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 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 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 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 (《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 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
答: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 泉源 (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 – 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 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
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配乐《友谊地久天长》)
问: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补充:投影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投影刀、剑、戟树,(配狂风呼啸声)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答: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红硕的花。(配乐《二泉映月》)
问:花怎能“ 叹息”?为什么用“ 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两个“像”作用并重吗?
答:这是通感修辞,“像”重在后一个。
补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鱼》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点击投影
诗人希望做什么?
电脑投影:《寒潮》、《霹雳》、《雾霭》、《虹霓》(均配乐)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 而“立”的全过程。
投影配乐《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同学朗诵全诗。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静听音乐,体味诗的情韵)
投影补充:艾青的诗《树》并作练习。
作文:根据《椰子树是什么》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
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
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
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攀援的凌霄花。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更不能“炫耀”和“高歌”。
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泉奇制胜-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
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 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
四、《致橡树》是怎样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的?
解析:诗的第二部分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首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为树的形象”,这与前面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这种爱,相敬如宾而心心相印,互相理解。“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两个人可以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迥异的形象和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刚毅、顽强,是个英勇的男子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美丽、温柔,是个感情丰富的新女性。
其次,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诗人以寒潮、风雪、霹雳比作生活中的苦难,用雾霭、云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欢乐,双方分担苦恼,共享幸福。
最后,作出斩钉截铁的结论:伟大、坚贞的爱情应该是不仅爱他的外表,更要爱独立的
人格和扎扎实实的根基。
五、《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致橡树》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它们都是常绿的'乔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一个又称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一个高大雄伟,乐于造福人类,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两株相傍,“站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
诗人在诗中所否定的传统的爱情观,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于是双方自然成为主导和从属、依附和被依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本质。这种陈腐的观念,至今仍可见其影响和潜流。因此,诗人在《致橡树》中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文艺界重视的原因。
《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
总之,舒婷的诗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为形象,用精心描绘的细节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她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象。这样利于表现当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很明显,她接受了一些欧美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她特异的艺术风格。她虽然显露出可贵的诗的才华,还需要吸取更丰富的艺术营养,使之日臻成熟。
板书设计
致橡树舒婷
1、象征。“橡树”“木棉”
2、对偶和比喻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句。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近她的《致橡树》。
二、走近作者
通过PPT了解作者舒婷。
三、激情诵读
1、听配乐朗诵《致橡树》。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四、合作探究
三个问题: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4、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学生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小结: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六、拓展创新
在这个环节先提出问题“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
七、作业
(1)背诵全诗(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精华应该积累下来)
(2)试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第一个作业相比层次要求更高所以不强求,要求学生试写,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
4. 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课堂练习
阅读舒婷的《神女峰》,思考文后问题。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行云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神女峰”在这里只代表一座山峰吗?
(2)分析“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和“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两句的含义。
(3)分析最后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神女峰”还代表守望、忠贞、温情和承诺。
(2)作者认为,当这种自发个体的真情实感被封建伦理固定成为每一个思妇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时,美丽的梦就变成了忧伤,人就变成了石头。把活生生的人上升为神,以神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这是荒谬的,压抑人性的。
(3)弘扬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格的觉醒,只有用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标准,才是判断文明和进步的真正准则。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简短的评论,阐述你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能否结合社会现状来谈?
(2)熟练背诵全诗。
【励志故事】
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在中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一百公里徒步训练。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活动的艰苦性是可想而知的。走了两天,他的脚就打起了血泡。曾有许多次,他都想停下来躺在地上。但是,每当有这样的念头,他耳边就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于是,他咬牙挣扎着继续前行。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大家咬牙坚持。一些体弱的同学支持不住,累倒了,他还背他们一段路程。渐渐地,他感觉自己已经适应了这种艰苦的跋涉,身上背的东西也似乎轻了许多。
土光敏夫后来担任有“财界总理”之称的日本经团联会长职务。他说:“我之所以在以后做事能不半途而废,关西中学的长途步行给我的启示最大。我知道:面对困难,人唯有迎接挑战而不是回避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点燃思考】
成长正如蝉蜕,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没有这份蜕变,就不会有力量的增强,更不会有新生。
【每次金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
4.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 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 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站着的人。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请读读她发爱情宣言:
(屏幕)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是无疑是女性要求精神平等,人格独立的宣言,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
痴情鸟——爱情至上——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加载中,请稍候。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伟人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板书:课题、作者)
设疑:
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
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
c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f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总结全文:
⑴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说《简·爱》中向我们点明了。
⑵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诗: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1、请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板书教学目标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裴多斐的诗、林觉民的《与妻书》......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
(1)学生朗读。
(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 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1.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2.教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九、作业:背诵全诗
一、谈话引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这三部曲怎么唱,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你想收获幸福吗?那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砚、价值观和爱情观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致橡树》,诗人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师生谈舒婷:
师问:你了解舒婷吗?谈谈你了解的舒婷。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但基本上是教材192页注(1)的内容。
师再问:除了脚注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有的说是朦胧诗人,有的说其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抽生朗诵全文,放录音《梁祝》。其他同学边听音乐,边听朗读,边划出诗中具体的物象,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领会这些具体事物与生活中的哪些人类似,它们有何特点。
师点评:王琼同学的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真棒!从她的成功中,老师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积压在女性心头几千年的抑愤与不平,如决堤之江水,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后半部分读得缠绵悱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大家掌声鼓励)
2、师问:诗人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生: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肯定一边板书)
师:诗人对凌霄花是什么态度?凌霄花有什么特点?
生:绝不学,鄙夷的态度。读的时候这三个字要重读;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树。
师: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师: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生: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师: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师: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生: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
师:好!前半部分排山倒海般的贬斥与否定,为的是突出一句话,是哪一句?
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师:好,你是树,我也必须是树,这说明了什么?
生:平等、独立!
师:好!请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生:(齐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师:这表现两人亲密到什么程度?
生:互补、互助;相知、相依。
师:找出两人有共同语言的句子。
生:每一阵风过听懂我们的言语
师:这说明他们的心怎样?
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有灵犀
师:诗中表现男性美的句子是?
生:你有你也像载;
师:男性美在何处?
生:阳刚之美,有棱有角,有个性
师:女性之美在何处?
生:我有我火炬。
师:女性美有什么共性?
生:温柔、柔情似水、阴柔的美,西施、黛玉一般的美。
师:那些站在大街上叉着两手骂老娘的女人美不美?孙二娘呢?
(生大笑)
师:木棉和橡树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生:我们分担;我们共享。
师:这说明他们怎样面对甘苦沉浮?
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师:纵观全诗,诗人追求一种怎样的爱情观?
生:相互独立、平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的新型爱情观。
生:边听《梁祝》,边朗诵全诗,加深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对比阅读
《我愿意是激流》,体会裴多菲追求的爱情观与舒婷有何不同。
1、师:放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多媒体展示裴诗《我愿意是激流》。
生:边欣赏古筝曲,边诵读裴诗。
2、抽生朗诵裴诗。
3、抽问,本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与《致橡树》中的哪类相似?
生:泉源、险峰和日光、春雨。
五、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的看法,要实话实说,分析其表现及心理、危害等。题目自拟,800字左右(课外完成);也可以以《如果我爱你》为题,写一篇后感,(文体不限,勾勒一下你所憧憬的伟大的爱情。
1、学生自由讨论。(五分钟左右)
2、抽生谈感想及其构思。
3、课外练笔,进行思想教育。
1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