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巩固练习:在一个圆中找出它的直径和半径。
3、探索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幻灯片给出: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索,给出:
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无数条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老师归纳推到:d=2r即r=d/2
4、圆规和直尺画圆。
幻灯片给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齐读,回答规“矩指”的是什么?
老师引导:认识圆规。
学生自学:课本57页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分组完成幻灯片展示的尝试题!
老师巡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指出:画圆的基本步骤,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总结圆的画法: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幻灯片动画展示如何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三、课堂练习
幻灯片给出: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学生依次回答,能够进行改错。
四、学有所用
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幻灯片给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得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认圆。
1、欣赏关于圆的图片(课件出示),问:这些物体上都有什么?指名说说。
2、同学们,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揭示课题:圆
3、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导入部分采用师生、生生对话形式,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二、引古导今,尝试画圆。
1、设疑:
同学们,猜猜看,古代人是怎样画圆的?
2、引古:
古代人可没有画圆的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人是如何画圆的?(课件展示正方形切割成圆的过程)
3、画圆:
同学们也想画圆吗?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画圆,打开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快速地画一个圆。
4、交流:
你用什么画圆的?学生操作后展示,可能借助用硬币等圆形物体、绘图尺上的圆及圆规等工具画出圆。
5、比较:
以前你画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是用什么画的?通过今天画圆,你发现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有些学生可能说成是弯线)围成的图形。
(设计意图:先设疑古代人是怎样画圆的,然后了解古代人是怎样画圆的,再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各种方法画圆,并感知与以前平面图形画法的区别,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三、认识圆规,学会画圆。
1、介绍圆规(课件展示):
刚才我们利用了不同的工具画圆,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我们通常会用专门工具画圆,它是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上面还设计了一个手柄,便于使用。
2、圆规画圆:
你们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分哪几步?画时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根据交流,归纳出画圆步骤(课件展示画圆步骤:两脚叉开 固定针尖 旋转成圆)
① 猜想:我们在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②老师示范画圆,生说步骤师提醒注意点。
③学生画圆: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画一个圆,要求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定为 4厘米。
④比一比。引导学生感知借助用硬币等圆形物体、绘图尺上的圆画圆时的局限性。
(设计意图:教材安排是先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再学习用圆规来画圆。这儿先安排学习用圆规来画圆,下面再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这样既优化了教材编排内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四、自主学习,认识名称。
1、谈话: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它也有一个名称,叫什么?看看书上P94的一段文字是怎么说的?(同时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2、自学圆的名称。
3、交流:
①认识圆心,谁来介绍什么是圆心?
②认识半径,什么叫半径?(课件展示)
③认识直径,什么叫直径?(课件展示)
练习:指出谁是半径? 谁是直径?
4、学生用字母在刚才画的圆里标出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5、总结:边总结边标出示范的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生生、生本互动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究。课件出示讨论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合作交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③通过测量和推理的方法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④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特征;互动交流,生成特征;测量推理,验证特征。学生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中主动地获得了知识。)
六、实践运用,反馈内化。
我们知道了圆的画法,名称,特征,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课件展示)
①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②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③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4厘米的圆小。
④画直径是6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
2、数学书P94的练一练。
3、在一个大圆里围着两个相等的小圆,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图略)
4、P95练习十七的1、2两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达程度。尤其是第三题的设计,更能了解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的情况。)
七、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1、(媒体展示)汽车比赛,看谁会赢。
2、为什么轮子要做成圆形,轴心要装在哪儿?为什么?
(设计意图:该题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回顾总结,谈谈收获。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圆;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它们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圆,使学生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①举实例 ②借助实物比照画圆 ③剪出圆形纸片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学生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2 、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有意识地对折痕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①认识圆心、半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学生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A:画半径比赛:谁画的半径最多。(谁画完了吗?)
B: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为什么?
当学生通过比赛、测量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直径
A: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B: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启迪学生的思维。C:汇报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2 倍”这一结果的。
3 、师生小结圆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画圆
1 、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学生渗透圆是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2 、让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圆规 ②自学画圆步骤,尝试画圆 ③讨论:怎样用圆规画圆? ④汇报、教师示范画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综合练习 启智培能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 、基础训练:判断题和练习二十五第五题。
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圆的特征。
2 、发散练习:下面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条件?联想到了什么条件?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经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再用多媒体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圆形、方形、椭圆形做成的三种车轮在行进中的优劣,进一步感受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努力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使课之将终,而趣犹在。
(五)总结
简要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六)作业
1 、练习二十五第4题
2 、思考: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力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延续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在学生眼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4)教师解释圆上、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6)想一想: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10)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己先动手测量、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圆柱的体积》导学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 谈分数乘法的教学人教版数学六上教案 百分数 折扣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圆柱表面积教学案例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5、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4、圆的半径是射线。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平?
队列3
队列2
队列1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 心 0 在同圆内:
半 径 r r=d/2 或
直 径 d d=2r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初步感受圆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生:圆规、直尺。
师:圆形纸片、系着吸铁石的线、大圆规、硬币、小圆镜、长尺。
教学流程:
一、导圆。
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生:圆的认识。(看着大屏幕说。)
1、师:(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就是圆形的。(贴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见到过圆形?
生:举例说圆形。(说到身边的圆让学生指给大家看看。)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一起看看。(幻灯片播放。)
师:漂亮吗?难怪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是因为有了圆才如此美丽、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媒体运用说明:运用媒体第一次播放一组比较简单、且具有明显圆的特征图片,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奥运五环、圆形标志、光环等,使学生能清晰地从图片的物体上找到比较鲜明的圆,为学生对圆建立外观上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标准,使学生在初次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感受到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初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借这些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画圆。
1、用圆规画圆。
(1)导入。
师:学习圆,首先要会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这里的规是指什么?
生:圆规。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画一个试试。
(2)生用圆规尝试画圆。
师:大家都画好了,我们来看看电脑动画是怎么画圆的?(课件演示。)
师:假如现在规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0厘米,谁能到上面来把这个圆画出来?
师生合作,边介绍方法边在黑板上画出圆。
师:这个有粉笔的一脚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圆。(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师画出来的。)
2、不用圆规形成圆。
(1)导入:如果没有圆规,就不能形成圆了吗?
(2)生:说说可用什么方法画圆。
如:瓶盖(扣在纸上,沿着边画),胶布,尺子、量角器……
师:你是利用一个圆形物体来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出示:绳子一端连着环形磁铁。
问:看,这个能形成圆吗?
生:通过甩形成圆。
(3)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了圆,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圆,现在在你心目中的圆的是怎样的?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在空中画圈。
师:对啊,就像大家比划的那样(指着黑板上的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4)再举例。
师:(出示镜子)这面镜子上也有圆,你能指出来吗?(生上前指:外边一圈就是圆。)
小结:这条曲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圆,这条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纸、剪刀、圆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级同学课间投篮比赛情境图)
2、师质疑:你们认为安排这样的队形公平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
1、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2、(师板书: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生齐读三遍。理解意思。
(三)、师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边的圆。
2、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边看边答。)
3、在你的纸上画一圆。
4、师抽生在黑板上画圆。
(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
5、师示范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看老师画。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一个端点在圆心【板书: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板书:圆的曲线上、圆边上、圆的边缘上、圆的弯线上】
师:我们把统称为圆上【板书:圆上】
师:只能画这一条吗? 生:还能再画!
师:再画一条。还能再画吗?再画一条。还能画吗?到底能画多少条?
师:所画出来的表示圆规两脚间距离的这几条线段,一个端点都在哪?另一个端点呢?
生:一个端点都在圆心,另一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我们给这样的线段起个名字吧!
师:【板书:半径(r)】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圆上标上r。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半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
生:在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既然半径有无数条,那么在围成圆的这条曲线上,像这样的端点能找出多少个?
生:能找出很多(无数)个。
师:(在三个点的旁边紧密地多点几个点)这行吗?
师:正是这无数个点紧紧地手拉手,靠在一起,连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围成了圆。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
师:这是一个平展的圆,上面只有圆心和半径,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它对折,用食指触摸折叠的地方,打开。多了什么?
生:一条折痕。【痕迹、印子、折痕】
师:我们把对折产生的这条线段、这条痕迹统称为折痕。
师:朝不同的方向再对折一次,用手触摸折痕,打开,请同学们照这样再做几次。生:折圆
师:原本平展的圆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这些折痕里藏着许多许多关于圆的奥秘,同学们想发现吧?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里围绕折痕,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组长记下“我们的发现”。汇报发现的时候,由组长上来发言,组员可以补充。但每一组只能用一句话汇报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发现,别的组发表过的观点,其他组便不再重复,开始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板书:圆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学习了画圆,你觉得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定长)圆是由无数个特定的点手拉手围成的优美曲线。半径和直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圆。半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在回过头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投篮比赛要站成圆形了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问题解决
1、判断直径 、半径
2、[媒体]填一填:
3、[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4、画圆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画的圆半径为4厘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4厘米的?
师: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师: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笑了,这说明他心里有底了。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灵巧操作
<1>、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
〈2〉、任意画出一个圆,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
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