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郑成功》(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堂读写结合的指导课,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从读学写、写中促读、读写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是这堂课的指导思想。
设计了“三读、三看”的环节。以课文第5自然段为阅读重点,反复的诵读,反复的体味,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作者的用意,研究写作的方式,进而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
课文三读:一读、感知郑家军的英勇善战,体会文章的主旨;二读、了解敌我双方的战斗表现,了解描绘战斗场面的一般结构;三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学习抓住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抓住环境描写烘托战斗激烈的写作方法。
影片三看:一看,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抓住典型;二看,了解战斗过程中的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胜败结果;三看,遵循写作方法,再次观察,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导入
1、生回顾上堂课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郑成功为什么是一个民族英雄。
2、师点评,简单小结写人的文章的方法:运用具体的事例。
第二环节 研读战斗场面 总结写作方法
一读、感知郑家军的英勇善战,体会文章的主旨;
二读、了解敌我双方的战斗表现,了解描绘战斗场面的一般结构;
一场战斗也是一件事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般可以分为:战斗的发生、战斗的过程、战斗的结局。描写一段战斗的场面,就是把战斗的三个环节中,敌我双方的表现写出来。
三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学习抓住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抓住环境描写烘托战斗激烈的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 观看录像 讨论精彩画面
一看,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抓住典型;
二看,了解战斗过程中的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胜败结果;
三看,遵循写作方法,再次观察,加深印象。
第四环节 书写文章 点评反馈
书写文章。
实物投影,当场评点。
从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畅、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否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环境描写,以及想象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材及学生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史实。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由于学生现在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中国台湾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郑成功的身平和收复中国台湾的场面、其他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学生学习时练习和课文的朗读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获取资料,可以实现学生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感受郑成功的丰功伟绩。
3、运用网络查找、阅读其他民族英雄的资料,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创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首先播放一组学生熟知的民族英雄的画像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民族英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就将郑成功的画像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存疑:这么一位相貌平常的人究竟做出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了民族英雄,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结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并把疑问通过对话窗口传递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到这儿,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有外在的画像的刺激,也有内在的学习任务作为动力。这为下面的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够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为了避免网上学习缺少朗读感悟的弊端,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朗读窗口,既有全篇文章的朗读,也有重点段落的朗读。学生学习时可以任意点击,通过练习朗读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的对话窗口与学习伙伴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三、尝试练习,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练习窗口。此窗口编制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教师引导:“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想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课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故事,将它介绍给你的同学。”
现在的教学观是大教学观,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只有借助课外的广泛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时空。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也成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阅读与写作牵手——《郑成功》教学小记
一、对话突显人物特点
师:(出示)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
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
卫兵说:“是祖国宝岛台湾呀!”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仔细品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郑成功是个爱国的人。
生2:我知道了郑成功想要收复中国台湾的原因:一是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是侵略者横行霸道,中国台湾人民的生活很痛苦。
生3:我觉得郑成功爱国爱民,具有正义感,我是从“慷慨激昂”一次读出来的。
师:都说得很好,从内容到思想,深入理解了。请看下面一段对话,是我从一篇题为《钓鱼》的作文中收集来的。
我打电话给哥哥:“我去你家玩,好吗?”
哥哥说:“好啊!”
我问:“我明天去,你在家吗?”
哥哥说:“在家,你来吧!”
我说:“那好,我明天去。”
哥哥说:“嗯。”
我说:“那你明天带我去钓鱼啊?”
哥哥说:“好的。”
我高兴地把电话挂了。
学生看完,忍不住笑了。我问为什么笑,有的说是流水账,有的说太罗嗦了,有的说文章写钓鱼,这样的对话就没有意义了。
那你再读读郑成功与卫兵的对话,你觉得课文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
学生纷纷表示,这段对话好,说特别是慷慨激昂一词,提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想像出人物的表情,猜测到他的内心。那位写《钓鱼》的孩子(其他学生不知道《钓鱼》是他写的。)站起来说,他觉得这段对话和作文中的没什么两样,都是一问一答。他刚坐下,教室里就“活”了,有的赞同,有的怀疑文本,我让学生再次读这段对话。这时,有学生说,这段对话虽然和作文中有点相似是一问一答,但目的不一样。作文中的对话很罗嗦,没有意义。而这里的对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大海那边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的地盘,可现在却只能隔海相望,这是这段对话激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此言一出,掌声想了起来。
我总结,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离不开对话,但对话不是把生活中说的话直接搬到作文中来,要有选择,要能突显你的文章目的。
二、让细节走进读者的心。
师:走出“临风眺望图”,请同学们默读4—6,想像每小节所描述的画面,起好小标题。(登船瞭望或四处瞭望 双军交战 欢庆胜利)
引导学生想像,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
双军交战的痛快,学生说得眉飞色舞,我再让他们选用词语练说:“敌人惊恐万状,有的 有的 有的 ”;欢庆胜利的喜悦,学生谈得喜笑颜开,我让他们写写:“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
然后追问:文章写郑成功,写军队打仗中国台湾人民的欢庆,不是多余了吗?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好处。
我们班孩子的作文,细节描写依旧是软肋,虽然从五年级我就开始注意熏陶,注意渗透,但效果不大。
有时我总在想,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逼迫”下,读课外书了,为什么在表达上丝毫不见长呢?我们的课堂阅读引导应该做些什么呢?
让阅读与写作结合,我一直在坚持,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良好的操作层面的经验,但把我的课例积累下来,接受一点建议,我相信我的精神会在实践中成长。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史实。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由于学生现在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中国台湾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郑成功的身平和收复中国台湾的场面、其他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学生学习时练习和课文的朗读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获取资料,可以实现学生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感受郑成功的丰功伟绩。
3、运用网络查找、阅读其他民族英雄的资料,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创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首先播放一组学生熟知的民族英雄的画像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民族英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就将郑成功的画像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存疑:这么一位相貌平常的人究竟做出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了民族英雄,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结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并把疑问通过对话窗口传递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到这儿,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有外在的画像的刺激,也有内在的学习任务作为动力。这为下面的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够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为了避免网上学习缺少朗读感悟的弊端,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朗读窗口,既有全篇文章的朗读,也有重点段落的朗读。学生学习时可以任意点击,通过练习朗读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的对话窗口与学习伙伴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三)尝试练习,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练习窗口。此窗口编制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教师引导:“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想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课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故事,将它介绍给你的同学。”
现在的教学观是大教学观,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只有借助课外的广泛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时空。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也成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