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设计理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使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形象树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坦然”,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师生演读4~6自然段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使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形象树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理解“坦然”等词语,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老师特别想了解同学们,很你们成为朋友。说说你最佩服你们班谁?从那件事看出,说具体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能得到别人的佩服?得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
一、提纲挈领中感悟
老师也特别佩服一个人,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这个人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还能准确预测什么时候发生月食,他是谁?怎么猜猜出来的?(从哪知道的?你真会学习!你对课文内容很熟悉。)
你们说祖冲之值得我们佩服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的4——6自然段,你佩服祖冲之吗?佩服他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回答:
A、 祖冲之很勇敢。(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祖冲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a 勾画出这句话。
b 读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相机引导理解“听凭”“处置”“坦然”的意思。
c 读出“心情平静,没有一丝顾虑”——坦然。(板书:坦然)
d 在什么情况下坦然回答?徐州刺史刘延孙要过五十岁生日问七月十五晚上的天气如何,祖冲之说将有月食发生,刘延孙很生气,拍着桌子说“如果不发生月食呢?”
师:对呀,早在1500多年前的古代,人们认为发生月食是不吉利的事,预示着将有大灾大难降临,所以当然生气了。在这种情况下坦然面对,就可以看出祖冲之很勇敢。
e为什么不害怕呢?你怎么知道的?(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f(课件出示:他开始翻阅资料,进行分析。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g、(课件出示:为了知道月食发生的时间,祖冲之( )进行研究。 当别人饮酒喝茶的时候,他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中寻找相关的资料;当别人——的时候,他在——;当别人在——的时候,他在——
……
师引读:所以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课件出示)
h、读出勇敢。
难怪祖冲之这样不害怕,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课件出示:祖冲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学生指读:“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勇敢,无畏)
i、我从你的朗读中还听出了自信,为什么这么自信?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436年到公元459年的23年里所发生的四次月食,和祖冲之预测的完全一样。)
师过渡:哦,事实证明了祖冲之推算的准确无误,难怪他这样自信。
j (引读:课件出示)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这样坦然,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自信,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勇敢,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B 我佩服祖冲之预测的准确。
语句是:一会儿,云彩飘散,月亮果然只剩下一点点儿。
从哪句话看出来?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果然)
“果然”可以看出结果和祖冲之预测的一样。
再读这句话。
C、我佩服祖冲之预测的准确。
语句是:祖冲之说:“现在已经开始了!”(说明祖冲之推算非常准确,不仅到年月,已经精确到时刻。)
二、演读中内化语言
(简化教法,创设情境演读。因为四、五自然段对话比较多,所以我决定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演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活泼。
师:今年的七月十五日是本大人的五十岁生日,可得好好庆贺热闹一下,把保定的祖冲之叫来,我说祖冲之,七月十五日晚上天气如何?
生:那天晚上将会发生月食。
师:大胆,你难道不知那晚我过生日吗?还敢用月食这样不吉利的话来扫我的兴?吗?大人我平时待你不薄,你怎能这么不识好歹,与我做对?祖冲之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
生:这是自然现象,两个月前我就推算出来了。
师:(拍着桌子)如果不发生月食呢?
生: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师:你们看,七月十五晚上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家更是灯火辉煌,宾客满堂,一派吉庆祥和,哪能发生月食呢?嗯,圆月被云彩挡住了,我可得问问祖冲之“你看,还能发生月食吗?”[
生:现在已经开始了!(如果前边学生说到,次环节就可以省掉。)
师:你真是瞪着眼说瞎话,明明现在云彩挡住了圆月,你还说月食开始,你长着千里眼不成?有什么凭据吗?
(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精确到具体的时刻,看来祖冲之推算的是多么准哪!)
师:可是,你说的这话谁信呀,难怪有的客人笑着说
生:别胡说八道了,月食是神仙的安排,你比神仙还能吗?
师:随便指学生问:你听出了什么?
师: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齐读第6自然段。
(这样的演读,既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故事情境,又引导学生走进徐州刺史刘延孙的内心世界,为下边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做了铺垫。学生们在角色转换中,以祖冲之的身份来说、想、读,体会更深刻,揣摩人物内心更到位,积极性也更高。)
三、角色朗读深化理解
1、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3、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4、现在相信你们祖冲之认识的更深刻了,说说你现在佩服祖冲之什么?
师:点评总结到“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
四、说写结合绘画面。
1、(课件出示:众人全呆了。放飞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交流汇报。(适时用成语“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概括,用“像木雕泥塑般呆立着”“像被孙悟空施了魔法定在了那里”来总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理顺条理。)
3、拿起笔来写写吧。
(说完后再让学生写,降低了难度,写的片段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
五、作业:
1、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家长、朋友介绍清楚月食这种自然现象,可通过画图或用物品演示来完成。
2、课下看看“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三、课堂小结: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默写这篇古文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品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因此,教学本文时,教师的讲只能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方向。学生则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2、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语言是抽象的。我们要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教学中,老师创设情景,再现语言环境,学生自演角色,语言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如临其境,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3、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学生交流:本文写了徐小时候哪两件事?
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第二课时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考?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办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办法?
3、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考: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应怎样?徐文长反应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巧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讨论:他的过桥办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4、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考: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容易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办法,徐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
5、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办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办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办法?
6、总结。
板书设计:
聪明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仔细思考善于动脑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 ),( )!”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 )!”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 )。”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
鹿对腿说:“你虽然( ),但是( )。”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瀑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叶圣陶对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瀑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瀑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配乐朗读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3、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观察角度只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案》,来自网!
有一个就是远望,但是在诗歌《瀑布》中,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一是没见瀑布,先听其声;二是远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
师述: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这样条理清楚。)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述:“叠叠”和“阵阵”是什么意思?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
(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
师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模仿,谈感受,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
(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而叶圣陶先生,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
师述:用“ ”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细细品读,思考: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恰当,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还写出了其光泽。)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风吹来,它又如烟,如雾,如尘。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学生欣赏,结合情景理解课文。
④出示句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思考为什么烟、雾和尘之间用“,”而不用“、”呢?
(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四、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全诗背给父母听。
3、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习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习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 的男青年 ,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 的妇女用 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u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写人,还是写事;或是写景。
第二,审内容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习作限制。
1、弄清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记暑假中的一件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暑假,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暑假”里发生的事。
2、弄清地点限制
有的作文规定了地点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地点的限制。如记校园里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地方,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写一件你想写的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记叙一件完整的事,这样的话就不能写两、三件事了。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个题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事。《文具的争吵》这个题目,主角就要换成文具了。
习作题目:
1 课余生活发生的事情 事
2 熟悉的人一件事(特点品质 事)
3 美丽的秋天 景
4 观察中的发现(日记格式 写事)
5 传统文化
6 风景优美的地方 景
7 创编童话故事事 道理
8 自由选材
阅读
1、 要三读短文,第一遍弄清字、词的读音、大意;第二遍读懂大致内容;第三遍带着问题后进行重点读。
2、 完成练习要注意:有的题目可以从文字中原词原句抄下来,有的需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3、 答问题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