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优秀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用“猜想——验证——反思”的方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采用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操作,再分析怎样做的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运用知识,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学法的设计。从大胆猜想、实验感知、观察讨论到概括总结,完全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设计的。具体表现在:
1、学生在操作中大胆猜想。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设计者只是提供了一个材料,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而不是填鸭式地讲解,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注重联系旧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学验证。
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较为宽泛的时空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凸显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整个教学过程以“猜想——验证——完善”为主线,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
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在验证、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验证的方法也不多。学生们只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子与分母的倍数关系,最直观最重要的用线段与实物来验证的同学很少。由于是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在这方面有过多的停留,显然,验证得还不够透彻,部分同学还有疑虑。以后如果再上这节课,我想在这个环节上作一些处理。就是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画一画、折一折、或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巩固练习环节上,学生们练习的密度还不够,毕竟回答问题的同学在少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模块的主要资料是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打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打基础。
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那么在以前已经学习过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从商不变的性质入手,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很吃力。在那里,我首先举了一个除法的例子,如:32除以4,学生口算出商为8,然后学生进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练习,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在那里,教师异常强调了0除外的意义。
在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复习后,引出前面刚刚学习过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由学生自我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如:32除以4就能够写成分数四分之三十二,经过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得出在商不变的性质能够转化成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随后,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这节课的成功可以用“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九个字来概括。
先说巧和活,教材中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从比较的大小引入,教师巧妙地改为“猴王分饼”,分给猴1一块,猴2要两块,猴3要三块;并结合上课学生数的实际,求第一、二组学生的总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使一道例题变为三道例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规律,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既不多占时间,又比只举一例就归纳更有说服力。又如,下课的动脑筋出会场,既巩固了知识,又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一举多得,灵活巧妙。
再说效率高,高就高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课上得有趣、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学习效率必然高;课上扎实,重点突出,讲求实效,更是教学效率高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揭示规律,从,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到,。“都”字用得好,怎么改?把第二个“都”字换成“或者”为什么好?再到,重点突出,步步深入。又如,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练习有层次、有坡度,从乘以或除以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数,从唯一答案到有多个答案,逐步深化。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起来有味道。听课的教师听起来更有味道,上课结束时,上千名教师自发地热烈鼓掌,就是大家时这节课的评价。
美中不足的,一是把聪明的猴王“骗”贪吃的小猴子,改成本文中“既满足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公平”更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二是练习的内容多了,晚下课多用5分钟。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个资料。这部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十分的重要。
本节课,我认为探索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是难点,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是重点。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这两方面,我想用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课的开始,我讲了一个猴妈妈分大饼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爱吃猴妈妈做的大饼了。有一天,猴妈妈做了3只大小一样的饼,他把第一只饼平均切成了4块,拿了一块给第一只猴子。第二只猴子看见了说:“妈妈,我要2块,我要2块。”于是,猴妈妈把第2只饼平均切成8块,拿了2块给第二只猴子。第三只猴子更贪,说:“妈妈,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猴妈妈把第3只饼平均切成16块,拿了4块给第二只猴子。同学们,你们明白哪知猴子分得多吗?)透过分大饼这一故事目的是想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还是爱听故事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能说出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十分流利地说出了每个猴子分到每个饼的1/4,2/8,4/16。之后我提出疑问,既然你们刚才说到三只猴子分到的饼一样多,那就意味着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们还没有学过分子和分母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怎样明白这3个分数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规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规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学生得出这3个分数大小相同后,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对学生说你能够根据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那也能够不用。这样的设计我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必须的探究空间,同时也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用3个大小一样的圆、有的用3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也有的学生用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运用这个关系的时候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有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所以在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也没有再提出和商不变性质的关系。本来当学生透过实践的操作后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后,我追问: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这个追问我的目的是等一下让学生观察规律时,只有一组分数觉得太少了,所以那里让学生再说出一组分数,带给更多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的观察。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是一组一组观察,而是上下观察,所以本节课我就把这个环节做了调整。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学生的交流,并
透过老师的板书,很清楚的观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因为这个规律只是在这1组分数中得出的,还不能代表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因此我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分数只要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就不变呢?意思是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自己刚才发现的规律是确。听课的老师问我这个环节设计在那里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必要,他们感觉那里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以前也听过这一课,当时这位老师是没有让学生去验证自己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之后听课的老师说到就凭一组材料来发现这个规律是不是太少了,是不是就应带给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验证自己的发现。所以这个环节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上的,结果发现效果也不是很好,看来这个环节到底怎样上还得研究。最后自己发现的规律和书上的规律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数“零”要除外的,从而完善规律。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个规律中哪些字十分的重要,并仔细严读,更加牢固地掌握这条规律。当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后,尝试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例2前,我出示了我们有2/5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书法小组,有4/10的学生参加舞蹈小组,哪组参加的人数多?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例2做铺垫,并让学生感受到化成分母相同而且大小
不变的分数是为以后分数大小的比较做好准备。做例2之前,我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在做题目之前要先理解题目的意思,在课堂的实施中,发现学生理解的相当透彻。当请一位学生上来做的时候,这位学生直接在2/3的后面乘以4,之后我让学生擦掉,直接写答案,听课的老师说,为什么擦,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但仔细一想,如果学生的这个错误好好的利用,那是十分值得的,因为那里一能够帮忙后进生理解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怎样做,二注意书写的格式。由于比较紧张,也没有多大思考,因此就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展示机会。最后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有用这个故事串联起来,本来那里还想问学生一个问题,说说猴妈妈是运用什么规律来满足三只猴子的要求,而且是分的这么公平的呢?如果小猴子要分4块,那候王怎分才公平呢?如果要5块呢?这个其实是思维的拓展,没有好好的利用,十分可惜。所以对后面的练习带来了麻烦。
(三)练习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放松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简单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课中设计了: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决定。
①5/25=5÷5=25÷5=5×12=25×12
②12/20=12+2=20+2=14/24
③2/5=2×2/5=4/5
④5/8=5÷5/8×8=1/64
③游戏。老师写一个分数,你能写出和老师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为0的自然数),当a=1、2、3、4的时候,b分别=?a和b为什么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呢?
由于时间紧张,因此练习的设计与原先的有所区别,只让学生填了4个很简单的填空,第二个练习是我写了一个分数1/3,比一比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写的分数多,而且大小相等。在巡视的时候,我看到大部分学生是后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前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2倍,然后就叫了一个学生回答,也没有肯定这位学生是回答的正确还是错误的,就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1/3=2/6=3/9=4/12,让学生说说看,老师写的对吗?因为课堂上的例子都是后一个分数与前一个分数都是2倍,3倍的关系,所以他们都说错了?原因是第3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是第2个分数分子和分母2倍关系。时间紧迫,也没有好好的去利用这题。总之,一节课下来,问题多多,值得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以下两点是我在教学后的思考:
1、创设情境,通过讲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含有的规律.但在具体操作时我的引导不够到位,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显得有些拘谨,没放开。整堂课中老师还是有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1.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亲自验证的过程,通过“验证”学生感受了数学的严谨性。设计以“猜想--判断--观察--验证--概括--深化--提高”的环节,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自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猜想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启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探索学习。
3.教学中取舍教材、取舍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既运用了信息技术,又把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让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1)新课的引入新颖,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新课的教学扎实,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在折纸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在形成性质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
还有,“把每一份平均分成几份”这句话描述不够清晰,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在课件中完善。
针对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应用反思如下:
一、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猴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二、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让学生用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即平均分成2份,给其中的1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得出分数1/2,因势利导,在两次对折的基础上再对折,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4)再次对折呢?(4/8)……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正方形的纸有没有变化?(没有)阴影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1/2=2/4=4/8,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四、总结升华,结束本课。
最后,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生进行补充,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今后的学习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个资料。这部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所以,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十分的重要。
本节课,我认为探索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是难点,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是重点。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这两方面,我想用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课的开始,我讲了一个猴妈妈分大饼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故事吗,那教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爱吃猴妈妈做的大饼了。有一天,猴妈妈做了3只大小一样的饼,他把第一只饼平均切成了4块,拿了一块给第一只猴子。第二只猴子看见了说:妈妈,我要2块,我要2块。于是,猴妈妈把第2只饼平均切成8块,拿了2块给第二只猴子。第三只猴子更贪,说:妈妈,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猴妈妈把第3只饼平均切成16块,拿了4块给第二只猴子。同学们,你们明白哪知猴子分得多吗?)透过分大饼这一故事目的是想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还是爱听故事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能说出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十分流利地说出了每个猴子分到每个饼的14,28,416。之后我提出疑问,既然你们刚才说到三只猴子分到的饼一样多,那就意味着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们还没有学过分子和分母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怎样明白这3个分数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规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规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学生得出这3个分数大小相同后,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对学生说你能够根据教师发给你的材料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那也能够不用。这样的设计我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必须的探究空间,同时也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用3个大小一样的圆、有的用3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也有的学生用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运用这个关系的时候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有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所以在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也没有再提出和商不变性质的关系。本来当学生透过实践的。操作后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后,我追问: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这个追问我的目的是等一下让学生观察规律时,仅有一组分数觉得太少了,所以那里让学生再说出一组分数,带给更多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的观察。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是一组一组观察,而是上下观察,所以本节课我就把这个环节做了调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学生的交流,并
透过教师的板书,很清楚的观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因为这个规律只是在这1组分数中得出的,还不能代表这个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分数只要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就不变呢?意思是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自我刚才发现的规律是确。听课的教师问我这个环节设计在那里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必要,他们感觉那里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以前也听过这一课,当时这位教师是没有让学生去验证自我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之后听课的教师说到就凭一组材料来发现这个规律是不是太少了,是不是就应带给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验证自我的发现。所以这个环节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上的,结果发现效果也不是很好,看来这个环节到底怎样上还得研究。最终自我发现的规律和书上的规律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数零要除外的,从而完善规律。最终让学生说说这个规律中哪些字十分的重要,并仔细严读,更加牢固地掌握这条规律。当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后,尝试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所以在教学例2前,我出示了我们有25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书法小组,有410的学生参加舞蹈小组,哪组参加的人数多?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例2做铺垫,并让学生感受到化成分母相同并且大小
不变的分数是为以后分数大小的比较做好准备。做例2之前,我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在做题目之前要先理解题目的意思,在课堂的实施中,发现学生理解的相当透彻。当请一位学生上来做的时候,这位学生直接在23的后面乘以4,之后我让学生擦掉,直接写答案,听课的教师说,为什么擦,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但仔细一想,如果学生的这个错误好好的利用,那是十分值得的,因为那里一能够帮忙后进生理解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怎样做,二注意书写的格式。由于比较紧张,也没有多大思考,所以就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展示机会。最终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有用这个故事串联起来,本来那里还想问学生一个问题,说说猴妈妈是运用什么规律来满足三只猴子的要求,并且是分的这么公平的呢?如果小猴子要分4块,那候王怎分才公平呢?如果要5块呢?这个其实是思维的拓展,没有好好的利用,十分可惜。所以对后面的练习带来了麻烦。
(三)练习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放松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简单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课中设计了:①填空。35=3×()5×()=9()
题的能力。拓展题一个分数,分母比分子大14,它与三分之一相等,这个分数是多少?
此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还能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想到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提出更简洁的方法。
思路如下:三分之一的分母比分子大2,而结果要让分母比分子大14,而原来相差的2乘以7就可以得到14了,因此只要分子分母扩大7倍就是所求的数。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学生中闪现,体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如当总结出规律后并未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中的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的沟通联系时,只是对照两句性质进行,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如果能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归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推进从而得出结论,就使得结论的得来更科学。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它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它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的又一重要学习内容,并且为以后的约分、通分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使学生学起来轻松,积极主动,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探索新知时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虽然是高年级的孩子,但是学生对于故事还是无法抗拒的,当问学生,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都兴趣高涨的回答:喜欢。然后表现出的那种认真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设计这样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故事情境,使新知蕴含在故事中,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课堂不枯燥无味。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图、联系旧知识,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获得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去。
三、注意通过类比推理,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得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在内容上、在语言叙述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这对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是非常有利的。教学时,我注意利用知识之间的这一内在联系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效果很好。
四、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行。本课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学生都很有求知欲,很想继续探索下去。又利用学生的合作实操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引导,使得教学流程顺利而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前后呼应。当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就带领学生回到开始设置的故事情境中去解答一开始大家的疑问,这样的设计使整节课做到了前后呼应。 本课由于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学生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比较仓促,还有一个题目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以后教学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凑。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触颇多,教学真的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追求更求真务实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