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怎样帮助同学们提高对此课的理解呢?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你,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导入,寻找题目和文章的切合点,批文入境,通过自读,默读,浏览、比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以及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

一、 生活导入,揭题

1、在生活中,用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总会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花就占了重要的部分,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怎样的花?

2、生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说说形容花的成语,诗句。

3、看来,花确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美化物,让人爱不释手,总想捧在手心,但在德国,他们爱花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

4、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确定学习目标

1、这方式确实与众不同,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好奇读读这篇课文吧,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边读边找找,划出文中和题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2、学习生字词语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书写:脊 嫣

3、划出文中和题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三、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齐读句子。这句话中间用了分号隔开,紧密联系了两个方面的意思。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画上直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虚线。

2、研读句子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从哪里看出来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1)、理解“家家户户”,说明德国是一个爱养花的民族。

(2)、“都……都……都……”,“脊梁”,体会每一户人家爱花之真切,与众不同,把美丽展现给别人,创造美丽,体现出德国人的心灵美,从而体现出民族的奇特。

(3)、对比句子感悟“临街”,体会德国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人,为大众着想,把这种养花的行为看成自己的义务,这是一种“我为人人”的境界。

a、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窗户的外面。

b、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4)、当时,作者第一次去德国就被这奇特的景象给吸引了,不禁感到-----吃惊、奇怪。

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这段话。

(5)、理解“莞尔一笑”

我的吃惊,我的奇怪,让我情不自禁问起了房东。

师生合作朗读,师当作者,生当房东。体会莞尔一笑,德国人习以为常的作风。

小结过渡:透过语言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就是创造美丽的美好品质,体会到德国人“我为人人”的心灵美。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感受一下。

正是这样,这样的景色人人都能看到,条条街道都拥有,自由读“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句子。

3、研读句子二: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读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a、相机理解“花团锦簇”,这花是一团团,一簇簇的,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竞相开放,异常茂盛,让我们看到了花开的形态美。

b、 “姹紫嫣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呢?是啊,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你家种这种花,我家种那种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让你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了左边,右边的花又映入眼前,一抬头,看见楼上的花,一低头,又看见楼下的花,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欣赏了这种花,还有另一种花等着我们欣赏,真叫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c、这种景象,平时我们只能在哪里见到?是啊,这街道仿佛就是山路,这两旁的房子就仿佛是开满花的山,我们仿佛在走山阴道,让人神清气爽的。

走过这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走过另一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走进随便一条巷子里,生读:抬头向上看——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走过任何一条街——

(2)看来季羡林老师不愧是语言专家,就从这几个词语就引起我们这么多美好丰富的想象。

4、研读句子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是的,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多么值得仔细体味呀。让我们再一次从人们养花与赏花的经历中去品味这种美好的境界吧。接读句子:

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

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3)、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德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呀!

(4)、其实,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种耐人寻味的美,用我们会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

写话练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5)、生活中,我们都在创造美,奉献美,也享受着别人给予的美,如果人人都能这样,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和谐,更美好。让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心境,去创造这样的境界吧。

四、拓展提升,内化行动

齐读诗歌《给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的眼里。

五、板书设计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有奉献就会有收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会写生字“暇”。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家里养花吗?你养的花给谁看?(自己的花是让自己看的)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和养花有关,不过不是给自己看,而是给(指板书:别人)看的。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羡林,对于季羡林我们并不陌生,上册学过有关他的一篇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有个写作背景:1935年9月,季羡林经清华大学的推荐,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1945年1O月回国,留德十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廷根,感慨万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短文就是作者重返哥廷根后的所见所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德国,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学检测

出示词语:

脊梁莞尔一笑耐人寻味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1)找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汉字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词都有着不同的风韵。当我看到“莞尔一笑”,我就仿佛看到一位女子轻轻的、微微的迷人的笑。当你看到“花团锦簇”就会想到(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当你看到“姹紫嫣红”就会想到(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

(3)“应接不暇”在文中这句话中: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联系这句话你能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指导书写生字:暇“暇”是“闲暇,空暇”的意思,它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学生书写两遍。“应接不暇”的近义词(目不暇接)

(4)所以词语也是有感情的,有的词语就是一幅画,让我们齐读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来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讲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对德国人__________感到吃惊。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颇耐人寻味。四五十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三、感受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学习第三自然段

重返德国发出怎样的感慨:(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的?找出相关的段落、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学生交流第三段:

1、找生读

2、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找生读。

读后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花多、花美)哪些词可看出“花多”?(花团锦簇、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出示画面,)除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还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美丽的画面?(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五彩斑斓花香四溢芳香醉人沁人心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除了这些词语,我还有句名联:姹紫嫣红三春晖,赏心悦目百事兴。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什么感觉?那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找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道吧。(老师读前文,学生补全后文)引读:你瞧,背着书包放学归来的孩子,走过任何一条街——

你看,辛苦工作一天的大人们下班回家,走过任何一条街——

还有在德国留学的季羡林先生,走过任何一条街——

4、作者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望着一簇簇、一团团美丽的鲜花,真是一种享受,不由的发出这样的赞叹:(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5、看到这么奇丽的景色,面对这么奇特的民族,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种境界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在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我把课文内容改了一下,补充句子:因为(我为人人),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因为(人人为我),所以,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调换了位置,你明白了什么?(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境界。)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好的境界,齐读。

6、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7、小练笔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__________的。

(班级图书角、献血的时候、捐款的时候、轮流做值日的时候)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第三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重返德国,体会“美丽”,学习第四自然段

作者留德十年,他曾把哥廷根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当四五十年后,他又踏上德国的土地,来到昔日熟悉的街道,当主人问询有何变化时,季羡林先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变化是有的,但美丽没有改变。”)同学们猜猜,这些年,德国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又没有变呢?学生说。

是啊,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着沿街的风景,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

《依然》

四五十年后,

我又回到德国,

发现______________变了,

但是,____________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依然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依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依然没有改变

8、时隔几十年,德国人养花的习俗没有变,美丽依然没有变,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推荐阅读

是啊,德国街头美丽的景色和爱花的风俗始终没有改变,难怪作者:仿佛回到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是极其爱做梦的,留学期间,他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亲爱的祖国;离开德国时,他说“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这样飞过去了”。

你想读懂作者的思乡梦吗?你想了解作者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吗?你想知道离开德国时女房东欧朴尔太太为什么会嚎啕大哭吗?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你会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思路】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寻找“美丽”。

1、由课题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季羡林与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变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对话,板书“美丽”。

3、激趣。

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寻找他眼中不变的美丽。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丽”。

1、阅读,与文本对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你觉得美丽的语句。

2、交流,与同桌对话。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品读,与作者对话。

指名读句子,汇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如下:

⑴“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关键词:脊梁

角色迁移体验:如果你来到德国人的家里,看到这些花的脊梁,会怎样想?

⑵“走过任何一条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关键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创设情境想象:走在德国的街道上,我仿佛看到了。

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关键词:人人我

句式变换对比:只有(人人为我),才能(我为人人)。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作者从中品味到什么?

4、感悟,与美丽对话。

联系生活感悟。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类似体会?请谈一谈。

延伸阅读拓展。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

诗中的“风景”与文中的“花”有什么联系?

三、情感共鸣,内化“美丽”。

1、再读对话,情感共鸣。

指名朗读课文结尾一段,紧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两句,激发情感共鸣。

2、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作者在结尾写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他会梦到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经历,写一段话。

3、结语。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来到德国,感受这方景色的奇丽和这个民族的奇特。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再次来到德国,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在文中找出来,一起回答:“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4、(稍等片刻)一起来欣赏第二自然段。谁愿意为大家美美地读一遍?

(指名读文)

(读后正音:脊梁)

5、交流指导:

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指名回答)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一起来读这几句话。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可见德国人的确都爱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我想他们养花不仅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为了让别人能欣赏。”“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大家共同分享美,多好啊!”)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

“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微笑。)

6、补充材料:

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善良、淳朴。)

小结: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人的心灵美 。)

三、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

(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第2、3句。

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致?

(指名答。)

“我仿佛看到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团,那儿一簇,都在微风中舒展着娇嫩的身姿。”

师:说得多好,这正是──花团锦簇

“我仿佛看到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娇艳欲滴,成百上万只蝴蝶在花丛穿梭着,构成了一座七彩的虹。”

师:多美,这正是──姹紫嫣红

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花,置身其中,怎不让我们看的人──(一起说)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呢?

3、谁能读出花之美?指名读文。一起美美地读一遍。

4、仅仅是花美吗?师读后3句话。

5、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指名答。)

小结: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合上书,我们一起回想一遍这一段的描写,一边再次仔细体会这种境界。

引背:

正是这样,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家家户户──,许多窗子──,汇成了──,让我们看的人──,每一家都是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

能一起背一遍吗?

四、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填空练习: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都在养花),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莞尔一笑),满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境界依然(颇耐人寻味),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齐读文章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全文,课后练笔

1、总结:

季先生从德国人养花中,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大气和风尚,把养花上升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当“我”为别人奉献的时候,别人也在为 “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营造并享受生活的美丽。这正应了那句曾流行一时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只将这种爱挂在嘴上,而德国人却不声不响地将其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平易而淳厚的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奉献的民族传统。

板书: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2、课后练笔: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后写一写有关事例。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