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实践中产生的,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了解分数单位,并会找分数单位;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一米长的绳子、小正方体、长方形纸等。

四、教法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出示,这个分数读作?你能说一说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课堂新授

1、介绍分数的产生

生活中,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初步感知:

PPT出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如果这样把一个饼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没有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强调在谈到分数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平均分。

3、活动一、动手操作,再认识

(1)准备。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学具,(出示学具)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表示出吗?找同学为大家朗读活动要求。

(2)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展示。你能表示出一张纸的吗?4跟小棒的应该如何表示?你还用什么表示了?

(4)总结,认识单位“1”。刚才我们都是把哪些物体平均分的?像把一张纸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把4根小棒、八个小立方体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介绍这个单位“1”同我们之前学过的1不一样所以要加引号。

4、活动二、联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1)你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的例子吗?总结,单位“1”可小可大,自然界中小到一粒尘埃,大到整个宇宙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2)动手操作,加深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表示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占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整体是怎样的吗?说一说,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画的?这里的把谁当做单位“1”?你画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5、活动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大家都理解、的含义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PPT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简言之,先分后数,分什么?数什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把十个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2)活动。你能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你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抽签决定第几小组给大家分享自己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6、认识分数单位

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分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以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5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所以的分数单位是。举例练习。

(三)生活中的分数

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PPT出示:据统计五三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五三班在午托班吃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人从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新生儿的头长占身长的,5岁时头长占身长的,成年人的头长占身体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练习巩固

接下来我们来检测下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

1、填空

(1)表示把x平均分成x份,取其中的x份。

(2)说出下面各数的分数单位。

xxx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xmxm

二、判断。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x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全长的。x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三)、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4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总42(电36)

教学目标:使同学了解"分数"发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局部。[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假如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假如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假如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方: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同学,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单位 "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竞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建构分数的意义。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展示领袖学生在课堂上的风采,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能比较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例1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活旧知,创境引题

(1)、口算:

0.75÷15=0.4×0.8=4×0.25=0.36+1.54=1.24 -0.46

1.01×99=420÷35=25×12=135÷0.5=1 ÷ 2 =

(2)、引导回忆,

出示“真假让你辨”。(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手势表示。)

① (—)的分母是3,分子是2,中间一条横线叫分数线。(  )

② 妈妈把一块饼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 — )表示。(  )

交流讨论第②题并引出“平均分”。

小结:只有“平均分”了,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条件。进而出示“平均分的饼图”并让学生试着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3)引题导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分数的意义” 这一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用领袖学生的记忆唤起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全体学生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让全体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先学后教 感悟提炼 建构新知

1、初步感知与理解

(1)(出示例1)根据每副图的意思,试着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学生打开课本到第60页)先填一填,并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交流汇报: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

①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长方形是一种图形,也可以称为一个物体。像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数。

② 1米长的线段可以称为是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我们也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数。

③ 引导思考:最后一幅图还是一个物体吗?(不是)这里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说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一分也得到了分数。

(2)揭示单位“1”:

①通过刚才的分一分、说一说,我们发现在表示分数时,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为了简明地表示这个被平均分的对象,我们就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儿的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又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②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个单位“1”还可以表示些什么?

③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

其实这个单位“1”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刚才大家讲到的很多例子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到地球、宇宙,小到纳米、微米都可以看作单位“1”。

④试着说一说刚才例1中的这些图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2、引导提炼与概括:

(1) 刚才得到的这些分数,我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等等,想一想:还能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10份、100份,甚至更多吗?

揭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关注重点:

你觉得这句话中最容易疏忽的是什么地方?(师圈出“平均分”)

(3)沟通联系:

想一想: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个“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这个取了“其中的几份”又相当于分数中的哪一部分呢?

3、认识分数单位

揭示:其实分数也像整数、小数一样有自己的分数单位。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想一想:分数单位就是指什么?(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教学中的分数加以举例。)

(评析: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注意做好学生角色的有效转换,带着学生走进“分数”,特别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又大胆放手让领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帮助全体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三、展示反馈,丰富感知

1、尝试说一说(课本第61--62页“做一做”)

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动手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63页的“练一练”: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先填一填,然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操作并交流(略)。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丰富的学习活动,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体验与感受,不仅帮助学生分散了难点,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展示了领袖学生的风采。)

四、巩固拓展,发散思维

1、先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a不等于0)

设疑提问: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2、尝试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 。”

学生独立完成后试着让学生讨论与交流:三幅图都表示( ),为什么每次涂色桃子的个数却不相同呢?

小结:由于每次单位“1”桃子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每次需要涂色的桃子的个数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涂色时要看清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具体数量有多少。

3、联系生活解决

读一读信息中的分数,并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年级甲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 —)

(2)地球表面大约有(—)被海洋覆盖。

(3)一个婴儿每日至少有(—)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4)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却养活了世界人口的(—)。

4、拓展提高

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是“(—)”和“(—)”?

小结:这两个分数都是以“12支铅笔”为单位“1”,但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相应的 1份的数量也就不同。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还认识了分数单位。你有一些什么收获呢?(学生畅谈收获)

(评析: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合理的创造意识。)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尝试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结构能适应并引导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进行精心地设计,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与链接点,促进学生顺利地实行知识的迁移。可是,当这些学生长大以后,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谁去帮他做这件事呢?还是需要他自己去主动调动已有的认知,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与其让他们长大以后再去做这件事,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去做?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不帮学生作预先的设计,也没有创设多少的情境,而是改变以前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回忆、交流、阅读与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一点一点地感悟学习方法。因为我一直认为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终身是有收益的。

二、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边教学边思考边探索,我深深地相信: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之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想办法让学生在各种想像、交流、画图与操作中去体验并自觉得出分数的意义。这样,新知就在学生们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学生的学习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了多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个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多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多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自己去演讲。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人类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在课前复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产生疑问进入课堂。所以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体验到分数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在表示分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我把一些问题引导出来,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习。并且,在课上,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自己走下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及时为他们解决难题。

总体上讲,这堂课还算成功,但是,在教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少数学生可能对于这一抽象的现象不能很好接受,因此,个别学生可能还摸不着头脑。如何在以后接手班级时更好的教学好《分数的意义》,还希望同行们能给我一些更好的见意。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单位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学具:

苹果、一分米、方块、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事?(学生举手)

师:(指手里拿着一本书的女生)你来说说。

(女生拿着自己查的资料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资料放在实物投影下)

生说:我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查到的。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师:您查的挺好的。通过她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起源于分。

师:(看到有学生举手,指其中一男生)你来说说。

男生:(拿着资料来到讲台上的实物投影前,指着资料书)我是从《新编小学生数学词典》上查到的。人类在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数。

师:嗯,好,请回。通过他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数表现形式和现在的表现形式一样吗?(学生齐说不一样)1/2是用"一半"来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那么,照此推算1/8就是(学生齐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理解了,那谁还有别的资料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一女生)好,你来。

女生:(拿着资料走到实物投影前展示)我是从资料书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笔记本上。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不错。今天我们就不一一交流了,建议课后大家再把查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这几个同学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

师:我们三年级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

(学生举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师:嗯,说的还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师:你也知道很多分数。

丙生:2/4、2/8、5/10、20/100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说能)好,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力求创新。

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举手)

师:(指甲组)你们来说说。

(一个学生代表甲组,拿着一个苹果走到实物投影前)

甲组: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平均分分数1/2)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1/4)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师板书:1/8)

甲组: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许多份,得到许多分数。

师:行不行啊,老师感觉他里面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谁来说说。

生说:依次类推。

师:那你明白依次类推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懂,就是一个一个往下类推。

师:也就是说还可以再接着分,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

(学生举手)

师:(指乙组)你们来说说。

(一学生代表乙组,拿着一分米的纸上来展示)

乙组:我们小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如果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飞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师板书:1分米1/10)

师:他刚才说了很多分数。咱就按照这个同学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一生:把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十分之一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十分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这样,依次推下来,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几。

师:也就是表示其中几份就是它的十分之几,你们同意吗?

(学生齐说:同意)

师: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丙组)你们来说说。

(两个学生代表丙组,拿着八个方块到前面来展示)

丙组:我们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师板书:八个 1/2 )

丙组: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两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师板书:1/4、2/4、3/4)

(教师看到下面同学有很多急着举手的)

师:你们有问题吗?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呢?展示的丙组男生回答: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质疑: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1/4,我还不明白。

丙组男生:因为这两个方块组成一份。

师:你满意吗?

女生:不满意。师:不算很满意,那你们能再来解释解释吗?

丙组女生很急切的解释:因为它要分成4份的话,这两个方块,并不是论块,而是论份,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的很有特点,看来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八个方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方块或者四个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那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

(学生举手)

师:(指丁组)你们来说说

(一生代表了组,拿着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示)

丁组:我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这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然后,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两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10根小棒1/10、1/5、1/2)

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师:很好,请回,(指举手的同学)你想展示?

生:我这有6面红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两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类推,把六个红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是什么意思?

生补充:我想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这六面红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想得到几分之几时,必须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板书: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构建新知。

师:我们刚才得到了很多的分数,(指黑板)以前我们研究过了分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这些我们通常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除了这些你还能再举几个单位"1"的例子吗?

生:一个西瓜。

生:一个蛋糕。

生:一个苹果。

师:刚才同学都举的是一个物体的,还能举一些别的吗?

生:10个人。

生:10本书。

生:8个铅笔盒。

生:5瓶啤酒。

生:3块橡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单位"1"。那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分数吗?小组先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一分钟左右)

师:谁来说说。

甲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乙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刚才都是说分一个物体,还有没有别的啦?

丙生:把几个同样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通过你们说的,教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那么到底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示: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找生读,学生质疑。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师:那你能通过3/10,说说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分数线、分子、分母组成。

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这一物体也就是单位。

三、 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填空;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 )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

(2)把今天来上课的同学平均分成()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糖块游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四、总结(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 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⒎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 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数的意义

1/4? 3/4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