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1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对种树人言行的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水浇得少。”

(指导要点: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水的没有规律。)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风一吹就倒了。”

(指导要点: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

(二)对“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会知道会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会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指导要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没读到这篇课文,也没看到有人这么给树浇水,自己会怎么想?从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要点:1、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扎得深。2、引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心。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如学习中的不顺利,遇到难题自己做,能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有人讲解,那么再遇到没做过的题型就做不出来;工作中的不顺利,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假如别人给创造好各种条件,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忙,就不可能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率地说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老师给予指点: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或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中国台湾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  ) 秧(  ) 番(  ) 锻(  ) 勃(  )

委(  ) 殃(  )翻(  ) 段(  ) 脖(  )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自读课第3~7节,说说种树人是怎么浇水的?

板书:

时间不定

浇水量不定

2、对此,你最想了解什么?(为什么不像栽培盆花那样每天定时浇水?)

作者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感到。

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按作者的想法该怎么浇水泥?

让我们一起推断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的原因。

品读,读好反问句。

3、懒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映现:……

4、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引导体会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感。

二、导读种树人的话

看来真是得问问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

自读第12节,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

理解“不确定”(板书)。

学生回答后,接读第4、5节部分语句。

小结:种树人是想让树苗在“不确定”中生长。

想象:假如你是一棵桃花心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机映现课文内容所表现的两种情况: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2、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指导读出脆弱,坚强两种情感。

填空:这样浇水,浇出了树苗的___(适应能力,顽强精神,克服困难的本领)。

从这里看出,种树人的话是经验之谈。事实有没有证明这一点呢?

导读第15、16节。(他们已经学会了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三、导读作者的感悟

自读第14节。

作者从桃花心木苗生长的道理联想到了什么?

引导读出作者的感受之深。

由作者的感悟你想到了些什么?

理解“不确定”,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不确定指环境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从种树人的一番话,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能举例说说受到的启发吗?

(学习方面:如什么都由他人帮助,自己不独立思考,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生活方面:如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学生一切依赖父母,能否成才?)

回读作者的感悟,进一步读出感情。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言警句,如: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历史故事(如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的豪格和多尔衮的生活遭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时间不定

桃花心木

浇水量不定找到水源

(不确定)拼命扎根

变化无常独立自主

做人

不确定努力生长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潜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靠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重点、难点

透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4、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桃花心木是一种树吗?如果是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2:《白杨》也是以树木的名称为课题,作者借物喻人,《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也是借物喻人吗?

生3: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书,读懂了课文,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再读质疑,读中感知

师:读了课文之后,刚才提出的疑问有了答案了吗?

生1:现在我知道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生2:同《白杨》一样,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生3:作者借种树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非常好,自己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兴致盎然地再读课文。)

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

生2:“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生3: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4:最后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而且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

生5:“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读不懂。

生6:为什么说种树是百年基业?

师:很好,你们提的问题很有分量,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这几个问题自己还能解决吗?

生:能!(信心十足)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书,要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三、三读解疑,适度存疑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几个?

生1:“我”一连问了他四个问题,种树人发现“我”对他的做法感到非常奇怪,甚至多少有点责备的意思,他的笑是宽厚的笑。

生2:他笑“我”不知道他的用意。 他笑“我”不懂怎样种树。

生3:他笑“我”只看到几棵树苗枯萎,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长成百年的大树。

师:理解得好。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生练习读。)

师:“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解释的是: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

(师指名读,师范读后让学生再练习读,读出“语重心长”的含义。)

生:我明白了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咱们班的陈晶晶就是,中午她妈妈有时不能回来给她做午饭,她就自己做饭吃;有时她妈妈上夜班,她就自己睡觉。

生2:她还自己洗衣服。她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作业。

生3:她真能干。每一学期她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让我们为陈晶晶同学的独立自主鼓掌。

师:从种树人的话你联想到什么?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2: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要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

师: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生1: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生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是说要让今天的树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生3:“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读不大懂。

师:今天读不懂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的,会理解的。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文字的内蕴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四、熟读记忆,用中积累

师:假如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了,你们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走到一位女同学身边,问:我请问你这个种树人,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女生:不后悔。我之所以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又走到一位男同学身旁: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男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是的,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的小树苗,如今怎样了呢?

生读句子:“现在★WWW.BAIHUAWEN.com★,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师: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师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板书设计

种树人---- 桃花心木

无规律    不确定

(树苗)----(人)   种树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喻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育人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是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差异,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走到他们面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兴。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4、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的话的含义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快速浏览课文,也是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方案一:如学生直接说出种树人很奇怪,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方案二:如学生发现这一部分问号特别多或作者有许多疑问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这些作者的疑问,然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承接方案一,是因为种树人有许多奇怪之处。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一读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步骤,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旨,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及作者开始初步对话。其中两个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理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样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⑵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⑷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⑵教师渲染: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写话、交际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靠”“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潜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靠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透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必须?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透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透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透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一天都来浇水,每一天定时浇必须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潜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中国台湾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  ) 秧(  ) 番(  ) 锻(  ) 勃(  )

委(  ) 殃(  ) 翻(  ) 段(  ) 脖( )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⑴ 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 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⑶ “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⑴ 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⑵ 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⑶ 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⑴ 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⑵ 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⑶ 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⑴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⑵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⑶ 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8、教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____,我会想:_____。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

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课题3、桃花心木

课型精讲课

二课时

教学分析

分析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主体如何发展的最基本形式,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是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策略

抓重点句,体会语气;感受真实,品位隐情;用心求异,认识心迹。

教具学具多媒体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白天做生意娱乐

郊游祷告

【练习课】

一、抄写词语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

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二、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心里有些奇怪,后来忍不住询问种树人,当庭果种树人的关于(),作者()。

四、读一段话,做练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感受的意思是(),你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时()感知是指(),你曾经感知过()的情感。

2、你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