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 《行程问题》说课设计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中心小学�� 林惠贞�� 邮编:350112���� 邮箱:zhenzi2277@163.com��

众所周知,未来的教育,倡导开放式学习,把学习的地点扩展到社会、网络;倡导探索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倡导合作式学习,通过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导多学科之间的整合、相互应用。未来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这两个方面,我依据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应用美国JAVA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实践《行程问题》第一课时的学习。

《行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4~59页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比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

因此,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解决问题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应用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相遇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相向而行”“速度和”的含义。

课前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单个物体运动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 ��������路程÷时间=速度

课程资源:有足够多的计算机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学习使用。

·� 接入到网址��

http://standards.nctm.org/document/eexamples/chap5/5.2/#APPLET

课的准备:在上课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并会使用http://standards.nctm.org/document/eexamples/chap5/5.2/#APPLET中登载的'JAVA插件5.2 Understanding Distance, Speed, and Time� 活动。检查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电脑,保证课上学生能正常上网操作,把活动的网址书签和练习纸复制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插件导入

1、出示复习题:

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3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解答并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JAVA插件,导入新课:

在前面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今天接着学习行程问题——“两个物体的运动”。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特别采用JAVA插件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借助插件自主研究: ①两个物体在两地同时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相向、背向、同向”三种情况。②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在学生讨论、操作的基础上,理解“背向而行、同向而行”。

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摆弄JAVA插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1、利用插件,完成准备题

张华和李东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跑来。张华每秒跑2米,李东每秒跑3米,经过6秒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这部分,先进行插件应用的指导:将张华的起点定在“0米”处,将李东的起点定在“80米”处。将张华的速度定为每秒2米,将李东的速度定为每秒3米。要求学生利用插件自主探索,手动操作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1秒钟、2秒钟、3秒钟……所走的路程。理解什么是“相遇”。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在前面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利用插件解决准备题,看每秒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表中填写数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跑的时间一秒一秒的地增加,两人所跑的路程的和怎么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并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为例题学习打下基础。

2、应用插件,探究“速度和×时间=路程”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自主设制插件中的两人运动的方向、时间、速度,解答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相向而行。小强每秒跑6米,小丽每秒跑4米,经过(�� )秒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解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公式,并比较一下哪种解法更简便。

至此,可抛弃暂时的支架,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抛弃插件完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

三、应用新知,拓展思维

1、基本练习

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变式练习

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拓展练习

小兔每分钟跑10米,乌龟每分钟跑2米,请同学们借助插件设计它们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师提供范例:小兔和乌龟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兔每分钟跑10米,乌龟每分钟跑2米,3分钟后它们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 这三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从基本模仿练习、到改变出发点和运动方向的变式练习、到提供基本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运动情况编题,这些练习层次清楚、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富有创造性。特别是拓展练习,更是展示了学生对固定思维模式的突破,引导学生高层次地思考。

四、整理归纳,完善认知:

�� 今天我们研究了两个物体的运动,与前面学的一个物体的运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这样的小结既首尾照应又承前启后,力图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这一节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学生从Internet网和其它媒体上获取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但利用插件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说受插件的限制,某些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