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9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16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细致的小编首席帮大伙儿整编的9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篇1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父母亲评价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2、想一想: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画完这些句子,别忘了和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

1、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你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响?让你的眼睛再亮点。指名读——齐读。

(2)师生对话:请教你个问题,当儿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拿给你看时,你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我非常惊喜,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说真心话,您认为儿子写的这首诗真的那么精彩吗?(不是)

可是您却用“精彩极了”来评价这首诗,这是为什么?(他需要鼓励)

那么您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评价儿子的诗,还是儿子写诗的行为?

是啊,儿子竟然能写诗了,做母亲的该是多么惊喜和激动!这位母亲,你愿意把当时对儿子说的那句话给大家读一遍吗?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充满信心等)

2、师过渡:有这样的母亲真好,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A.指名男生当父亲读。

课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一男生口气比较强硬,师点拨:父亲忍心这样批评我吗?点明父亲虽然是在批评我的,可他的内心还是充满爱的,所以不应该这样读。)

B.请问这位父亲,当您听说这是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时,您的心情怎样?(还是很高兴的,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C.可是您却迎头给孩子泼了一盆凉水,这是为什么?(我是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首诗的确写得不怎么样!我是怕他骄傲,何况他妈妈已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我就有必要让他清醒一下。)

D.您怎么就知道小巴迪这时非常骄傲、得意呢?(从文中找到依据)“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这明显是在显示他自己。他把诗放在餐桌我的位置上,从这里我也能感觉到他就是想让我表扬他。

E.看来,这位父亲是一位善于观察也非常理性的父亲。父亲与母亲的观点发生了冲突。我们一起进入情境读读这部分文字,揣摩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合作朗读)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再现当时的一幕?(生举手,师指名)老师和你配合,我们直接开始对话,好吗?别忘了,我们如果读得好,给掌声啊!(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夫妻俩争吵的部分)

F.你们的掌声中我们听出了“精彩”,我们还需要给一些建议?

是啊,我们既需要精彩极了的评价,也需要糟糕透了的评价。

3.面对不同的评价,我的感受是不同的。从文中找出我听到母亲的评价时是怎样的心情?画出关键词。(得意扬扬)

4、当我等待父亲回来时,我做了些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圈出关键词

5.听父亲评价后,我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找出有关词语。(沉重)

6.母亲的评价让我登上希望的高峰,父亲的评价让我跌入失望的低谷,找出描写我痛哭的句子。

7.请同学们拿出笔,走进巴迪的内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课件出示: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我在心里对父亲说:“()。”配乐,生写。

8.是的,七八岁的巴迪还小,他还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然而今天,成年后的巴迪——巴德·舒尔伯格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美的著名作家、编剧,他又是如何看待这评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近成年后的巴迪,去听听他后来的认识。

同学们,咱们学习语文不能读读课文,讨论一下就行了,文章中的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揣摩的。来,自己读读这几句话。

咱们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什么,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甚至可以抓住有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来,自己再读读这几句话。

生:我从“母亲的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母亲看到巴迪的诗的时候是惊讶的,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诗。

师:对呀,你从人物神态的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

生:我从“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母亲当时看到巴迪写出这首诗,非常高兴,因为如果母亲不是非常高兴,作者可能会用“说”这个词,而这里面却是“嚷”,所以我认为母亲当时非常高兴。

师:真佩服你,好眼力!一下抓住了对母亲“嚷”这个动作的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那么,你能不能把母亲“嚷着”说出来的话读给大家听。老师不提示你。26:00

生:母亲一念过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师:母亲发自己内心的赞叹。

生:我从母亲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定的吗?”看出来,母亲一看到巴迪的那首诗非常高兴,高兴得很不可思议,明明是巴迪写的,还要问巴迪是不是他写的。

师:那你是抓住了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到的。能不能把母亲说的话,完整的读出来。谁可以读,26:50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母亲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高兴极了。

师: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热情洋溢的鼓励送给巴迪。一起来!

(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字面意思,还要想一想,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

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师: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了吗?

生:不理解。

师:的确是的,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小巴迪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需要很长时间,几年,几十年

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课文,

出示幻灯片: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十二岁。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迪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读了这段话,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直在写作。

生:作者一开始父亲评价他“糟糕透了”他还哭了,这次父亲的评价并不怎么样,他没有哭还根据父亲的批语学着修改了。

师:画曲线:一直写作学着修改,指导朗读。

(小结):几年后,巴迪不仅年龄在长大,对父亲的批评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有了认识的变化,所以在听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时不再是哭,而是学着修改自己的诗。因为母亲一直鼓励他所以他还是一直写作。

师:我们来看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题目中的两句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以说是极端的,一句是表扬,一句是批评。师:真好,你一定做了大量的预习,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是别人说的话。是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

师:老师最喜欢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会认“誊、励、篇”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对父母评价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重点

体会父母爱自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母爱宽容、和蔼、鼓励;父爱理性、深沉、严格。

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糟糕透了”的评价也是一种爱。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7个生字,其中“誊、励、篇”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进行强调和指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2.阅读理解。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揭示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所以在教学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3.表达运用。

在生活中,同学们每天都感受着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本质是一样的,但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通过学习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对两种爱的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会感恩。

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有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使用其他工具书解决。

(2)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母之爱的不同。

(3)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是孩子跌倒了,抬头看着妈妈,喊道:“妈妈,快来……”另一幅是子跌倒了,抬头看着爸爸,喊道:“爸爸,快来……”

学生看图,理解两幅图的内容,思考: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爸爸、妈妈面对跌倒的孩子,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爸爸和妈妈采取的方式和态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誊”易读错成“yù”,“歧”易读错成“qǐ”等。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可以抽查、轮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分别讲了什么事?

交流:

(1)八九岁时→几年后→现在。

(2)八九岁时“我”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难过得哭了。几年后,“我”在母亲的鼓励下继续写作,父亲依然对“我”的作品作出如实的评价。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作家,真正理解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人生离不开这两种爱。(教师适时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本文所写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以问促读,深入学文。

1.课件出示问题。

妈妈读了“我”的诗后,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生读第1自然段,然后畅所欲言,交流汇报。

师小结:妈妈非常高兴、惊讶。主要表现在她的神态(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她的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和她的动作(“她搂住了我”“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妈妈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我”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我”在八九岁时就开始写诗,她为此感到高兴,她要鼓励“我”。这是妈妈对“我”的爱和鼓励。(教师适时板书:神态、 语言、动作)

2.听了妈妈的评价,“我”有什么表现?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在这种既害羞又得意的心理状态下,“我”产生了怎样的期待呢?这种期待的程度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生读第2~4自然段,然后畅所欲言,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明确:

“我”产生的期待是:希望爸爸能读“我”的诗,并给予较高的评价。此时,“我”的期待很急切、很强烈。

表现在:“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在等待爸爸的时候,“我”把诗重新誊写一遍,还做了装饰,并满怀信心地把诗放到显眼的地方。这些语言、动作、心理上的描写,说明了“我”很渴望得到爸爸的表扬。(教师适时板书:心理描写)

过渡:可事实上,巴迪等来了爸爸的表扬吗?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4.学生朗读第5~14自然段,思考:

(1)巴迪等来了爸爸的表扬吗?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没有得到爸爸的表扬,反而受到了批评。当时,爸爸回来了,“我”紧张极了,他读了“我”的诗,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教师适时强调动作、语言描写)

(2)听了这样的评价,妈妈和“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妈妈和父亲争吵,希望父亲能鼓励“我”。“我”难过得跑到自己的卧室里失声痛哭起来。

5.几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读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巴迪承认了自己当时的那首诗的确相当的糟糕,他已经认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因为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巴迪还一直在写作并把自己新的文章给父亲看。

父亲的态度也有了变化,虽然还带着批评,但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在批评中带着鼓励,这在无形中给了作者勇气,让他有再写下去的动力。

6.最终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后,他体会到了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 然后回答问题。

(2)阅读成果汇报: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7.“精彩极了”是一种怎样的爱?

慈祥的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灵感。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长大后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时候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母亲那作为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的爱。

8.“糟糕透了”是一种怎样的爱?

严厉的父亲一句警告的话“糟糕透了”,又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时时看到不足,使“我”戒骄戒躁,使“我”永远向新的高度奋进,这是一股多么沉重的力量呀!

母亲赞美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而父亲批评的爱给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间。这两种爱让巴迪在面对赞美和批评的时候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最终他成功了。

9.正是这些赞美和批评使作者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时他也体会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10.从巴迪的经历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同时也体会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爱在鼓舞着我们。母亲赞美的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父亲的爱则是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不要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今天大家应该都是收获满满,希望这堂课对今后的人生有所帮助。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小练笔:文中巴迪认为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赞美的爱,一种是批评的爱。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体会母亲对巴迪的爱和父亲的严厉。

2、有感情地朗读,体验巴迪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经历,初步谈谈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巴迪面对母亲爱的赞扬和父亲严厉的指正的情感变化。

2、联系生活经历,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课文情感。

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

精彩

师:谁能给精彩找个反义词吗?

板书:

槽糕

师:谁愿意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题的文章。(补充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

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

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看了“我”的诗,妈妈是怎样的评价?

抓住文中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引导体会母亲的态度。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赞美的语气吗?

(指名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谁能把“我”这种心情读出来?

(着重理解:腼腆、得意扬扬等词语。)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结果呢?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板书:

批评

师:能读出父亲批评语气和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吗?

(指名朗读、角色朗读。)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确实如此。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读一读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得很好。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

板书:

“鼓励、严厉”

四、设置悬念,布置预习作业

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理解,但在“我”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评价的呢?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作者的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不一样?才七八岁时的作者不理解,但长大后,特别是成年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却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画出表达作者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2、品读重点句段:

要求:读一读画出的重点句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关键的两句。)

3、多种形式的朗读句子,引导畅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指导理解:灵感、引入歧途、极端等词语。

师小结:

在作者看来“精彩极了”是妈妈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爸爸的提醒,是爸爸那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板书: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4、指导感情朗读:

作者用这么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理解,老师想请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那伟大的爱。

师:其实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止这两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5、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感兴趣的或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重点引导理解:

⑴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⑵“这些年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的“两股风”、“小船”指的是什么?

6、汇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交流,小结。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老师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中知道,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导,关爱。虽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鼓励、赞扬,也会有批评、训斥甚至责骂,但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我们以拥有这样的爱而幸福。

2、拓展延伸,引发共鸣,升华情感:

(完成小练笔。)

出示课件:

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张同学们的家庭合影,这些相片凝聚着令人羡慕、陶醉的亲情。

看着这些相片,你想起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

3、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非常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老师更加希望你们能把对父母、长辈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报答他们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爸爸

赞美批评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 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二)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三)研读“成年感悟”

1、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2、读议: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屏显此段)

品读: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3、质疑: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4、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5、美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

【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xxxx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

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情感与思想】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拓展与延伸】联想自己的生活,体会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以及这些爱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1、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2、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两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父母对孩子浓厚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解题:你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各是什么意思吗?

教学提示与参考:让学生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紧紧抓住“极”与“透”两个字,理解到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可以说一个是“赞美”到了极点,一个是“贬低”到了极点。

那这到底是在评价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呢?下面就来学习课文。

二、课堂学习

1、初读课文,弄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上在评价什么。

教学提示与参考: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可会层次进行理解。在这个学习步骤中,只要能够回答出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即可。

2、再读课文,思考:对于作者同样的作品,竟然会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了吗?你知道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吗?

教学提示与参考: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加以理解。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抓住父亲和母亲读诗时的神态与动作来理解;对于第二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评价的对象不完全相同,母亲实际上是在评价孩子写诗的这一行为,而父亲则是针对孩子诗本身的质量;(2)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一个是鼓励孩子继续写下去,一个是严格要求孩子要写出高质量的作品;(3)他们评价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孩子的爱。

可能学生对第(3)点回答不出来,但教师也不要急于引导,尽量通过在后面的学习中体会到即可。

3、作者对这两种评价是如何看待的?它们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学提示与参考:指名学生略叙作者第一次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后的表现。然后重点抓住课文的后半部分的重点句子加以理解。

如“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让学生在家里给父母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回忆自己生活中所受到的两种不同的爱,加深对亲人爱的理解。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xxx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

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明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明确: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

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动作:“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拥抱了我”。

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2、再次朗读母亲评价的语言、动作部分,读出感情。

问题: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

3、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而且期待着父亲的回来。

4、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语言,“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动作:“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神态:“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了。”

5、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6、小组讨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批评的爱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监督着我,这是作者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和接纳。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和父爱是什么样的?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写一写。

五、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围绕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展开,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文章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文章简明易懂,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教学效果总体不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