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13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想象等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借助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当堂练笔,提高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体会“我和同伴”看到“眼前的一幕”所引发出来的蕴意;
3、对文本空白处——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的想象,内化语言,感受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
学生:课前搜集太平洋绿龟的图片或生活习性等资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析体会——积累写话——课外深化
使用教材的构想: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入三个场景,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3、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预设: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设计意图:独立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检测学生能否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质疑归纳
(1)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全班提出。
(2)全班质疑归纳。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能小结一下吗?
当堂测试
一、听写。
旅游 筑巢 幼龟 侦察企图 蠢事 补救 悲叹 争先恐后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让我们和作者与七个同伴再次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别忘我们的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回忆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环节。】
2、引导看板书质疑。文中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难道救龟有错?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 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我们一起看救龟。
什么情况才需要救?(预设:紧急、危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情况的危险?
2、抓重点字词,理解品悟。
(1)理解品悟“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强调了“突然”这个词,说说你的理由!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2)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3)“啄”“拉”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小组表演。
(2)上台表演。
(3)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小心、谨慎呢?(指答)
小结:是的,幼龟对回到大海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是如此地强烈!
4、设身处地,进入情境。
(1)你就站在旁边,看到眼前一幕,你想说什么?
(2)向导又是什么表现?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为什么又抱起小龟,放入大海呢?(预设:可以有多种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很好地理解文本。旨在达成第4个目标。】
(二)进入情境,理解害龟
1、有了我们的帮助,那只幼龟顺利地到了大海。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自由读5—8段,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 交流。
(1)抓住“鱼贯而出”“ 结伴而出”“ 结队而出”等词体会害龟。
课件出示: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①谈“鱼贯而出”。课文中还有两处地方也写到了很多幼龟从巢中爬出来,你找到哪些词句了?(适机点击:结伴而出、结队而出)齐读三个句子。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三个句子都在写很多只幼龟从巢中爬出来,那么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交流)是啊,越来越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出来,它们是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大海去啊!指导读好句子。
②“数十只”。 “数十只”是多少只?(几十只)。那么在这件事情中,仅仅是数十只幼龟成为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从食肉鸟的表现体会海龟。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现在,就请大家深入地、反复地研读这些句子,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可以在句子中做做记号,写写批注。(预设:无遮无拦、饱餐一顿——幼龟们完全暴露在沙滩上,十分危险,让食肉鸟吃了个痛快。)有感情地读句子。
(3)从救龟的场面体会害龟。
教学中,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摘”、“抓”、 “放”、“奔”、“奔跑”等一系列动词的作用。
(4)引导想象:现在,你们就是向导抱起的那只小幼龟,你想对“我和同伴”说什么?对向导说什么?(预设:游人的愚不可及:我本来没有什么危险,你还在紧张、焦急、甚至呼喊,你们是多么的愚蠢,不知其道而违背,还有情可原,但你们更不应该做得是知其道而违之。所以说你们是愚不可及的蠢。〕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的难点,及时换位思考想象是对人物的解剖,有利于上升主题。检测第2个目标的达成。】
3、面对此情此景,[出示句子:“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体会:“悲叹”、“愧疚、悔恨”之情。
好,下面让我们也学着向导一起发出悲叹:引读——“悲叹”句子。
【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
4、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此刻,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你们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交流)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 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领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这个环节进一步落实第4个目标。】
三、回归“道”,提升文本理解。
是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心,却干了这么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心,让那些原本满怀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满怀着对大海无限向往的幼龟,那些刚出生后不久的小生命,竟然惨遭毒手,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这就是我们违背了[点课题:自然之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同学们,自然万物,都有着它自己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板:遵循 )才能使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会造成我们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这也正是这篇课文所传递给我们惨痛的教训。(可以让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1、描写食肉鸟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
2、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设计意图: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
遵循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达标检测设计:
刚才的词语盘点,写话练习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读”,
1.自由读“单元导读”
2.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3.今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4.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话要讲?(可以是理解或者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按常规要求自读自学:并想一想课文大意。
2.检查生字词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哪些词义你已经读懂了,交流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在交流中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3.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交流一:“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指名读,读中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并读出若无其事的语气。
(2)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
交流二:“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
(1)朗读指导并体会: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
(3)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读出情况十分紧急)
(4)分角色读课文,读后评议 引导学生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
(5)再来理解“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交流三:“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1)我们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2)交流: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小练笔)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小练笔)
(3)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小练笔)
三、拓展,内化“道”
1.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2.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3.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1.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2.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3.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执教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陈老师的教学现场:
陈老师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她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陈老师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观点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
陈老师“创意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感为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入情—悟情—动情—表情,应该说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这里的“情”,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情”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从语文的本体来说, “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我说”的感动。
观点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 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并且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境中巩固第一课时对四字词语、关键词语的理解。
2.通过品读文中词语与关键句子,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在读中品味我和同伴的心理历程变化,与向导的心理活动作对比,学习人物的心理描写。
3.本文叙事说理,通过读懂小幼龟接收了错误信息不幸被啄食的场面,体会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文中词语与关键句子,体会我和同伴、向导的心理变化,从中领悟课文如果我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难点: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和同伴因不懂自然规律而造成灾难的懊悔,以此领悟文题的“自然之道”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一)温习旧知,听写词语
在上新课前,老师读词语意思,请同学们听写出词语,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气喘吁吁、鱼贯而出、愚不可及、饱餐一顿、踌躇不前)。[检查指导易错字“贯”字书写]
在上新课前,老师读词语意思,请同学们写出词语:
1.形容气喘得厉害呼吸急促的样子
2.像游动的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3.在课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4.指饱饱地吃了一顿
5.形容因徘徊不定而停留不前
(二)回顾主要内容,利用词语填写主要内容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方法去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要素串联法]
(2)填空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把上面听写过的词语填入这段话里面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一个小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我们看到一只( )的幼龟被嘲鸫啄食时,不顾向导劝阻,( )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接收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拯救了一些幼龟,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懊悔。
二、换位思考,走进人物内心
1.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我”和同伴们心情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向导心情变化的句子。
大声朗读这些划线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情感变化。
讨论: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变化?
同学们,我们为了能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咱们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一二组的同学当我和同伴,三四组的同学当向导。分别汇报一下你们的心情变化。
2.向“我”和同伴们提问:
(1)你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一登上小岛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紧张
(3)你是看到了怎样的一幕,变得非常紧张了呢?读读课文中相关的描写。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在课文中读读看这一幕。在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特别让你感受到紧张?试着把这些词语读好,读出紧张的心情。(突然、企图、啄、拉)
3.向向导提问:
(1)小幼龟探出头来,我和同伴们看到幼龟被嘲鸫啄食,心情非常紧张。那这个时候,向导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若无其事)
(2)你能读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吗?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3)提问:我听出了,话语非常冷淡。我和同伴,看到向导这么冷淡,你们有什么想要问他们的么?
(3)我们的向导是懂得自然之道的。向导是这样说的,但是他却是怎么做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思考:向导的言行似乎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
4.以读悟悔,向“我”和同伴们提问:
(1)这时候小幼龟得救了,但是你们心安了吗?这时候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震惊)
(2)为什么会震惊呢?读出震惊的语气来。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3)课文中哪些地方还描写了这震惊的场面?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3)默读课文中这两处描写幼龟的句子,文中用了哪些四字词语描写了幼龟入海的场面?
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成百上千
你们感受到这个场面本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就是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却因为人们的干涉,这些幼龟都要面临被吃掉的命运。读四字词语,你感受到这个场面本来应该是什么?现在的场面却意味着?
(4)引读:品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看着这些刚出生不久的小幼龟,他们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向往,看着这些食肉鸟恶狠狠地扑向这些幼龟,我们意识到了——
看着这些小幼龟惊慌失措的样子,我们震惊地意识到了——
看着这些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震惊地意识到了——
(5)课文中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从动作中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6)向导的心情有什么怎样的?
齐读第八自然段,读出悲叹的语气来。
三、语用拓展,感悟自然规律
1.走进侦察兵小幼龟的内心世界,为课文补白
想象一下,当向导捧起幼龟把它送向大海的时候,小幼龟会有什么反应呢?小幼龟向往大海,如果小幼龟会说话,它会对人类说什么呢?拿出笔来写一写。
2.是的,就像你们写的一样,如果不是我们拯救这个侦察兵小幼龟,很有可能他就牺牲了。但是正是因为他的牺牲,却给龟群带来了正确的信息,换来成百上千的小幼龟的生命,这就是幼龟的生存法则。同学们我们通过多角度的换位思考,感受了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怎么一个自然之道?
结合我们这篇课文来说,人类应该怎样遵循自然规律?
3.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拓展阅读: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种写作的方法叫做“叙事说理”。接下来,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
5.读完我们的课文和这篇文章,结合我们的生活经历,还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总结:
所以我们在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就要像文中的我和同伴一样带着悔恨离开。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自然规律换位思考
我和同伴:紧张→震惊→懊悔/后悔
向导:若无其事→悲叹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
透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资料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状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状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资料。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师:此刻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日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日的课文就读的有好处。透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资料,这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此刻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透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资料。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能够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资料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资料。(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资料。)在那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那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那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就应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就应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情绪、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明白这样的故事吗?杯具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紧抓“道”字,做了如下设计。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
自然的启示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这个“道”字,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生:
师:看来,这个“道”字的意思还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
2、学生按初读要求自由读文。
3、指名逐段朗读全文,相机正音、评价。
(1)从同学们的表情,郑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正音“加拉巴哥岛”。理解“筑巢孵化”)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吗?生。.。.。
(2)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生:。.。.。.
(3)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老师: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师:这2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说它的只要内容。(“救幼龟”)
(4)第5自然段让谁来读呢?你听得最认真,你来决定吧。生:。.。.。.
(5)第6自然段,我要请没有举手的同学。生:。.。.。.
这两段你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害”幼龟。)
(6)第7、8段连在一起读,这么多同学啊,那这样吧,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轻轻地读,好吗?生读
4、师: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叙事味道很浓。现在你能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5、指名汇报。生:
三、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旅游、幼龟、嘲鸫、沙滩、侦查、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离巢而出、稍不留心、踌躇不前、极不情愿、结伴而出、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饱餐一顿、气喘吁吁、颓丧、震惊、悲叹。
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正音。小组齐读。(强调“踌躇、嘲鸫、愚蠢、气喘吁吁”等的读音。)
2、理解难点词语。
在这么多的词,哪几个词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的呢?生提出来,一起探讨。
3、出示本课生字,小组合作记忆生字。
幼滩侦嘲啄企愚蠢返拦鸥帽吁彻
4、提醒易错字的写法:
幼(与“幻”比较)、啄、帽;指导书写:愚、滩。
板书:我和同伴: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冷淡、若无其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回顾整体
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5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
3交流
生:。.。.。.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你觉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师采访向导:请问,你当时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呢?可为什么你又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扔向大海呢?
师: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
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自由读,齐读)在书旁边写写批注,再交流。
过度: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大家来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师: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生:。.。.。.
2、引读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引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生:(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师: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继续读文)
师: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3、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读课文,发挥想象。
1、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向导心里难受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生:。.。.。.
2、指导朗读
师: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读出他无限的悲叹:
生:(读)
五、回归整体,提升文本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在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请学生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师: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生:。.。.。.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遵循 人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一、读题质疑。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注意提醒学生读准下面字音:巢、踌、躇都是翘舌音,“颓”的韵母是uí,“鸥”是零声母。“吁(xū)”不要读成“yū”,“啄”不要少写一点。
(2)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注意:“孵”“嘲”字可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穴”字的最后一笔是捺,“餐”字要着重指导写准、写好上半部。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1)同学们,多么难忘的一次旅游啊,此时的你受到了什么教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最想说什么?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相机板书。
(2)你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学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六、总结拓展,升华“道”
(一)如果幼龟会说话,它会如何谴责人类?
(二)为了保护加拉巴哥群岛上的幼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你给岛上游客写一份“旅游须知”。
师: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通过学习课文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也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和探索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的规律。
七、拓展延伸------小辩论。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八、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1、继续品读文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2、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抓关键词、句品读。
3、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自然规律是不能够违背的,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请跟着老师再次走进神秘的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中发生的这件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悟出自然界之道。”
齐读课题:自然界之道
2、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课题的句子吗?”
(目的:引出向导的第一次语言,以此为切入点)
二、以向导的第一次话为切入点理解第一条情感线即游客们的“好心”。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1、读句子。
2、师:“叼就叼去吧,就是这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
“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读段进行思考
让学生明确:“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鸫叼幼龟。”
“就是这样的”指的是嘲鸫叼一只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
3、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段的意思吗?” (也就是嘲鸫想把幼龟吃掉。)
4、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这段话?”(指名学生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5、师:“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想?”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怜悯之心,担心幼龟会被吃掉,初于好心,所以才会焦急地想去想办法求那只幼龟。)
6、师:“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向导是个什么态度呢?请你用书中的词概括。”
引导学生找到:若无其事、冷淡
出示:向导却()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请你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再读一读向导的话。”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向导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对向导进行评价
7、师导:“旅行同伴们又是怎样的心情,请你从书中找找相关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学生画批相关的句子
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师:“读一读这句话,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紧张的语气。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出游客焦急,紧张的心情,他们这样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以上环节是为了通过让学生理解“好心”这个情感主线,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理解“好心却办了坏事”这条情感线。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了解到有时候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往往是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的道理。)
三、感悟好心办坏事即第二条情感主线:
1、师:“向导在大家极富爱心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幼龟抱进了大海,后果如何呢?请你阅读课文的6-----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画批)
2、出示:
(1) “很快引来了许多食肉鸟,这回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2)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物。”
(3)“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鸫仍静静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作为佳肴。”
3、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句话的含义 吗?”(大批幼龟受到伤害)
4、师:“究竟是为什么?”导入第六段的“向导抱走幼龟不久……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这段话
5、师:“这种后果是谁导致的?”(是我们)
追问:是我们什么样的行为导致的?
追问:“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
师:“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即使是好心有时能像我们想象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不是的,也许我们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
6、出示:如果不是我们 。
师:“你能根据你的感受把上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并说一说你的感受或用你的读书声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感受填写,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后悔)
7、师:“如果我们要不让这些海龟受到伤害应该如何做?”
(不能因为好心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有可能就好心办了坏事。这时学生对前后两个情感线有了感悟,也感悟到了由于自己一时的好心却让自己的好心办了坏事,从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了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从而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
四、升华理解向导最后发出的悲叹,揭示本课指的自然界之道究竟是什么。
出示: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分析句中带点词的用法。(双重否定表肯定)
(1)出示对比句:
A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是我们,这些海龟才受到了伤害。”
B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师:“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读句体会两句话表示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3)师:“两句话表示的是一个意思,那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那句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二句用了两个否定词,却表示的是肯定的含义即双重
否定表肯定,另外让学生体会第二句有增强的语气的作用,更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句中带点词的作用。)
2、理解完带点词的作用之后,提升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感悟理解向导发出的悲叹所要表达的深一层含义
(1)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使向导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旅行者,你肯定也在自责,你会说什么呢?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们,就不会。
(2) 在与动物的接触中,人类的哪些行为令你有同样的感慨?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们( ),就不会( ),我们( )。
(3)师;“那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向导的话的?”
(即自然界之道的含义)
(4)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你能解释本文所指的‘自然界之道’就是指什么吗?”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拓展:课外大家可以去找这样的故事来阅读,然后再读书交流。
2、延伸: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由文本走向课外延伸,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全文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感悟,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是的,自然界之道存在着许多它固有的道理,我们不可以去违背,否则将会好心办坏事。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自然之道等我们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顺其道而胜之。”
【教学内容】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理解“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2)自读表演,理解内容;(3)品词品句,积累感悟。
3、情感和态度:
(1)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读题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题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本课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幼龟进入大海,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我保护的方法,而“我们”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做了件什么事?
2、请你浏览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概括“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思考:
(1)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为什么?
(2)向导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组交流,提出疑问。
3、汇报交流。
(1)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①看见探头幼龟遇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
(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
原因是爱护幼龟,担心它受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
②不顾向导的劝阻,执意要向导把幼龟抱进大海。
(读出急切的心情。)
原因是急切地、不顾一切地想救幼龟,丝毫没有从动物的自身规律去思考。
(2)联系下文,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由焦急变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轻声读,体会“我们”震惊的心情。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幼龟,你会怎么想?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假如你就是这些食肉鸟,又会想些什么?
⑶看到一只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努力和向导一起想挽救这些绿龟,尽管我们气喘吁吁来回奔跑,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十多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4)汇报向导说的和做的。
①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谈理解
②向导在“见死不救”的呼喊中,不情愿地把幼龟抱进大海。
黑板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学生谈对重点词的理解,发表对向导做法的看法。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向导,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急切想就小海龟的人讲清原因呢?
4、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主题。
(1)“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收到巨大上海,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就海龟,但是“我们”的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们”的心情?
(2)黄昏海边的美丽自然景色和食肉鸟响彻云霄的欢快叫声像是一种讽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内心会想些什么?
(3)向导由“若无其事”到“极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把“悲叹”换个词,向导为什么悲叹?你能读出悲叹的语气吗?
(4)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5.介绍原文
本文入选课本后,结尾一句话省略了。出示课文的结尾句: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我们对自然之道不解和违背亲手导致了一些幼龟被害的惨剧。其实这样的故事我们曾经学习过,记得吗?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3、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然吗?那就赶快行动吧!
4、默读综合性学习要求
5、推荐阅读:
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板书课题:14、自然界之道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
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词语:
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
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最好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
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
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四、讲一讲身边违反自然界规律的故事同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
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拯救了一只被嘲鹰咬啄的海龟“侦察兵”,结果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课文叙事严谨,故事性强。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还特别强调“在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的陪同下。”从而点明了“我和同伴”及“向导”的不同身份,也暗示了两者对太平洋绿龟生活习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层次是不同的。
第二自然段插入对幼龟生活习性的介绍,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稍不留心”“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意在强调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第三到十一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其间,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地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先是因好心而“紧张”、“焦急”,要求向导想办法,接着,看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后感到“震惊”与后悔;“向导”本来是“若无其事”,由于同行人的“不满”,“极不情愿”地将绿龟引入大海,最后只能难过地发出“一声长叹”。
课文中向导的一句“叼就叼去吧,自然界就是这样的。”意在说明,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人类不能凭主观好恶做事。同时,也点明了课文的主旨: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课文最后写到向导的一声长叹:“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不仅仅是在说海龟,更是在呼吁:人类呀,要遵循自然规律,千万不要人为地干预。再一次点明“自然之道”。
课文主题突出,并且学生易于在读中感悟。一方面是因为选材典型,另一方面文章内容在多方面形成强烈反差,读起来扣人心弦,例如:“我”和同伴与向导在对自然规律认识上的反差,“我”和同伴的好心与所造成结果的反差,海龟入海前的平静与入海时遭到食肉鸟捕食的惨烈情景的反差等。学文时,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发展中悟出“自然之道”是重点。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
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这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应该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 )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 ),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