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内容:P28页例题和“试一试”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结合“电__”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 电脑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 12×14 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列出算式:
板书:21×26 或 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__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三、习题巩固
1、课本28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29页练一练1 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后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龙头,马上关好水龙头。
4、组织学生做“练一练”第6题,小组讨论,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__一共有500人来电__;
__电__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__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2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__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1、小黑板。
2、“五”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__
列出算是: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__”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__”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__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__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__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__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__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__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__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__-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电__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__一共有546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