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学习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学习过程:

学   案

导    案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本课导读提示,说说让你知道了什么?

——————————————————————————————————-。

2、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知道了课文主要内容讲了(

)事。

3、通过阅读我能完成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治(   )郊(   ) 栽(   )

功(    ) 冶(   ) 效(   )

载(    )  攻(   )忘(   )

复(    ) 练(   ) 航(   )

望(   )夏(   )炼(   )

船(   )

二、细读课文

1、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我来闯关: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情──(   )简单──(   )熟练──(   )

强烈──(   )认真──(   )宽敞──(   )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3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回顾课堂,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我首先播放了中国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祖国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过了解中国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二、学生质疑,紧抓主问题

略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跟精读课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个课时。在这仅有的四十分钟里,只有紧抓住课文的主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拎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供大家到课堂上来研究。课前学生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谁上了这一堂难忘的课?”“难忘的一课上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就让学生的自学的过程中解决,并马上反馈。

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是本文的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这是文章的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通过对三次出现这句话时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让学生感受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学生自己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指导。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时,我没有将课堂拉回到“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这个主问题上来,没有让学生来完整地说一说作者认为这节课难忘的原因,致使本节课的中心仍不够突出。

三、课前收集资料,交流不是单一因素

本课教学前请学生们收集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台湾“光复”有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以及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的资料。运用资料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是要激起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的。但是本节课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什么时候做补充把握不够适时,人物介绍前后有重复,造成环节不紧密。教师对伟人的介绍语言情感也不够充足,也致使学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写话)(没有水到渠成。我们在理解文字内容之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当学生写话完成进行交流时,还要对学生语言表达上有所评点,让学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资料,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这仍然是我困惑的问题。

四、略读课文教学老师的位置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练,多展示。教师要处理好详略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的时候讲,提升的时候讲,在提学习要求时更要讲明白、讲透彻。但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些操之过急,自己讲得过多,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形式也有些单一,我想请教的是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3

(a)

本课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自学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导入入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国台湾美丽的风光,了解中国台湾有关历史,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在随后的自学悟情教学中,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领悟情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领全文。虽然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但这句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读这句话只要尽量读出感情就行了,而实际上这句话每次出现时读法是不同的。安排学生先读,然后老师激疑,形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读议动情,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理解感悟。最后总结释情,结合当前情况,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

什么是重点句?重点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难忘的一课》是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的重点句有两个: 1、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两者互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内涵。教学时当以此为红线贯穿始终。

一、初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因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教学应从介绍时代背景开始: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中国台湾宝岛归还中国。本文写的就是中国台湾刚收复后的事。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句:“读过文章后,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学生不难找出那三个隔离反复的句子。这时教者可设问:“为什么我爱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中国。)“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初知大意的目的。

二、披文入情,理解重点句

设问:“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多次?每次出现,作者都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细读课文。

1、读第一段(第1、第2节):

提问:作者看到和听到这句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见第1节)。地点呢?要求学生看第2节,从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乡村小学”三个词语,并准确地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是“中国台湾高雄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归纳主题打下基础。

2、读第二段(第3~第12节):

这一段写上课情景,分四个层次:一是从窗外看,作者看到年轻教师在一笔一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我”为此深受感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长期奴役台湾同胞的愤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中国台湾的学校里只准讲日语,不准讲国语,以致中国的老师今日写起自己祖国的文字来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听,听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遍一遍地读”,“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时,作者的感受更深了,他从那每一个字音里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火热的真挚的”爱国情怀,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三是走进教室读,“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彼此亲近,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四是课后谈,通过与老师的谈话,更激起了“我”对台湾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 3、读第三段(第13~第16节):

这段写参观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而今都换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重复着刚才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而其感受又更进了一层,因为从这历史的巨变中,作者分明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为什么说是“强烈”?因为这种民族精神虽遭长期压抑、百般摧残而终未泯灭,一直像火焰一样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为什么说是“深厚”?因为中国台湾人民不仅爱祖国的语言,更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这种感受便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全部内涵。

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领悟写法,紧扣重点句

本文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贯穿全文,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归纳主题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它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反复出现就使这根鲜明的思想红线贯穿首尾,使主题更加突出。而后再问:围绕这根思想的红线,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文章详写了上国语课的情景和看中国伟人像的感受,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写上课的经过而不写看伟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为看伟人像这一情节不仅更进一步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而且伟人像本身还深刻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孔子伟大的教育思想,郑成功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伟大壮举,这些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感召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难忘的一课》内容的教学设计 篇4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

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中国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中国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我们倡导“简单而扎实”的语文课堂,每一堂有效的课前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扩大知识面,更能垫定学生感情的基础,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控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难忘事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花一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谈理解,师指导。)

师:让我们再一次看看题目吧!(读题)这一节课在作者的心里已刻上了一个极深极深的烙印。可到底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来说说吧?

生:作者难忘的是中国台湾的师生对祖国诚挚的爱。

生:我补充,难忘的是中国台湾民众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对回归后的中国台湾人民爱国的感动!

师:是啊,难忘的是一颗颗深厚的爱国心,一片片对祖国无比赤诚的爱!

(再读题。)

两次读题,但课题的内涵已大为不同,学生的自然随之高涨。

三、精读,揣摩难忘心

1、以演促读:“一笔一画”:

师:他们的爱究竟有多深呢?你们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1:我是从这两句读懂的:“他用粉笔在黑板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从中国台湾师生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老师写字的样子,我明白了他们爱国的深厚。

生2:老师,我有疑问,为什么说他很吃力,要一笔一画呢?

生3:我知道,是因为中国台湾刚回归,他们字写得不熟练。

师:“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

生:就是很慢很慢地写字。

师:请你到黑板上写个字,为同学们演示演示吧。

(生表演“一笔一画”。)

师: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生:他们所包含的情感不同。

生:对,中国台湾的老师是满怀爱国之情写这几个字的,所以写得特别慢。

生:老师,我知道了,他不仅仅是因为不熟练,更因为他满腔的爱国之情,写得慎重,所以才“一笔一画”。

师:同学们,让我们配合,一起把当时的情景来演演,好吗?

师:准备好了吧!(上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的真的好高兴啊!50年了,我们终于能堂堂正正地说自己的中国话了。这是我们的第一堂国语课,希望我们能共同学好。孩子们,举起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好吗?

(教师一笔一画地写,一板一眼地念。)

师:孩子们,跟着老师来读读吧!

第一遍:我-是-中-国-人。(极慢而慎重)

第二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低而慢)

第三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渐高,渐通顺)

第四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高,有感情)

第五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最高,满腔)

师:表演结束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内心好感动!原来这几个字竟能饱含这么深的感情!

生:他们对祖国的爱真是太让我们激动了!

生:……

师:多么深情的一句句话啊!就让我们用上自己最深情的语气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

读演的结合,让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不仅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氛围,同时更是自己爱国情感的深化,知识、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2、“一遍又一遍”:

师:听着动人的课,情不自禁地,作者坐到了孩子中间,“我被这动人的情景……”

(学生齐读。)

师:这“大声地、整齐地”如何来表现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朗读。

学生汇报读,评价。

生:我有问题。他们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难道他们不觉得枯燥吗?

生:我不同意,因为他们太爱国了。

生:我有补充,还可能因为他们离开祖太久了。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台湾同胞们被日本侵略者欺压了整整50年啊,600多个月,1800多个日日夜夜啊!此刻他们所读着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啊,他们同时也正读着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所以,一遍过去了,

(指名读。)

“他们大声地、整齐地读着,……”

又五遍过去了,(女生)“他们大声地、整齐地读着……”

十遍过去了,(男生)“他们大声地、整齐地读着……”

二十遍、三十遍过去了,(全班)“他们大声地、整齐地读着……”

师:同学们,心中的热血沸腾了吗?此刻,你们能理解“一遍又一遍”吗?

生:这一遍又一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

生:对,所以他们即使念再多次,也还是不够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一席肺腑之言,他们对于你们的理解一定感怀在心的!

不同层次的多重解读,让学生的感情充分得到了渲泄,更让课堂的氛围再次升华,真正地从“一遍又一遍”中领会到了中国台湾人民那一颗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3、“光复”、“自己的”:

师:下课了,他们亲切地交谈着,作者应邀参观了小礼堂。

“说是礼堂……”(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完成一道练习。

(出示:比较句子。)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好了,画上了我们中国的伟人。”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生:第二句好,增加了“自己的”更能说明中国台湾人民对久违的回归的一种自豪感。

师:那么这里的“光复”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形容以前受过很大的苦难,后来终于回归了,这样就称为光复。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里用了“光复”,说明了中国台湾人民对以前被欺压的历史仍记忆犹新。

生:我补充,用了“光复”更能表现中国台湾人民对中国台湾回归的渴望和对中国台湾回归后的幸福。

师:是啊,同学们,多么强烈而复杂的爱国精神,多么深厚悲喜交集的爱国情意啊!就让我们用上自己读,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

师:我们作者被眼前的这一切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作者即将离别时,

“我紧紧地握着……”(学生齐读。)

在比较中领悟爱国情怀,这其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只有通过思维的交互流动,才能形成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对教师的盲目随从。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堂课呀,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堂课呀,多么令人难忘一位位的爱国的台湾同胞呀!还记得《七子之歌──中国台湾》吗?让我们再去品品吧!

(诵读《七子之歌──中国台湾》。)

我们现在都在提倡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本课的首尾两节简短而恰当的小阅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更让学生的爱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升华,紧扣文章的主旨。

2、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衷心祝愿:“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统一!”

3、作业:

给中国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