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藤野先生说课稿(优秀11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 明确: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 讨论交流:
(1)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 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4 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三课时
一
1 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2 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
3 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从这点看,我们教材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三 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四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昆山市一中 朱湘前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一、导入 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 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下一页)。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
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
1、 阅读课文。
2、 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
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
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及学情】
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文章的把握也会相对容易些。
【说三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藤野先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理解描写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学来往之间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藤野先生无私的精神,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说重难点】
我将理解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和我之间交往的句子并受到感染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说教法学法】
结合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主问题法、关键词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讨论法、圈点勾勒法的学法,最后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重点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要说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如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让你敬佩的老师,请同学们上讲台来谈谈你的感受,从而顺势地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藤野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请同学们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去预习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写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句子画出来,同桌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为下面的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读的形式朗读本篇课文。接下来顺势抛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还有帮助我学习解剖学的句子找出来仔细品味。全班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用时5分钟。老师再进行适时点拨与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生能够体会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继续播放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五、作业布置
说课即将接近尾声,作业布置如下。
观察身边让你感触最深的事,先和朋友进行交流,明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与讨论。
【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说教材】
1、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⑶ 情感与价值目标:
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⑴ 在__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__的厌恶;
⑵ 在__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__的交往;
⑶ 在__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
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
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3、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逆向分析中,学生独立自主的了解了行文的严谨结构,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
三、质疑创造
1、速读全文,参照参考资料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质疑:
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先是认为正确。我提供下列名言,启发他们质疑: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陆九渊: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然后启发指导质疑,鼓励创造:
⑴ 典型事例是四个吗?
⑵ 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之类吗?
⑶ 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
⑷ 仅仅说说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准确吗?
通过阅读参读材料二──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以及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可以得出结论了──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肤浅。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
序号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新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语文教学也要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创造,往往始于一个“疑”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质疑和创造。完成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学习重点。
四、比较赏析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比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与其他关心鲁迅先生的教职员的比较:
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与“爱国青年”的比较:
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离开仙台的原因──因为爱国的热情,所以鲁迅要寻求别样的道路来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
这个教学环节是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
五、总结归纳
本文以作者与的交往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感情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语言,感受鲁迅的爱国之情。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对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在东京 失望厌恶
在仙台 思想改变
回国后 思念感激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 知识目标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3,情感目标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自己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的】
(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桦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说,“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来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东京所见所感;(2)仙台学医生活;(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但东京所见与
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部分(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干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1)朗读第二部分中第4、5自然段。
(2)“水户”的牢记表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3)以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以下文“爱国主义”对照)。
(4)与主题不游离。由住宿不坏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卖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2)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3)外形,用白措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示特征。
(4)事:回忆的几件事。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脚事。
(5)思想、性格、作风。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侮,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6)重点朗读15自然段,“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平凡中见深情。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赤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懑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围)。
(1)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关键在“弱”)
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么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住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用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计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③)“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2)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部分(第36至第38自然段)这一部分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烘托、映衬,形象突出。
2.各组材料(生活事件、世态人赙、历史材料、科学知识及现实斗争)如此丰富,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
2.书上依次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与段落,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必须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课上时间不可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为了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多读鲁迅的作品,其中鲁迅简历、《〈呐喊〉自序》、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鲁迅留学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等为必读资料。这也是贴合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向课外延伸的要求的。当然,教师也要多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师生共同补充资料,互相讨论,体现了师生双方民主、平等、合作的理念。
3.语文学习的延伸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生活的延伸。我们这天学习《藤野先生》和十年前就应有很大的不同。十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把“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做比较时,在分析那些人的“爱国”性及其思想根源时,很自然地会涉及到日本的国民性问题,很自然地会联系到当前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右倾化问题,透过学习本文就应引起学生对当前中日困难关系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要学会和其他国家民族和平友好相处,提高对日本严重右倾化的警惕。
4.本课的广度体此刻对课文资料的超多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此刻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讨论上。
5.我认为尊师不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义项。故在本课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是务必完成的,难点是务必要突破的,透过研讨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潜力上有提高。
第一课时
主要资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明白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芋梗汤诘责寒颤颤畸形绯红
(注: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先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之后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那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透过那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搞笑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就应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去日本留学,19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透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此刻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潜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那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那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之后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齐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主要资料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之后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能够叫它什么事件?(能够叫“匿名信事件”,也能够叫它“漏题事件”)……“最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能够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那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另:在那里教师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事实上日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崇华倾向,在从隋代开始活跃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向是甘当小学生的。1840年***战争中国战败,此时日本才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之后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超过中国,从此又对中国采取极端鄙视的态度。称当时的中国人为“戴猪尾巴的家伙”,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多类似“爱国青年”的人……
之后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能够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那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样回事?…………(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个性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为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教师幻灯展示下面这段话并指读: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好处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在讨论这句话的同时,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用幻灯展示一张19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的照片:
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此时教师可问: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那里只用做什么?(毫无好处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此刻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展示幻灯片:
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此刻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到达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此刻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此处教师幻灯展示一段文字资料:(再幻灯展示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后面的题词)。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所以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就应看重中国人的情绪,这在周君就以为是个性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明白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从这段文字(及照片)中我们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态度与爱国青年有多么大的不同,同时从中我们还能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
那里要个性强调的是:我们相信在日本还是像藤野先生这样对中国人民抱友好态度的人的人占多数,像“爱国青年”那样的极右分子占少数,在这天也应是如此。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明白。”(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同时对“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还要做理解分析)
五、寻疑解难。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此处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找出,讨论解决。就应说,本课的篇幅较长,知识点众多,难理解的语句也有很多,学生找出哪句话来评论和讨论有必须的不确定性,而且在课上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都处理完。教师采取的策略就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求课上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完,至下课时为止。──事实上事关对资料和人物理解的重要问题都已处理过了,所以此处能够灵活处理。)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5.本文的写法特点。
……
六、总结、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
1.课下读鲁迅的作品。
2.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3.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应怎样做?
附:第二课时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 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频繁跟换篇目的语文教科书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 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 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标致不逊(xùn)匿(nì)名
诘(jié)责托辞喝(hè)采适值抑扬顿挫深恶(wù)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治学严谨。
比较、体会: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B、为“我”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
(2)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 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__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以“研讨与练习”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语文同步训练》
3、阅读参考资料:
一、说教材
(一)文本的解读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的设想
以其他人物的活动为切入点,解读《藤野先生》一文特定的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是抱着医学救国的理想去日本求学的。后来为什么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三件事对鲁迅先生影响极大。一是“东京见闻”。二是“匿名信事件”。三是“放电影事件”。
1.引领学生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破解鲁迅先生发生思想转变的密码。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时期,文章写了“藤野先生认真地为我添改讲义”;“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解剖图”;“藤野先生询问我中国人尊重鬼”的三件事。通过这三件典型事例,表现藤野先生正直,无偏见,热情关心异族学生。这些就是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原因。此外,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这件事。一方面是表现藤野先生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促使鲁迅先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社会现状的问题。鲁迅先生“很为难的时候”,就是不敢面对国民劣根性的时候,因为“裹脚”裹住的不仅是中国女人的脚,裹住的还有中国向前发展的脚;沉睡的雄狮,向前进取的脚;以及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脚。鲁迅先生“很为难的时候”还是藤野先生引发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所在。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肉体而无法唤醒沉睡的国人。唯有“呐喊”才能唤醒全体国民。正是这个原因,鲁迅才离开藤野先生,坚定地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2.引领学生了解叙事作品的文体特点,概括作者的写作风格。《藤野先生》是以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材料很多,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畔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文章篇幅虽长,但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刻画人物抓住特征,突出精神品格。文中通过具体的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添改讲义。说明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纠正解剖图。体现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的工作态度。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待人热情诚恳的性格特征。
(4)向“我”了解女人裹脚,表现藤野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此外,还用了一些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睛”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外套,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如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反映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面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幽默的语气,诙谐的口气,对他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刻画了他们丑恶的群像,揭示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浸透着对他们的厌恶之情。此外,本文的语言特点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论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这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去领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文章的主要特征。
2.领悟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难点重点
“医学救国”至“弃医从文”的转化原因及过程。
二、说教学流程
(一)要求学生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历史背景。
(二)默读全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三)设置教学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1.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述线索的,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请举事例说明。
2.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人物刻画抓住特征,突出精神品格。文中写了哪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3.结合课文的语句,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三、说课后拓展
(一)文章的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写其他事情的。这些事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二)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来解释呢?
(三)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