,划一划能看出铁罐骄傲的句子,圈一圈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然后读一读,看能不能把它的神态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反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
3、指导朗读,感受铁罐之傲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是什么意思?(讽刺、讥笑、嘲笑,)看来铁罐很自以为是。那么,他是如何奚落陶罐的?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重点指导朗读:(板书:傲慢)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为什么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师:铁罐认为陶罐胆小、无能,是不敢去碰它的,对吗?像这样胆小、软弱无能,就称作懦弱。陶罐真的是懦弱的东西吗?这是铁罐对它的轻视,结合插图理解“轻蔑”。(板书:轻蔑)
(4)‘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对呀!铁罐由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了,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到铁罐的情绪变化了吗?请用你精彩的朗读把它的情绪表现出来。(板书:恼怒)
(5)“‘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在说第四句话时,作者没有写是怎样的神态,作者是留给你们来想象,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神态呢?(出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请你联系前几句话读一读,想想填哪些词比较合适?(暴跳如雷、生气、愤愤、蛮不讲理、不可一世、自高自大……)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三)课时小结
1、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2、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会有什么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复习巩固
1、出示字词,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指导写字
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课时板书:
陶罐 和铁罐
谦虚骄傲
傲慢
轻蔑
恼怒
珠海市香洲第四小学 谢如娜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
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老师:“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
观众(3):“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老师:“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观众(4):“陶罐‘争辩’,说明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我们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不能比长处斗自大。”
老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观众(5):“铁罐蛮横无理,充分暴露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而陶罐谦虚但不懦弱,对铁罐的不讲道理,陶罐不再理会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变化
老师:(有感情地对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陶罐和铁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老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用手拍拍陶罐)
观众(6):“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表情惊讶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身子。)
观众(7):“真的,一只陶罐?”(高兴得大声叫起来)
老师: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老师表演)
观众(8):“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陶罐:(站起身) “谢谢你们!”(兴奋地说)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
老师: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铁罐取下头饰,回到观众席)。
老师:“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
观众(9):“铁罐虽然不怕碰撞,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随着天气的变化,被氧化了。连痕迹都找不到了。”
老师:“在这里。铁罐的下场和陶罐不朽的文物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师总结: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这时,同学们都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老师: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改正的方向……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