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敏、勇敢,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半截蜡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1、学生回答。
2、老师总结:
这半截蜡烛不是普通的日用品,在本文中,它与生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一家人的生命和一场重要的斗争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因为它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家想不想亲临现场,亲身经历那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二、指导细读课文重点段
1、听课文录音。(第2、3、4段)
2、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啊?
是啊,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我们的心也绷得紧紧的,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捏一把汗,直到最后才深深舒了一口气。大家看看,围绕着蜡烛的变化,伯诺德夫人一家跟德军斗争了几个回合呢?
板书: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分别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自己都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
4、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三、引导品读课文重点段
1、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第一回合的重点语句。
出示文字: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这里有一个词语重复出现,预示着蜡烛的熄灭带来的一连串的严重后果,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是哪个?这其实也是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独白啊,� (老师导读)。
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从“急忙”“轻轻”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么镇定机敏的伯诺德夫人!
2、妈妈临危不乱,儿子怎么样?请你说说自己通过那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动作: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
神情:_____________
3、“大家要学会从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请你想想,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他在待着什么?坐以待毙吗?假如你是他,会怎么想?
4、此时此刻,蜡烛仿佛成了一颗***,情况万分危急,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紧张窒息的气氛?
5、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的?
“娇声”是怎么说?你猜她是怎么想的呢?�
她的办法成功没有?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杰奎琳巧妙地骗过了德军,化险为夷,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杰奎琳说些什么?
6、总结: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危机时刻,伯诺德一家人靠的是什么夺取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谁知道是什么情感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找找。
(热爱祖国)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2、3、4段
五、小组合作
酝酿任务动作,练习语言,把握人物心理,表演课本剧。
六、作业
回家把课文讲给家长听,注意添加人物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教学目标:
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妙”。
2.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感知伯诺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
(3)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4)蜡烛熄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讨论:“似乎”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
(5)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文中的原�
5.感知大儿子杰克。
(1)可一家人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军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此时,大儿子杰克站了起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2)(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得到这种感受的?
(3)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面。
(4)母亲与儿子的努力都失败了。他们坐待着,他们在等待什么?此时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1)(投影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回归整体,深化感知
1.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2.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机智和勇敢,但这种勇敢机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模仿中央电视台“20x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为他颁发“勇敢机智奖”,并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母 亲 智慧 沉着
二战期间 大儿子 从容 懂事
小女儿 机智 镇定
【说教材】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注意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促悟: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去朗读、感悟课文文字中蕴涵的丰富的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
2、想象具化人物内心: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在教学中反复出现,引导学生想象杰克和杰奎琳在与德军周旋时内心在想些什么,体会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3、扶放结合,自主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而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杰克与杰奎琳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激发情感
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然后引说课文第三小节中的一句话,“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确保住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二、精读重点段落,授之以渔
1、策略一:
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选择重点教学了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在危机中的动作、语言、神情,揣摩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急忙、轻轻”这一组带有矛盾性的动作,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伯诺德夫人当时紧张、焦急、担心而又非常镇定、不露声色的精神品质。
2、策略二:
而在教学杰克和杰奎琳的部分时,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第三小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3、策略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启发想象:
在教学中,反复出现“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进而领略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面对危机时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更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爱国之情。
4、策略四: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体会危机的严重性,感悟学生在危机中表现、内心世界,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而担心,感受危机的一波三折,更要引导学生激发起一种强烈爱国热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前准备课】
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全班交流。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12 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3.读记本课的“解释”等词语,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 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板书:半截蜡烛)
师: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做的?�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强调哪个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
(2)有同学认为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去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要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3)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1: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三)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例如《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 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2. 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3.仿照剧本的文学特点,尝试写一个短小的剧本。内容自拟。
【教学目标】
1、读读读记记生字新词,理解“小心翼翼,完好无损,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抓住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本剧的特点,表演《半截蜡烛》。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
2、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 )美好品质。
4、表演《半截蜡烛》:
⑴ 分小组,做准备。
⑵ 师生合作表演。
⑶ 生生合作表演。练习提纲
二、练习表演《甘罗十二为便臣》(同步阅读110页)
1、说说主要写了一件( ),甘罗是一个( )的人。
2、班队课上表演《甘罗十二为使臣》。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二、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伯诺德夫人:
1、“……不惜代价守住它……”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杰克(若无其事):
“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奎琳(笑容象白荷花一样纯洁):
“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 热爱祖国。)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半截蜡烛》
1、分角色。
2、找道具。
3、背台词。
四、表演《半截蜡烛》,全班其他同学评价
1、师生合作表演——评价。
2、生生合作表演——评价。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为祖国、为和平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体会他们的机智勇敢。
[课前交流]
一、了解战争。
1、交流:同学们,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3、小结: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纳粹党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三、了解法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法西斯刽子手,法国人民把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转入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遥远,斗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在沦陷区,他们秘密传递情报,出其不意地打击强盗。不断遭受游击队打击的德国强盗,变本加厉地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他们采用地毯式搜捕、严密排查情报人员;他们高喊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过一个的强盗论调,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鲜血,染红了法国的大地;枪声,遮掩了法国的天空法国,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动着,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引:有这样的一家三口,也参加了这样极度危险的工作。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户普通的法国家庭,聆听这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2、齐读课题,指点:这是发生在法国沦陷区的一个故事,气氛非常紧张,环境十分恐怖,读出这种感觉。
3、理解、读好:绝密情报。
(1)引:这一家三口是母亲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他们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藏好绝密情报。
(2)指点:这是非常机密、绝对不能被敌人发觉的`情报,读好它!
(3)学生读词。
4、理解、读好:绝妙主意。
(1)交流:为了完成任务,更为了打击德国强盗,赶走侵略者,伯诺德夫人怎么保护这绝密情报?(要点:情报藏在小金属管内;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烛台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2)小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可能最安全。这真是一个绝妙主意。
(3)引读:一起为这个主意拍案叫绝!一起为这个主意暗暗喝彩!
二、品读感悟保护蜡烛的重要。
1、引:可是,如果这半截蜡烛在狡猾凶残的敌人面前点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意味着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这可怕的后果吗?
2、速读课文。
3、反馈,读段,示段。
4、指导朗读。
(1)引:一旦秘密暴露,后果将不堪设想!你能将这可怕的后果读出来吗?
(2)学生自练。
(3)指读,点评。
a 这是伯诺德夫人暗暗着急的话,轻一点儿,慢一点儿,千万别让敌人察觉!再读一读!
b 这关系着一家三口活生生的三条人命哪,后果严重!你来!
c 这关系着情报站的存亡,关系着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后果相当严重!请你来!
d 这极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战局!一起读!
5、小结:是啊,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秘密一旦暴露,整个情报站会遭到彻底破坏,就连法国战局都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太紧张了!这里不是战场,但比战场更严峻!
三、一读,整体把握一家三口与敌人周旋的方法。
1、引:偏偏有那么一天夜晚,屋子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并顺手点燃了蜡烛。烛焰摇曳,母子三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揪紧了,保护这半截蜡烛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在危急关头,三人分别想出了不同的办法。读读文章3-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保护蜡烛的方法。
2、学生读文,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3、反馈,相机板书:献灯灭蜡烛;搬柴移蜡烛;请求带蜡烛。
4、引:真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你能看着这些文字,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讲给大家听吗?
5、学生自由练说,反馈评点。
(1)比较简洁了,但还不够精炼!
(2)能将复杂的故事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将长文读短了,你真会读书!
四、二读,自主体悟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
1、引: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母子三人还能想出巧妙的办法,保护蜡烛,保护情报,你觉得他们怎么样?(机智勇敢)
2、自主阅读: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体会到的?认真读读文章,自己圈圈划划。如果有疑惑,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有精彩的发现,也可以放声读一读课文。
五、
1、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母亲,伯诺德夫人身先士卒。这就是她的表现,请你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她的机智勇敢?
2、交流反馈。
预设一:急忙为了抢时间,为了保护孩子,多么勇敢,多么机智!
a 还不够快!两个孩子苍白的脸色可千万不能让德国强盗发现!
b 真快!确实要抓紧时间,别让德军看出两个孩子苍白的脸。一定要让蜡烛早一点儿熄灭,哪怕只是一秒!多冷静呀!)
预设二:轻轻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
a 真轻呀!就连狡猾的敌人也根本没有察觉!
b 还不够轻!德国强盗可是非常狡猾的,一丝丝的异常都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预设三: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a 你读出了一位表面殷勤巴结德国强盗的家庭妇女,强盗被麻痹了,根本不会有任何觉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
b 还不够殷勤,不够友好,千万别让德军起疑心。
c 听出来了,你确实是非常佩服这位机智勇敢的母亲!
(3)齐读:让我们把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送入句子,读一读!
六、读议结合,品悟杰克的主动服务。
1、引: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过去了吗?(没有)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主动为德国强盗搬柴生火,让他们取暖。这滴水不漏的表现背后是什么?对,是他的沉稳冷峻。你能读出来吗?
2、示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生朗读,点评体会。
(1)听出来了,面对如此凶暴的德国强盗,杰克还能如此从容、冷静,确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
(2)杰克心急如焚,为什么还会慢慢地站起来?是呀,杰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招来灭顶之灾。你也能读好吗?试一试!
(3)还不够从容。这是什么情况下的从容?(这是在母亲失败、自己又失败的双重打击下的从容,是面对敌人厉声呵斥、一把夺回烛台后的从容。)谁再来?
(4)好一个默默地坐待!杰克在坐待什么?你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杰克在坐着等待什么?(他仅仅是在等着厄运的到来吗?一个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能从容搬回木柴生火的小男孩会只是等待着厄运吗?不,他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谁再来读?
4、齐读:多令人感动!带着这种感动,一起读!
5、一唱三叹,品悟环境的危急。
(1)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蜡烛越来越短,烛光越来越微弱,暗示着秘密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已越来越危险,情况紧急!)(这还暗示着情报站就要遭到彻底破坏,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就在这一刹那间,情况万分危急!)
(2)小结交流:是呀,此时此刻,不仅仅是蜡烛越来越短,而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所有情报员的生命将越来越危急!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
(3)回旋朗读。
a 多可怕呀!你来读!
b ***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似乎听到了那扣人心弦的滴答作响,你来读!
c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上,你来读!
d 呼吸都紧张了,空气都凝固了,一起来!
七、潜心会文,探究杰奎琳的巧妙请求。
1、引: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也如释重负。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儿呢?请你认真读读这段,学着刚才的样子,抓一抓杰奎琳说的话,做的事,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她的请求巧妙。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反馈。
(1)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这微弱的光可有可无,拿走蜡烛就很自然,请求拿走蜡烛的时机是多么巧妙呀!(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2)杰奎琳先向司令官(三个强盗中权利最大的)请求,再一一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后再上楼,以免节外生枝,真巧妙!(对象巧妙)
(3)杰奎琳说了短短的23个字,虽然简短,但说清了要蜡烛的原因:因为天晚要睡觉,因为天黑要蜡烛,要求合情合理,怎么能拒绝呢?方法真巧妙!
(4)杰奎琳带着商量的口吻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向德军司令官娇声请求,表达多巧妙呀!怎样才是娇声请求?(娇滴滴的,娇弱的,惹人怜爱的)指名朗读。
4、引导:同学们,杰奎琳表面上彬彬有礼,但她心里绝不是这样想的。一家三口的心里都极度痛恨德国强盗,但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秘密,为了带走蜡烛,他们只能殷勤巴结,主动服务,只能违心地与强盗道过晚安。这是忍辱负重!
5、齐读杰奎琳的表现。
6、引导:说来也巧,司令官正好有一位与杰奎琳差不多大的小女儿;更巧的是,在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有惊无险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家三口保护蜡烛时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八、总结升华。
1、引: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伯诺德夫人殷勤献灯灭蜡烛,杰克主动搬柴移蜡烛,杰奎琳巧妙请求带蜡烛,三人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这就叫周旋。在他们的巧妙周旋下,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他们的大智大勇,来源于什么?
2、交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向往自由、向往幸福,正义的力量。
3、回读一家三口与德军的对话。
(1)引:同学们,我们从一家三口的语言、动作感受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这就是他们与德军周旋时说的话。暂且让老师先当回英雄,读这一家三口的话,你们呢,暂时委屈一下,读德军的话。
(2)师生分角色朗读。
(3)交流:你们觉得,德军是怎样的人?(凶恶,像野兽)
(4)介绍:老师并不完全这样认为。德军少校说的这句话,老师反复地读了好多遍,读着读着,就总觉得他虽然身处异国,征战沙场,但也在思念着家乡,想念着亲人。他多希望能早日回家看看那娇小可爱的孩子呀!多希望这可怕的战争能早日结束!他仿佛在说:战争,不是军人的错!
(5)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三组对话。男生读军人,女生读一家三口的话。
4、小结:其实,这只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争取民族解放,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民,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惊心动魄,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生命乐章。在我国反抗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小英雄,放牛娃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他们也一样留在民族解放的里程碑上,也一样活在我们的心中。所以,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这是智慧、勇敢、忠诚的母子三人誓死保护的秘密;让我们用全部的身心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这是法国救亡运动中的一线生机;让我们用滚烫的鲜血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它是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最强音!
九、延伸拓展。
1、认真读课文中关于一家三口表现的语句,把剧本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提示填写完整,课后与同学合作表演。
(1)引:这个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故事已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中,相信你一定很想演一演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根据独幕剧的形式改编成剧本了,不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提示语没有填写完整。请你认真读课文中关于一家三口表现的语句,把剧本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提示填写完整。
(2)学生读文填写,交流反馈。
(3)课后与同学合作表演。
2、搜集反法西斯战争中小英雄的故事,准备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殷勤献灯灭蜡烛
周旋 杰克 主动搬柴移蜡烛 大智大勇
杰奎琳 巧妙请求带蜡烛
教学目标:
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聊天谈话,蓄势。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 默读课文学习。
2) 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续写《半截蜡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它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一组词指名读。
(1)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回忆课文说一说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他们是干什么的?(外国人的名字很难念,用谁能把它读对,读好听来检查对课文的部分生字学习情况,以及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2)绝密、绝妙、危机、厄运:
这些词意你懂吗?看来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弄懂词语意思就应把它放入课文中,词语只有回归课文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有生活气息。
绝密:绝:最,极。极端的机密,不能泄露一点。课文中讲的是绝密的什么?为什么是绝密的呢?
(师生补充介绍:野心勃勃的法西斯德国,在占领波兰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法国成了德国扩张势力的第二个目标,残暴的德军对法国人民肆意进行侵略、屠杀,顽强的法国人民奋起抵抗,战争中,一切情报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情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安危!妇女儿童是该受保护的,但他们也不得不奋起反抗,参加革命工作。)
绝妙:极巧妙,令人意想不到。课文中讲的是绝妙的什么?绝密的情报是用绝妙的主意来收藏的,伯诺德夫人想到的绝妙主意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藏在整段蜡烛中,而是半截蜡烛呢?
(伯诺德夫人真是一位出色的情报员,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她所有的智慧。)
危机、厄运:文中危机指什么?会引起什么后果?
(对于伯诺德夫人一家,对于情报站来说,对于整个法国人民来说,都会带来一场不堪设想的厄运。)
小结过渡:传递情报的工作是极其危险的,伯诺德夫人收藏绝密情报的主意再绝妙,危机也不可避免。文中出现了几次危机?
二、学习课文
1.面对危机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问: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同学们,后果如此严重,情况如此危急,时间如此紧迫,伯诺德夫人却要镇静的说,轻轻的说,其实说法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想一想,是什么呢?(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不引起德国人的怀疑,不让蜡烛自动熄灭,保住情报,保住国家机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伯偌德夫人的话。
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板书: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生读课文交流。)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板书:勇敢、镇定、从容)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师:理由呢?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答。
师:杰克要保护母亲和妹妹,他是多么勇敢的孩子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一起读读小男子汉的话
(3)时间再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在一点一点地燃烧。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在你的眼里,此时的蜡烛就像什么?
出示填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就像( )
谁来读一读(生读)这蜡烛就是一枚***,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尖刀,一把上了膛的,对着脑门的枪。谁再读(生读)大家一起读。(生读)
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所以……
出示:伯偌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3)女儿的表现:
此时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钟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响。蜡烛越烧越短,情况越来越危急。在伯诺德夫人和杰克都感到无望的时候,突然,小女儿杰奎琳说话了。
出示: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谁来说一说?(生读)杰奎琳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娇声)你也娇声地说一说(生读)
一般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娇声地说?(指名答)
可杰奎林面对的是谁?(凶狠残忍,杀人不眨眼的德国军官)� 谁再来娇声地说一说?
师:小女孩此时面对的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可她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百合般的笑容,在这灿烂的笑容背后,小女孩有着一颗怎样的心?(板书:勇敢、镇定)
师:这么多的优点,但对小女孩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我们男女生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女读女孩,男读少校)
师评价:多么可爱、有礼貌的女孩,多么机智勇敢的小女孩。让我们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可敬的小姑娘──杰奎琳(一起鼓掌)
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虽然它不像战火纷飞的斗争那样惊心动魄,但同样是那样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斗智斗勇,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在你的心目中,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呀?(学生交流)
三、总结课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人民就是凭着他们的镇定,机智,勇敢,凭着一颗爱国心,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了胜利!我相信,此时再读课题,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齐读课题)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默读课文,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提示:写课本剧要用对话的形式把人物的台词写清楚,并注明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
3.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续写《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拯救 半截蜡烛 镇定、勇敢、机智
杰奎琳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为祖国、为和平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体会他们的机智勇敢。
[课前交流]
一、了解战争。
1、交流:同学们,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3、小结: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三、了解法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法西斯刽子手,法国人民把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转入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遥远,斗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在沦陷区,他们秘密传递情报,出其不意地打击强盗。不断遭受游击队打击的德国强盗,变本加厉地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他们采用地毯式搜捕
2、严密排查情报人员;他们高喊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过一个”的强盗论调,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鲜血,染红了法国的大地;枪声,遮掩了法国的天空……法国,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动着,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导课
1、出示蜡烛图片:认识蜡烛、烛光、烛台
2、揭题,齐读
3、过渡:蜡烛往往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可是,有时特定的环境下,蜡烛会让人觉得不安,蜡烛的燃烧甚至让人觉得害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剧本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人物台词,感受语言的魅力。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四、课外拓展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3、把《半截蜡烛》的故事说一说
4、自由组合演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发情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有绝密情报)
2.是呀,这是非同寻常的半截蜡烛。然而,一天晚上,敌人乘着夜色突然闯入伯诺德夫人的小屋,并顺手引说:点燃了桌上的蜡烛,(板:点燃)伯诺德夫人巧妙地把它引说:吹熄,(板:吹熄)可是敌人又引说:重新点燃,(板:重新点燃)杰克借外出搬柴的机会想引说:把蜡烛端走,(板:端走)敌人却一把引说:夺回,(板:夺回)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最后时刻,杰奎琳终于成功地把蜡烛引说:拿上楼。(板:拿上楼)
3.故事一波三折(画上连接线),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
师:老师反复研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感受颇深,有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想问问大家。我想让大家也细细品读一下这篇文章,来猜猜老师会问哪两个问题。
二、深入学习课文
㈠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内容,寻找问题和所提问题的答案。
㈡随机交流。
1、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学生感受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这半截蜡烛是一颗***,蜡烛当着敌人的面烧到金属管后熄灭之时,就是严重后果发生之时。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斗争,将围绕着不让蜡烛当着敌人的面自然熄灭。)
2、伯诺德夫人的努力。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感受伯诺德夫人着急,担心,机智,镇定)板书:急忙、轻轻。
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此时的伯诺德夫人会强调哪个词?(指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深挖。了解无论强调哪个词都是为了在避免敌人的怀疑的前提下,巧妙地熄灭蜡烛,保住那半截蜡烛。)
3、大儿子杰克的努力。
⑴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感受慢慢(板书)杰克让自己显得更平静,更自然些,不让敌人看出破绽。
⑵中尉的表现。
让学生感受敌人只是觉得暗了,很生气,如果杰克急速端走,敌人联系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就会怀疑这半截蜡烛了。
⑶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让学生感受到必须搬回木材,不然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板书:从容)默默地坐待的可能是蜡烛燃烧金属管处的。自动熄灭,秘密的暴露,情报站的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⑷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紧迫,当时气氛的极度紧张。
4、小女儿杰奎琳的努力。
⑴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感受娇声(板书)杰奎琳很机智,让敌人感受到她的可爱,产生对她的怜爱之情,话语中还避免了说蜡烛,避免了敌人的怀疑,而后拿蜡烛留下比较亮的油灯顺理成章。
⑵少校的话语。
让学生感受到敌人有杰奎琳的表现想到了自己的亲情,产生了对杰奎琳的怜爱。
⑶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让学生感受镇定(板书),不镇定的话敌人要怀疑杰奎琳离开的动机,不向敌人道晚安的话,急促地拿着蜡烛离开的话,敌人也会怀疑,反而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⑷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让学生感受紧张,时间刚刚好,甚至早几秒钟而熄灭的话,都会遭到敌人的怀疑。而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斗争却节奏越来越慢(看板书),致使敌人最终都没有怀疑到这半截蜡烛上,感受是一家三口的共同努力化解了这场可怕的危机。
三、总结全文
四、续写
德国军官走后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保护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取灯换烛) (搬柴移烛) (睡觉端烛)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 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一家三口与敌人的对话中,特别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案设计尊重剧本特点,采用演剧本的形式,变学生为“演员”,变课堂为“舞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反馈,体会一家三口在特定的场景中,面对强敌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镇定,感悟他们语言的巧妙。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交流)
2、师小结。
3、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
1、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这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⑴ 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⑵ 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⑶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读剧本,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指名回答。
3、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谁(怎么做)____,(结果怎样)____。
4、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
2、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细读剧本,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4、集体交流,尝试表演:
伯诺德夫人:
⑴ 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
(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
教师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军怀疑,巧妙熄灭蜡烛,你的朗读处理就都是允许的。
⑵ 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思考:�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⑸ 尝试表演,评价。
杰克:
(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火来生个火吧。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⑴ 引导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无其事”才能避开敌人的怀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这样才有可能拿走蜡烛。)
⑵ 揣测心理:杰克为什么能这样勇敢呢?
⑶ 尝试表演,评价。
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⑴ 引导思考:她的说话、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
(语言上,她称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满足他的虚荣心,“天晚了,楼上黑”、“我实在太困了”,把拿灯上楼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说是“拿一盏灯”而不是“拿蜡烛”,避免怀疑;动作上,她“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一副极困的样子让人可信;神态上,“宝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让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无瑕,顿生怜悯之心。)
⑵ 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⑶ 尝试表演,评价。
德国军人:(略)
四、小组组合表演
五、拓展想像(任选一题):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想像:
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阅读交流战争故事。
【板书设计】
(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 ↗ ↓ ↗ ↓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练习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______的语言,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教学建议】
剧本是编剧和演出所参照的蓝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台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的空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潜藏于众多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剧本,把学生变为“演员”,把课堂变成“舞台”,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自行编演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不等同于实践课,不能淡化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学、演剧本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那些精炼、含蓄、画龙点睛的语句。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