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5篇】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g/=1g/c)

三、实验器材

天*(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r=/v其中r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g/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3(1×103g/=1g/c)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r;=rv

巩固练习:

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天*,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

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如何用天*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1、密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103kg/m3.

2、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

3、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4、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上却能*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

4.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

教师: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一架,砝码1套,量筒,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一架,砝码1套,量筒,坐标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将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3体积为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的水一杯及实验记录到的数据,如下表:

长方铁块质量(g)铜块质量(g)水质量(g)

要求学生用天*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的使用规则)

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铜块质量最大、铁块较小,水最小。

问题: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常识,学生会说出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越大,教师给予肯定。

实验:教师出示体积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同时出示画有课本第33页实验记录表格的小黑板,让学生把铜块、铁块和水的体积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测的2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填入表格中。

接着,教师将天*放在讲台上,调节天*横梁*衡,请二位同学上讲台测定1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并将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其他同学分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同一块铁块或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并要求学生利用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得到的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

铁块1与铁块2比较: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7.9g/cm3。

铜块1与铜块2比较:铜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8.9g/cm3。

同理,比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密度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每1cm3的铁质量都是7.9g,实验中所用的铜块每1cm3的铜质量都是8.9g,对于铁来说7.9g/cm3这个比值与铁的体积与质量大小没有关系,对于铜来说,只要是同一种铜,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每种物质来说,这个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教师:从实验数据还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反映了单位体积中质量大小,即不同物质质量分布的疏密情况,比值越大,质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规定:某种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说明:cm3、dm3、m3物理学中都叫单位体积。

类比速度公式的导出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教师: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写作:ρ=MV

讨论公式的意义: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讨论。

1、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教师评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与体积无关。所以A、D两选项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教师再讲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引导学生看书第34页的密度表,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同时让学生观察密度表,让学生讨论,可从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密度表,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绝大部分固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气体密度最小。

2.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会随物质的状态而改变。

3.不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质密度的计算

1.例题:8.9×103kg/m3等于多少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1m3=106cm3

∴8.9×103kg/m3=8.9×103×=8.9g/cm3

又∵1g=10-3kg1cm3=10-6m3

∴0.8g/cm3=0.8×=0.8×=0.8×103kg/m3

2.让学生看书第35页的例题1和例题2,了解密度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解题的步骤和物理学中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讲解例题1的同时,回忆课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记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35页作业第1、2、3、4题。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石块、木块、水、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教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5100.5

木块210200.5

石块11042.5

石块220xx.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幻灯片出示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

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ρ=m/V

辨析: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3、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4、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5、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8.9克/厘米3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ρ=m/V;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