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范文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学弈教学设计范文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学弈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朗读背诵;释疑探究;潜心涵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74-02

教学设计:幸玉兰 评析:肖永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品读分析两人不同的学弈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由题辐射,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叫孟子。他说过的许多话让我们受益匪浅,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课件出示孟子名言,学生齐读。)

(评析:以孟子名言开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文言的韵味以及孟子的人格魅力,简洁明快,充满语文味!)

师: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这位伟人进行对话。(学生齐读课题)。谁知道学弈是干什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评析: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将问题回归学生,依据学情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二、朗读文本,层层推进

1.字正腔圆,读古文(课件出示古文字词)。学生展示字词掌握情况,生生互评。特别注意字音读正确。

2.有板有眼,诵古文。师:读文言文讲究断句,有标点处我们一定要停顿。但这样还不够,句中有些词根据词意还需停顿。(出示标有停顿的原文,引导学生把古文的节奏读出来。)

3.潜心吟咏,叹古文。师:古文讲究吟咏,读出文章的节奏就会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老师来晃一下行不?(师示范吟咏古文,学生评价;学生展示,生生评价。)

(评析:这一环节,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韵味,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梯度,必将文言文读得韵味横生。)

三、释疑探究,感悟文意

1.方法引路,自主学文。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几篇文言文,你觉得读懂文言文有哪些好方法?(老师介绍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的方法。)学生根据方法自主感悟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再一起小组合作交流。

(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环节首先教给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再让学生利用方法自主学文,为学生以后学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同时,新课标指出,课堂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此环节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促进学困生的成长,利用集体带动个体的进步,使全体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达成教学目的。)

2.释疑探究,揣摩词句。

(1)谁学弈?向谁学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相机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

师:哪个字是教的意思?《论语》里有句话“诲人不倦”,就是讲教育人要耐心,不感到疲倦。这个“诲”也是教。

(2)弈秋,何许人也?(相机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何为善弈者?

(3)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表演读:师问:弈秋,何许人也?生答: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夸一夸身边的人:例:“钟老师,通校之善教者也。”“小红,通班之善舞者也。)

(评析:此环节,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深化,顺势引导运用,将知识内化,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潜心涵咏,文理共生

1.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否教出了两个棋艺高超的学生呢?他们两个学弈的结果怎样?(从而出示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学习‘学弈结果’这一环节。)

2.师:两人一起学习,第二个人和第一个人相比较,怎么样?那“弗若”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相机板书:成功;失败)

3.质疑:师:同样是学弈,同样的老师,学习的结果却如此不同。不由得让人发出疑问:相机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理解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4.探究俩人学弈的态度:(1)师:其一人如何学弈的?你还能用哪些词表达出与专心致志一样的意思?再看看,哪个小句具体表现了他的专心致志?相机品读句子“惟弈秋之为听”。(2)图文结合,感受其一人专心致志(课件出示插图)师:看看,图上哪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仔细观察)想想,也许在他身边的树上正有一只鸟儿在尽情地歌唱,他听见没有?因为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也许身边草丛中有一只小虫在弹奏乐曲,他听见没有?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也许身边的小河正哗哗地流淌,他听见没有?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评析:这里我利用图文结合,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一咏三叹的品读文本,真切感受“其一人专心致志”的学弈态度。)(3)师:其一人如此学弈,另一人呢?谁读给大家听听?(相机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图文结合,感受其一人的三心二意。师:尽管这个人想得专心,可学弈时一心想其他的事,不是一心一意,那是三心二意。(板书:三心二意)。(5)对比朗读。师:现在,男女生比赛着读读这一整句话。男生读其一人学习情况的句子,女生读另一人学习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读得专心致志?(评析:学习古文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因此在探究完两人学弈的不同态度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分角色对比朗读,加深了读书体验。)(6)反复吟诵,内化文本。师:那学到现在,大概能把课文背下来了吧?考考你们,老师提问,你们就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准备好了吗?(师问:“弈秋,何许人也?”生答:“弃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师问:“使弈秋干什么?”生:“使弈秋诲二人弈。”师问:“其二人如何学弈?”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问:“学弈结果如何?”生:“虽与之俱学,费若之矣。”

师:下面欣赏欣赏根据课文改成的动画片,请同学们一起用课文给它配配音。

(评析:此环节,师生合作,一问一答,形式有趣,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提高了背诵的效果,给给动画片配音,再一次营造背诵氛围,学生入情入境,诵读文本,古文的韵味汩汩流淌。)

五、联系生活,用心育人

师:学了这则文言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收获。)

师总结:其实,学弈就是学做人。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的,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评析:语文即生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渗透人文教育,端正人生态度。)

六、作业

1.背一背课文《学弈》。

2.眼看第二人什么也没学会,大家想不想劝说几句?平时我们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如果当面不好劝,那就写一封信劝说劝说。(评析: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背一背来夯实学生的基础,以写信劝说的方式,升华学生的感悟,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达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整合。)

七、板书

学弈

一人?摇专心致志?摇成功

另一人?摇三心二意?摇失败

(评析: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此板书力求凸显重点,简洁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学弈教学设计 篇2

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开始了《学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这篇课文讲述了秋这个下棋大师教导两个徒弟下棋,一个专心致志,认真学习;另一个虽然也在学,但心里想着怎样拉弓搭箭射天鹅;后一个就不如前一个学得好不是他智商不如前一个,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合作翻译文言文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切都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我说:“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有什么收获?同学们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这也完全体现了课改精神。交流开始了,发言的同学也都是按照我设计的说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于是就板书上: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还有不同意见吗?没有的话老师就总结了。”这时,一个平时发言比较胆小的学生颤颤巍巍说:“老师,我认为我有不同意见,学生家长没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选择特长学习,第二个人他不喜欢下棋,喜欢射箭,家长为什么硬要他学下棋呢?”我有点不知所措,得出来一个学习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但这是不是与课文的主旨不符呢?但心想:是啊,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特长,切不可盲目的跟风,要不再好的项目学生也学不好。鉴于这是孩子独立的见解,我说:“这位同学很有想法,有时候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大家都对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于是又板书:学习有时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也许使受到前一位学生的鼓励,这时又有人说了:“为什么弈秋这样的大师教导学生也教不会,是他没尽力吧?”“不是,是第二个徒弟自己不专心。”于是又板书出学习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老师水平的高低,而主要是你学习的态度。“那稍加辅导,是不是可以学好呢?”又得出学习效果还与平时课后辅导有关。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的都有,这下我可掌控不住了,原本就要结束的课堂讨论一下活跃起来。感觉离课文主旨越来越远了,但似乎都有一些道理。原来一直是老大难的讨论今天怎么了?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一个孩子说:“我的意见与你们都不一样,我认为第二个学生没有学好与老师有很大关系。”话音刚落,大家都说刚才不都说了吗?学习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老师水平的高低,而主要是你学习的态度。“不,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老师上课时有学生不专心,老师发现了吗?没有,那他这老师称职吗?”“对,我们上课时稍有不专心老师马上就发现了,马上以不同的方式提醒我们,如果弈秋发现得早,也许第二个学生就能够学好了,是老师不称职”孩子们议论纷纷。怎么说来说去学不好还怪老师了,我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但细细琢磨也是这样,老师要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这个就不写了吧?”我红着脸说。“好,不写。”他们哈哈大笑起来。课堂出现从未有过的活跃。

课改是什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通过一些方法和老师的指导获得知识。我们往往抱怨学生思维不够开阔,如果老师都墨守陈规,迷恋手中的教参教案,学生思维能开阔吗?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源于老师的肯定和适当的引导。

学弈教学设计 篇3

一、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情感

邓小平通知曾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其中,和平是基础,发展则是关键。要想发展经济,首先需要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有义务对学社渗透追求和平、珍爱和平的教育意识。例如,在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一节内容时,笔者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先是让学生出示了课前收集整理到的有关二战影响的数据,接着再让学生根据数据表展开讨论,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最后再由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通过讨论,学生深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损失。另外,笔者还提议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战争给和平时代的我们带来的启示。很多学生都结合了最近难民潮谈到“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本节教学有效唤醒了学生追求和平、珍爱和平的强烈感情。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历史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情感教育逐渐成为了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在输入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学生输入情感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活动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然后再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营造民主平等课堂气氛,让师生处在情感交流的友好氛围中。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情感,才能更好地带动、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创造出鲜活的历史情境,然后再营造出感人的历史氛围。例如,在分析《中英***战争》这节知识时,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应把握住不同的情感因子:第一,对清政府妥协的痛恨,对琦善、弈山、牛鉴等贪生怕死之辈的愤慨;第二,对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以及三元里人民爱国精神的敬仰。结合正反两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理发挥,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洗礼当中,或愤怒,或感动,或欢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情绪高涨。

三、善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言可以说是所有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等都依赖于语言的发挥。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首先,历史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具体要做到:授课时,保证语言的准确性,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另外,要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感交流过程中的措辞,既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在丰富教学内容、输入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教师也要掌握好语速、措辞等细节。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情感转型期,对外界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且敏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避免因语言应用不当而伤到学生的自尊。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到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学生自然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

四、借助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也在逐渐加宽。学生都希望及时了解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以及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热点现象,都渴望倾吐、交流。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另外,还可以以热点问题作为媒介,促进学生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现象与问题的积极探究。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渗透情感因素,开展情感教学,主要是以对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的。在实际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讲究策略,慢慢调动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情感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和方法,使其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且努力奉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唯有真正达到情感教学的“情意合一”,才能真正体现出情感教学的初衷。

学弈教学设计 篇4

【关键词】落实“语用”文本特点 了解学情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65-02

上师大吴忠豪教授认为,当下语文课程正面临着转型期,表现在:一,学习重点的转变,由原来学习课文思想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二,教学形态的转变,从“教师讲读课文”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落实“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上。

一、钻研文本的体裁特点和内在结构

一个文本,从字、词、句、段到篇,甚至标点符号都可以挖掘,从而会生成无数“语用”的训练点,当它用来提供给学生学习语文时,都能凸显它的语文价值。换句话说,老师们一直信奉的阅读教学就是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信奉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这样的“语用”训练点遍布整个文本,如果老师不能科学取舍,“胡子眉毛一把抓”,其结果必然浮光掠影,学不扎实,耗费时间,教得吃力不说,还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如何通过“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呢?

首先,我们要依据文本的体裁来落实“语用”训练点。

淡化体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但教学中不跟学生讲体裁,并不等于教师解读文本时不要关注体裁。因为文本的体裁不同,“语用”训练的着力点也不同。读《匆匆》等经典的散文,除了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细读,仔细领会语言文字的精准表达。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小说时,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把握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背景或环境的具体描绘上。读《学弈》这类小故事,就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它本身就是假托故事说明道理的。而读说理性的文章,要把精力集中在文本说理的过程中,关注它的条理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例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很多老师把教学的关键点放在“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选择这个问题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是否合适呢?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会发现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花费很多时间圈画出文中大段大段的文字来,因为整篇文章都是在赞颂居里夫人的“外貌美”和“人性美”,这样的教学耗时枯燥,又如何达成学生对语言美的感悟,何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呢?其实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这是一篇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一百周年的社评,而教学的着重点应该在“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上。

其次,我们要通过钻研文本的内在结构来落实“语用”训练点。

一堂好课,一定有它的内在的生长逻辑。教学时若能将文本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不仅能凸显文本的主干,也能使课堂真正落实“语用”的训练。研读《桃花心木》,读出“不确定”,从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作者悟出“人要面对不确定的生活”。仔细品读,一咏三叹,感悟语言,才能分享林清玄的人生感悟――经受“不确定的生活”考验。研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抓住中心句段“……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文中作者列举了三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概括这三件事,就可以利用中心句式练习说话“谁从什么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问,追根求源,发现了什么真理。”而且文中这三件事不是独立的语段,利用“无独有偶”“最有趣的是”这样过渡句架建了语篇的整体感。探得这个节点,让学生利用过渡句式去连贯概括出的三件事,使语篇衔接并连贯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学生就可理解了。学生从触摸到的表层理解,向篇章格局整体理解探进,从而获得言语的生长。

二、提炼文本的“语用”核心价值

提炼文本的“语用”核心价值可以从文本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入手,也可以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探求。但我并不以为这些貌似可行的技术本身能确保你将文本的“语用”核心价值提炼个正着。王崧舟老师幽默地说,教师对文本的语言要有林黛玉进贾府的那种高度的敏感。对于文本,我们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进入,有时虽然能把握文本的特点、内在结构,但难免会有“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

这让我想起蒋军晶老师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熟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的老师,一定会对文中的这段话记忆犹新: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我在教学这段文字时,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大做文章,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这段外貌的描写,能否成为落实“语用”训练的关键处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不难发现其间夹杂了许多生僻字、多音字,很难读通顺;再者,有很多形容古代服装的专用术语,老师都难读懂,何况学生。所以,蒋老师只是让学生在快速浏览后,用一个词语形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给人留下的印象,而语言训练的落点放在研读文本中凤姐的言行。

这就告诉我们一篇文本“语用”训练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情。一直以来,我们备课,有“三备”的说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情理解得是很不够,把握得很不充分。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正是这个落差,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很多问题,造成了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了解学情,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要想把关注学情、了解学情,变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实际行为,变成组织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之,教师拿到文本,首先需要研究文本的体裁特点、内在结构,努力在文本中找出合适的问题、情节或者以某个句子、某个语词作为切入口,进而辐射全篇,将文本进行适度整合,再结合学生的年段特征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提炼出文本的最佳“语用”训练点。真正练就“敏锐捕捉文本语用训练点”的硬功夫,则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学弈教学设计 篇5

同是一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老师执教,而两个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在上述故事中人们常把乙生的学业不长进归咎于他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并以此告诫学生要专心听课。这种指责似乎无可非议,但从现代教学论观点来看,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有学的要求和愿望。作为老师的弈秋,对于乙生的上课不注意听讲,要反躬自省,从自己的教学方法上寻找原因。

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种双边活动。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与学的融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既要对教材有精确的把握,又要对学生有全面准确的透视,能随时注意捕捉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灵活地调控教学状态。教师应当善于通过学生听讲时的面部表情和体态反应,准确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眼不入神,皱眉挠耳,无精打采等,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住学生,教师应当适当调整讲课方式,输出引起学生注意的新信息。弈秋教学失误在于不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乙生上课常走神,弈秋对此本来应该有所察觉,及时采取对策,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吸引乙生的注意力,可他却长期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这种课堂教学日复一日地进行,乙生当然“弗若之矣”。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课,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执教老师熟视无睹,照样讲课,这是弈秋式教学的翻版。人们也常可以听见教师埋怨学生不注意听课,言下之意是不管教师怎样做,学生都得认真听,这是弈秋教学思想的延续。弈秋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观点,现在学校里不乏市场。因此,对弈秋式教学提出质疑,就显得很有必要。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吸取弈秋的教训,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从学生不注意听讲的反应里,寻找自己教学上的薄弱之处,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愿学、好学、乐学。这样,乙生一类的学生就再也不会逊于他人了。

作者单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