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活动或事情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活动的目的或者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母鸡下蛋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粉笔在地上画圆。
2. 感受绘画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粉笔一盒。
2. 母鸡头饰若干。
3. 欢快的律动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在活动室内,教师戴着母鸡头饰,随着律动音乐边学母鸡走路,边叫“咯咯哒!咯咯哒”。
2. 给幼儿戴上头饰,跟着老师一边学母鸡走路。
3. 带领幼儿到适合作画的场地上,以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咯咯哒!咯咯哒!母鸡下蛋了!”
4. 示范画圆,鼓励幼儿大胆画鸡蛋。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工具:
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①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六、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由一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二)、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媒体呈现课题: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三)全班自由朗诵一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阙(què)
2.琼(qióng)
3.绮(qǐ)
4.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四)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五)品味、赏析词的内容。(重点)
整体感悟:
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六)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
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七)(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
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八)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以上教学过程是初步构想,上课时可灵活处理。)
20xx年11月5日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后面教学环节较紧凑,结尾匆促,日后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习作要求】
1、通过写自我,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个体,独特的个体。
2、能选好角度,用典型事例说话。
3、做到语言活泼清新,主题鲜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作前热身
对一个人的了解,莫过于自己了。我是谁?我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先听听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吧?(师介绍自己)
(二)选材点拨,明确写法
1、经常照镜子吧,今天再来照照,把镜子中的自己,用笔写下来。
2、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外貌描写
3、你知道能照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特殊的镜子是什么吗?告诉你,是其他人的眼睛。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你可以到同学、父母、长辈中间作个小调查:除了名字之外,他们还会怎么称呼你?为什么这样称呼你?搜集一下吧:
同学——
父母——
长辈——
4、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性格特点
5、师启发引导:生活中最熟悉的最了解的人就是自己。可是,要说起来,却会不知从何说起,不知道说些什么,所以,作文前的选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或者充满童趣的实例,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请你来说说自己的一些事情吧。
6、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具体事例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捕捉能反映特点的地方,启发引导学生说具体)
7、师:大家说得真好,在这些事情中,就藏着一个独特的你,这个人就是你。
说明:
本堂课本着“激发学习动机→交流、愉快的参与→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的事例。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才可能使这个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作文也才能出新,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文章最为可贵的地方。因此,此环节旨在通过“把镜子中的自己画写下来、别人口中的绰号、我的童趣故事”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懂得写自己时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佳作点评,拓展思路
1、出示例文,完成练习。
例文一我这个人
我呀,叫朱慕尧,今年12岁,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在新兴小学五(2)班读书。
我这个人个子有些高,排队时总做队伍的小尾巴。脑袋大大的圆圆的,当然会让人联想到足球。俗话说:“脑袋大,脑水足。”所以亲戚朋友都说我聪明。我自我感觉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可妈妈却说我眼睛小,因为一见阳光,我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小缝。我经常大口大口地吃饭,张开大嘴,会看见我的牙齿有些稀疏,我的大门牙早就被人给扛掉了,到现在还没装上。原来我是一只漏嘴巴的“小公鸡”,吃饭总是漏饭粒,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现在吃饭可是“颗粒归仓”了。我的脖子有些粗,还有些短,等到冬天穿上棉袄,几乎就看不到我的脖子,妈妈常取笑我。我的肚子又圆又大,跟爸爸的“将军肚”差不多。
我这个人呀,别的爱好没有,唯一的爱好就是玩电脑。什么电脑写作班、电脑绘画班……凡是跟电脑有关系的,我一个机会都不会错过。我这个“小电脑迷”只要拿上鼠标,什么事都不管了。有时妈妈叫我做事情,我假装没听见,非得妈妈来拉耳朵,我才肯站起来。
我这个人就这样,你愿不愿意跟我交朋友?
例文二:我这个人
我叫陈远,由于“远”和“圆”读音相似,不知从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圆子”。我的脸又长得特别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个外号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时,两脚替换的频率特别快,而步子又特别小,跑起来一步紧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学们都笑我:“小圆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只球在滚,滚得快极了。”啊,是吗?我可是从没有看见过,不过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运动会上,我居然也会“滚”出点名堂来了,和其他三人“滚”出两次4×100米接力第一,两次100米第六。能为集体争光,我真自豪。
我最喜欢说话,语速又特别快,就像竹篓倒豆子一样,一下子能滚出上百颗圆豆儿。可我这个人生就是头脑简单,什么事情都是来不及仔细考虑会脱口而出,以致有时上课也会和同学争论起来。唉,真是,……我真想把“圆豆儿”吞下去。我是科代表,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爱我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就是要为集体作贡献。可有时工作不顺利时,我还好几次掉了“金豆儿”———眼泪。不过我还是愿意为集体工作的。我爱掉“金豆儿”,因为“金豆儿”也是圆的。
不过,“圆”也会给我带来不少麻烦。在做数学题时,我往往会把小数点点错,使最终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会因为漏看一个零,以致一道数学题从头错到尾……
“小圆子”这个外号,对我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我这个人呢,好比一滴圆圆的小水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我愿去拼搏,去夺取光彩夺目、圆圆的金牌,而无愧于一个新世纪的学生。
(1)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2)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你从两篇例文中学到些什么好方法?一起交流。
说明:
第一篇例文,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小作者的语言很风趣,很生活化,在介绍自己外貌的时候,非常有趣,把一个可爱调皮的男孩展现在大家面前,读来很让人忍俊不住。第二篇例文以一个“圆”字立骨,描写人物,组织材料,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鲜明生动:脸长得圆,跑步像圆球在滚,说话像倒圆豆儿,爱掉像圆圆的“金豆儿”(眼泪),甚至粗心也和圆相联系——往往点错小数点,漏看一个零,文章最后说,我是一滴圆圆的小水滴,要全力去夺取圆圆的金牌。无论是成功的自豪,失败的懊丧,还是对理想的追求,都从一个“圆”字派生出来,“圆”是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这一字也就成了统领这些材料的凝聚点。尽管材料十分琐碎,但由于红线贯串,仍然显得十分集中。
这两篇例文各有千秋,展示自己、介绍自己,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写出自我的风采。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文章的构思上,都能帮助学生在比较和交流中打开思维,借鉴写法是例文学习的目的所在。
(四)指点迷津,总结角度
1、写自己的文章,你可要大胆的写,这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另外,选好一件事情也很重要,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在吹牛,最后,加上活泼生动的语言,能让大家更喜欢你。要常自我追问,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性,准确的认识自己。
2、那么我们怎么追问自己呢?小组讨论讨论。
3、交流、归纳
追问角度参考:个人简况、家庭情况、外貌体型、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爱好特长、成长经历、人际交往、优点缺点……
可以写个人简况: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时间、年龄、名字的由来、名字的涵义……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
可以写我的性格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
可以写我的内心世界: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
可以写我的爱好特长: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
可以写我的成长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等等。
4、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要抓住自己的一到两个特点来写,不能面面俱到。而且,还要把自己的特点像刚才的同学一样,把它说明白,写清楚。(板书:写清楚)
说明:
小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教师通过“追问”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选好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征。要仔细地审视自己,无情地剖析自己,逼真地描写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样才能使一个充满个性的“我”跃然纸上。
(五)完成习作,交流修改
好了,老师已经帮你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请仔细回忆,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一个个性的你,好吗?最后,老师还提醒你:别忘了,给你的文章加一个最精彩的题目。
1、静心思考,独立选材。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
1.通过写景,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接触、描写、赞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习作让学生掌握一定写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前准备 :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景,观察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重点观察。
2.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者有意识地的在课前让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减轻了课堂习作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想必你们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快乐时光,与其回忆,还不如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那样看起来更清楚,对吧?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其中一个地点和内容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臵,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去公园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颜六色的。
记得上次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片枫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像天边的晚霞,像梦中的油画。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继续往前走,路旁开满了雪白的百合,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百合虽然没有菊花的灿烂,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他们清新脱俗,形态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来,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想,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吧。恍惚间,一幅画浮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秋风吹过,掀起阵阵稻浪,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恋你!我已经醉倒在你色彩缤纷的怀抱之中了!
(1)同学们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秋天美吗?要怎样写才能把秋天描绘得更美呢?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了素材,只能解决言之有物,而怎样使文章写得更好,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对写法加以暗示,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表达。】
四、学生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
五、品析评价,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品读自己的文章,将最满意的句段朗读出来,让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评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下面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点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将最佳作品推荐给老()师,并在班级展板上展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互动,将作文臵于一种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抒发了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用 心 观 察 真 情 表 达
. .. .
教学反思:
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间的真情 梁爱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体会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氛围和小动物们的欢快情绪,也感受人们春天里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蛰这一节气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和小动物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一温暖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身边啦?你从哪发现的?(学生自由发言)。当你看到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你的心情怎样?你们喜欢春天吗?不光小朋友偿喜欢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明媚的春光里也高兴地不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惊蛰》和小动物一起体验春天到来时的快乐与兴奋。
板书课题《惊蛰》
介绍: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的时间,大概是每年阳历3月5日、6日或7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在惊蛰时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读课文划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
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惊蛰到了,小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读文思考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说小动物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
2、课文中都提到了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学生再读文,体会、注意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言。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①第一自然段:理解“冬眠”。
问:小金蛇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很可爱?
学生读后,指导朗读从“急忙唤醒”说说怎样读。
小金蛇的话,学生说说试读。
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小金蛇的伙伴们可能都有谁呀?
学生答。
②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读出欢欢喜喜的语气。
刺猬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可爱?
指名读
理解“眯缝”动作表演
“喃喃自语”结合实际,早晨妈妈叫醒你,你又不想起时会怎样说话?再读小刺猬的话。
自由练习读文,表现出小刺猬的可爱。
③第三自然段
通过“高兴得大喊”体会怎样读青蛙的话。
指名读,比读。
通过表演理解“忸怩”。
④惊蛰到了,小动物们都爬出洞穴,在温暖的阳光下爬着,跳着,大声地叫着,多高兴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表演读文,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自读全文,体会惊蛰来到时,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2、小动物们这么可爱,你们愿意来演一演它们吗?
戴头饰表演。
3、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节气?
指名说说。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师简单解释,齐读,自由读。
《我敬佩的一个人》教学设想和目标
1.拜访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细节、抓住人物活动的语言、神态、动作,并学会倾听与记录。培养搜集和储存素材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内容清楚具体。
3.学习敬佩的人的可敬之处,关注学生的独到感受,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精神,让心灵得到净化,享受一次高尚的成长体验。
4.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
5.培养自主、民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6.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7.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我敬佩的一个人》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本单元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敢于追求真理,有独立人格的伽利略,如痴如醉、执著追求艺术的罗丹,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执著、勤劳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辟菜园的父亲。他们让我们敬佩,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或者你了解的值得敬佩的人。
二、交流激趣
1.组内交流:
①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②轮流说出自己敬佩的人。
③组内评价并评选出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帮助完善。
2.全班交流:介绍人物的品质、事例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敬佩之情;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语句连贯,情感真挚。
3.互动互助:学生可以为交流的同学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我敬佩的一个人》第二课时
一、回忆再现
师:上一节课的口语交际中,同学们讲了那么多可敬可佩的人,有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的清洁工,有下岗再创业取得成功的阿姨,有身残志不残刻苦学习的同学,有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爸爸妈妈……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
1.谁说的人物令你肃然起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是怎么说的?
2.回忆自己在小组和班上交流时,受到别人赞扬的地方。
二、明确要求
同学们读一读书本上的习作部分,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交流,老师打出字幕:
(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创设情景
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典型的录像画面再现人物,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观察方式、语言描述、情感传递,在无形中起到导察、导思、导情、导行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敏锐地思维,细致地观察,正确地感受。
播放录像:一名清洁工顶着烈日,打扫清洁的情景
1.仔细观察这位清洁工打扫时的情景,即:动作、神态,发挥想象。
2.学生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和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中去交流、引导。
3.班上交流:对照习作要求,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取长补短。
播放录像:一名下岗的阿姨白天求职,晚上回家后伏案灯下,刻苦学习的情景。引导仔细观察后,练习说。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两段录像,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在讨论时说的言之有物,语之有情,字字句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写作文时写作思路必须要清晰,你敬佩谁,敬佩他(她)的什么?为什么敬佩?都得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四、选择素材
1.选择素材。从众多人物的素材中进行筛选,你选择写谁?提示:
(1)你熟悉的,你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
(2)事例典型,能够突出人物特点,也觉得有话可写的。
(3)在脑子里进行搜索后,迅速确定要写的人。
2.组织交流。
(1)把所思考的内容简要的写出来。
(2)同学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介绍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我敬佩的一个人》第三课时
一、结合课文,启发引导
1.读一读:找出课文中写人的文章读一读,课文是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写人物事例的?
2.想一想: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言,及“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起了什么作用。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明确: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把人物写“活”。
(2)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及由衷的歌颂与赞美把情感写真。
二、作文起草
1.提示激兴:要表现人物的品质,一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心理活动等去观察、琢磨、进行描写,重点写好语言和行动,以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外貌作衬托,在描写过程中穿插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拟定初稿。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四年级的学生还属于写“放胆文”的阶段,鼓励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心”,不受形式的束缚,不受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三、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对照习作的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
2.共同交流修改。
(1)让学生以自己的作文为例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修改方法,教师巡视点拨。
(2)和同桌一起交流修改,相互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拿出自己写的文章在班上朗读,共同讨论,找到最佳修改作文的方案。
(4)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方法进行评价。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四、评议赏识
1.把自己写的作文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感受快乐,或由学生自己选择欣赏某同学的作文来读。
2.好的习作予以肯定,有不足的习作在鼓励的前提下提出修改的建议。
3.各自再进行修改,评比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议、推荐。
4.教室的文化栏里,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组织学生参观、阅读。
教学反思:
1.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渐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锻炼他们的观察、感受、思考、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强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搜集、储备习作素材的意识,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2.寻找习作与口语交际的衔接点,让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机融合。让习作在口语交际中生成,让口语交际的对话交流方式成为学生实现轻松作文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创造平等、民主的对话平台。学生畅说见解,放飞思维,开拓创新,思维在反复的碰撞中成长。
3.《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因此,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的快乐,享受写作的快乐,也是让人分享自我感受和体验的快乐,分享感受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