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2

复习内容:

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第115页第5-10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会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检验。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有条理地表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抽象能力和符号感得到相应的发展。

3.增强应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利用画图、列表的方法理解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主动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适当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4.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复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需要复习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解方程

1.完成课本第115页第5题。

(1)出示题目后,提问:你能将这些方程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及时指出:这六题中有ax±b=c、ax÷b=c和ax±bx=c这三种类型的方程。

(3)学生任意选择三题进行解方程,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4)教师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同时及时小结这三种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5页第6题和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后列方程解决这两题。

(2)展示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请学生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知道如何寻找等量关系和如何设未知数。

(3)提问:怎样检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小结。)

板书:设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列方程并解方程;检验并写答案。

小结:像第6题这一类要求“1倍数”的实际问题,一般用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像第8题这一类要求两个未知数量的实际问题,一般可以根据题中这两个未知量的关系来设未知数,也同样可以根据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5页第7、9、10题。

(1)学生完成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及解答过程。

(2)学生同桌之间检查解题情况,及时订正。

小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意思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有些题目列方程解答较简单,也有些题目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都较简单,这时可以用它们互相检验。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补充下列练习:

一、填空。

1.五年级有男生x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2倍,则女生有( )人,五年级共有学生()人。

2.一堆煤,每天烧m千克,烧了a天,还剩b千克,这堆煤有( )千克。

3.( )比23的3倍多2, 84比( )的3倍少9。

4.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数是a,那么最大的数是( ),如果它们的平均数是24,那么这三个数是( )。

5.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a千米,客车开出2小时后,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行b千米,货车开出3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6.网球队与排球队每队的人数都是x 人,网球队有5组,排球队有7组,网球队有( )人,排球队有( )人,排球队比网球队多( )人,排球队与网球队共有( )人。

二、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再列出方程。

1.甲乙两工程队同时从两端相对修一条长5400米的公路,一共修了5天,已知甲队每天修540米,乙队每天修x米。

( )+( )=公路的全长

方程:

2.小明买6支同样的圆珠笔,每支x元,付出15元,找回3元。

( )-( )=找回的钱

方程:

3.校园里有75棵柏树,比松树棵数的3倍少15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松树?

( )╳3-( )=柏树的棵数

方程: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x与y的差的5倍,用式子表示是()。

①x-5y

②5x-y

③5(x-y)

2.长方形的周长是C厘米,长是a厘米,宽是()厘米。

①C÷2-a

②(C-a)÷2

③C-2a

3.一件上衣85元,比一条裤子价钱的2倍少15元,一条裤子售价多少元?设一条裤子售价x元,正确的方程是()。

①2x+15=85

②2x-15=85

③85-2x=15

4.方程30-2x=30的解是()。

①x=30

②x=15

③x=0

5.用两个边长都是a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①8a

②2a2

③6a

四、解方程。

5x-2.7=2.8 2.6x+5.7x=49.8

7.5x÷2=30 5×9-3x=18

4.8x-2x-x=4.5 x÷3.6-2.4=0.6

五、列方程解答。

1.一个数的5倍比它的3倍多0.96,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2倍加上1.2与1.5的积,和是13.4,这个数是多少?

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姐姐和弟弟一共有邮票180张,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和弟弟各有邮票多少张?

2.小明和小颖每天坚持跑步,小明每秒跑5.5米,小颖每秒跑4.5米。

(1)如果他们站在100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几秒后两人相遇?

(2)小明和小颖站在100米的跑道的起点处,小颖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颖?

3.一块梯形麦田,面积是540平方米,高18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多少米?

4.妈妈买了一个金鱼缸和8条金鱼,一共用去31元。其中金鱼缸的价钱是15元,平均每条金鱼的价钱是多少元?

5.一根铁丝长54厘米,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使长是宽的2倍,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两块布料,第一块长148米,第二块长100米。两块布料各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第一块剩下的长度是第二块的3倍。两块布料各剩多少米?

拓展题:

1. 一个植树小组去栽数,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少4棵树苗。问这个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2.小明、小刚两人练习100m赛跑,小刚每秒跑6.5m,小明每秒跑7m,若小刚比小明先跑1s,则小明经过几秒可以追上小刚?

3.两堆吨煤,第一堆煤有50吨,第二堆煤有40吨,现在两堆煤各用去相同的吨数,第一堆剩下的吨数是第二吨剩下吨数的2倍。两堆煤各剩多少吨?

4.一个植树小组去栽数,如果每人栽7棵,还剩下16棵树苗;如果每人栽9棵,就缺少8棵树苗。问这个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P55第1—3题,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

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相关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相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并解相应的。能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比例的有关概念。

1、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比?举例说明。

什么叫比例?也举例说明。

2、从它们的意义,你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评讲:说说比值是怎么得到的?

3、组织练习:(口答)

(1)下面的比各表示什么意思?

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7:9

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3:5

(2)求下列比的比值

6:1.5

(3)下面每组里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1:2和2.5:5

1.2:0.3和6:1.5

4、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基本性质是什么?与比的基本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比、比例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3:4=9:12内项外项

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评讲:根据作业情况作评讲。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这一课掌握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2、3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4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减少计算失误,提高正确率;

3、使学生能正视作业中出现错误,树立“在错误中反思、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4、通过练习,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一、激趣引入,基本练习:

1.引入:眼睛盯着屏幕看,大家先来做口算。

口算:2/3×5/7 1/3÷1/2 3/4×2 2÷5/6

1/4-1/5 10-8 5/6 3/4÷1/3 1/2+1/4

二、回顾整理:

1.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2.说一说四则运算指的是哪四种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又叫什么运算?乘法和除法又叫什么运算?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部知识中,�

3.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指出:不仅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如此,以后要学习的其他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也要按这样的顺序来算。

4.口答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①15/16-5/8+1/8

②5×3/4÷5×3/4

③1/3÷2/3—1/2×4/5

④36÷[1-(2/3—2/5)×3/5]

5.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或性质。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并强调:这些定律或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

6.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说说怎样算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①8—4/5—1/5

②6 3/11—(3/11+8/13)

③5/7+3/4+2/7+1/4

④3/7×25/33×7/3×11/25

⑤(1/6+1/8)×24

⑥3/5×4/9+2/5×4/9

7.总结: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相比,不仅运算顺序完全相同,而且简便运算的。方法也完全一样。

三、展示错误,交流总结:

1、指出:虽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不复杂,同学们都掌握了运算顺序和各种简算的方法,但从统计情况看,正确率却并不高。那么同学们在计算中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错题在小组内交流,共同研究。

2、学生小组由展示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小组评议。

3、选取有代表性的错误展示,集体分析评议。

4、将各种错误归类:抄错数字或符号、顺序错误、计算失误、能简算的未简算、不当运用定律或性质,等等。

5、小组内讨论避免上述错误的方法。

6、学生说后,总结: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示检验方法(重算、倒推),检查应贯穿计算过程的始终。此外,还要注意书写。

四、小组竞赛,练习提高:

1.比看。观察下面算式有无简便算法:

①1/7+7/8×5/7+3/8

②1/5÷3+4/5×1/3

③1/4+3/4÷(1—3/4×2/5)

2.比查。检查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灵活地使用了运算定律或性质。

①1/2 -1/2×2/3÷3/4

②1÷5/6-5/6÷1

=0×2/3÷3/4 =5/6-5/6

=0 =0

③3/4×5/13+3/4×8/13

④(2/3-1/2)×4/5

=15/52+24/52 =2/3×4/5-1/2×4/5

=39/52 =8/15-2/5

=3/4 =2/15

3.比算。看哪些同学算得都正确:

A组(一、三、五、七坚排完成) B组(二、四、六、八坚排完成)

①1/6×2/3÷(4/5—8/15)

①(1/3—3/10)÷1/9×1/3

②[1/2—(3/4—3/5)] ÷7/10

②[1/2(2/3+1/3)]÷5/6

③7/9÷11/5+2/95/11

③8/13÷7+1/7×6/13

④10÷5/9+1/6×4

④1/2×2/5+9/10÷9/20

⑤2/9+1/2÷4/5+3/8

⑤2—6/13÷9/26—2/3

4.完成后先独立检查,再同桌交换检查。

5.订正答案,统计正确率,对各组进行评比,对学生仍然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总结升华:其实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另外,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总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题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进一不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

二、复习特征。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做复习第1题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

(2)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中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圆锥有什么特片?

(4)谁来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三、复习计算,

1、做复习第2题

(1)出示表格,说明要求。

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2)提问: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高?

这三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里哪两题计算过程是相同的,哪一题不同?为什么?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两题计算过程完成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教学重点、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 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例l、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文圆珠笔的价钱是3.75,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写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92页第1题。

二、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1)出示复习题: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25=43 5x+4x+8=35 x-2

4×3-18÷3 = 6 3x+5=7 a+4

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2)提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可以用集合图表示给学生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做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5=7 5X+4X+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2、完成P92第3—5题。

(1)读题

(2)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式

(3)列出方程

(4)计算并检验

3、P93第6题。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四、补充

1、在( )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 ),3个x相乘的积( )。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 )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 )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 )岁。

2、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

3、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A、25x B、15-3=12 C、6x+1=6 D、4x+7<9

(2)x=3是下面方程( )的解。

A、2x+9=15 B、3x=4.5 C、18.8÷x=4 D、3x÷2=18

(3)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

A、1 B、10 C、6 D、4

(4)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

A、26棵 B、32棵 C、19棵 D、28棵

4、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

(1)养鸡场一共养鸡650只,其中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1.6倍,养鸡场养母鸡多少只?

(2)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书法组的有36人,比美术组的2.5倍少9人,参加美术组的有几人?

(3)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3倍,如果从甲桶取出28千克,乙桶加入4千克,这时两桶油的重量相等,甲、乙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

课前思考:

“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以及方程的意义和解法。先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首先要求学生举出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公式、运算律和数量关系;然后要求学生说说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方程的含义;接着要求结合具体的例子回忆并整理等式的有关性质,在整理中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的依据和方法。如练习第1题,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价值,第2题,使学生加深对等式性质的认识,并自觉整理有关方程的解法。其中第6题让学生利用鞋的码数与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对这个题目也比较感兴趣,根据已知的码数列方程求出相应的厘米数,或根据已知的厘米数列算式求出相应的码数,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7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填一填。

③分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分数单位变了)

(2)小数的基本性质。

①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3002.54.3000

③小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小数计数单位变了)

(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如:0.3=0.30=0.300

(3)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比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如果把小数点向左移位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倍数与因数。

(1)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举例说明。

①4×5=20

20是5和4的倍数。4和5都是20的因数。

②20的因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

20的因数有1,20,2,10,4,5。一共有6个。

③4的倍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几个?

4的倍数有4,8,12,……,有无数个。

④着重说明:

最小个数

因数1本身有限

倍数本身/无限

(2)2、3、5倍数的特征。

①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偶数。

②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如:10,25,45,60等。

④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如123,303等。

(3)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①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②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③1是什么数?(1是奇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公因数与公倍数

12的因数20的因数50以内6的倍数50以内8的因数

12和20的公因数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

(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三第7~9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