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五、课堂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 宽所含的厘米数 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 1 6
5 3 15
5 2 10
3 3 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 (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 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师:你来说说看。 同学们,你们对正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想的?正方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我们应该怎样证明它呢?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s=a×a )
3、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师:既然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应用。
例1 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300×36=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建立1平方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给学生留下探究空间,获得成功体验。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师:你们的眼力好吗?谁能估计出老师的身高?
生:1米8。
师:能说得完整一些吗?
生:1米80厘米。
师:有点儿高了。
生:1米70厘米。
师:好眼力!谁还能用其他单位表示呢?
生:170厘米,17分米。
师: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边的长短!
【情境的创设一举多得,既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又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巧妙地引出了长度单位。】
二、引入概念,合作探究
(一)引入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物体不仅有边,还有表面。你能发现哪些物体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书的封面,桌面,铅笔盒的顶面,等等。
师:谁能比较出黑板表面和电视机屏幕的大小?
生:黑板表面大。
师:黑板表面大,也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大。
师: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黑板比教室地面的面积小,等等。
师:谁能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也就是用的观察法。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下面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组图形的面积。
出示第一组:正方形和圆形(学具纸片)一人一套。
师:谁来说一说?
生:把它们重叠起来比较;第二组图形不能比较,因为第2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而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面积。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统一面积单位
出示学具(3×4平方厘米和2×6平方厘米)一组一套。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观察和重叠法都不行了,可以用剪子剪一剪。
师:用剪子是个办法,有其他方法吗?
生:用小学具摆一摆。
(给出3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直径1厘米的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用学具摆一摆。看看用什么样的学具比较合适,结果是什么。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
生:用正方形比较合适,因为用其他图形还有空的地方。这两个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用了12个小正方形。
师:非常好的发现!
师:接下来,咱们分男生、女生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女生优先,男生闭上眼,不准偷看。
出示一个长方形,正面分成6个正方形,背面分成12个正方形。男生看一面,女生看一面。
师:你们谁看到的长方形大呢?
激起疑问,启发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生:要分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
(三)探究面积单位
师: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研究1平方厘米。
(1)独立研究1平方厘米。
提纲: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请你在学具袋中找一找哪个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看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③我们身上哪个部位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④从材料袋中再拿出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自己试一试。你是怎么测量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⑤估计一下,你的文具盒盖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自己动手量一量。
(2)指明小组汇报,组际间交流、质疑,统一认识。
2、研究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如果让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的面积,你会有什么感觉?
(1)小组合作探究。
提纲:
①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呢?以小组为单位,一边看书,一边结合手中的学具来自学这两个面积单位,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交流探讨。
②每一排的四名同学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③请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是几平方米,请愿意到前面来的同学来实际量一量。
④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⑤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
(2)指明小组汇报,组际间交流、质疑,统一认识。
三、综合训练,提高认知
(一)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 )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 )
(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 )
(4)一根电线杆高20( )
(二)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三)综合思考题
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你能研究出更科学的方法吗?课后请你试一试。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课本8990页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重点难点:
面积、周长的区分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
检查、订正上节课的作业。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石膏线的意思。
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房间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师:求石膏线有多长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求长方形周长=长2+宽2
师:求铺多少木地板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生:求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你自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合作交流: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共同找出它们的错误。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三方面进行区分。
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2两个问题分别求什么?第2问要引导学生,先求什么?(面积)
自主练习3是一道实际应用题,首先让学生明确动物的围墙指的哪些边?两个问号分别求的是什么?
自主练习4是几个形状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比较周长是否相等。先让学生猜想,再计算验证。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体会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进行扩展练习: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作业:自主练习1
板书设计:
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教后反思: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面积和周长大部分同学能够区分开,并能正确计算,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多给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