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加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出示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吧。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个别读——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给你加点伴奏,希望你能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2、师:真棒!一猜就准!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屏幕出示全诗。)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相机板书: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读,理解诗意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读古诗。)

2、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

(学生读。)

3、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

(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全诗。)

4、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5、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⑴ 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学生质疑。)

⑵ 指名讲诗意。

(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⑶ 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6、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7、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烟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教师读诗,让学生体会江南美景。

师:大家想读读吗?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讲解大意:

诗中的江南,无边的翠绿映衬着鲜艳的春花,到处莺歌燕舞。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风中轻轻的飘舞。多么明丽的江南啊!后两行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朦胧迷离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楼台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影若现,似有似无。多么诗情画意的江南的春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齐读《江南春》。)

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学生作答。)

师: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写法太绝了!

4、后两行诗写景,更是绝妙!来品品吧:

⑴ 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生:没有。)他在干什么?(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师:李白看见了什么?(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⑷ 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讨论,汇报。

⑸ 对!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朗读并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2、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配乐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

【板书设计】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做到书写认真、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技能目标

增强学生理解送别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熟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字、词语)。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你们以前学过他的什么诗?大家背一背李白的诗好不好?(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歌,教师鼓励)

2你们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

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说明】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利用课件播放伴有悠扬的古筝音乐的范读,学生注意听朗读时的节奏。

2、你也想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指名朗读)

3、学生齐读古诗,感知诗意。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分组比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6、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设计说明】

多读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古诗的一中捷径,在读中感知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悠扬的背景音乐更能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题目意思、再次了解作者。

(出示课件中注释及作者生平事迹)

2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得是谁?简介孟浩然其人,并阐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课件出示黄鹤楼的图貌和简介)

(2)反复朗读前两句,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试着解释意思,先互评后师评)

☆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送别时意境的想象。

(学生根据注释和图文,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生练习朗读,并加上动作。

(3)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设计说明】

将电教资源和参与式教学融为一体运用在课堂,尤其是在古诗的教学中效果很明显,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四、练习背诵,感悟全诗

1、听课件范读,体会古诗的情绪节奏。

2、分小组读,分别选出一名同学在音乐伴奏下赛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习背诵。

4、感悟全诗(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师问:学习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友人的深厚友谊。

生答:依依不舍之情,或依依惜别之情,或两人的深情厚谊等等。(教师鼓励与总结)

5、你有特别好的朋友吗,举一个例子,简单说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五、学习本诗歌曲

(教师播放课件中关于这首诗所谱的歌曲,学生学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说明】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六、教师总结

离别是忧,离别是愁,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叙事、写景表现了朋友之间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四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声再见了,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你我的感动和温暖。

七、布置作业

解释这首诗的意思并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设计说明】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此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附: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依

烟花三月下扬州。依

孤帆远影碧空尽,惜

唯见长江天际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⑴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⑵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⑷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