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石头书》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看拼音写词语:
zú jì qí guài yí cé jiǎo yìn méi tàn kuàng shí páo gēn wèn dǐ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禁 壳 刨 藏
三、给画线字注音:不由分说( ) 警觉( ) 勘探( ) 趴着( )
一册( ) 传记( ) 光秃秃( ) 好奇( ) 地壳( )
四、按要求变换句子。
1、哪里有书哇?(变陈述)
—————————————————————————
2、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变陈述句)
——————————————————————————————————————
3、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变感叹句)
——————————————————————————————————————
五、填空。
1、川川和磊磊特别爱追究底细。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线部分( )
2、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 );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 )。
3、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 )。
2、从《石头书》一文中,你知道了哪些学问?
——————————————————————————————————————————————————
之一
徐市中心小学 张文华
教学目标 :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 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 指名读句子。
(3) 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 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 书”)
(3) 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 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 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 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 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 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 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 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 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 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 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 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孙丽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认识石头书,初步知道为什么叫石头书。
4、学习川川和磊磊对周围感兴趣的事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导入新课
1、 大家喜欢看书吗?为什么?
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板书:有字
有画
知识
2、今天呀,老和大家一同来读一本非常奇特的书——“石头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家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这本书在哪里?这本书为什么叫“石头书”?这本书上有什么字?这本书上有什么画?这本书上有哪些知识?)
2、 同学们对这个题目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
板书:好奇
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都是好奇、好学的孩子。大家的“好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石头可以成为书吗?二是这本书上有些什么样的字、画,有什么用途?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这本石头书?
3、 好!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去读这本奇怪的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大家愿意试一试吗?
(这里采用以问设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深入研究,这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质疑、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5、检查自读情况
① 通过课件出示词语:川川磊磊叔叔 地壳贝壳
勘探矿物煤炭 脚印足迹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后评价:读得很好。“叔叔”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地壳的“壳”有两个读音,地壳的壳读qiao,地壳就是地球坚硬的壳;现在请大家一起朗读词语。
(词语分四类出示,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区分多音字和近义词)
② 课文插图上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叔叔是干什么的?
(是勘探员叔叔)
师介绍:勘探员叔叔的任务就是发现地壳中的矿物和煤炭。发现地壳中的矿物的过程就叫“勘探”。
③ 磊磊和川川向勘探员叔叔问了许多问题,勘探员叔叔也回答了不少问题。刚才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本书为什么叫“石头书”?也就是“石头”与“书”有什么关系?现在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一下,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有哪些字呢?让我们在带着这些来读6——7自然段,也许你们自己能解决这些问题。
①自读后交流
卡片出示:石头书上有 ,有 ,还有,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 的字。
②谁愿意代表勘探队叔叔把这段话有表情地读一下?那些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合作一起来读一读?
③通过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 是石头上的字。”)学生自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还有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点一点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生] 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师]指着视幕上的省略号问:这6个小点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师]对的。这些小不点儿叫什么?
[生]叫矿物。
④相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师简要介绍雨痕、波痕、矿物的有关知识)
⑤课件展示5幅不同矿物标本照片,这些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⑥石头书上真的有字,不仅形态各异,而且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谁愿意代表勘探员叔叔把这段话有表情地读一下?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把这段话读一下。
2、石头书上真的有画吗?有哪些画呢?自读(8——9自然段)
①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②出示课件:小鱼、贝壳等化片,简单介绍一下化石。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化石标本,师生一起逐一辨认:恐龙,兰草,鱼,蜘蛛,荷花,海星,小海螺,海虾,等等。)看到这么多的画,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呢?
(学生纷纷回答: 惊讶!太美了!太神奇了!千姿百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③这些画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些有画的石头有一个名称,叫——?
(生齐:化——石)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突出了重点,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了词汇)
④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勘探员叔叔的第二段话: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请喜欢这一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这一段话。(一部分同学站起来读。再指名个别读,齐读。)
3、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真的有字有画,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请你猜一猜:(课件) 石头书上有小鱼,这里以前可能是。
石头书上有树叶,这里以前可能是。
石头书上有贝壳,这里以前可能是。
石头书上有( ),这里以前可能是。
(猜一猜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解决课问中的知识要点和难点。)
4、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三段话:“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①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学生一起朗读。)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告诉了我们地壳竟是如此的变动,告诉了我们许多地壳变动的知识。读到这里,你们对这本石头书有什么新的认识?
(石头书里的知识很多很多。一块小小的石块里,居然蕴藏着这么多的知识!)
②说得太好了!勘探队员们从金光闪闪的矿物中,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金矿;从色彩斑斓的各种矿物中,可以推断这里蕴藏着何种珍贵的矿藏。
6、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四段话:“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①大家一起把勘探员叔叔说的这一段话读一下。石头书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就是财富。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他通过研究 “石头书”,为我国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②板书:财富
(即时地介绍李四光研究地质的事例,从中体会石头书的用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总结课文
1、石头书跟我们用的书一样,有字,有画,有知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只是读这本书需要许多特殊的知识和技术。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石头书在哪里呢?
[师]大家说,石头书在哪里呢——?
[生齐]在——山——上。
[师]对,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的脑袋里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许多问题,充满着好奇,非要把问题弄清楚。课文上有一个词,叫——?
[生齐]刨——根——问——底
板书:刨根问底
[师]问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一直问到把问题弄清楚。大家把这个词一起读一下。
[师] “刨”是什么偏旁?
[生]侧刀旁。
2、对,刨就是挖掘。刨根问底是指遇到不懂或有趣。的问题一直追问到底,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
这是科学探究精神的体现。
(这里设计的一段刨根问底的追问,让学生理解了“刨根问底”的意思,依托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这真是这堂课确定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今天我们学了《石头书》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热爱科学的兴趣,引发了大家许许多多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可以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也可以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到网上去查阅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 希望大家继续探究这本永远读不完的“石头书”。
附:教师板书设计:
石头书 好奇
有字
有画
有用 刨根问底
(财富)
教学后记:
心理学认为,儿童与生俱来的尝试的需要和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的确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尝试既需要勇气,又可以激发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的热情。在教学时,我一方面潜意识地引领学生读书,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力求感知文本。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师生共同读、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形成了真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我在组织学生研读文本时,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有的只是送给孩子一声肯定,带给孩子一片掌声,献给孩子一张笑脸。让所有的孩子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知识。基于此,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这样想象翅膀也就插了起来,新鲜、奇妙的语言也就流淌出来了。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石头书。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仅仅的三个字就让你脑子中闪现了那么多问题,真好,像大家这样想很快的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都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是——板书:刨根问底
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刨根问底”,比一比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二。初读
昨天老师布置了大家回去预习,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你,谁来试一试?
足迹 地壳 奇怪 煤炭
脚印 贝壳 好奇 勘探队员
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刨”出些什么来呢?
你们太厉害了,简单的几个词语就被你们刨出这么多知识来,相信在课文中你们能挖掘更多的秘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看来你们预习得非常认真!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于是川川好奇地问他在看什么?谁知叔叔却说他在读书呢!(板书:读书)
这是怎么回事啊?他读的是什么书呢?为什么说石头就是书呢?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5-1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读课文之前,我想问问我们可以怎么读呢?(比如读的时候拿起笔来,批批划划,可以参考课后的习题读书,遇到不懂的看看书上的插图,也可以查字典等等,在你感到猜对了或读懂了的地方标上“!”,在有问题的地方标上“?”。)
三。精读
1、“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这是从石头的外形来看,很像书,仅仅是外形像书吗?
“有文字”“有画”“有知识”(为什么石头就是书?怎么读石头书呢?)
2、石头书上有字
雨痕、波痕、矿物(雨痕就是指雨点留下的脚印;波痕就是指波浪留下的足迹;矿物就是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那我们怎么才能读懂石头书上的字呢?出示:雨痕图,大家看,这是从石头书中找到的字,你看懂了什么?(这是雨痕,我看到有许多雨点的痕迹)于是你又想到?(这里经常下雨。)你不但很会观察,也很有想象力。这就是读石头书最好的方法。再出示:波痕图,谁来为大家读读这块石头上的字?(这是波痕,我看到波浪留下的痕迹,由此,我想到这里原来可能是一片海洋)同学们越来越会读石头书了。再让我们欣赏一下石头书上另一些美丽的字吧——出示矿物图,这些晶莹透亮的矿物都含有丰富的成分,不同的颜色矿物就表明它含有不同的成分,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后再去研究研究。
3、石头书上有画
要读懂一本书,我们不但要研究它的文字,还要观察书中的图画,那石头书上有画吗?
读第9段,出示: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图,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读石头书上的画呢?(聚精会神地观察,刨根问底地探索)
4、借助石头书上的字和画,我们就可以读懂石头书上丰富的知识了,它告诉我们——引读第11段。再回顾一下我们读懂石头书的过程吧,(这里的密林是怎么读出来的?借助雨痕和树叶化石读出来的。)(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是怎么读出来的呢?通过波痕和贝壳化石小鱼化石发现的)
读懂了石头书,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引读第13段。仅仅只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和矿石吗?还有许许多多的宝藏都藏在省略号中了,难怪川川和磊磊会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呢。”
四、拓展总结。
同学们,川川和磊磊通过刨根问底读懂这些石头书,我们通过认真读课文并对石头书上的字和画进行观察和想象,也读懂了这些石头书。其实大自然中又何止石头是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也是书。出示图,口头填空。
大自然中处处都是学问,只要我们学会(聚精会神地观察,刨根问底地探索)就一定能读懂大自然这部神奇的书。
五、写生字
1、观察字形:煤炭
2、分析字形特点
3、范写
4、练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习设计:
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借助身边的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书,回忆一下,你都读过哪些书?生:……
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读书的作用?生:(丰富知识)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读书只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你知道吗,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只要我们善于探索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图片,这是什么?生:(石头)
师:你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他们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头中的奥秘。(板书:石头书)
师: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生:?????
师: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对吗?
生:对。
师: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找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词语、句子大闯关
a组:川川磊磊叔叔(这是课文中的三位人物)
b组:地壳好奇藏着(读了这几个词语,你有什么想要告诉大家的呢?)(多音字组词:贝壳好处西藏等)
c组:雨痕波痕矿物(这是石头上的字,)(先让学生说:文中指什么?文中这样介绍他们,指名读)
出示句子: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迹是……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评价朗读)
d组:树叶贝壳小鱼(先让学生说:文中指什么,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树叶和贝壳吗?这些是石头上的画,是动物、植物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迹,他们是地球的“日记”。叫做化石)
出示句子: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评价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文中的词语、句子大家读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读后思考:用“”划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并用①②等标上次序;用“﹏”划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合作探讨〉
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交流自读课文的收获。
〈交流展示〉
1)、交流,相机出示:
在看什么?——书哪里有书?——石头就是书。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
书上有画吗?——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说明什么?——以前……后来……又过了……(地壳变化)
看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煤炭…矿石……
2)、“刨根问底”:川川和磊磊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用我们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就是什么?(刨根问底)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3)、这六个问题,要是老师把第一、二个放在一起,第三、四、五放在一起,第六个单独在一起。你觉得课文要怎样划分段落吗?(1---5、6---11、12---14)
〈自我完善〉
四、总结课文学习生字
课文主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学问。下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探索石头中的奥秘。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生字。
1、认读识记。2、交流识记方法。3、重点指导4、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内容: 《1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 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
生交流汇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 (在“书”前板书:石头)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 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 足迹 聚精会神
矿物 地壳 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足迹 矿物 一册 脚印 叔叔 勘探队员
奇怪 矿石 煤炭 化石 贝壳 刨根问底
(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册、足 翘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矿
(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贝壳(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宝藏(cáng zàng)
(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5)齐读生字词。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读,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成语)
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些特别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选择你认为比较难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7)试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轻声试读课文。
找出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三 自主练习
1出示多音字组词:
壳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扩词。
怪 ( ) ( ) ( ) ( )
矿 ( ) ( ) ( ) ( )
迹 ( ) ( ) ( ) ( )
3读句子,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1)川川好奇地问:“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特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 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 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 指名读这句话。
(2)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 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平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平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1)、填空:
(1)石头就是书,不仅因为它 的,就像 ,而且因为石头书上也有字和画。“字”指 、 和 ,“画”指 。(2)“它能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中“它”指 。从 ,我知道这里曾是一片密林;从 ,我知道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2)、课外阅读:《奇怪的大石头》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告诉…… 获得知识
智慧瞬间
拓展阅读
化石小资料: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以及图片资料理解课文的生字。
3、抓住文中的6次对话,理解石头书的含义,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重点:读好本课的对话。
教学难点:是理解勘探队员叔叔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知道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川川和磊磊都爱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他们很想知道这书里有哪些学问,于是有了他俩和勘探员叔叔之间的一系列对话。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他们之间的6次对话,在相应的地方标出序号。
(同桌先合作读一读)
二、讲读课文
(一)交流找的6次对话。
(二) 结合对话进行教学。
(通过和勘探员叔叔的几次对话,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好多知识呢!我们先来这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1、出示对话,指名两学生扮演读
2、重点理解句子: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读一读,这个带问号的句子需要回答吗?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2)出示幻灯,让学生看“石头书”
(3)石头书和我们的语文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板书:一层一层)
(4)理解:师: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
能不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5)指导朗读出“奇怪”
过渡: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除了一页一页,还有什么特点?石头书里有吗?川川和磊磊就更奇怪了,请大家仔细读一读第3次对话和第4次对话,把你们知道的告诉川川和磊磊。
●三、四次对话教学
1、指名读对话
2、交流,你从叔叔的话里知道了什么?
(1)石头书上的字叫什么?(雨痕、波痕、矿物)
(2)看图理解“雨痕” 、“波痕”。
(3)省略号省去了什么?欣赏岩石、矿物图片。
这些矿物真是 。(用上成语)
各种各样 五颜六色
千奇百怪 五彩斑斓
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形态各异 色色俱全
(4)石头书上有画吗?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出示化石图片,欣赏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现在,你能不能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连起来说说为什么石头像书?答案在增加内容(一层一层,有字有画)
板书:有字有画
●五、六次对话
1、读了书后我们能获得知识,这些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呢?默读第11、13两节,思考。
2、出示填空:化石能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这里(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再读第11、13小节,并联系上下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4、小结填空:
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所以石头像书。
因为石头上有字有画,所以石头像书。
因为石头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所以石头像书。
因为石头_____,有__、有__,还可以
告诉我们______,所以石头像书。
三、总结全文
大自然就是一本神气的书,只要你怀着好奇的心,去刨根问底,就会发现,引读出示:石头是一本书,花儿是一本书,树木也四一本书,云朵是一本书,太阳是一本书,星星也是一本书……
四、朗读体会 、课文中的提示语用法。
1、课文中的问话,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在后,看看你会填符号吗?
2、出示几句对话
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 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3、出示答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语在前面)
“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提示语在后面)
4、练习填空提示语在中间的符号。
“这题你没认真读题吧?”老师严肃地说,“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提示语在中间)
板书:
石 头 像 书
一层一层
有字有画
获得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