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

教学设计教案 篇1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诗句。

本组教材是根据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部门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

本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新去感悟春天。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部门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战士和交流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园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动脚,善于表现。

老师们在理解本则教材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识字1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3、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产生寻找春天的想法。

重点:识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愿意和他叫朋友的同学热情的喊喊他吧!(出示燕子图)

2、你们看,他正一边非一边唱歌呢,我们来听听吧。

3、你们愿意接受他的邀请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二、初读韵文,识字写字。

1、欣赏春景图,练习说话。

观察图画,你看见了什么?用最美丽的语言说给小燕子听吧,他会把最美丽的花送给你。(指名说,将花送给学生)

2、初读韵文,识字写字。

小朋友说的真美,想知道燕子是怎么说的吗?(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就多读几遍)

生字大考验。(说说怎样记忆字;书写指导)

三、理解韵文,领略春天

进入朗读大擂台)

1、分组合作朗读,要求:团结互助、互相提醒,共同努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小组赛读时,老师也参加其中与学生共同比赛,共同评议,并响应指导)

3、给最佳合作小组送上礼物。

4、看图引导背诵。(指名背,全班齐诵课文)

四、作业:

去大自然中找找你眼里的春天,画一画或写一写。

教学设计 篇2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韵律和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创编儿歌,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4、认识汉字,珊瑚黑深密蘑菇

活动准备:

背景图儿歌录音字卡《早期阅读教材》

重点:

熟悉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优美的韵律和意境。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活动前,让幼儿观察、搜集你身边看到的动、植物的。家在哪里?)

活动过程:

导入:

1、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家里都有谁?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2、你还知道谁有家?说出来大家听一听。

进入活动:

1、颀赏儿歌,了解内容。

(1)录音播放儿歌、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示范读儿歌。

提问:你都听到谁的家了?

(3)幼儿争相回答自己听到的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

翻字卡。

珊瑚大雨石油

(4)再听录音播放儿歌。

提问:珊瑚,大雨,石油的家都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图片贴到背景图相应的位置。

(5)师: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家呀,如果你们出去玩能不

能忘了回家呀?

(6)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黑板上的图,谁能说一说,你喜欢谁的家呢?

(7)对照图,再认识一下汉字,

珊瑚黑深密蘑菇

2、跟读儿歌,讨论交流。

小朋友听录音朗诵儿歌,讨论:

(1)你喜欢这首儿歌吗?喜欢哪个句子?

(2)这么好听的儿歌,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把它朗诵出

来呢?

3、学念儿歌,比赛表演。

(1)再听录音,幼儿小声跟读。

(2)请小朋友诵读。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棒。

(3)谁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着读。教师奖励读的好的、表演的好的小朋友阅读小明星”(在幼儿的手背上贴上幼儿喜爱的小星)

(4)幼儿学习用手指点认的方法阅读。

(5)集体分段朗读。

4、仿编儿歌,延伸拓展。

(1)引导幼儿尝试将课前观察搜集的动、植物的家编进儿歌中。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看到的家。

5、唱读儿歌,配音感受。

师:小朋友们这么喜爱这首儿歌,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出来吗?老师给你们配上曲子好不好?

幼儿兴趣很高,争相表演自己创作的儿歌。

6、画出儿歌,分组活动。

让幼儿用蜡笔在自己的背景图上画出自己在生活中看

到的动、植物的家,并互相交流颀赏。

7、游戏:《小兔子找家》

结束:到大自然中寻找还有谁有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两次

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

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

三、当时的家境、原因。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语文课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荷叶带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

3、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孩子喜欢学习汉字,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朗读能力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再结合我们方言区孩子说普通话的特点,阅读的习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随文认识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要求生字读得准、记得牢,写得好)。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朗读课文的角色,书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随文认识12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把把绿伞水中开,圆圆盘子水中飘。

2.相应板书:“荷叶”。重点书空生字“叶”。

展示荷叶图,让孩子说说印象中的荷叶是怎么样的?

3.揭示课题,读课题“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猜谜语是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猜出谜底的,既训练了孩子的思维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说说印象中的荷叶,调动了孩子以往的感性认�

二、衔接荷叶话题,顺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师指导朗读“圆圆的、绿绿的”

2.进行语句训练:句子换个说法:荷叶又( )又( )。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段相对独立,顺着话题学习,水到渠成。句式把“圆圆的、绿绿的”换成词语“又圆又绿”,积累了语言的运用。

三、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荷叶是夏日的精灵,荷叶给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你们喜欢荷叶吗?

1.课件展示课文活动画面,学生认真欣赏,边听边想:有哪些小伙伴喜欢荷叶?

2.根据回答,相应板书“小动物的贴图”。

过渡:小伙伴为什么喜欢荷叶你们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文自由朗读。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认读生字。把生字字音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披文入情” 。

四、多种渠道,认读、识记生字。

认读生字:

1.拼音和字宝宝交朋友。(贴拼音)

2.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开火车读。

4.“点豆豆” 老师随意点读。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体会关怀,学会爱,使他们受到爱的教育。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知道,真正的快乐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的。

3、 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二类生字,识记本课8个一类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8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配音磁带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你觉得自己快乐吗?什么时候你会觉得快乐?你想知道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吗?学完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自然段指名读

3、 有感情完整地读一遍课文。师注重对朗读的指导。

4、 分自然段理解课文大意,谈谈自己的感受。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能看出什么?(小女孩心地善良)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生字

1、认读二类生字、组词

善:shàn 善良 友善 和善

孩: hái 孩子男孩 女孩

蝴: hú 蝴蝶

捧 pěng 捧腹大笑 吹捧 一捧

刺: cì 刺猬 刺激 刺客 鱼刺

拔: bá 海拔 一毛不拔 拔河 选拔

度: dù 长度 高度 度量 温度

底: dǐ 海底 月底 年底 底下

丽: lì 美丽 华丽 亮丽 丽人

挣: zhēng 挣扎

扎: zhá 挣扎

一、 复习巩固

1、 小组比赛读字、组词。

2、 摘苹果游戏。

二、 作业:读课文、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读课文、复习二类生字。

2、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指名读课文。

2、 听写词语。

二、 学习一类生字

关:guān 独体字 字谜:羊头犬尾,加工就美。关心关怀 关键 开关 关门 关税 关节关系

怀:huái 左右结构 字谜:不得偏心。怀抱 怀表胸怀关怀 怀才不遇

久:jiǔ 独体字久远 长久 久留 久仰

仙:xiān 左右结构 字谜:人山不是人海。 仙人仙鹤神仙 仙人球 仙人掌

良:liáng 独体字 善良 优良 良药 良久 良师益友

娘:niáng 左右结构 新娘娘子 爹娘

求:qiú 独体字 字谜:水多一点。要求 请求 求学求救求饶

告:gào 上下结构 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别 告诉 告状 告密 被告 原告 劝告

三、 巩固生字:小组比赛开火车读字组词。

小老师领读生字。

四、 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课文、生字、处理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 默写生字。

二、 课后习题

1、 读一读、写一写。

开火车读词语,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响。

在方格本中工整的书写这些词语,看谁写得最好。

2、 背一背。

先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再背一背。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话。

3、 讲一讲,画一画。

把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语画出来或写一写。

三、 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小园、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从课文第2-6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并能正确默写。

3、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积累不同的比喻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代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出示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听写。

3、小组合作,讨论课后习题。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检查反馈一:�

2、检查反馈二: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最想说?

3、检查反馈三:你最喜欢读哪一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4、检查反馈四: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抓住了哪个词来写?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篇课文。(诸如:抓中心词--诱人,找“诱人”的语句:抓中心句,画一幅幅四季图:……)

5、检查反馈五:课后习题。重点是第2题,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五、熟读课文,自选默写。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7

教具准备

FLASH动画课件:

1.丑小鸭出壳过程的显现(带声音)

2.课文朗读配乐

3.丑小鸭出壳、被追逐、在芦苇地、趴冰上冻僵、湖面白天鹅五幅图,点击可逐一显示。图下对应:春天──(绿色)、夏天(红色)、秋天──(黄色)、冬天──(白色)、春天又来了──(蓝色)五个待填空的句子。点击后逐一显示。

4.一个大大的“田”字框,分别填充绿、红、黄、白四色,对应写上四组词语如下:绿框:暖烘烘卧剩下裂开红框:欺负讨厌孤单篱笆黄框:讥笑芦苇白框:冻僵幸亏;点击后留下: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

5.生字卡(写字生字卡,师可自备)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4个生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主动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境导入

(2分钟)

1.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你们听出来了吗?(播放录音:蛋壳破裂声,并伴随着音乐。)再看看,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特别大的蛋,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嘴大身瘦)

2.它长得漂亮吗?

3.啊,原来是只丑小鸭!(板书课题:丑小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1.听、看

啊,是丑小鸭

2.不漂亮

3.齐读课题

初读全篇,初悟情感,并识字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一百多年前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写的这个美丽的故事吧!

(配乐师范读,根据师读相应出示画面和段落:丑小鸭出生图:一二段;丑小鸭受欺图:三四段;丑小鸭在芦苇图:五段;丑小鸭冻僵图:六段;天鹅图:第七段)

2.小朋友们,听了这故事,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3.小朋友,相信你也被丑小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那好,让我们含着泪、含着笑读好课文吧!边读边自学生字。

4.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分段把课文朗读一遍.

5.(点击出示五幅图)小朋友,你能不能根据刚才读的课文内容看图说一句话?大家讨论一下,再试着说说,好吗?

(点击每幅图下依次出示:

(绿)春天,────────

(红)夏天,────────

(黄)秋天,────────

(白)冬天,────────

(蓝)春天又来了,────)

6.小朋友,相信你也说得很棒!丑小鸭就是这样经历了春夏秋冬的苦难,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7.大家看(课件演示),我这有四个神奇的筐子,它们叫“春夏秋冬四季词语筐”。每个筐子里装的就是这篇课文里的一些词语,你会读吗?

(绿筐)

暖烘烘卧剩下裂开

(红筐)欺负讨厌孤单篱笆

(橙筐)

讥笑芦苇

(蓝筐)

冻僵幸亏

8.筐子里现在有一些字“果子”,读出一个,表示你从筐子里拿出一个。小朋友们,再试试吧!

(生读对则点击消失)

(绿筐)

烘卧剩裂

(红筐)欺负讨厌孤笆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法: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

范读:由教师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展示课件)

理想的意义(1)

理想的历史意义(2、3)

理想的人格意义(4、5、6、)

理想的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3.研讨与赏析

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作业:背诵这首诗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教学设计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习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习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探究3

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个伟大奇迹?

探究4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教师教学设计 篇10

一、导入

一模作文题《我的老师》,我们今天来探讨和分析。

二、审清题意,拓展自由写作空间

1、引导学生审题

(1)审“我”

题目区别:《我的老师》、《我们的老师》、《老师》

结论:“我们”突出大家的;“老师”就是更加广泛的;“我”就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

(2)审“老师”

拓展“老师”的外延。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我的老师”既可以写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具有教师资格的人,也可以写非教师身份而对我有过教育的人,比如妈妈、爸爸,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吾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老师”的外延延伸到“小草”、“蜜蜂”等物体上,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写特殊的“老师”。

2、学生确定写作对象,交流选择的原因

(提示说话句型:因为------------------------------------------------所以我写-----------------)

三、选好角度,叙述一个简短的精彩故事

1、从“横看或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高”引入“角度”概念。并让学生谈一谈对“写作角度”的理解。

2、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人物所经历的事,启发学生:你所选择的老师,哪一件事最能体现他的个性,对你的有何影响?

3、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学生独立准备有关“老师”的小故事。

(2)找好朋友相互交流,并相互提意见。

(3)指名叙述“老师”的小故事,师生共同评议,评一评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谁的故事所选的角度最新。

四、学生习作

1.我曾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在我的眼中她们都非常的优秀,可我觉得最优秀的一位老师是邓老师。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就有这么一个令我敬仰、难忘的老师。她还是——邓老师。

邓老师是我的新概念老师,记得我英语成绩并不好,在哪儿总是考不及格,怎么也上不了80分以上,可是在学校里我的英语成绩总在80分以上,妈妈也开始为我的新概念担心了。想了很多但都不行,有请家教的,有卖课外辅导书的?但对我来说,都是浮云。这时,妈妈也没了办法。在新概念期中考试的前一天:

“嘀铃铃? ”妈妈的手机响了,居然是邓老师,经过一番谈论后,妈妈把我送去了新东方,说要帮我辅导,我纳闷了心想:外面的辅导老师,学生考的再差也没有跟他任何的关系,而这个邓老师却不一样,她很关心学生,哪怕学生再差都会鼓励他,她也不会泄气!到了新东方,邓老师已早早等在教室门口,妈妈把我送到教室回去了,邓老师一边咳嗽一边细心、耐心的教我。

邓老师用那微小的声音,跟我讲每一课的知识点,虽然她喉咙很疼,但他依然用它最响的声音和我讲话。一个小时过去了邓老师回家了,她那沧桑的背影。是我十分感动。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到80分以上。

考试的日子到了,我相信我可以,考试开始了,邓老师一直在我这儿,观察着我?考试考完了,邓老师用灿烂的微笑表示了肯定。下课星期天到了我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教室,开始报成绩了,我的心沉甸甸的,心想:如果考不好岂不是辜负了邓老师的一片苦心。报到我了,邓老师说道:“这次要表扬一位同学,她之前一直考不及格,而这次却考了85分,她就是章x ”我脸一红,拿好卷子仔细的`看了起来,回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她说道:这个不是你的功劳,而是邓老师的功劳,你要好好谢谢她,没有一个老师向她那么敬业、认真。邓老师是一个敬业的老师,她在我眼里,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老师,我要感谢她,谢谢你,我的邓老

2.老师是园丁,老师是母亲,这话一点也不假,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学生既象园丁又像母亲的人,她给我的小学生活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陈老师是再六年级的时候才接手我们班的。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她却成了我最敬佩的人。她,中等个子,披肩长发总是梳理的很服帖,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自信,坚定的目光。看到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你可千万别以为她很

和蔼。除了亲切她还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呢!陈老师有一个女儿在我们学校一年级上学。那是一个胖乎乎的十分可爱的孩子。我的学习不是很好。可陈老师接手后并没有嫌弃我。她常常在放学以后给我单独补课。记得上个学期快期中考试了。我台贪玩复习还没有到位。陈老师很替我着急。把我狠狠的克了一顿。每天放学都督促我认真复习。还有几次放学后为我补课直到7点多钟。不仅她自己饿着,就连她7岁的小女儿也和我们一起饿着。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啊!

陈老师除了对我好,她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负责。

那是上个学期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早早来到学校上自习课。可每天第一个到的陈老师快到上课了却一直没有来。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这时语文老师来了,说:“陈老师的孩子病了,今天可能来不了了。”语文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议论了起来。老师敲了敲桌子,“安静,安静。现在开始自己复习公式了。请打开说101页? ”

正在这时,教室门被一下子推开了。陈老师气喘吁吁的走进来,用手抹了一下头上的汗说:“对不起,同学们。老师来晚了。现在开始上课。”李天元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你女儿不是病了吗?您还是回去照顾她吧,我们会自己复习好功课的!”“是啊,是啊”教室里响起一片附和声。陈老师伸出手,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过几天就要考试了,我不会让你们落下功课的。子璐有医院的医生们看护着,你们放心吧!再说你们也是我的孩子啊!”老师的话让懵懂的我很感动,。也从此在我稚嫩的心灵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这就是我们的陈老师,如园丁如母亲的陈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1、教材简说

几乎人人都见过桥,也走过桥。我们平时见到的桥都是架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但是兰兰跟爷爷一起却看到了两座不一样的桥-----潜水桥和塑料桥。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共有十个自然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潜水桥,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塑料桥,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这篇科幻故事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①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愿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环节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重、难点。在学习生字中,由于学生识字量不同,重难点也不一样,所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

教师在学生学习生字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báo”。

在认识字型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课本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生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特”还可以说成是一头小牛躲在寺庙的边上,“砖”是用石头做的所以有个石字旁等等。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很多时候他想到的记忆生字的方法是我不一定能想到的,而且学生年纪相仿,记忆生字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学生自己讲的学习方法往往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

②生字要不断地反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让学生多多接触生字,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学生能在词语中认识生字了,可是在句子中是否认识呢?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课文时有困难的句子,由于每个学生识字情况不同,难读的句子也不同,让学生读自己通过努力读好的句子,既可以有重点地读好句子,同时生字也得到再次巩固,还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学习的积极性得到鼓励。

同时,我还将每一课的生字贴在黑板的一个角上,上一课就贴一课,那么学生就会在巩固自己忘记的汉字时,看一眼黑板,或者在平时看黑板时不自觉地看到我贴在黑板上的字,对学生起到一个加深印象的作用。

③通过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快***,每个儿童的骨子里都有快乐的因子。学生在游戏中是最纯真的,学生也喜欢游戏。如,带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读完“特别”后就将生字“特”送回家,或者是跟它做了好朋友,把这个生字卡带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可是生字有限,不可能所以的同学都能带生字宝宝回家,怎么办?这时再采用另一种游戏方法“将生字宝宝喊回来”,老师说:“薄薄薄,在哪里?”有这张生字卡的同学马上跑上来,边跑边说:“薄薄薄,在这里,大家一起跟我念,薄薄薄。”通过游戏学生兴趣高了,同时也巩固了生字的认识。

④本课要写的6个生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教师在写字教学时可结合前面学国的油瓜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变捺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地再小一点、偏右一点。

(2)、朗读感悟

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应进行相应的取舍,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几个部分。

①从课题入手质疑,将问题集中在: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初读课文提炼信息:潜水桥、塑料桥。

学生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有同学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者说是“玻璃桥”,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两种桥的句子读一读,找出正确答案。例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A、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中的最后一句)

B、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这座桥建在哪里。但是,你却只讲出了这座桥的位置,可你还没告诉我们这座桥的名字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样告诉兰兰的,好吗?

②相比较之下,你更喜欢哪座桥?为什么?

课本在介绍这两种桥的特点时已经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水)、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课文中的插图也很好地展现了潜水桥和塑料桥的这些特点,学生通过读句子、看插图,能很好地掌握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你更喜欢哪座桥?”学生会积极地告诉大家他喜欢的是什么桥,这时老师及时问一� 如,学生说:“我更喜欢塑料桥。因为它轻巧、带起来很方便。”或者有学生说:“我更喜欢潜水桥。因为它是在水底的,它是透明的,可以让我看到水里的世界,我也不会害怕掉进水里(结实)。”

③未来的“桥”可能是怎么样的?

学了课文中兰兰过的桥,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会说“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爷爷真的会变魔术吗?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知道那是因为科技的力量,科技使桥可以架在水底,可以让我们将桥随身携带,由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这时,教师可以乘热打铁创设一个情境,如果你也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怎么样去设计未来的桥?启发学

生发挥想象,并将设计的桥画下来,在全班进行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策划有意义的秋游活动。

2、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能清晰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从多种方案中筛选,保留最佳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性、周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意识。

重点难点

秋游活动如何策划,才能既玩得开心,又节省开支。怎么样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突破方法:查找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设计一分秋游方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一组秋天景色的美图,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经从我们身过悄然而过,我们走进了凉爽的夏天,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想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吗?尽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划,明确交际的方向

同学们,秋天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就让我们出发秋游吧!

1、 你们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案寻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么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分小组设计自己的秋游方案。

四、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1、各人准备好自己的秋游方案。

2、在小组里交流。

3、各小组推荐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据节省度,快乐指数评出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教案 篇13

本文讲述了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无限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文章篇幅短小,却给人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嬉闹”“秋风怒号”“剧烈”等词语;写1个字。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练笔等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人性的善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以及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性的善良,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及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一提到病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谈)

2、病房是一个让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凄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病房里的故事》则多了几分感动。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品味这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吧。

3、齐读课题

二、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词卡:( 保姆 窗户 位置 热闹 虚心 恢复 聊天 咳嗽 湖水碧绿 秋风怒号 ) 多种形式读。 (强调:号的读音。给号选择正确的读音:号角 号叫 号码 风号浪吼 秋风怒号 病号 )(前置性作业)

2、检查读文情况:

看来你们的生词已经掌握的很好了,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

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评价)

3、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引导:

1、这是一间什么样的病房?

抓“特殊”一词,体会病房的不同。

2、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呢?

抓词:(就 只能 每天 幸好 )深入理解“特殊”,理解大卫病重做铺垫。

他们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猜想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心情。)

3、引读:他们是这般无聊,这般寂寞,于是。吉姆每天--------

(二)重点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是的。病重的两个人生死难料,他们有太多的忧虑,有太多的寂寞和无聊。幸好有窗!有窗多好,可以看看病房外面的世界。吉姆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窗外呢?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请同学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吉姆描述的窗外的段落,用“~~”划出描写大卫看到的窗外。(课件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的文字。)(前置性作业)

3、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 树木发芽 湖水碧绿 蝴蝶飞舞 花儿盛开

嬉闹的孩子 撒欢的小狗

4、指导读: 看看黑板上的词语,反复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词语描绘的景象。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第三、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美景图片。采取示范读、跟读、领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练习,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窗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5、引读。

那窗外必定是一派生机!“春天了,窗外的-------

夏天了,窗外的------

6、 如果你是大卫听到这些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想些什么呢?

师小结: 是啊,何等诱人的窗外啊!“如果能战胜病魔,走出病房,去闻闻花香,去听听鸟鸣,去摸摸可爱的小狗……那该多好。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过了春,过了夏,吉姆每天都不停地向大卫描述着窗外。他多么想让自己好起来!他多么想让大卫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到窗外去看看!去看看那发芽的树,去看看那碧绿的湖水、飞舞的蝴蝶、盛开的花儿、嬉闹的孩子、撒欢的小狗!他们对美好的生命充满希望!后来怎么样了?

2、默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3、汇报:

(1)第一句:他们俩的病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汇报大卫“慢慢地恢复”,吉姆“一天天地虚弱”。板书 “恢复”“虚弱”。)

(2)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姆还每天不停地向大卫描述着外面的世界,从“每天”“不停地”你知道了什么?

(深入体会吉姆的美好心灵。)

(3)让我们来做一回吉姆,向那个可怜的生命垂危的大卫描述一下窗外的景色吧!

(齐读3 4自然段的内容)

(4)孩子们,吉姆描述的仅仅是这些景象吗?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吉姆还可能向大卫描述怎样的内容呢?

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四字词语。(前置性作业)

(5) 第2句: 仔细读第2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秋风怒号 " "剧烈" “连续" 深入人物内心谈感受。

学生汇报吉姆“死了”,板书“死了”。

4、是啊, 孩子们,吉姆的病太重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老师很是难过!相信善良的你们也很难过!

5、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秋天到了,在一个秋风怒号的夜里,吉姆剧烈地咳嗽着,但他已经连伸手按救铃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一天的夜里,吉姆死了。)(配乐朗读。)

(四)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那么,当大卫被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时,看到的窗外是什么样呢?你们在文中找到了吗?指名读一读文章中的话。

2、是啊,窗外没有发芽的树木。文中用了一个“没有”,你能用两个“没有”来说吗?用上三个“没有”该怎么说呢?

原来只有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那些美好的事物呢?是不是吉姆在骗大卫呢?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生汇报

3、引读:是啊!看看那窗外诱人的景色,春天了--------

夏天了---------

4、同学们,吉姆多么想让自己好起来!多么想让大卫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到窗外去看看!

去看看那发芽的树木,去看看那碧绿的湖水,飞舞的蝴蝶,盛开的花儿,嬉闹的孩子,撒欢的小狗

他们对美好的生命充满希望。

5、可是当大卫看到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时,他是什么反应?

(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流了下来)

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大卫想到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什么呢?如果他想说,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表达

可如今,吉姆却不在了。体会了大卫此时的心情,谁想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6、孩子们,吉姆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在关心着他的病友大卫,给他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多么可敬!如果你就是大卫,一定会有好多好多心里话要对吉姆说。(黑板出示“写一写”情境图。)

7、让学生写一写。

8、汇报。

总结:善良的吉姆用虚构的窗外,给大卫带来了生的希望。是啊!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四、拓展阅读

师:善良的吉姆用虚构的窗外,给大卫带来了生的希望。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课件出示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梗概。(指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

师: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动因。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请组长把《最后一片叶子》的原文发给每一个同学,课后细细品读 。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善良的吉姆用虚构的窗外,给大卫带来了生的希望,他用自己心中的爱,使大卫勇敢坚强的活了下来。让我们也做一个像吉姆一样的人,把我们心中的爱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课稿

病房是一个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凄凉,今年我所带来的《病房里的故事》,则多了几分感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说课稿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版块人间情的第二课。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以期使之坚强、乐观活下去,文章语言平实,但足以打动读者的心,内容多处给人以无限回味的空间,适合读中体会人物内心,更适合通过补充文章空白、续编,进一步深化理解主题。

说目标

知识: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过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说难点

思想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性之善良及朋友间真挚情谊。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我采用“媒体创设情境法、引导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内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讨论交流中逐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

让学生说说病房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从而带着几分好奇来到这间特殊病房。“特殊在哪里?”学生疑虑油然而生。

(都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好奇心也定会是一名合格的向导。)

二、深入剖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指名读1、2自然段,寻找答案

让学生着重体会吉姆、大卫的病都很重,尽管这样吉姆还每天都向大卫描述窗外的世界,通过句子对比,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

2、吉姆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利用课件这一直观、形象载体向学生展示吉姆描述的美好世界。

·春天来了,草木发芽,碧绿的湖水随着轻风荡漾,蝴蝶抖动着翅膀,盛开的鲜花四处飘香。

夏天,湖边孩子们快乐的把歌唱,哪怕是小狗也要在美好的夏天里徜徉。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饱含快乐、美好,把课文中相关段落读出来。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可能有哪些美好的景象,这样加强了对标点的深层认识,又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小拓展,对学生口语表达是一次锻炼。

3、那么吉姆口中的这一切又寄托了他怎样的一个美好愿望?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了解吉姆的内心世界,他希望自己的病有所好转,他更希望能和大卫一同走出病房,去听听鸟鸣、去闻闻花香,突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过了春、过了夏,吉姆每天都不停的向大卫描述窗外的世界。是呀!他多想让自己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后来怎样?让学生默读5、6自然段,寻找答案。

是的,吉姆死了,这样一个善良、对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谁不会为之难过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同时响起音乐)

“秋天到了,在一个秋风怒号的夜里,吉姆剧烈地咳嗽着,但他已经连伸手按救铃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一天的夜里,吉姆死了。”

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秋风怒号的感受。读、谈感受、再读……读出凄凉,读出悲伤。读悟结合。

5、于是,病房里就只有大卫一个人了,当他慢慢支起身体,转头向窗外看时,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流下来。这里面出现一连串动词,我让学生找出来并画上,从中体会支起、转头、看为流泪起到的铺垫作用,感受作者用词恰当、形象。

6、最后,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原来,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之外,什么也没有……”(提示此处修辞方法:设问)

此时,大卫早已泪流满面,望着眼前的一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吉姆的善良、可敬。

那么,假如吉姆还没有死,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吧!打开书,把你的话写上。(此处也是本文课后题)

通过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实现真正有话可说、有言欲诉。

最后,通过师生配读对吉姆说的话,音乐渲染,让学生一吐心声。从而更深切体会吉姆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在关心着他的病友,大卫给他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多么可敬。

三、回归主题、总结升华,赞颂人性的真善美。

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夜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作者情感活动的“印记”,引导细细品味。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情节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思想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评课稿

人间有正义,世间有真情。而爱是这个世界不变的主题。爱的自然而深刻,爱得投入而奔放,这就我对工作中赵冬梅的认识。她把爱工学生转变成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教师执教时的深情。

深情一

冬梅能深入挖掘教材,把握编者意图。(爱的不盲目)

本课所在的版块主题是“人间真情”在教学中冬梅先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再由课文联想开去,感受生活,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会爱的真谛,领略爱的哲理。

深情二

冬梅从学生实际出发,落实编者意图。(爱的很从容)

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冬梅了解四年级学生的思想、思维和内心世界,他们崇尚真善美,而且对待事物的情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对文字背后的潜台词的挖掘与理解还需要点拨。所以教学中冬梅采用了“对比中悟感情;朗读中表深情;补白中抒真情”的教学策略。

我喜欢:总是能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对待生活,看待人生的人。这样人的提升与进步的空间是无限的,想必他的生活也是快乐和幸福的。这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修养。冬梅就是这样赏识他的学生的老师。

回顾冬梅这节课,我发现如下几处亮点:

亮点一

收放有度,也可以说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我们还记得课堂伊始,冬梅直入课题,一段深邃优美的导语过后就是学生回顾课文,在一个轻松的小检测中巧妙地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知道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宗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落实这一宗旨的手段、方法与途径。所以在学习课文3、4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思想进行碰撞。另外,读书需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习5、6自然段中,冬梅让学生自由读书,阅读中卷画出表现吉姆和大卫变化的词语,并把从中体会到的进行旁注。这样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更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亮点二

深情引读,情与景交融。

课堂上冬梅的语言空然大气,情绪饱满,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一周的时间,但我还清楚地记得两次很有感染力的引读。一处是在讲读吉姆 这时学生再读可以说情至所极。再有一处,当讲读到吉姆在凄凉的秋夜离开人世的5、6自然段时,老师说道:是啊!孩子们,吉姆病的太重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老师很难过,相信善良的你们也很难过,谁能带着这种凄凉悲伤心情读一读?随之配上悲情音乐。(当时我看到冬梅说到这时很动情,眼含泪花,声音有些哽咽,不瞒大家当时我也被感动了。)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课文中情感活动的印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情感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思想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亮点三

大胆补白,也可以说读写结合恰到好处。

《病房里的故事》这篇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全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即使是对窗外的景色也描述的很自然朴实。这是一篇悲情色彩浓重的课文。而且课文三处出现省略号,这样含蓄的写法足以打动读者,令人回味无限,思绪万千。冬梅恰好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进行补白。由景及它。丰富课文内容,拓宽了学生思维。

再有讲读到课文7、8自然段时,在悲伤的情感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谈。当泪流满面的大卫看到窗外真实情景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那?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吉姆的用心良苦,感受吉姆的高尚,体会到人性善良,情谊的真挚,以及爱和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亮点四

课内外结合,链接自然得当。

教师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外延。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学 想有更多的了解课下请同学链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随后教师又说: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美国,请大家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一片树叶》。实现了以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目标。宽泛学生阅读世界。

人们都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课堂教学也一样,回首斟酌与品味总有些遗憾和不满意。

要说本课不足之处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

1、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得不够。例如3、4段景物描写,教师当时只追问怎样读?而学生始终没有真正亲近文本进行朗读,或读出轻柔或读出轻快,所以大家也就感受不到学生朗读中感情基调是悲还是喜,节奏是强还是弱,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时,老师要关注学生并注意引导孩子说完整话或一段话。

总之,看花容易,绣花难,如果让我讲还不知道讲成什么样呢。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但由于我的认识水平和读课水平有限。只好雾里看花,朦胧几句。

对于我,在活动中,是一次提醒与反省过程,更是一种鞭策与促动过程。最后借用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自勉自己,从而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篇14

教学目标 :

1.通过写景,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接触、描写、赞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习作让学生掌握一定写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前准备 :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景,观察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重点观察。

2.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者有意识地的在课前让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减轻了课堂习作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想必你们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快乐时光,与其回忆,还不如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那样看起来更清楚,对吧?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其中一个地点和内� )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臵,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去公园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颜六色的。

记得上次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片枫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像天边的晚霞,像梦中的油画。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继续往前走,路旁开满了雪白的百合,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百合虽然没有菊花的灿烂,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他们清新脱俗,形态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来,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想,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吧。恍惚间,一幅画浮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秋风吹过,掀起阵阵稻浪,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恋你!我已经醉倒在你色彩缤纷的怀抱之中了!

(1)同学们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秋天美吗?要怎样写才能把秋天描绘得更美呢?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了素材,只能解决言之有物,而怎样使文章写得更好,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对写法加以暗示,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表达。】

四、学生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

五、品析评价,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品读自己的文章,将最满意的句段朗读出来,让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评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下面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点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将最佳作品推荐给老师,并在班级展板上展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互动,将作文臵于一种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抒发了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用 心 观 察 真 情 表 达

. .. .

教学反思

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间的真情 梁爱梅。

教学设计 篇15

3.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的定义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一定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对教什么进行设计

对用什么来教进行设计

对怎样教进行设计

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目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研究对象: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

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3.1.2 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2、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

组织教学资源、形成教学方案

实施学习评价

3、教学设计操作的辅助工具

课堂设计中相关要素一览表

学习水平检测表

3.2 学习者分析

3.2.1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的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学习有着影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它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成熟程度、智力与能力水平、学习动机、情感、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等。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随着年龄、成熟的增长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3.2.2 学习者发展的阶段特征

幼儿期的基本特征(1岁半至7岁左右)

逐渐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经验,理解别人讲述的内容

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日常必需的生活技能和习惯

依赖成人的程度很高

在道德判断方面处在由自我中心向权威阶段转变的时期

幼儿前期(2~5岁):自我中心阶段,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客观规则对他不具有约束力

幼儿后期(6~8岁):绝对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不可更改的。

2、儿童期的基本特征(6~12岁)

运动能力:可以从事游戏、体育、劳作等需要敏捷而灵巧的协调与平衡的活动;

言语能力:可以依据语言作出假定和推理;

道德判断:逐渐产生自己儿童式的道德判断,摆脱了权威阶段,对伙伴集体的归属意识也提高了;

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不能完全进行抽象逻辑运算。

3、少年期的基本特征(12~15岁)

性成熟开始

在道德判断上,产生了公正观念

认知发展方面:能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从具体到抽象)

4、青年期的基本特征(15~25岁)

生理基本成熟,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情感日渐丰富,社会经验相对贫乏,容易产生幻想或挫折感

3.2.3分析学习者的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式指导对学习者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在其形成的时候加以捕捉、记录,以便提供素材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式指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将所得到的回答作为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

作业分析法

作业分析法式对学习者的作业和试卷的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学习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新的教学之前,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内容所需要的知识准备。

3.3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个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

从层次上看,包括:教学总目标(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标(学校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一门学科或课程教学目标)、单元目标(章、节、课题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从领域上看,它们可以划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等。

3.3.1 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师生活动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是建立学习评价标准的依据。

3.3.2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

1.分析教学内容的步骤

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

要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找出教学内容中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任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信息加工分析

学习类型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3.3.3  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马杰的方法

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该方法制定目标的特点是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马杰认为写好行为目标应该注意三个要素:

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

说明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马杰认为选择能明确反映学 选择的动词要精确、具体,不能有多种解释。

2、格伦兰的方法

格伦兰认为,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提出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目标,如使用记忆、知觉、理解、创造、热爱、尊重等词汇来描述;同时教师还需要写出反映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样品(通常指能精确描述的动词,如:解释、找出、指出、区分、背诵、写出、解答等)。这样就避免了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的外显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缺陷,所以,人们把这种方法又称为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

目标应描述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

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能力水平

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

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度

3.4 教学媒体的选择

3.4.1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依据教学任务

依据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

依据一定的教学条件

3.4.2 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

一、两种选择方法介绍

1.问卷选择法

2.流程图选择法

二、作出最佳选择

P43 视觉媒体选择流程图(图3.3)

教学媒体与学习类型矩阵选择表(表3.30

选择媒体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表3.4)

3.5 教学策略的设计

3.5.1 教学策略概述

1、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2、制定策略的依据

从教学目标出发

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要符合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

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考虑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要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3.5.2 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

教学活动 学习的内部过程

引起注意 接受

告诉学生学习目标 期望

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工作记忆检索

呈现刺激材料 选择性知觉

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

诱发学生行为 反应

提供反馈 强化

评定行为 检索与强化

促进记忆和迁移 检索与归纳

3.5.3 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

演示法

谈话法

讨论法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发现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模拟教学法

问题解决法

P50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表3.6、3.7)

3.6 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编制

3.6.1 教案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行为

教学媒体

时间分配

3.6.2 教案的基本形式

1、表格式  P52

2、记叙式  P52

3.7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就是采用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数量化的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3.7.1 学习评价的意义

学习评价与测量有着密切联系

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有密切联系

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具有调节作用

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具有激励作用

3.7.2 学习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的身心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情况。确定新学习者拥有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为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当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工作后,要时常检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及早采用补救措施,或调整目标,或改进方法。形成性评价是调控教学进程,进行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要方法。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告一段落之后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检查和总结一个阶段教学后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作出比较全面的总结。

三种评价类型的特点

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实施时间 在教学之前 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之后

评价目的 摸清学生底细以便安排学习 了解学习过程改进教学方案 检验学习结果

评定学习成绩

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 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考试或者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习成绩

3.7.3 学习评价的方法

学习评价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确定目标规定的结果和标准,要弄清楚测量什么,对象是谁;其次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弄清怎样测量;最后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学习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

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它是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测验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着重在个人之间进行比较,目的在于选拔或编班、分组。

2、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的成就测验

它是以教学目标作为参照标准,检验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测验。这种测验不是比较学习者个人之间的差异,而是按照教学目标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衡量。

3.7.4 测验分数的解释和标准

1.绝对评价

所谓绝对评价就是以数学目标作为绝对的标准,衡量学习者是否达到目标规定标准的评价。绝对评价是以受测者本人的现状(学习结果)与既定的教学目标作比较。这是教学设计者和教师检验教学效果时经常采用的评价方式。

2.相对评价

所谓相对评价就是以学习者个人的成绩与全班学生平均成绩相比较的评价。它的评价标准不是教学目标的要求,而是学生集体的平均成绩。这种评价的目的不是检查学习者是否达标,而是确定学习者个人在班集体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

3.个人内差评价

所谓个人内差评价是将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结果或在不同学科间的学习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结论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依据学习者个人的标准进行的,它不同于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个人内差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标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