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找教案【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中班活动《找一找》教案与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重点:

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难点:

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活动准备:

准备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两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让幼儿自己实验和探索。

请幼儿当"小侦探",按教师出的题目,找出教室中相关的物品,并比较差别。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不同。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对。

4、扩展幼儿经验。

扩展寻找范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找规律》教案 篇2

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3~64页例1、例2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学习目标:

1.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学习重难点: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回想一下,过去我们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预习

(1)王大伯用20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3.质疑:

二、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

(2)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如果宽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

(3)你能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例2。

(1)题目问有多少种订法,能举例说说怎么订杂志算一种订法吗?

(2)“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3)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先考虑订阅几本的情况?接着又要怎样思考呢?

3.全班交流解惑,教师点拨引导。

(1)讨论例1

①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吗?并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

②联系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小组交流。

③比较这些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例2

①把你的解题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你认为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2.布袋中有4个黄球,3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可能会得到什么颜色的球?

找朋友教案 篇3

活动目标:学习形容词,了解多种事物的特点

活动重点:学习形容词

活动难点:正确运用形容词描述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

1、自制大书一本,卡片7张。

2、录音机、配乐朗诵的磁带

3、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图片,三框玩具与图片相对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入场,老师左拍手,摇手,矮子走,跳,鸭子走,高个走,坐。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根据老师手中的图形,幼儿来找相应的玩具,老师出示圆,弯,尖的图片。

2、故事

1)我们都能找到这些图形的朋友,有一位帽子先生也在找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谁想找帽子先生作朋友(听录音)

2)第二遍讲述:老师讲述提问讲述,前三个老师讲,第四个人物开始提问,让幼儿来说回答问题

3、出示形容词卡片请幼儿认读,同时让幼儿说出其它事物如:高高的大山(高高的大树,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弯弯的大桥(弯弯的彩虹,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小船)方方的大厦(请幼儿在教室力寻找方方的物体)尖尖的钟楼(还有什么是尖尖的?)大大的鲸鱼(用身体表示大大的)小小的宝宝(认读)圆圆的帽子(请幼儿变成圆圈)

4、幼儿和老师共同讲故事请两名幼儿来翻书,其余幼儿和老师一起边听录音边复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棒,我在外面看见了一个大大的皮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一起去好吗?(幼儿变火车)火车开动了出教室。

小班数学《找一找》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品的颜色、花纹相同进行配对,并能摆放到一起。

2、能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并有兴趣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

1、小熊图片一个,各类袜子若干双;

2、小题板若干块,各类实物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经验开启,实物配对。

1、引导幼儿根据颜色进行配对。

教师(出示只穿一只袜子的小熊):"熊妈妈要带熊宝宝去幼儿园,但是小熊的一只袜子怎么也找不到,哪个宝宝愿意帮助小熊找一找另一只袜子呢?"

请一个孩子上来进行操作,引导孩子根据袜子的颜色进行配对。

教师小结:这两只袜子的颜色是一样的,所以把他们放到了一起,两只一样的。袜子我们还可以叫它是一双袜子。

2、引导幼儿根据颜色、花纹进行配对。

教师:小熊的柜子里还有很多袜子,但是这些袜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谁愿意来帮它整理一下,为这些袜子配配对。

请几个孩子进行操作并且交流,引导孩子根据袜子的颜色和花纹进行配对。

教师:宝宝们真能干,帮助小熊把袜子整理得整整齐齐,把颜色和花纹一样的袜子放到了一起。

二、经验递进,卡片配对。

1、教师:"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助小熊整理好了它的袜子,现在小熊还想请宝宝们帮个忙,它家里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整理,但是它不会整理,你们愿不愿意一起来帮助它呢?这儿很许多小熊家的小抽屉,请宝宝们找到一样的东西把它们放到小抽屉里。"

2、全体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引导根据物品的颜色、花纹、种类进行配对。

3、幼儿进行分享交流。

三、拓展经验,延伸小结。

教师:"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助小熊整理了衣柜,小熊非常高兴,下面我们到教室里去找一找一样的东西吧!"

《找规律》教案 篇5

复习目的

指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要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想到可以列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复习过程:

一、归纳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二、练一练

1、在4个方格里都涂色,现在有红、黄、紫、绿四种颜色,每次4种颜色都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2、学校四年级五个班举行足球比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3、四二班选出5名优秀少先队员,大队辅导员给他们排成一排拍照,一共可以拍多少张不同排列次序的照片?

4、妈妈买来了三种花和三个空花盆,每一个花盆里栽一种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栽法?

5校运动会上,四年级有5人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每人都要和另外4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6、四个同学在元旦互相赠送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赠送多少张?如果四个同学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互相问候,要通几次电话?

7、小芳与小军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一共有多少种出的可能?

8、小芳、小冬、小丽和小强四个同学排成一排合唱。

(1)如果小芳领唱,始终排在左边第一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不安排领唱,他们4个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9、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10、用8、5、2、0这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四位数?

找朋友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 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表现自我。

2. 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二、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小鸭找朋友》。

2. 池塘草坪背景图一幅。

3. 小兔、小鸟、 小乌龟、小鸭头饰若干。

三、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学会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勇敢地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我。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兴趣。

师:“嘎嘎嘎”谁来了?(出示池塘草坪背景图)小鸭来到了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只有自己玩,它心里怎样啊?他想找一些朋友和它一起玩,小鸭是怎么找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鸭找朋友》。

教学反思:教师能抓住图片的三要素(人物、地点、事件)进行提问,为幼儿进行完整地讲述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1、第一遍完整讲述,提问:

故事的名称?小鸭找了哪几位朋友?最后谁和小鸭一起在河里游泳的?

教学反思:让幼儿以听为主,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故事内容所吸引。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分段观看挂图,理解图片内容。

(1)、图一:小鸭一个人游泳,一个人多寂寞啊!这时,谁来了?(小兔)小兔是怎样跳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的走路的动作)小鸭对小兔说了什么?小兔怎么回答?

(2)图二:这次是谁来了?(小鸟)小鸟子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鸟走路,边学边讲“飞呀飞呀”, 小鸭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会游泳吗?能不能陪小鸭一起游泳呢?

(3)图三:小乌龟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乌龟走路,边学边讲“爬啊爬”。小鸭对小乌龟说了什么?小乌龟会游泳?最后谁和小鸭一起游泳了呢?

小结:小鸭终于找到可以和它一起游泳的朋友了,小鸭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教学反思:在这一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完整地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独立地完整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提问:小鸭子找到了小乌龟陪它游泳,心里真高兴。那么,除了小乌龟可以陪小鸭子游泳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可以陪小鸭子游泳的呀?(小青蛙、小鱼、小螃蟹等)

找骆驼教案 篇7

陈泰昌课题:《找骆驼》(1课时)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学课件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带着一只骆驼去赶集,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家客栈,于是就进去吃饭,顺手把骆驼栓在了客栈的门口。等他出来后,骆驼不见了,骆驼去哪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骆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

(1)、说说特别难读的生字,再一起来读一读(如:跛、驼、愤、啃、竟)

(2)、出示:走失、指点、果然

用上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经过老人的指点,商人果然找到了骆驼。

三、借助阅读提示,明确研究重点: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出示)谁来读一读?

交流:提示中给我们提了哪两个问题?

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四、理解课文,引导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2、(出示表格)同桌交流。

读一读,找一找,填一填:

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知道的?(看见…)

(左脚有点跛。)

(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缺了一颗牙齿。)

(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3、学生汇报:,

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A指名回答

B你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对话中)

C角色朗读,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劲儿。

D当老人告诉商人:“那我可不知道。”时,商人的高兴劲儿马上抛到九霄云外了,从文中找一找这个词语(愤愤),什么意思?咱们用朗读来表示一下。

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A过渡:商人愤愤地问老人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老人是怎样回答的?(理解“不紧不慢”)

B指名交流。你能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吗?

C理解“跛脚”(表演)和“缺牙”(选树叶)。

D说话练习:

(1)因为…所以…

师:A、因为老人看见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谁也能用这种方式来说一说老人的其他发现?

B、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就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C、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D让我们一起“不紧不慢”地来读一读第10自然段。

4、(出示看表格)老人没看见过骆驼,他观察到了--,就知道了--,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5、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6、凭着老人的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文中有一个词语体现出来了--(果然)齐读最后一节,要读出“果然”的味道来。

五、角色朗读:

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老人的智慧吧!注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着急、高兴、“愤愤”、“不紧不慢”)。

六、小结:

1、学了《找骆驼》,你有什么收获?(写在练习纸上)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板书:用心…,思考…)

七、主题阅读推广:

《六个矮儿子》

请学生快速阅读本文,并说说六个儿子分别是怎么过日子的?

板书设计:

《找朋友》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围着一群小蚂蚁看个究竟,或者手里拿着一条菜青虫玩…孩子们对小动物非常喜欢。而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根据小班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能借助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在玩一玩、念一念的过程中让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活动内容:

《找朋友》

三、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念儿歌。

2、能大胆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对小动物的喜欢。

3、喜欢参加游戏活动。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四、活动准备:各种小动物头饰,数量要有班上幼儿数量的一大半。

五、活动过程:

1、游戏:"大森林里找朋友"。

(1)教师说:"我们现在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里,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朋友,请你去找一个喜欢的小动物做朋友"。

(2)教师启示幼儿将找到的动物朋友戴在头上:"你找到的朋友是谁呀?"(3)鼓励幼儿自由地和动物朋友说说话。

2、欣赏儿歌。

教师在大森林里找小动物朋友,找到小兔后念儿歌:"我找到的动物朋友是谁呀?""我在小兔耳旁说了什么话?"3、学念儿歌。

(1)请一名幼儿来介绍他找到的好朋友是谁:"你想跟你的好朋友说什么好听的话呢?"(2)请其他幼儿一起念儿歌。

(3)用相同的方式让幼儿反复学习儿歌。

(4)交换动物朋友,表演儿歌游戏。

附: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小兔做朋友,小兔小兔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来和你说说话。

教学反思在活动开始时,我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特别是“一二一”的踏步走,师幼一起融入到活动氛围中,孩子们显得很兴奋,都积极参与进来。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操作动物角色图片,同时处理好动物角色对话的语气,感觉到幼儿的兴趣很浓,听得很认真,并能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第一环节里老师提的问题“小青菜想找个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有的说是他们自己,有的说可能是老师……我发现他们感大胆想象,已完全把自己融入到其中了。我注意观察到平时胆怯不敢发言的黄姿璇、黄少晨小朋友都能跟着其他小朋友活跃起来。在参与到小青菜找朋友的过程中,师幼互动比较好,通过幼儿间的讨论、交流,使幼儿们获得更多的交友经验,明白了交朋友要有礼貌、互相帮助、会分享、守规则等。在幼儿表演的环节,孩子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好,幼儿能自主选择动物角色,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能发挥各自的表演能力,学会角色的对话。在活动的最后《找朋友》环节,幼儿能在游戏中真情投入,体验到了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整个活动,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拥有朋友的快乐,在情感方面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孩子们表现欲望还很强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的表演中;有些幼儿发言还是不够积极,想象的内容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在以后的活动中,还要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中班活动《找一找》教案与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各种图形。

2、辨认各种图形。

3、感受发现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能找出游戏图中的各种图形。

2、能把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与学过的图形建立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游戏大图5张,五种图形各一张,魔术袋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游戏图2张(5小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装有图形卡片的魔术袋,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分别请5名幼儿到魔术袋里摸出1张卡片后,说说该图形的名称以及像什么?

二、火眼金睛:

教师:有一只小猴,它的眼睛特别厉害,能发现很多隐藏起来的图形。

瞧!小猴来到海边,正准备寻找隐藏起来的图形。

1、出示游戏大图。

教师:现在我们和小猴比一比,先找一找,说一说在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它们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藏在哪?

2、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给幼儿发放操作材料,请幼儿自主探索,边指边说说3张游戏图中分别有什么?由什么组成,藏在哪?

2、请个别幼儿上来分享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四、找生活中的图形: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图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体现了培养孩子在图形方面的创造力和对图形的认知理解能力、转换能力、判断能力。也训练了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通过在本班的教学观摩让以上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活动教学受到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跟我的互动很协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特别是幼儿自主操作时给我的惊喜。虽然本节课顺利完成了,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有机会能把他演绎得更完美。

找朋友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锻炼小朋友一对一整齐走的能力。

2、锻炼小朋友的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一首儿歌

活动过程:

1、现在教室里教小朋友们一首找朋友的儿歌,能熟练念出。

2、小朋友下楼后,让他们内外站成两个圆圈,其中外圆要比内圆多一个。游戏开始,小朋友按照圆形轨道向相反方向走(外圈逆时针走,内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念儿歌。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内外两圈的小朋友立刻相互拉手做朋友,找不到朋友的小朋友要站中间。找到朋友的小朋友继续念儿歌转圈。

活动提示:

如果人员相等的时候,可以先对好朋友,在走时念完儿歌时比比谁先找到原来的朋友。

活动反思:

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很难按照原来排好的圆圈轨道转圈,现场容易混乱。而且有些小朋友很难准确地念出儿歌。

活动分析:

临时教的儿歌小朋友一时间很难快速掌握。

反思调整:

1、提早教会小朋友们儿歌

2、讲解游戏规则时应该用小朋友们比较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讲述。

3、现场出现混乱时要及时的控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