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常称为课堂教学设计表,除首页(上报材料时用)外,由5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生特征
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或删去。
5.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4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
7.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此栏共有9项内容: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8.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 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 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如:
一、× × × × × × × 1.× × × × × (1)× × × ×①×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9.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10.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详细叙述课堂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设计依据、教学结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既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表格形式叙述。如果课堂教学设计只是为自己的教学使用,不准备和别人交流,可以不填写此栏,只保留流程图即可。
11.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发展。
12.形成性检测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检测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
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检测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检测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3.评价量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应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此栏可根据需要确定其大小。如果不需要,可将此栏删去。
14.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检测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15.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
二、课堂教学设计表首页
该首页只供参加评比、比赛和上报材料时使用,日常教学不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简要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心声”的内涵
(3) 尝试心理描写的片段语言训练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激趣,学生探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尊重学生个体,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换位思考法 ;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先请你们欣赏一段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可能有以下几种感慨:
生l: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女儿已经长大,请您松开您的手,让她自由地飞翔吧!
生2: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的成绩总是没有达到您希望的目标,请您不要伤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3: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们很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们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松松地陪我吃顿饭吗?
师:(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自行积累字词,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可能这样归纳:
其1: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李京京
其2:小说的环境:校园
其3: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17):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前朗读课文,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
发展(1844):李京京在林中练习朗读,想起自己与万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难过悲伤;李京京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被同学嘲笑,他倍感委屈
高潮和结局(4559):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了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3 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师提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我(李京京)有着和课文《万卡》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所以我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我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嘲笑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我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精读文中,描绘李京京的文字(如: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划出令人感触最深的语言,有感情地诵读,并将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①李京京想读课文.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②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要唱歌的嗓子吗?
③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
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讲义从他的手指间滑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
④李京京思念妮儿,渴望得到友谊.
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住在爷爷家对门……
⑤李京京渴望渲泄内心情感: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祯会不会嘲笑他呢?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李京京的“心声”(心里话)是:执着的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认可、尊重;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想念爷爷和儿时的伙伴;渴望感情的倾诉、宣泄总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语言训练:
用动情、细腻的笔触将自己曾经历的某种“渴望”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学生预习本文时已酝酿)
示例:渴望“理解”时的心理活动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为什么当班长这么难?我像徘徊在两片森林之间的小鸟,不知该向哪儿飞我该怎么办?几颗晶莹的泪珠从脸颊上缓缓滑下来,落到唇边,苦涩的!我觉得自己就向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竞选州长时被加上了种种罪名的人“马屁精”、“发报机”……都成了我的代名词
五、思读课文,探讨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
结合下列讨论题,快速探讨小说主题:
1. 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2. 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
(提示: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学生小组探讨,积极发言,教师小结: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著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并真诚呼唤教师对普通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关注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六、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他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美丽此时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七:板书设计
心 声
黄蓓佳
人物:李京京(沉郁、执著、倔强)
(117)朗读要求被拒绝 (开端)
情节 (1844)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 (发展)
(4559)声情并茂朗读 (高潮、结局)
教学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内容;精读课文,理解李京京的心路历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我,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李京京现象在学校里是司空见惯的,如何善待这样的学生,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每个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反思,想想自己是否配做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分析、揣摩李京京的心理描写和程老师的做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评价教育,才能促进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教学内容:认一认1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义。
3.引导学生发现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认识了不少汉字。今天我想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认的字多。不识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
2.出示本课第一部分的8个汉字,指名会读的学生大声读。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也为其他学生指明识字的途径,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二)识字指导
1.教学“人”字。
(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rén。(可以多请几人。)
(2)教师板书“人”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其象形之处。(教师提示:这就是一个人直立着,手轻轻举向前方。是侧面的样子。
[引导学生观察古、今文字,发现汉字的象形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3)引导观察书上的图:图上画了几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理解生字。启发:你家有几口人?分别是哪些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soft/(老人、军人、人口、人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字不离词,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同时丰富词汇,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
2.教学“口”字。
(1)引导观察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嘴巴和“口”字的相似之处。
(3)指名读kǒu,要求把三声读到位。
(4)齐读。
(5)指导用“口”组词,加深对“口”的理解。(口腔、口是心非、目瞪口呆、口若悬河……)
3.教学“手”字。
(1)指导观察图。引导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师在挂图边板书“手”的甲骨文,(教师提示: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用最简单的几笔线条就画出了手的样子。)
(3),引导学生了解“手”字的演变过程,发现“手”字的相形之处。
(4)指导读shǒu article/,注意翘舌音,把三声读到位。
(5)指导用“手”组词,加深对“手”的理解。(手指、双手、情同手足、手足情深……)
4.教学“足”字。
(1)出示“足”字,请会读的学生领读、齐读,提示学生zú的声母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对照图说一说“足”指的是哪个部分。
(3)指导用“足”组词。(足球、手足、远足、画蛇添足、足不出户……)
5.教学“舌”、“牙”两个字。
(教法同上。)
6.教学“耳”字。
(1)出示耳朵的图,教师板书“耳”的小篆,引导学生对照图观察,发现“耳”的相形之处。(2)出示“耳”字,指名读,齐读。
7.教学“目”字。
(1)出示图,指名说说图上是什么?(教师提示:一只眼睛。)引导思考:“眼睛”又可以叫什么?(目。)
(2)引导观察: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用最简单的线条就记录下了眼睛的样子。板书“目”的古文字。soft/
(3)教师小结:人类在不断进步,文字越来越统一规范,这就是现在的“目”。
请学生齐读两遍。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导游戏:教师出示汉字,学生快速读出字音,并用手指出自己相应的身体部分。
第二课时
1.教学“山”字。
(1)出示几幅“山”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2)引导思考:看了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3)启发: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山的轮廓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优秀的作品。)
师:(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大部分同学已经画好了,你们看,这些都是同学们画的山,真不错!(出示山的古文字。)我们的祖先,就用这最简单的线条画出了山,这就是古时候的山字。
师:我们小朋友真不简单,都能和祖先一样创造字了!经过人们不断改进,现在的山字这样写。(出示“山”。)谁来读一读?
(4)出示“山”的古文字,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山与古文字相比,在比较中感知古文字与山的样子是多么相似。
(5)出示“山”字,启发学生发现“山”的象形之处。
(6)指名读“山”sjbwz/,指导读准翘舌音。
[引导学生经历了发现的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2.教学“水”字。
(教法同上。)
3.课外拓展。
(1)启发:你能说出有关“山”、“水”的词语吗?
(2)将学生说的词语归纳、补充,出示以下词语,教师带读。(高山流水、清山绿水、山清水秀、山高水长……)
4.教学“金”、“木”、“火”、“石”、“田”、“土”。
(1)出示:金、木、火、石、田、土卡片及图画。
(2)启发:你能将这些字和图用线连起来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
(3)启发交流答案,说说这样连线的理由。
(4)指导读准字音,并随机引导组词,帮助理解字意。
教后记:
出示古文字,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它只是起到了桥梁作用,将图与今天的规范汉字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象形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该模板为连页式,供课堂教学设计使用。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名称:授课班级:设 计 者:所在学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设计时间:
该模板为分页式,供课堂教学设计使用。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1、读好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1)“书”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
(2)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3)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我们现在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3)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4)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现在我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3、过渡: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2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1)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号。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学好问)
(3)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教师示范读,齐读)
4、谁能说说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5、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1)课文中用”……”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接着说说它还有哪些作用?(出示幻灯片)
(2)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的心情怎样? (高兴)
(3)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读了这一段,请大家猜猜看: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
四、小结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还让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着聪明的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教材分析:
《称赞》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
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认读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2、我能记: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
4.感受亲情
5.理清思路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
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
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明代:
字:号:
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
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
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
2.作品简介:
项脊轩:注解①
志:注解①
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三)品读
全班学生朗读全文:
自读全文:
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
朗读第一二段:
朗读第三四五段:
(四)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
平缓亲切
2.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
特点:小旧破漏暗
感情:喜爱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
不漏
不暗(亮)
幽雅(美)
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
4.思考并讨论:
“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
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
(六)背诵练习:
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
(七)练习
1.课本108页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
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理解王宁为什么要当劳动委员,理解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题。2、质疑:
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谁?
3、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⑴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⑵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⑶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标上序号。
⑷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⑸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⑹你应该向王宁学习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清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同桌小组见交流。
3、读后检查:
⑴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认读。
⑵出示小黑板:
学校教室委员亲切班长劳动集体(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⑶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指名说出序号。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从“静悄悄”体会到了什么?)
2、突然,王宁站起来对说:“我选我”。
(从“突然”体会到了什么?)
3、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体会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
1、教师适当点拨:
⑴“静悄悄地都在想”说明同学们正在认真思考选谁合适。
⑵“我选我”:
①说明王宁勇敢。
②体现王宁真心实意的为大家服务。
⑶同学们都“楞住了”说明王宁与别人不同,不是选别人而是选自己,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2、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说明同学们有当好劳动委员的决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当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让学生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些话,让学生说出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 巩固练习
1、看拼音读词语:
xuéxiàojiàoshìqīnqièxiǎngshēng
学校教室亲切响声
bānzhǎngwěiyuánjí tí yí yàng
班长委员集体一样
2、照课文内容填空:
王宁和李小青是(),王宁像李小青一样(),(),我要学习王宁热爱(),()集体,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
3、假如你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怎么做,讲些什么?试说一说。
4、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赞扬了王宁虚心好学、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希望你们向王宁学习,热爱劳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一、设计理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是说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汉字对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创造条件教学生逐渐学会拼读音节外,还应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懂得归纳识字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对韵歌》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在其中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快乐,以及利用熟字巩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韵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浅显的了解,并尝试让学生学习“对韵”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b p m f d t n l
2.复习拼读拼音。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文,会认5个字, 1个字。
4.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懂得爱护大自然。
四、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五、教学方法
谈话,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七、教具准备
1.ppt
2.字母卡片。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6个单韵母,它们是---那么声母有几个呢?对,23个,我们也学了一些声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它们?(出示卡片:b p m f d t n l)
师:看来,大家已经和八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二)拼读音节
师:今天,这些声母朋友又带了一些朋友来,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自己拼读一下。(拼音+汉字)大米 泥土 马路 伯父
1.学生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
师:这个小老师当得怎么样?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2.学生拼读(拼音+汉字)的音节
师:词语头上的拼音你们会拼读吗?自己拼读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拼读得很认真,那我们应怎样拼读音节呢?(出示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现在请一些同学来拼读一下。
师: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请男生女生合作拼读一个音节。
3.拼读没带汉字的音节
师:男女生合作得不错,还有一些音节朋友想和大家交朋友,愿意吗?和同桌一起拼读一下。
师:刚才同桌两个人拼读可热闹了,老师请几对同桌来拼读一下。
师:看来,团结力量大。我请小组来拼读一下。
【设计意图:采用“识字带拼音”的方法拼读音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熟字认识字母和音节,学习拼读。】
(三)谈话,揭示主题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音节,还不熟练的同学不要紧,只要坚持练一定可以的。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叫:对韵歌。先看老师写课题。
师:同学们,跟老师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在第三单元里,我们背过一首对韵歌,大家还记得吗?
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知道了几个对子,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日对月,今对古)
师: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一首对韵歌,这首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一起来听听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初读诗歌
师:同学们,请打开语文书43页听老师读,老师读到哪个字你们的手指就指到哪个字。
师:你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那就赶快自己去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热烈,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说说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会评价。
师:我请全班同学一起响亮、流利地读一读《对韵歌》。
师:第一二组和三四小组比赛一下。
师:四个小组都读得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五)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学习过的八个声母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诗歌里把我们学习过的八个声母圈起来。圈完了和同桌读读这些声母,注意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师:谁来说说这八个声母藏在哪里?我们一起读读吧。
2.找出水果名
师:同学们,《对韵歌》中除了藏着我们学过的八个声母,还藏着一些水果呢!找一找,用“-”画出来。(出示:葡萄架 苹果园 李苦对瓜甜)
师: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些水果。你们知道葡萄长在哪里吗,那苹果呢?
师:你看(出示:葡萄,苹果的图片),多诱人呀!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师:你们吃过李子吗,什么味道?那西瓜呢?(出示李子,西瓜的图片)
师:看到你们的笑容老师就知道有多甜了,老师忍不住想表达一下我的心情。听--(师读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能像老师这们读一遍吗?
3.理解“习习 绵绵”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来了风婆婆和雨姐姐,它们从天南地北赶过来了,大家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出示:风习习 雨绵绵 地北对天南)
师:风习习是怎样的?雨绵绵又是怎样的呢?(出示风习习,雨绵绵动态图)
师:同学们真会用眼睛观察生活啊!那就让我们轻轻地,柔柔地读一读这一句。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风婆婆和雨姐姐的温柔了。
4.学习对子
师:老师上课不久说过这首《对韵歌》里也藏着对子,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歌,一边读一边找。
师:谁来说说有哪些对子?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一起读读对子吧。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不少对子,那你还知道哪些想对的词吗?
师:学过的知识会运用真棒。奖励你们把诗歌再读一遍。
5.拼读生字
师:刚才我们走进诗歌里,和诗歌交朋友,现在诗歌里的字词很调皮跑出来了,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葡萄 苹果 李 风习习 绵绵 地北 天南)
师:谁来拼读,拼读对了,其他学生跟着读。
师:请男生或女生拼读。
师:同学们拼读得真好。那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它吗?(出示:苹、李、瓜、地、南)指名生拼读这些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字,想想打算怎么记住它。
师:同学们的认字能力越来越强了,刚才我们采用了“加一加”、“组词”、“找象形字”等等记住了这些字。(出示:“加一加”、“组词”、“找象形字”、“读拼音”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认识很多字。)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熟字带拼音”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会拼读识字,又总结归纳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6.学写字
师:好了。字我们会认了,我们要学写字了,要求我们会写的字有三个。(出示:果、风、北)
师:谁把他们拼读一下。
师:这节课我们学写一个字—“果”,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观察得真仔细呀。谁来说说它的笔画顺序?
师:现在老师根据你们说的写,请认真看。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书空,描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评价)
【设计理念:为了落实“写对”原则,课堂上通过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字的笔画顺序,来引导学生掌握汉字正确的笔顺和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果园里的收获可真大啊!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知道了一些自然现象,那我们更要懂得热爱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
1.“果”字写一行。
2.背诵《对韵歌》
十、板书
对韵歌
苦对甜
天对地
北对南
教学反思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这首诗歌前我先带领学生复习音节,因为学生已有前面几课的拼音储备,所以我采用各用形式,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例如:采用“识字带拼音”的方法拼读音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熟字认识字母和音节,学习拼读。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韵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识字,并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
遗憾的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学生了解韵文内容后升华主题---我们应如何爱护大自然,最后教师总结以此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入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⑴ 划出生字词。
⑵ 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扳(pān) 环谒(yè) 称(chèn) 泯(mǐn)
三、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
(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⑴ 未尝识书具(曾经)
⑵ 即书诗四句(写)
⑶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⑷ 其文理皆有可观着(文采和道理)
⑸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⑹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⑺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⑻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⑼ 贤于材人远矣(比)
⑽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四、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五、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简洁生动。
六、拓展
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
说文要求:
1、理解文意,多角度思考;
2、语言流畅,中心明确。
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诵读法,教师讲解法。
第二课时:讨论学习法。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
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4、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猫》、《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 ?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猫》)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2、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3、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讨论明确: 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冷清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苏轼由“会换雕弓如满月”的豪情状态轻而为“抱月而长终”的遗此独立。但苏轼毕意是大家,总能于逆境中化解苦闷,随缘自适,超脱放旷。说明: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并且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知人论文”、“知人论世”的能力。
二、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将原先的四组分为两组,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明确: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2、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3、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学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结合相关分析,得出: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参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参考)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参考)说明:利用小组讨论,减少任务量,加大课堂的容量,并且通过竞争激发了兴趣。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悟。同样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古人人生观的理解,通过对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
三、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1、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2、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3、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4、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5、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 6、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心官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坏生态。
小结: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我们不仅走进了作品,也走近了苏轼,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给苏东坡的一段话,和大家互勉。
学生齐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四、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出现的精彩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800字以上。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三。
教学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例如学生总结这篇课文十分精彩:(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3)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当然,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结合网络,以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