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构建温馨和谐课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温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把课堂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营造语文教学情境,构建温馨的学习氛围 要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设计相适宜的语文情境,深入浅出,丝丝相扣。如教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时,可先放颐和园的鼎盛时期图片,教师当“导游”带领学生浏览颐和园,让学生陶醉在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中,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温馨大家庭 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语文学习课堂,真正使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地在教师制定的目标轨道上运转。师生互敬互爱,学生把教师引导当成一种求之不得的教育机会,教师视学生成长进步为自己的荣耀,彼此心心相印,视为知心朋友,共同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分享语文课堂带来的快乐。
用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艺术一直是好的教师追求目标,讲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生动活泼,不拘一格,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突出,简略得当,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这样的授课艺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制作声情并茂的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静动结合,说做结合,同老师一起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感悟语文知识。如笔者在制作四年级上册《观潮》课件时,首先就要下载钱塘江涨潮的壮观场面,让学生描绘“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恢复平静”等情境,感知课文,发挥想象,提升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用木材做成的?木材来自哪里?如果在我们的环境中没有树木行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引发学生联系实际引起思考。
鼓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多视角看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不同的答案。这样有利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
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动手动脑的能力,经常组织朗读、书法、作文、故事会比赛,指导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广泛兴趣,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潜移默化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赏识与情感教育的方法
紧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课堂上活灵活现,让课文中的事例打动学生的心,总之,尽可能让学生走进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文,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教材的情感中兴趣倍增。如教四年级上册《长城》时,教师就要把热爱长城与热爱中华民族联系起来,要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调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大多是文情并茂的经典。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既要读出节奏,又要读出文章的情感意境,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情感的海洋陶醉、遐思。
用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师生的面目表情是情感信息的体现,是师生心灵交流的窗户。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恰如其分地用自己丰富的五官表情,形象直观、情真意切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心灵体会与感应。如解释动物的叫声,教师就可以模仿;人物的不同笑声,如“讥笑、偷笑”,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用肢体语言做出示范。
他的家族非常庞大。从盛宣怀的祖父盛隆算起,二百年间共繁衍了八代子孙。盛宣坏本人先后娶过七房太太,生下八儿八女。这期间,他们既拥有过上千万家财,也遭过两次抄家(辛亥年间和“”期间);得势时可径与天子对话,衰败时竟落了个尸骨无存;有钱时可捐出五六百万遗产,没钱时八个人睡一间厨房……其间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简直就像―部上海版《红楼梦》。
不过,“积德之家,始有余庆”。百年沧桑后的盛家,重又光鲜亮丽起来一盛宣怀的一批曾孙“承”字辈正在崛起。
外滩“丑小鸭”与盛宣怀的大手笔
外滩一溜排开的24栋大楼中,最不起眼的是福州路以南那栋三层小楼――轮船招商总局旧址(外滩9号),比起隔壁的汇丰银行大厦,显得十分局促。这也难隆,19世纪末的外滩属于中国人的建筑只有两栋,是外滩最小的两栋建筑,很能反映晚清积贫积弱、民族工商业初创时的窘迫。
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距今已有139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轮船舫运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公司,盛宣怀受命起草了第一个轮船招商局章程,先后出任会办和总办(总经理)。那时中国沿海和长江航运早已被英国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和美国的旗昌洋行所垄断,要打破洋人的一统天下,从洋人手里夺回利权,困难重重。盛宣怀与洋人斗智斗勇,终于三分天下而得其一,成为与英商怡和、太古并驾齐驱的大型企业。这期间一个重要的决策,是把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吃掉”。
轮船招商局最初只有6条船,依靠承揽漕粮(各地每年向朝廷输送的粮食)和官货与外商大打降价战,外商渐渐不支,只好乖乖地坐下来,三次跟盛宣怀签订“齐价合同”。旗昌轮船公司亏损已重,声言以222万两银出售全部轮船和码头。盛宣怀等合计了一下,决定一举盘下。但是公司在降价战中利润已降到七厘,何来200多万?盛宣怀立马奔走各地筹款,上到李鸿章,下到地方督抚,人家推说没钱,他就跟人家打“蘑菇战”。首批付款40万迫在眉睫,不能“蘑菇”,怎么办?盛宣坏毅然自掏腰包40万,先行垫付。这在当时绝对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外舆论哗然,轮船招商局一下子有了二三十条船,还有十几个码头和货栈,实力大大增强,可以挺直了腰杆与英商叫板了,被日本人誉为“清廷风雨破屋中的一张新桌子”。
轮船招商局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已拥有477条船。后来总部迁到香港湾仔,建起了巨型的玻璃大厦,现已拥有2000亿资产,但是它的“根”就在外滩9号。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旧址,也是盛宣怀的杰作。这家银行创办于1897年5月27日,是中国第一家银行。该银行在盛宣怀主持下,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银行章程,是上海最早发行钞票的华资银行,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开创意义自不待说,解放后经公私合营并AT中国人民银行。
当初盛宣怀办银行,能不能赚钱,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在观望。额定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商借清延度支部库银200万两。然而实行起来困难重重,官方的度支部说话不算数,答应借200万两而只到位100万两;招募商股,除了盛宣怀主持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其余应者寥寥。动员来的九位总董每人不过出五万两、十万两,意思意思。盛宣怀没辙,找到也的老上级李鸿章。那时李鸿章早已因甲午战败而落势,正在军机处坐冷板凳,但他还是拿出几十万两私款支持盛宣怀。最后李鸿章与盛宣怀各自投资三十余万两,总共70万两,加上其余各款,中国这第一家银,亍方才“干呼万唤始出来”。
静安寺红楼的汉冶萍“八卦”
北京西路万航渡路路口那栋交通银行大厦的后面,有―栋十分漂亮的西式红砖洋房,现在是警备区老干部门诊部和活动室,当年是上海滩大富翁云集的地方――汉冶萍公司上海俱乐部。
汉冶萍公司是盛宣怀于1908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厂矿企业在湖北和江西,而投资的大老板们基本都在上海,这个俱乐部就是他们开会议事、招待宴请的地方。
汉冶萍公司包括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原先是张之洞的官办厂矿,18%年亏得―塌糊涂,实在办不下去了,交由盛宣怀接手,先后招股200万两,改为官督商办。盛宣雨采知钢铁乃一国工业之命脉,竭尽全力予以呵护,明知是个亏损企业,仍率先大笔投资,他最终持有股票134000股,当时价值670万元。但是,汉冶萍公司的命运很不好,是盛宣怀一生倾陆心血最多,但也是麻烦最多、磨难最多的一个企业。
盛宣怀办企业,一般少则一年,多则几年就被他“搞定”,而这个倒霉的汉冶萍,从他18%年接办算起,至1907年新炉出钢为止,整整耗去十一年光阴。问题的症结居然是张之洞闹的大笑话。
原来,汉冶萍出产的钢材不知何故,看样子挺好,可是中看不中用,动辄就断裂,与外国进口的钢材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就有人说闲话:你盛宣怀扛着朝廷的大牌子,责令各地督抚必须购买国产钢材,尤其各地正大力举造铁路,清廷命令必须购买汉阳铁厂出产的钢轨,以挽回利权。但是你的质量不过关又作何讲?钢轨一再断裂,经常更换费时费力且不说,成本必然上扬,更危险的是要是出了车祸,造成惨剧,谁还敢乘火车?无人敢乘火车,铁路办之伺用?盛宣怀为此大伤脑筋。
他央时巴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他不明白,一样是优质煤、优质铁砂,一样是洋人技术和西式机器,为什么洋人炼出来的钢就优质,而自己炼出来的就不行呢?既然洋技师也讲不清所以然,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派人到国外的炼钢厂去侦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对照,看我们与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1902年,就在他的老父盛康去世的那个月,心力交瘁的盛宣怀,病中提笔向清延打报告,要求派员出国考察,他要派李维格(汉阳铁厂厂长)去详加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李维格不负厚望,考察国外各厂后,终于找出了汉阳铁厂的症结。原来中国国产钢材太脆、易断的原因是矿石含磷太多,因而在冶炼的过程中,理应采取去磷法。而当初张之洞购买设备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关键I生的问题,所采用的机炉都使用酸法,这么一来,不仅不能去磷,反而使情况更糟。这一南辕北辙的战略错误,使中国的钢铁工业“糜去十余年之光阴,耗尽干余万之成本”,损失l参痛之极。那时自己不懂技术,只好依靠洋人,而洋人居然“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根本就在故意扰乱,或许是依据背后人的指示行事。事过一百年后回头看,中国钢铁工
业起步之艰,由此可见―斑!李维格回国后立即向盛宣怀建议,必须
重新购置设备,改造旧炉,将原来的贝色麻酸法废弃,改用马丁碱法之炉,同时改进工艺,以去磷质。这样,就使“十余年未解之难题,一朝涣然冰释”。从李维格回国到炼出合格的钢材,又用了5年时间,距盛宣怀第一次到湖北找煤办矿,已经30年过去了……至此,汉冶萍才算真正站住了脚跟。于是,直到1908年汉冶萍才正式宣告成立,盛宣怀出任第一任总理,李维格出任协理。
可是1909年的中国,距辛亥革命只有两年了。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盛宣怀逃亡日本,汉冶萍又经历了一场来自政治因素的剧烈动荡。辛亥革命期间,为巩固新生的民国政权,孙中山请盛宣怀代为向日本人借款,就以汉冶萍公司作抵押,而日本人趁棚提出要中日合办,股东们不答应,于是苦了老盛,几头奔畦。
这栋红楼里还住过一个大人物,即盛宣怀的亲家、曾任北洋国务总理的孙宝琦。他担任过汉冶萍董事长,1928年北洋政府后到上海,直到去世。孙家与盛家有两门姻亲――他的大女儿孙用慧嫁给了盛宣怀的四盛恩颐(盛恩颐出任民国期间的汉冶萍总经理,也是这里的常客);他的四儿孙蔚青(用岱)又娶了盛宣怀的侄女盛范颐。自然,孙家也是一个豪门,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蕃嫁给了张佩纶的儿子张廷重,于是成了张爱玲的后母。孙宝琦的母亲又是张佩纶原配夫人朱芷芗的亲姑妈,所以,盛家、孙家、张家、朱家早就捆在一起,成了自家人了。
玉佛寺的特殊功臣
安远路上的玉佛寺与盛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盛家为老人做法事首选玉佛寺,因为盛家对玉佛寺有特殊的贡献,尤其是盛宣怀的庄夫人(庄畹华,常州状元之后),现在玉佛寺所在的地皮就是她捐献的。庄夫^是盛宣怀事业最兴盛时期的压寨夫人,盛家后代中最得宠的老四盛恩颐和七小姐盛爱颐,都是她亲生的。
1900年,庄夫人的族人庄篆,在江湾铁路车站附近捐献了一块地,初期的玉佛寺四进七十二间精舍乃赖以建。不料辛亥革命期间寺庙被毁,盛家帮人帮到底,乃腾出麦根路的房舍来供奉两尊高大的玉佛。1918年,盛宣环去世后的第三年,庄夫人捐出槟柏陆咯(今安远路)的十余亩地以及大笔钱款,侧曾人重新建寺,十年后建成,这就是现在的“玉佛禅寺”。庄夫人是虔诚的佛教徒,家里常年设有佛堂,香火不断。她除了每年向玉佛寺捐款,还在家里安排几名裁缝和绣工,常年专为玉佛寺绣制布幔、桌布、椅套、窗帘等,据说当年捐献的绣品到现在还没用完。
做善事在盛家是有传统的,冬施棉衣夏施凉茶,年年如此,他家的广仁善堂就是专向穷人施药的地方。盛宣怀去世前立有遗嘱,将其遗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救济盛氏大家族中贫苦人家并从事慈善事业。这项遗嘱的执行人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辛亥革命后李经方在上海当寓公,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盛氏财产清理处,负责清理盛宣怀名下的所有财产。他们经过两年半的工作,于1920年1月公布了结果,认定盛氏财产截至1920年1月止,总额为银元12,49万3868两8钱5分5厘,扣除应偿款及提存各款153万2450余两外,实际还剩1160多万两。这是公布于当时《申报》上的数字。盛氏后人捐出其中的一半建立了愚斋义庄。
宋子文在盛家豪宅
盛宣怀有8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4人,即老大盛昌颐、老四盛圈恩颐、老五盛重颐、老七盛舁颐。他们子承父志,除了在老太爷创下的企业中觚只外,自己也各有企业。老大盛昌颐学问最好,是光绪辛卯(1891)年举人,曾任湖北候补道、德安府知府等职。老四在其父去世后任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一生风流倜傥,花边新闻不少。老五是溢中银公司的董事长,还是房地产巨商。老七抗战前是苏浙皖三省税务总局局长,上海东华足球陟创办人,抗战中去重庆办实业,也是标准的大财主。但是要论做生意的稳健,要推老五盛重颐。
淮海中路1517号,现为日本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官邸的那栋花园洋房,30年代到40年代后期,是盛重颐的私宅,属于上海滩顶级的花园豪宅。抗战期间盛重颐没去重庆,据说有汉奸嫌疑,此楼曾一度被查封,不过由于宋家人帮忙,封条很卡就被撕掉了,而且宋蔼龄、孔祥熙夫妇还来此住过一段时间,因为抗战胜利后他们从重庆返回上海,原先的住宅需要晏整修,就临时雌在此,盛老五自是求之不得。
北伐成功后,宋子文也曾来过一次,是盛老五专为他安排的一次会见,要见的是宋子文初恋情人――盛宣怀的七小姐盛爱颐。
盛爱颐是庄夫人的亲生女儿,其父去世时才16岁。她的胞兄盛老四整天忙在外面,她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庄夫人有什么私密的事,多半由她出面周旋,故不到20岁就见多识广,伶牙俐齿,以“盛七”闻名沪上。当时宋子文(朋友们都称他为T、V)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不久,由其大姐宋蔼龄引荐,当上了盛老四的英文秘书,因为宋蔼龄之前当过盛家五小姐盛关颐的家庭教师,与盛家上下都熟。宋子文常到盛府汇报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近盛七小姐。宋子文长得一表人才,举止儒雅得体,很陕氟徽人的信任。不久,他担任了七小姐的英语教师,经常向她讲述大洋彼案的异国风光及风土人情。七小姐未出过国,那颗高傲的心,渐渐向他靠拢了。
可是事情并非像宋子文想的那么罗曼蒂克,庄夫人硬是不同意这门婚事。她叫大管家李朴臣去打听宋家情况。李朴臣回来禀报说:“宋家是广东人,信基督教的,父亲是教堂里拉洋琴的。盛宫保的女儿怎么可以嫁给这样的人家?”庄夫人明白了,门不当户不对。那时盛家虽已失去了盛老太爷,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上海滩仍能呼风唤雨。而宋家是传教士家庭,虽然兄弟姐妹都留过洋,但还远未到发达的时候。盛老四一个电话就把小秘书踢开了,将他调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当会计科长。宋子文明知是调虎离山,去对付了几天,不久又返回上海。
1923年2月,陈炯明兵变被平定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重建革命政权,急需人才,宋子文由其二姐宋庆龄引荐步入政坛。当时孙中山一封封电报催其南下,宋子文放心不下七小姐,力劝一起同赴广州。七小姐思前想后,还是离不开母亲。她最后掏出一把金叶子(树叶造型的礼金)交给宋子文。她知道宋子文没有钱,是给他作路费的。她对宋子文说:“还是你自己去吧,我等你回来。”宋子文很失望,握着金叶子说:“我真心感谢您,这些就算是借给我的路费吧。”
谁知宋子文一去好几年,当他再回上海已是“使君有妇”,有了张乐怡夫人。盛七由此大病―场,直到32岁才与庄夫人的内侄庄铸九结婚。宋子文自觉对不起七小姐,想对她作些解释。就托盛老五在其豪华公馆安排了一次下午茶。但七小姐心高气傲,扔下一句“我丈夫在等我呢”甩门而去,宋子文讨了没趣,以后再也不进盛家门。
民国期间,盛家很快没落了,有时还不得不求助于宋大部长。抗战胜利后,盛毓度被投入监狱。盛毓度是盛老四的二子,早年留学日本,抗战爆发后返回上海,曾在复兴银行做过事,又在日本领事馆当过秘书。他“人在敌营心汉”,与戴笠单线联系,曾营救过一些人士,戴笠飞机失事后,他有口说不清,被“挂”了起来。盛家兄妹急得团团转,最后只好央告七小姐给宋子文打电话,请他出面帮忙。当时宋子文已是行政院院长,放不放人全他一句话。盛毓度的原配夫人叶元婵甚至跑到七小姐面前长跪不起,逼着七小姐打电话――你不打,我就不起来!
七小姐心里窝囊,当初不屑于理睬的T、v,如今倒真的要求他了。盛毓度是亲侄子,不能见死不救。于是答应叶元婵:电话只打一次,成就成,不成就算了。想不到宋子文那头很痛快,一口答应了。七小姐想,此事不能含糊其词,必须讲好具体时间,于是苛刻地提出:“我想明天中午跟侄子一起吃饭。”电话那头一声:“OK!”放下电话,满屋子的人一阵狂喜,而七小姐却一降心酸,她明白,宋子文心里还是有她的。第二天中午,盛毓度果真被放出来了。
盛家其他几个小姐表面上嫁得都很风光:四小姐盛樨蕙嫁给晚清上海道邵友濂的二儿子邵恒;五小姐盛关颐嫁给福建籍富商林微阁;六小姐盛静颐嫁给南浔首富刘镛的孙子刘俨庭;八小姐盛方颐嫁给大盐商周扶九的外孙彭震鸣。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种曲折,一言难尽。百乐门超级婚礼
盛毓邮是盛老四的长子,出生在一个意味深长的年头――1911年。这一年既是盛宣怀官至邮传部尚书(即交通、邮电部长),仕途到达极致的年头,又是盛家走下坡路的开始。其祖父为其取名“毓邮”,小名“传宝”,把“邮传”两个字都嵌进去了,但老太爷邮传部尚书的位子只坐了10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所以从他出生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一种盛极转衰、日落沧桑的氛围中。盛毓邮是百年盛家的见汪人,又是一个穷则思变、东山再起的实业家,颇具传奇色彩。
盛毓邮在大家族析产时,分到了116万零586两银的遗产,包括很多地产和股票,那时他才9岁,就成了百万富翁。按说他是第三代,祖父的遗产还轮不到他,但因为盛家老三盛同颐早逝无子,盛毓邮过继给盛同颐,于是继承了三房的全部份额。
盛毓邮是盛家哥儿们中最用功的一个,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留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读商科,回沪后打理自己的公司和产业。归国后他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婚事。1936年,他娶了一位漂亮小姐为妻,在静安寺百乐门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婚礼。新娘子任芷芳是晚清疆臣任道的曾孙女,端庄典雅,温婉可人,典型一个东方美人。
关于盛毓邮、任芷芳在百乐门的婚礼,至今还是老上海津津乐道的话题一
盛家包下了整座百乐门舞厅,请了数百名亲朋好友,静安寺一带路为之塞。新娘子有一群伴娘,个个花枝招展;新郎官有一群伴郎,个个彬彬有礼,还有手提花篮的男女小傧相,一路撒鲜花,完全是西式婚礼派头。新娘子长长的、雪白的昏纱,从舞池中心一直拖到大门口。他们的证婚人是上海滩鼎鼎大名的虞洽卿――婚礼毕后还不算完,婆家大宴宾客三天!盛家的排场不仅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还要请戏班子唱堂会,因为盛家老老少少都是戏迷,不办堂会显不出气势。任芷芳本^也会唱,她迷程派戏,一辈子沉湎其中,其乐无穷。
这些都是老上海的“闲话”,笔者以前只是听说而已,2009年春天到东京,第二次见到任芷芳的时候,承蒙老^家好意,让我看了当年百乐门婚礼的成套照片,才知老上海们的闲话不虚,真是花团锦簇,锦衣玉食,人山人海,把百乐们得水泄不通……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他们突然变成了“无产者”。1960年,先期到达东京的盛毓鼢协了留园饭店,请盛毓邮来帮畦,于是他就像工仔一样来到东京。数年后,他们夫妇白手起家,亲自买菜、烧饭、打扫店堂,开办了一家中国小吃店,后来逐步发展,聘请了名厨吴国祥掌厨,很快,他们的酱猪蹄、红烧划水、明虾豆腐、红烧排翅等当年的盛家菜不胫而走,尤其小笼包子皮薄馅嫩,咬开来一包汤汁,极受日本市民欢迎。后来还在东京闹市区开设了分店,现已发展为七层楼面的新亚饭店。
他们的儿子盛承洪和盛承兴都是美国留学生,秉承了父母自立自强的心志,事业各自有成。盛承洪至今还记得他60年代在美国大学食堂洗碗的情景,当时每小时1美元,为旅馆擦窗,每小时2美元……现在,他继叔叔盛毓度之后,成为第二任东京留园株式会社社长。
无法割舍的留园情结
苏州留园是盛宣怀之父盛康于19世纪70年代购买的园林,江南四大园林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盛家子孙为缅怀祖先,常把他们的企业命名为留园。在东京有盛毓度创办的留园株式会社,他还向上海交大捐献了一座留园宾馆;在香港和深圳各有一家留园饭店,老板是盛宣怀的另一个孙子盛毓凤。近年来在上海陕西南路上又开出―家留园饭店,以上海菜享誉沪上,是盛宣怀的曾孙盛承洪与朋友合股开办的。
20世纪50年代初,盛家已全面衰落。盛毓度(1913-1993)抱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信念,再次东渡。1960年7月他创办留园株式会社,兴建了一座中国宫殿式的高级饭店――留园饭店,以高档的中国名菜在东京独树一帜。东京各大产业集团,各方知名人士,甚至日本政府政要,都愿来此设宴。日本历届首相如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等均多次光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财阀洛克菲勒,前国务卿基辛格都曾兴致勃勃去品美味佳肴。
盛毓度不仅是个成功的实业家,还曾为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做出过贡献。他以留园饭店为基地,广交朋友,大搞“留园外交”,写出了五部著作,论述中日关系。
引言
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客满意度评价的基本原理是运用合适的方法测评游客满意度,从而找出服务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旅游景区的大部分服务具有无形性和间接性,多数游客选择自行游览的游览模式,游客与服务人员直接交互的机会较少,因此对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评价具有一定复杂性。1984年美国学者G.Lynn Shostack和Jane Kingman Brundage等人提出的服务蓝图技术,站在顾客的角度描述企业提供服务与顾客接受服务的工作流程,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考虑到服务蓝图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和无形服务有形化的特性,服务蓝图特有的反映系统支持功能,以及景区游览路线的可视化和可塑性,本文将服务蓝图技术引入到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中,将服务蓝图法与游客旅游路线相结合,构建旅游景区服务蓝图,并基于此建立适用于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
一、服务蓝图
(一)服务蓝图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服务蓝图(Service Blueprinting)理论由美国学者G.Lynn Shostack于1984年提出,她将服务蓝图定义为“服务所有要素的组合图表”。比较详细的一个定义概括为:服务蓝图是一种基于流程图的服务分析设计工具,合理划分服务过程模块,再逐一描绘服务系统中的服务过程、接待顾客的地点以及顾客可见的服务要素,是解决服务叙述不完整、过度简化、描述偏差和解释困难等问题的方法论(Shostack,1992)。
服务蓝图主要由4种行为、3条分界线、连接行为的流向线和设置在顾客行为上方的有形展示构建而成。其中,四种行为包括顾客行为:展示了顾客从进入到离开服务系统的整个行为过程,把顾客的行为步骤和行为过程置于服务蓝图的上方是为了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前台服务行为:前台服务行为是指前台直接与顾客接触且服务于顾客的员工行为,是顾客能够直接感受到且看得见的行为活动;后台行为:是发生在幕后、不直接与顾客发生直接接触的员工行为,如景区官网的技术维护人员;以及系统支持行为:系统支持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给前台与后台员工的支持性工作内容,可以是系统性文件或管理系统等。
(二)服务蓝图应用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服务蓝图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方面。服务蓝图作为一种产生于服务业的管理工具,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分析服务蓝图,离不开分析顾客与员工接触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服务接触点。冯俊等(2013)将服务蓝图技术应用于北京燕莎奥莱商场的服务质量提升,详细描述了失败点、等待点、判断点、体验点、促销点5类关键点,并指出关键点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路雷,冯鼐(2014)以青海省倮宾馆的服务蓝图设计为例,在分析关键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公务酒店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问卷测评。将感知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服务接触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起来,结合问卷分析结果,提出提升该宾馆服务质量的建议。美国的Hsiang Ru Chen, Bor\Wen Cheng(2012)将服务蓝图应用于医院的管理系统,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的满意指数。
二、游客满意度
(一)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含义
本文认为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景观、基础设施、娱乐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过程需求程度的综合心理评价。可以说景区运营过程中每一个服务流程或服务支持过程都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影响。本文将基于旅游景区服务蓝图,根据游客关键服务流程步骤,以及结合历史文献研究,构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二)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文献回顾
根据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本文主要回顾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构建方法的相关文献。王恩旭、武春咏(2008)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满意度的研究,对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李晶博,钟永德等(2008)从游客的个人特性、游览动机、游客对公园的预期想法与实际体验进行研究,根据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在分析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指数的测评模型。温碧燕(2006)以Olive的期望不一致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旅游服务顾客满意度模型,并在模型加入了服务公平和消费情感两个变量。李万莲和王梅(2010)以顾客感知实绩模型为基础,从旅游服务质量的6个方面进行游客满意度测评,并以宏村为例,分析了游客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后发现,几乎没有将服务蓝图技术应用于旅游景区的服务研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来旅游景区中游客的游览行为具有灵活性,不利于在服务蓝图中展现游客行为;二来游客作为服务接受者,接受旅游景区的间接服务,而景区为游客提供的直接交互服务较少,服务蓝图中的前后台服务行为区分不明显,且相对于系统支持行为来说较少;三来而服务蓝图流程呈现功能是更为图形化和模板化,而景区服务系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造成绘制景区服务蓝图的复杂性。
三、服务蓝图技术在颐和园景区的应用
(一)绘制颐和园旅游景区服务蓝图
本文绘制景区服务蓝图的思路如下:首先,本文选取颐和园为研究对象,绘制旅游景区服务蓝图的目的并非给出既定模板,而是通过实例说明服务蓝图在景区的可用性以及基于服务蓝图构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可实施性,因此以游客一般游览过程中会经历的行步骤为线,绘制游览概念蓝图,具有一定针对性;其次,针对景区服务特殊性,本文对服务蓝图的版块进行部分改进,考虑到景区服务的特殊性,其后台服务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为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提供支持,而且很多后台服务行为不是直接作用于一线员工,所以为使服务蓝图更加紧凑美观,支持系统更加完整,本文将景区的后台服务行为融入系统支持行为。
本文以颐和园旅游景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充分了解游客在景区内外的游览活动,充分获取信息。以游客的游览活动为切入点,从游客准备前往颐和园到最终离开颐和园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过程为主线,结合服务蓝图理论绘制景区服务蓝图,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展示如图1所示的概念蓝图部分内容。
从图1中可以看出,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步骤一般包括:获取信息―到达景区―购票―检票入园―景区游览―娱乐购物―就餐―上洗手间―休息―离开景区。每一步骤对应着游客可以感知的有形展示,有形展示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元素;在游客行为步骤过程中,会涉及到与一线员工的接触,流向线与互动分界线的交点表示服务的接触点;最后一行表示系统为游客游览提供了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系统性支持。
(二)构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思路
本文在对以往有关顾客满意度的文献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以顾客行为流程为线索,绘制景区服务蓝图,该图中不仅显示了游客的行为,同样展现了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有形展示,以及相应的系统支持。游客在旅游景区的一系列活动共同构成游客的完整游览经历,服务蓝图中每一环节、每一细节的改善都会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影响。充分分析服务蓝图中列示的顾客行为、有形展示、一线服务行为和系统支持行为,按照全面性、代表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构建项目层指标;由于游客购买的景区服务产品具有组合性和整体性,所以在构建指标层因素时充分理解服务包理念,充分分析服务蓝图中包含的显、隐、支持设施和辅助产品,构建了分析体系的指标层。
2.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原则和思路,构建颐和园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游客对景区游览的满意度评价体系由3层评价指标构成:(1)第一层是目标层,即游客总体满意度A1;(2)第二层是项目层指标,以往相关文献研究常按照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的内容构建指标体系项目层,但是往往无法实际贴合游客的实际情况。本文项目层指标紧随游客步伐,依据服务蓝图中游客行为活动列示,包括:获取信息B1、到达景区B2、购票B3、检票入园B4、景区游览B5、娱乐B6、购物B7、就餐B8、上洗手间B9、休息B10、离开景区B11,11个指标;(3)第三层次为指标层,是对项目层各指标所涉及的服务包进行充分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设定。由此初步设定出颐和园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设计预调研问卷,实施预调研后修改指标体系,最终制定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对应为B1(官网信息的完备性C11,电话咨询服务的效率C12,微信公众号C13,口碑宣传途径C14),B2(景区门前的环境C21,景区指示牌的清晰度C22,停车过程的流畅度(自驾)C23,游客中心的设施C24),B3(售票员的服罩柿C31,等待服务与排队管理(旺季)C32,门票价格C33),B4(检票的流畅度C41,检票员耐心热情C42,排队管理(及时指出插队等不文明现象)C43),B5(景观特色C51,景区地图易读性C52,指引员的态度C53,导游讲解服务质量C54),B6(项目价格C61,安全维护C62,服务等待C63,项目种类C64,项目设施维护C65),B7(商品价格C71,旅游商品特色C72,购物场所秩序C73,购物环境C74),B8(餐饮价格C81,就餐环境C82,餐饮口味C83,饮食安全卫生C84,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效率C85),B9(洗手间指引标识清晰度C91,环境干净整洁C92,洗手间设备的完备性C93,洗手间的等待休息区C94),B10(游客公共休息设施整洁C101,休息区的卫生情况C102,休息环境的氛围(是否嘈杂等)C103,休息区的遮阳情况C104),B11(醒目的出园标识C111,地图的准确度C112,指引员的态度C113,景区外交通导引标识C114)。
3.确定各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继而邀请权威专家用Yaahp软件进行矩阵判断,最终得到各指标权重。C11:0.0272;C12:0.00515;C13:0.0049;C14:0.0271;C21:0.00945;C22:0.01015;C23:0.0093;C24:0.003;C31:0.00365;C32:0.00935;C33=0.02655;C41:0.0031;C42:0.00175;C43:0.00535;C51:0.12135;C52:0.03075;C53:0.01515;C54:0.0269;C61:0.02475;C62:0.04165;C63:0.01;C64:0.00595;C65:0.0039;C71:0.0395;C72:0.05245;C73:0.0111;C74:0.01205;C81:0.01145;C82:0.00755;C83:0.0105;C84:0.06375;C85:0.00625;C91:0.0315;C92:0.0877;C93:0.0316;C94:0.0106;C101:0.0241;C102:0.03205;C103:0.01385;C104:0.01835;C111:0.01625;C112:0.02615;C113:0.02165;C114:0.0452.
四、测评体系的景区应用
(一)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本文主要依据测评体系对游客满意度问卷进行设计。问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问卷部分,这一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进行设计,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有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第二部分是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游客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总体满意度等。问卷以景区实地调研为主,问卷星网上调研为辅,共回收问卷251份,有效问卷235份,问卷有效率94%,问卷样本量合理。问卷收回后,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严格对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总结分析各项目层指标的得分情况以及问卷调研过程中游客的评价反应来看,景区在景区服务蓝图中可以对应发现,“系统支持”部分需要重点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假日游客流量太大,很多游客反映在节假日期间,颐和园内几乎爆满,无论是洗手间还是休息区,都是人满为患的状况,导致游客满意度大打折扣。鉴于此,建议景区应该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景区游客量的实时状况,便于游客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开人流高峰;(2)在填写建议的问卷中,有很多游客反映在昆明湖的游船项目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力度,可以的话,希望能在湖边增设护栏,原因是当游客特别多时,容易发生拥挤,在湖边安全性会很大降低。(3)园区内没有免费无线网,这对很多年轻游客的满意度影响较大。
五、总结
《经济》:“颐和集团”这个名称有来历吗?
何建梁:因为北京有颐和园,1999~2000年我们开发了第一个项目“颐和山庄”。我觉得“颐和”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和谐,有颐养天年的意思,非常适合当前提倡和谐社会这个主题。
《经济》:其实,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名称上,还体现了从区域公司到全国公司的发展结果。能否介绍一下颐和集团截至目前的发展计划?
何建梁:从颐和山庄的第一个项目到现在的10年时间里,我们在颐和山庄这个项目发展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了颐和高尔夫庄园。现在的颐和集团是一个集团化、多元化的公司,除了房地产之外,还投资酒店、教育以及物业管理。
《经济》:据了解,颐和高尔夫庄园的室内设计经过上百个名家修改了上百次,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何建梁:颐和高尔夫山庄是南湖旅游度假区,为了与之相配合,我们在这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请了香港和澳大利亚、新加坡的设计师,带来了多元化的全新风格。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在建筑和自然结合方面做得很好。而我们在高尔夫庄园里面的规划、设计上也非常注重如何让室内室外景观相结合,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简单的居住场所,而是一个与自然相融,有文化感、艺术感的社区。而且每一套都有一个主题,分为不同的风格。有现代、欧式、中式的,也有东南亚式的;有突出房间多的;也有突出餐饮、红酒屋的;有突出SPA的;还有突出运动的。根据不同房子的格局和环境,装修出不同的风格。
《经济》:能谈谈坚持以旅游地产为核心的产品定位吗?
何建梁:这几年因为住宅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市中心的项目定价也高,而且要拿到项目也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一般都是争取别人不看好的地块、别人没信心的项目,我们主动去争取。
首先是把项目的整体环境做好。 这方面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30年前做的工作,学习他们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旅游、休闲地产是我们的主导方向,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十来年的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经济》:颐和集团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是什么?
何建梁:颐和集团的品牌就是颐和山庄。颐养天年,兴建绿色社区,使住户在里面安度晚年、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们的企业是多元化,坚持现代企业观,很多员工,很多高管层都有这样的认识,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不求发展多大,只希望做精、做强,这样职工才能做得安心、舒心,企业才是一个有前景、有前途的企业。
《经济》:颐和集团核心房地产产品理念是什么?
何建梁:“以人为本,中西融合”,在开发上,选择具有独特资源的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的时空价值与外延价值,最大利用土地的综合价值,进行空间与休闲氛围的创新,使住宅产业、酒店产业、休闲娱乐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引领旅游度假新潮流。同时,以五星级酒店的服务精神为总纲,开发人性化的精品高尚住宅,注重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以国际化休闲生活配套为主导,关怀生活细节,贴近现代居住心理,建设中国人真正喜爱的、并具有长久生命活力的人文社区,创造现代都市居住新空间与新潮流。
《经济》:去年整个地产呈现下调趋势,但是据了解,颐和集团却逆市而上。
何建梁:在去年房地产大幅度降价、促销的时候,我们没有降价,一直坚持守住。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整合推出一些配套服务,比如说采取优惠的措施。与此同时,当别人大幅度提价的时候,我们不提价,而是采取优惠政策。
《经济》:能不能谈谈颐和集团今后三到五年,乃至十年的计划?
何建梁:我们曾经有一个五年计划。即五年内发展五个酒店,办一所职业学院。所以,未来还是以休闲旅游地产为主,从地域上来说立足于广东广州,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面向西北,比如西安、山东、新疆、青海、甘肃这一带,因为这些地方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大的,开发商没有太多进驻,竞争会相对小一点。
今后我们会继续把主业房地产做好,重点在于退休社区和生态社区。每一个项目都要配套跟上,比如小区、学校和酒店。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争取和国际接轨,向专业化、数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差异;造园手法
园林设计艺术是一门听起来简单实则复杂的学科门类,因为在规划设计园林时不论规模的大小,每一处园林景观里面都要将山、水、植物、建筑和道路等等要素在不同的美学影响之下进行有机结合,涉及建筑学、植物学、景观设计与哲学等多个领域。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联系方式,也是造园者在陆地上设计建造的理想之地,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寄托。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两大类的园林景观类型: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中式再现自然山水式古典园林,另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规整式几何古典园林。在漫漫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之中,中西方的古典园林由于所经历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园林风格。
1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1.1园林风格的比较
中国的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私家园林都极其强调自然山水的重要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会尽量依附于当地情况,尽可能再现“自然山水”的模样,例如颐和园就是仿照西湖的风景在本身已有的地形上进行设计的,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别开生面之处,“自然美”就是当时人们所为之追捧的审美最高标准。根据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的分析,他曾经提出过中国古典园林有4个特点: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蕴涵。[1]在中国众多古典园林中,我们能看到造园者做到了“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在有限的狭小空间内将无限的自然山水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游览者所到之地都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美,园子虽然小巧,但却做到了小中见大。以颐和园为例,园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为设计,但却做到了和江南水景如出一辙,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的艺术追求,让观赏者在北方也能亲眼欣赏到南方的自然景色。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自然韵味的“意境美”,造园者将一座座中国古典园林打造为一幅又一幅的中国自然山水水墨画,使得人与自然发生联系,产生共鸣。与中国的古典园林相比,西方的园林设计则是截然不同的,园中几乎看不到丝毫自然的痕迹,因为西方人自古就崇尚“形式美”,认为自然生长的事物不够完美,只有在人类的加工之后才称得上美丽,并且艺术家们将这种形式美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之中,所以在西方的园林中,本应该是自由生长的花、草、树木都有着明显的人为印记,都被统一修剪为各式的形状。观光者在进入每一处西方的园林中,都能够清楚地见识到整齐划一的人工设计。以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为例,一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园艺师修剪整齐的灌木与乔木,紧接着由有秩序的植物方阵所构成的迷宫花园,甚至连草坪的设计都是方方正正的各种几何形状,园林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地展现了西方人的“人为改造自然”。
1.2总体布局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一座园林中尤为突出的景观主体是什么,景观小品和主景虽为一体,但是主景决定了整个园林的基调与意境,也是园林的灵魂所在。在中国的众多古典园林中,主景当然是自然山水,那么造园者在设计总体布局时自然而然会将山水这一要素构思在整个景观画面的主要位置,用其他的花、草和建筑来衬托山水,烘托氛围。这也与当时的人们喜爱“自然美”有很大关系,园林毕竟是一个属于人为设计的独立环境,但是要在这种环境下凸显“自然美”,造园者就必须将“人工美”融入进“自然美”之中,这也就是为何我国有着数量不少的园林都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拥有极佳的观赏感受。在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都是山与水,而建筑只占一小部分的比重。以景明楼为例,它所在的位置属于颐和园的偏南边,而建筑群落是在北边,为何景明楼建造在此处呢?在颐和园的布局图中不难看出,景明楼邻近昆明湖与养水湖,从西堤走到景明楼的路上不仅可以欣赏颐和园壮丽景观的全貌,还可以享受从昆明湖阵阵吹来的凉风。在颐和园的设计中能够发现,造园者在整体和细节方面都时刻遵循了“山水为主,建筑为从”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建筑往往是主景,其余的景观都是依附于建筑所设计。以法国凡尔赛宫花园为例,在园林的平面图中就能看出,所有的花坛、水池、绿植、喷泉、道路、雕塑等都是根据园林的中轴线分割进行对称设计的,整条中轴线长达3km,而在这条中轴线的最高处或者中心点都是会坐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凡尔赛宫正是如此。凡尔赛宫宫殿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它的造型庄重而又雄伟,是西方理性美的代表之一。在宫殿周围还会有草坪和其他绿植的布置,用来映衬建筑的宏伟壮观。相对比凡尔赛宫宫殿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就显得不是那么精致了,园林设计更注重的是几何图形化、对称化,整体上用最基本的矩形和圆形表达了一种秩序的美感。
1.3造园手法的比较
在造园手法方面,中西方的古典园林设计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强调意境美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讲究含蓄、曲折和变化,反对僵直单调、有法而无式。[2]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整个园子总是会被小桥和长廊还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范围,放眼望去,不但连接了各处景色,而且更加突出园林主次景观的分明,每一处景点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将移步异景这一传统设计手法描绘得淋漓尽致。以颐和园的知春亭为例,在知春亭看向万寿山的建筑群落时,这些建筑处于眼帘的中心位置,而远处是玉泉山和西山作为背景衬托着,将近景和远景拉开距离,次序分明;但是往南边移动,从东堤的位置欣赏万寿山景色时,知春亭又成为一个最显著的主景出现在观光者的视线里;如果从乐寿堂看向南边,知春亭又增加了湖面的层次感,波光粼粼的湖面与屹立不动的知春亭是典型的动静景对比,别有一种乐趣。知春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仅仅是成功的观景点,也是颐和园众多景色中的点景之一。西方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追求一目了然、主从分明,以建筑为中心,园内其余各部分关系明确,在中轴线的两边分别对称设计有人工化的景观样式,这些设计手法营造出一个严整有序的园林空间环境,游走在园林中时,处处都透露着理性美,给游览者一种井井有条和秩序严谨的感受。西方古典园林的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着重于强调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3]
2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的探析
2.1文化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的最初信仰与礼教的影响,中国最初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园林中所有的元素几乎都是从自然中模仿提炼而来。[4]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占主流地位,儒家思想注重“自然比德”和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这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可想而知。中国人从古至今十分重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认为人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趋势,也正因为如此,产生了以自然山水为主景的中国古典园林,始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如果说中国人比较感性,那么西方人大多较为理性,他们一直推崇科学,崇尚数学,认为天然的事物都是有缺陷的,只有人造的才是最美的。西方的造园者们一直在和大自然进行对抗,并且企图改变自然,来打造他们所喜爱的人工和谐美,所以他们直截了当地将园林中的一切景物都人为的修整为整齐而又统一的形状。
2.2环境差异
中国的古典园林大多都在城市内部,尤其是一些在南方的私家园林,这样环境下的人们由于见惯了城市内的车水马龙和建筑丛林,对于不常见的自然风光十分向往,正是因为如此,园林作为表达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环境艺术,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大量的“师法自然”山水式中国古典园林。而在西方的古代时期,城市规模范围通常很小,房屋随着地形分布,道路也是自由变化的,所以园林的选址大多都在城市外部较为空旷的地区,西方的园林主要是为了彰显皇权、讲究排场,而不是让人们可以入内悠闲观赏的。
2.3其他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实际设计者多是些文人墨客,他们有很高的艺术涵养,并且将自己内心的诗词与画作都在园林中体现了出来,打造了艺术气息浓重的氛围,将诗情画意充满在园林内的每一个角落里,满足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师多是建筑师出身,以工科设计的方式布置园林,自然没有诗人的艺术情怀,而是以建筑物为主园林为辅的原则进行园林设计。
一、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背景总述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称。1927年政府在南京建都,于1929年制定《首都计划》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为这片高级住宅街区设计了大量流派纷呈、造型独特的优秀建筑,成为南京城市版图乃至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精彩的一笔。
颐和路公馆区位于南京城北中心区山西路、颐和路一带,全称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1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公馆区按照道路自然分割成12个地块,窄街两边高大粗壮的悬铃木掩映着粉黄色的高墙,墙内偶尔露出的洋房坡顶,风韵犹然。公馆区内豪华官邸别墅云集,多出自当时国内外的建筑大师之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公馆区内道路呈方格网和对角线布置,街坊的每处院落都有一面临街,交通方便又闹中取静,建筑群整体风格既统一又各具特色,居住环境高雅宁静。公馆区建筑设计理念深受当时流行于欧美的“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又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表现为坡顶、老虎窗、青红砖外墙、砖块装饰窗框,入口雨蓬及檐口造型精细,风格简洁大方又兼具丰富的细节点缀,中西合璧,别具韵味。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公馆区周边地区兴建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多、高层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影响了公馆区周围的空间环境。沿城市干道破墙开店、违章搭建等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公馆区景观的保护。公馆区内部分院落围墙年久失修也影响了该区的整体风貌;破坏性维修使住宅院落及建筑内部环境恶化。
二、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保护与开发思路
(一)原貌分析
1.整体环境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规划之初,呈现出独特的景象:街道整洁、马路宽阔、绿树成荫、院落清晰、楼宇别致、环境优美、空气宜人。颐和路公馆区内既有公共的道路绿化、街头花园绿化,又有住户庭院内的绿化,使得整个区域内绿化覆盖率极高,在喧闹的大都市中具有独特而优雅的清静环境,尤其在盛夏,条条道路形成绿色长廊,人们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一片绿荫覆盖下的花园洋房住宅区,绿荫、红瓦、青砖交相映衬,显得极其宁静安祥,异常美丽。
2.道路格局
依据《首都计划》中“首都新住宅区位置图”及“首都干路定名图”修建而成的颐和路公馆区内道路独具一格。公馆区在其南面和东北面各设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南面的入口为江苏路与山西路的交汇处,都东北面入口为江苏路与宁海路交汇处),从任意一个主要出入口进入公馆区内就会发现有五条各自独立的道路交汇于此。整个公馆区内的道路走向与南京城市道路的主要朝向完全不一致。《首都计划》中规划的许多道路并未建设实施,但公馆区内这种独具匠心路网格局设计将成为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记忆。
3.景观绿化
颐和路公馆区的景观绿化实现了道路与庭院的有机融合。江苏路、西康路上合抱的法国梧桐(悬铃木)和宁海路、颐和路上高大的枫香形成了绿色隧道,将整个街区掩隐在浓荫之中。宅庭院落内的花木葱茏,墙面上满是郁郁葱葱的藤蔓植物,与街道上的行道树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幅憩静悦目的画卷。坐落在颐和路与牯岭路交叉口的街心花园,是按原规划设计图所确定的位置建设的,形成了街区景观节点,丰富了公馆区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漫步休憩活动的场所。
4.院落格局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内的院落格局体现了《首都计划》对第一住宅区的规划要求,也反映了民国时期高级住宅区的历史风貌特色。《首都计划》的“首都分区条例草案”中第四条对第一住宅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第一住宅区内,所有新建或改造之屋宇或地方除作下列一种或数种使用外,不得作别种使用:(1)公园区内特准使用之一。(2)不相连住宅。(3)学校、庙宇、教堂。(4)公园、游戏场、运动场、自来水塘、水井、水塔、滤水池。(5)火车搭客车站。(6)电话分所,但须无公众办事室、修理室、储藏室或货仓在内者。(7)容载不过二辆汽车之车房,且系私人所用者。”“屋宇高度不得逾三层楼,或十一公尺,或所在街之宽度,就中取其最低之一项为限制。”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既是一批文物建筑,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街区。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公馆区建筑的整体布局与当年《首都计划》的规划基本一致,这是难得的历史印证。对于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等方面有很大益处。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公馆区周边地区兴建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多、高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严重影响了公馆区周围的空间环境。公馆区内原有部分道路由于缺乏维护,路面损毁现象明显,雨天有明显积水。街区原本独特的路网格局在今天的交通压力之下,显得不堪重负。对院落围墙破坏性的维修,影响了该区的整体风貌,而部分年久失修围墙则面临倒塌的危险。院落内的建筑物多有破损,院内绿地被违建侵占或种菜,环境逐渐恶化。、随着院内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居住条件越来越差,一些建筑物外墙还订满了各种入户管线,与街区优美高雅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沿城市干道破墙开店、违章搭建情况甚为严重,情况也较为复杂。
莫先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知名教授,被公认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师。我们都知道他是梁思成先生的得力助手。梁先生带着他去寻找并发现了一座座国之瑰宝的古建筑,并教他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文献性的建筑实测图。他是全清华大学唯一不具大学学历的教授!每当莫先生给我们上中国古代建筑史课的时候,大家都抢第一排的座位,以便看清他在黑板上飘逸的钩画和用投影仪反射出一幅幅精选的实例图片。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他曾放出一张黑白照片,高高的叠石陡山上矗立着一片雪白的粉墙。他说:“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各种不同的美。你们看这一景,是不是简洁明快、对比强烈、充满了现代美?”至今这个画面还印在我的脑际,不可磨灭。
我大学毕业时被分在清华的建筑历史及理论教研组当研究生。1961年我这个研究生有幸参与教研组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学术考察活动。第一次是在北方考察历史遗址、古建、园林,第二次在南方,则主要是园林。两次都由莫宗江先生带队。每到一处都是莫公(当时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莫公”)为我们“导读”。他边走、边看、边讲,揭示了许多我们看不出或不懂的美景和典故,特别是点评规划设计的成败,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入情入理。他既要对我们这些晚辈进行教学辅导,还要围绕自己的课题抓紧深入研究、实地拍照,所以总是忙得不亦乐乎。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连香烟也要限量供应,这对劳累不堪而曾是烟不离口的莫公真是相当够呛,可他却每到一处总是神采奕奕。
这两次学术考察使我为中国古典园林倾倒,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古为今用的广阔领域。1962年在我的研究生课题定向时,我竟然没有按照梁思成先生和系里原来希望的那样选宋《营造法式》,而表示想研究中国园林。事后又为此好几天心里忐忑不安。於是我去向梁先生汇报一下我的心思。可喜的是梁先生毫无责怪之意,并尊重我的志愿。他说:“你有志于研究中国园林,这很好。这方面请老莫(即莫宗江先生)指导最合适。他对古典园林研究很深。不但造型、尺度十分精到,而且对这种东方的美有特殊的感受,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情一景都能讲出许多道理。”从此,我就正式追随莫先生学习中国皇家园林了,一学就是三年。
这时正值、自然灾害之后,全国正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是风平浪静的三年,清华园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清华建筑系历史教研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方面有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梁思成先生宋《营造法式》研究。一个是莫宗江先生的颐和园研究。莫先生在关于清代北方十大皇家园林,特别是颐和园的来龙去脉、规划布局、景点设计、艺术特色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曾在教研组小范围内讲过几次《颐和园研究》。他到颐和园进行现场研究有时叫我随同前往。他不时会提出问题要我回答,促我思考。一次,他让我分析一下“意迟云在”、“重翠亭”和“千峰彩翠”这三个处在一条路上的建筑的景观特色。为此,我在这三处转了好几次,画了速写及平面图,后来发现在造景方面除建筑的形式、位置外,道路与建筑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我把这些图和体会向莫公汇报时,他笑着表示满意。然后,他让我接着做一个课题,把昆明湖中的龙王庙这个岛屿作为景点进行研究。对当时的我这就是个大题目了。我学着莫公的工作方法,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弄清沿革,从全园总体布局上进行分析,对岛上建筑群进行测绘并研究,摄影、画图、成文。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莫公指点。在他鼓励下,我将这篇文章送交《建筑学报》发表。
这时莫先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研究生论文题目定为《颐和园后山西区若干风景点的园林原状、造景经验与修复改造》。莫公就是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一步步引领我进行学术的攀登。他对我们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严格而又慈祥,高深而又浅出。他曾经说要在一场大雨之后带我们年轻人去看香山的瀑布,这是他独到的发现。可惜,时光流逝却始终未能成行。
莫先生在从事课题研究、带研究生、给同学讲授中国建筑史外,还在教研组内部给教师作专题讲座。如:他在教研组内曾系统地讲《中国古代建筑法式制度》,内容丰富,分四次才讲完。有一次我和年轻教师一起带学生测绘古建筑实习之前,莫公专门给我们讲了《清官式的基本作法》。从莫先生那里得来的关于古建筑的系统知识,可以说是我受用终生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回到母校专程拜访莫先生,就唐代建筑问题向他请教。他仍像当年我在校时一样,不厌其烦地向我讲解传授唐代建筑之要领,对于我在西安设计新唐风建筑是莫大的鼓励与支持。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莫先生健康每况愈下。1991年7月27日上午我回清华看望莫先生,他七十五岁生日刚过,正值作完第一次癌症手术。罗森教授陪同我前往清华大学校医院探望。手术后的莫公精神很好,很想出去走走。在莫涛陪伴下我们一起在“荒岛”散步并摄影留念。最后一次见到莫先生是在1999年11月。他又一次手术后病危住在北大医院,周围的人都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莫先生则还是很精神地叫师母取出他写的书稿详细提纲,很兴奋地对我说他还要写什么、补充什么。我只好忍着泪水劝他休息、待身体康复后再工作。这是最后的道别。半个月后我在西安获悉莫先生已辞世而去。莫宗江先生在中国建筑界是大师级的人物,是梁思成先生的得力助手,是清华建筑系栋梁之才,作为莫先生的弟子是我一生的幸运和光荣。莫宗江恩师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