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数学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感知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体会到毫米在生活的用处很广。

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1分硬币,各类卡,光盘。

学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预设

一,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1,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 (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书)(学生猜,老师不加断定)

2,哪位同学能想个好办法又快又有根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那本薄 (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

追问: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吗 (可以用尺量)

3,用尺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 (米,厘米)

让学生比划1米,1厘米

师:这本书厚有1米吗 有1厘米吗 那怎么办

4,对,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研究-----毫米的认识(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 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环节一:1毫米的建立

1,实际上,毫米并不难找,它就藏在我们的尺子上,只要细心,就会找到它。

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 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

2,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毫米,用笔尖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3, 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短,小,细)

4,画1毫米。先估计画,再用尺子量后重画一次

5,尺子上1毫米是这么长,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或宽度,大约是1毫米呢

6,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

教师介绍并示范:也可以借用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硬币,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角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

环节二:认识几毫米

我们已经知道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这样的2小格呢 3小格呢 5小格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环节三:毫米与厘米的联系

继续观察尺子,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数的是1和2中间或5和6中间有几毫米)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齐读,往返各一遍

数学游戏----考考你(口答)

2至3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6至7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9至10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3至5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怎么想的

环节四:;回顾课前,用毫米量

知道了毫米这个单位,就用它来量一量吧。(量课前的两本书)

量前先思考: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尺子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 (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 一般0刻度线对一端,刻度再看另一端。把本子捏紧再量。

三,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测量生活中很短或很薄的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第3题环形针的长2厘米7毫米师:你是怎么看的

2,练习第一题指名答

3,练习第二题投影反馈

五,联系生活,趣味练习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从大到小应该(米,厘米,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这些长度单位。这四兄弟啊谁都说自己的本领大,,这不,它们都抢着在小马虎的日记表现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60-61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的认识)

2、毫米的认[]识

⑴、教学例1

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讨论: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答后板书:1厘米=10毫米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认识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⑴、教学例2

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生答后板书:分米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分米=10厘米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书63页1题)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书63页2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短了)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 )。)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米)。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 )。)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厘米)。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呈现的逐渐变短的金箍棒,增强了动感效果,旁边悟空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 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4

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会选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交流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测量引入

师: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先估一估,然后进行测量。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桌面的长、宽时,用“米”和“厘米”做单位都不太合适)

师: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线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用手势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学生尝试画线段,集体评议。

强调:从0刻度线出发,要标好端点和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让学生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列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画1分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尝试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开验证: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长?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观察发现:1米=10分米,用手势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几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几米?

3.单位换算。

(1)教学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个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等,教给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系统梳理,体会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你能按顺序给下面的单位排排队吗?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据排好的单位,观察思考: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示范一次,接着学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选题目邀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练习五第3、7题。

(1)杯子高1()

(2)螺丝钉宽5()

(3)牙刷长16()

(4)蚂蚁身长6()

(5)一步长5()

(6)尺子厚()毫米

3.选择合适的长度在()里画“ √”。

(1)黑板长()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将前面的单位“毫米”换算成“厘米”。

7、完成练习五第9、10题。

第9题,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题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将2米换算成20分米来计算。

8、知识应用: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带沿着黑板的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根这样的彩带?

学法指导:谁能换一句话来表达题目的意思?明确本题实际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几个5分米,即30里面有几个5。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6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填空

1米=()厘米300厘米=()米2米40厘米=()厘米

二、教学新课

1、活动——测量书本长、宽、厚,认识毫米

①师:今天我们就用尺子来测量一下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把测量的结果汇报一下,测量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测量

③汇报,生:××厘米还多了几个小格。

④师:像这样的小格在尺子上还有吗?观察这些小格,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小格一样长)⑤师:这一小格的长度我们也有一个单位——毫米,(板书)

你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吗?(毫米是长度单位里比较小的单位)

“当测量的长度还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师:观察你们的尺子,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生自由发现,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10毫米(板书)

②练习

2至3厘米之间是()毫米?

5至6厘米之间是()毫米?

3厘米=()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①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

②集体交流

③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是用“毫米”作为单位的?

三、课堂小节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我们生活中的1分硬币,电话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