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是爱岗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主题活动主线,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为音乐主线服务,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整合理念下音乐教学活动实践进行反思。音乐教学幼儿整合整合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它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将音乐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活动之间的交叉、联系和联合;在理念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的性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主题活动主线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如我发现平日里孩子们对科探室的哈哈镜非常感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歌曲《哈哈镜》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选择它作为音乐主题开展的音乐主线。二、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为音乐主线服务整合的理念,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们教育内容要全面,即同一个内容的学习可以实现多种价值,既要关注认识的价值,又要关注情感的需要,避免过于单调的知识传授,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整合的教育内容要适宜,即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整合的必要性,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看它们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需要;是否对音乐主线有辅助教育意义;是否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哈哈镜》歌曲教学后,根据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兴趣,汲取各领域相适合的内容,我们整合了语言活动“狮子照哈哈镜”、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和亲子活动“有趣的哈哈镜”等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创编并生成了“哈哈镜”的主题活动。三、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要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教师就应该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认识和表现。1.让音乐材料“说话”音乐活动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艺术性,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与各种音乐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如亲子记录“有趣的哈哈镜”,发动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并用图画、标记、文字等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引导幼儿把自己照哈哈镜的模样用好听的词汇编成说词,帮助自己记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习。又如,围绕音乐主题开展,我在探索区投放了平面镜、放大镜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放大镜镜像产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镜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镜子会反光,放大镜也会反光的”“鼓鼓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小了,扁扁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大了”……在自由的科学探索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放大镜镜像变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内容。2.让幼儿用音乐“说话”要培养幼儿的乐感,就必须让幼儿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说话”,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活动不限定于一次完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性活动中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新的材料中,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新材料的理解,运用动作、创编和合唱等多种方式尽情地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感受。(1)为歌曲配动作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即双声部说唱的地方有问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辨歌曲中的问奏,创编照哈哈镜的滑稽动作。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2)为歌曲编歌词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将创编歌词的学习融入到变化橡皮筋的“魔术”当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创编兴趣。如圆滚滚、胖墩墩,长又细、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宽宽的、扁扁的,瘦瘦的、长长的;长又细、圆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长又长、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创编完歌词后,以游戏“照镜子”的形式说唱歌曲。(3)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主题教学组织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韵律活动向来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在音乐活动《挪威舞曲》中,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在动静交替中进行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动,游戏就像是他们的伙伴。借着这一点,我把创编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并把此重点贯穿在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和游戏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进行衔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高度集中,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创造性表演。虽然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也基本掌握了活动内容,但还是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过长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重难点贯穿在两个游戏中重点教学,随之引出音乐。这一环节需要个别幼儿创编动作,以及集体进行创编,而且幼儿一直要在活动场地中间与座位上来回流动,导致开始部分过长。而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在活动进行了十分钟后才出现。如果在进行游戏时将aba结构的两段音乐于游戏想结合,效果会更佳。
二、有对象进行集体创编
韵律活动有独自一人进行表演的,也有合作进行表演的。音乐《挪威舞曲》是aba结构的,韵律动作分别为小树、小精灵与小树、小树。在第一段小树变成大森林的动作创编中,幼儿独自进行创编,教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第二段小精灵与小树相亲相爱的动作创编中,幼儿都在创编小精灵的动作,而教师比较牵强的把幼儿做的动作形容成大树,并引导两名幼儿进行小精灵与大树的合作表演。导致其余在创编小精灵动作的幼儿无事可作。如果教师在进行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创编时,手持小精灵与大树的图片,先与幼儿交流创编小精灵和大树的动作,再让幼儿以椅子为对象进行表演,既让活动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下面就我对中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如:在音乐欣赏《荷包蛋》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煎荷包蛋的过程及荷包蛋煎好后请大家尝一尝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煎蛋的动作。此时教师适当用图谱诱导,加上一些**发挥的简单动作。
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岛》的教学。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去卡普里岛旅行的情境中。“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开船去卡普里岛旅行啦!”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缓、反复的特征,想象卡普里岛有什么情景。听完音乐让幼儿说谎产卡普里岛可能是一个什么地方,再让幼儿看图谱,游览美丽的卡普里岛。这样音乐欣赏《卡普里岛》就编排完成了。
(二)让幼儿创造的模仿来表现音乐
幼儿的创造开始于模仿,脱离了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等这些“创造工具”,创造性发展就等于一纸空谈。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然后由教师直接根据主题引出基本动作,并引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最后再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探索的形式,创造出各种新的动作。
比如我在进行音乐欣赏“化蝶”的音乐欣赏活动时,我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的创编,孩子们有的侧飞、有的向上飞、有的向前飞、还有的往后退着飞,一幅姿态各异、可爱的蝴蝶画面刹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相同,却只局限于单独动作,此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蝴蝶一个人飞多寂寞呀,这可怎么办?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很快进入新一轮的创编,三三二二的做停在花朵上的动作……,在此轮创编中孩子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充分的想象,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三)发现典型,带动全面
在活动中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他们间的交流是*等的、双向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情感上相互**,行为上相互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表现的欲望和信心会更足。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充分交流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幼儿创作中好的范例,引导幼儿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因为,这个好的“范例”,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一个很直接的启发,他们可能模仿这个好的动作,也可能在此启发下,创作出更新的、更独特的动作,从而更好的以“典型”带动“全面”。
(四)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
音乐一开始,幼儿就会马上进入到表现中去,这瞬间的反应,也就是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判断能力培养的时刻,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马上要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动,投入到再创作——自我表现的阶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程序不同,对音乐、音乐欣赏反应的“潜质”各不相同,因此,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现程度。有的一听到音乐前便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有的则要在听完音乐后,才能表现出组合的动作;而有的只能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的动作上。
这时教师就要进行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在音乐欣赏《小红帽》这一活动时,用视频仪放大幼儿用书,指着图讲述故事情境,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说图谱:“小红帽去森林,她一会儿走,一会儿跑一跑,见到外婆嘻嘻笑。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给帽出发吧!走一走一迪笃迪笃……”。然后让幼儿倾听音乐《小红帽》,跟着教师的伴奏一起有节奏地说。这时性格内向的幼儿动作幅度小,缓慢地表现出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性格开朗的幼儿则动作幅度大,用一蹦一跳的动作表现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分析,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关键词:幼儿;感受;表现;创造;音乐教育;培养;音乐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的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感受力是基础,表现力是建立在感受力之上的,创造力则是音乐能力的最高境界。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则应该从幼儿入园开始,对幼儿进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以达到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目的。
一、幼儿的身心特点及他们所具备的音乐能力
1.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时,既要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情绪反应,又要引导他们认识所采用的各种主要表现手段,并使其与音乐的形象、情绪之间密切联系,其发展趋势是从他们原有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比较细致、清晰、丰富和深刻。
2.幼儿表现音乐的特点
音乐表现力是富于表现力地、准确地通过音乐传达音乐的情感和内容以及表现音乐的音响结构本身的能力。它是建立在音乐感受力基础之上的动作操纵能力,表现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也能用其他的符号系统来表现。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根据各自身体和年龄特点及认知方面的发展,能用一系列表现手法来表现音乐。
3.幼儿创造音乐的特点
音乐创造力主要是通过音乐激活和唤醒幼儿对音乐创造力的潜能,并通过语言、节奏、舞蹈歌曲等形式的改变或创编表现出来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编歌词和动作方面。年龄较小的幼儿会用动作、嗓音和脸部表情对音乐做出某种反应,多半是知觉反应,创造性意识和表现意识还尚未萌芽,而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自由地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教师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具体实施
1.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重在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兴趣一般由低到高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及志趣阶段。有趣阶段的兴趣是一种不专一、不稳定的兴趣;乐趣阶段的兴趣相对专一而稳定,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愿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他们还能从中找到乐趣;志趣阶段的兴趣是高水平、较为专一、稳定的兴趣。从音乐欣赏学习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丰富活跃的因素,兴趣是孩子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翅膀。
2.强调幼儿的情感体验,重在学会倾听
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可以用倾听、理解、创造性表现来描述。倾听不但需要有注意的参与,而且往往还需要有情感的参与。倾听的态度、习惯与能力不但是欣赏音乐的基础,而且也是积极的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一些欣赏乐曲有时是由老师自己弹奏的,当音乐从老师的口中、手中流出时,幼儿会将对老师的那份感情涌入音乐之中,将对老师的喜爱注入对音乐的喜爱之中,从而进一步对音乐产生兴趣。
孩子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不断反复中,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逐渐提高。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在音乐教育中把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总之,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幼儿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拓宽知识领域,锻炼大脑,使幼儿的听觉日益敏锐,思维更敏捷,兴趣更广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均得到发展,这正是我们的音乐教育所期盼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01.
[2]陶小敏。幼儿园音乐启蒙与音乐欣赏[L].安徽教育。
[3]朱美华。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M].学前教育,1994(5).
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小花猫,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许多表演内容,这样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歌词内容。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还不够,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让我很感动。
在进行歌曲表演时,我和幼儿一起模仿小花猫的叫声“喵呜……喵呜”突然,叶可鉴小朋友很大声的问我——“应该是啊呜呀”。当时,我为了整节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便没有回答她的问题,继续着我们的歌表演,其它的孩子也没有太多的注意到“小叶子”的这一疑问,他们仍然快乐地跟着我“喵呜……喵呜”地模仿着小花猫。我想,大家都跟着我说“喵呜”,叶可鉴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跟着学的。其实不然,当我们再度表演时,叶可鉴依然很大声的问我“应该是啊呜呀”。这次她的语气更加果断了,近乎是一种质问的口气。刚才我对她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现在的她要讨回一番公道似的。面对孩子的再次**,我不能只顾及我原先的活动设计了,此时,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回答叶可鉴这个问题。我首先表扬了叶可鉴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小朋友,其次建议大家一起听听她的提议,我们一起来学学她说的“啊呜”,用“啊呜”声来学小花猫叫。果不其然,孩子们学得兴致高昂,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啊呜……啊呜……”一张张快乐的小脸仿佛花儿一般在我眼前绽放!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仅仅是两个区别不太大的字,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仅仅是两个字,居然可以带给孩子们如此之大的快乐!
案例分析:
本次的青年教师分层公开教研活动是本学期我在园内部唯一的一次开课机会,也是我在这届小班新生第一次开课,面对那么多客人老师,孩子们没有任何拘束感,很放松,也很投入,让我万分庆幸自己拥有着这群无邪地小精灵。
《小猫》这节小班音乐活动我参考了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做了许多修改。周三上午在小(4)班试上后,发现很多环节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有些环节不紧凑,孩子们兴趣索然。讨教多位资深老教师之后,我对自己的教案做了部分修改与调整。在修改调整的同时,我也想当然的对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做了改动。在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上,歌曲学小猫叫声的部分本就是叶可鉴小朋友所提议的“啊呜……啊呜”,可我觉得这样的叫声不像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倒像是一头凶猛的大狮子,这和我的活动设计大相径庭,于是我便改为我们耳熟能详“喵呜”。没有想到我的这一小小修改竟被叶可鉴“一语道破”。
“为什么当时我在参考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时没有考虑“啊呜”的用意呢?”
“为什么没有考虑明明“啊呜”声像大狮子,为什么陈淑琴这样的资深学者没有修改呢?”
我在修改歌词的时候太大意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夸张的动作,他们喜欢夸张的表情。正如我们早操中小猴子学做操的动作,老师领操时总是觉得蹦跳的动作太多,跳起来很吃力。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乐于那样快乐的蹦跳动作,每做到这个动作,我们都能在孩子的脸上找到他们抑制不住的快乐与兴奋。这样的快乐既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潜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用心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透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透过欣赏,提高鉴赏潜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主角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透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让幼儿在搞笑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教师就应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个故事,几张图片吸引,所以课前我根据歌曲资料准备了富有童趣的图片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这节首歌曲歌词简单,主要难点在最后一句"汪汪"两声叫,大多数幼儿都不能很好的**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没有给幼儿一个开始口令,所以导致幼儿在"汪汪"两声中听上去有参差不齐的感觉,听上去有的幼儿多叫了,其实是有早叫晚叫区别在里面。二是在教具的准备上,如果我能够透过教具用一些延长音的标记,透过指图来让幼儿明白最后第二句的实值。因为幼儿记忆歌词的方法主要有动作和图片。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课上,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了歌词资料的动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富有一个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儿中去。小班上学期幼儿年龄小,刚入园很多幼儿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语言和体态的魅力,鼓励幼儿歌唱,能够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演唱,活动中,我没有思考到幼儿掌握状况,联系的次数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点,我想效果会好一些。切忌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孩子最爱的莫过于游戏了。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她们会沉浸在游戏情景中去,当然老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去,活动中我先是自己当"小花狗"幼儿当"肉骨头"和幼儿一齐游戏,让我和孩子们进一步零距离接触,然后是请幼儿自主的选取主角游戏,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貌,我想这才是活动的重点吧——让幼儿愉快的参与活动。
爱唱爱跳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一种语言,很多幼儿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这种表现正是幼儿对音乐的领悟,更是他们艺术创造的`源泉。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以老师教,幼儿学为主,一首歌曲老师反复教唱,幼儿机械地练习,一个舞蹈或者音乐游戏都是老师活动前设计好动作,再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不难发现幼儿在机械模仿过程中缺少幼儿自己对歌曲、舞蹈和各种音乐游戏的理解,也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体验。这种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用心性。
《十二生肖歌》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十二生肖的先后次序,能用幽默、诙谐的情绪演唱,并能透过**想像进行表演。活动中,先让学生讲讲十二生肖是什么动物,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又是怎样排列?之后,让学生学习并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十二生肖歌》,引导学生根据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动物的表演动作,用不同的声音进行演唱,并创编各种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表演。最后,**学生进行游戏:十二生肖真搞笑。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潜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结合我园开展的《如何促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的教研活动,更好的贯彻《纲要》精神,我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动力,它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环节:猜谜语时有的同学反应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别的学生还没有理解谜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一种动物的特征,我又故意问了猜中的同学是怎样明白谜底的,学生便列举了这种动物的特征。老师出的谜语猜完了,还能够让学生互相出题猜谜语。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我力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便得到培养。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幼儿为十二生肖排序;再选十二名学生来做“生肖火车”的游戏。总之,这次活动,学生的兴趣很高,气氛很活跃,都能主动地、用心地参与到活动中。透过让小朋友自己选取演唱的情绪和速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透过创编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
综观整堂课,能透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并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始终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情感体验”这一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听赏领先,在审美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从而感悟音乐的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齐,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
当然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决难点节奏时就应给学生一个准节奏,并之后提醒一下强弱规律,把每句字头的力度突出来,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欢快活泼,诙谐搞笑;又如课堂缺少一个评价,当学生表演后就应明确地给学生一个评价,这样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怎样表现是好的等。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睡觉》。
2、能用固定的句式讲述歌词内容,并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动物睡觉的姿态。
3、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感受歌曲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我们读了《一本讲述睡觉》的书。故事里有谁?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图片。
(二)用三个字,一句话的方式来说一说动物睡觉的状态。
1、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看!小动物们来了,他们在干什么?别吵,小动物睡觉啦!他们是怎么睡觉的?
2、引导幼儿用三字、一句话的方法来说一说小动物睡觉。
(1)大象睡觉呼呼呼,马儿睡觉站着睡,鲸儿睡觉游游游,树袋熊睡觉静悄悄(背宝宝)。
(2)猫头鹰睡觉在白天,小鱼儿睡觉眨眼睛,企鹅睡觉靠一起,长颈鹿睡觉静悄悄。
(二)熟悉歌曲,学习感受。
1、完整讲述,记忆歌词。(标记记忆法)教师:我们一起来把他们睡觉的样子说一说。
2、教师范唱,感知歌曲。
教师:小动物睡觉的样子太可爱的,老师都忍不住想唱一唱呢。
3、幼儿学唱,感受歌曲。
教师:请大家轻轻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藏图法唱2—3遍)4、变换形式,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来合作演唱,分成四组,每一组扮演一种小动物,用接唱的方式表演歌曲。轮到的***唱。
(三)动作表现,体验乐趣。
1、启发引导,动作表现。
教师:这么有趣的歌曲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动物睡觉的样子呢?
2、动作表演,体验歌曲的乐趣。(集体,小组,个别)教师:谁愿意来给大家边唱边表演歌曲的?
3、给歌曲取名字。
教师:今天我们唱了一首关于小动物睡觉的歌曲,你们觉得可以给歌曲取个什么名字呢?
(四)拓展经验,丰富歌词。
教师:还有许多小动物睡觉的样子我们还没有说到呢,以后大家可以继续编一编,唱一唱。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继续了解其他动物的睡觉形式,并将其编入歌曲。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本文扩展阅读:睡觉,一般是指人类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星期六上午,我们沿海片的各所姐妹幼儿园的老师们相约*湖,相约当湖中心幼儿园,目的是对音乐教学展开一次研讨活动。走进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看着精心布置的舞台和一排排齐刷刷的椅子,就让你感觉到本次活动的隆重气氛。
活动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展示,分别由百花艺术幼儿园的潘悦老师和来自桐乡幼儿园的陈宴老师的两个活动。第二板块是聆听陈宴老师《建构式音乐背景下的有效策略》的讲座。在约8点30分时,整个活动由漂亮、端庄的主持人老师拉开了帷幕。
首先由百花艺术幼儿园的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中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库企企》,听着动听、轻快的音乐我们一起随着潘老师骑马过山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话般的王国。
紧接着是由陈老师带给我们的大班歌唱活动《小燕子》,随着那优美、抒情的旋律让我们陶醉于其中。陈老师把整个活动分为猜谜导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三个环节。谜语的导入引出了本次活动“主人公”小燕子,熟悉旋律这个环节中,“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学习了飞的本领,让“小燕子”们感受了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在学唱歌曲这个环节陈老师又像一个指挥家似的带着孩子们尝试了合声唱法,采用多种形式唱出了A段抒情、柔和的优美意境和B段热情、轻快的活泼旋律。活动中,陈老师时而放,时而收,灵活自然。真所谓灵动的老师,精彩的课堂,使我们大饱眼福,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太多的赞叹,也留下了一次次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不仅是送给那群聪慧可爱的孩子们,更是送给这位让我们钦佩、大方的陈老师吧!
最后,我们聆听着陈老师那互动式的讲座,使活动推迟到了11点50分,虽然早已到了午餐的时间,但从老师们脸上洋溢着的那股学习劲,也足以表明这样的讲座更是新颖,更是精彩。
通过本次音乐研讨活动,使我这个在音乐方面比较薄弱的人也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谢我们的陈宴老师,感谢我们当湖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精彩的学习的*台。感谢,感谢你们!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的搏动给音乐注入了活力。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以节奏变化为切入点,横向口子开得小、纵向挖得深。以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儿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为创作素材,引导有机创作,降低难度。对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进行了大胆创新、改编题为《星星变奏曲》,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已经会唱了,对他们来讲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要想让同学不觉得老生常谈、枯燥无味,必须要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展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课教学从节奏入手,通过让学生为星星的歌起好听的名字学唱《星星摇篮曲》、《顽皮的小星星》,知道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不同的小星星。课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了,没有一处死角,而作为老师的我,却一改往日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狼狈相,完全闲了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尽情表演,一起放声歌唱,实在是既轻松又愉快。
课后我想,在为歌曲起名字这一环节中,学生为歌曲起了好多好听的名字,由于课件的原因没能显示很遗憾,应准备好卡片把学生起的名字也显示出来更能激发学习、想象的热情。
我认为,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从音乐中找到快乐。
星期六上午,我们沿海片的各所姐妹幼儿园的老师们相约*湖,相约当湖中心幼儿园,目的是对音乐教学展开一次研讨活动。走进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看着精心布置的舞台和一排排齐刷刷的椅子,就让你感觉到本次活动的隆重气氛。
活动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展示,分别由百花艺术幼儿园的潘悦老师和来自桐乡幼儿园的陈宴老师的两个活动。第二板块是聆听陈宴老师《建构式音乐背景下的有效策略》的讲座。在约8点30分时,整个活动由漂亮、端庄的主持人老师拉开了帷幕。
首先由百花艺术幼儿园的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中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库企企》,听着动听、轻快的音乐我们一起随着潘老师骑马过山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话般的王国。
紧接着是由陈老师带给我们的大班歌唱活动《小燕子》,随着那优美、抒情的旋律让我们陶醉于其中。陈老师把整个活动分为猜谜导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三个环节。谜语的导入引出了本次活动“主人公”小燕子,熟悉旋律这个环节中,“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学习了飞的本领,让“小燕子”们感受了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在学唱歌曲这个环节陈老师又像一个指挥家似的带着孩子们尝试了合声唱法,采用多种形式唱出了A段抒情、柔和的优美意境和B段热情、轻快的活泼旋律。活动中,陈老师时而放,时而收,灵活自然。真所谓灵动的老师,精彩的课堂,使我们大饱眼福,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太多的赞叹,也留下了一次次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不仅是送给那群聪慧可爱的孩子们,更是送给这位让我们钦佩、大方的陈老师吧!
最后,我们聆听着陈老师那互动式的讲座,使活动推迟到了11点50分,虽然早已到了午餐的时间,但从老师们脸上洋溢着的那股学习劲,也足以表明这样的讲座更是新颖,更是精彩。
通过本次音乐研讨活动,使我这个在音乐方面比较薄弱的人也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谢我们的陈宴老师,感谢我们当湖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精彩的学习*台。感谢,感谢你们!
[关键词] 音乐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学
中图分类号: J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虽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纵观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依然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集中反映了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的价值和目标、儿童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等缺乏深刻领会,而教师在这些方面持有的相关理念和知识又构成了他们专业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对这些误区进行批判、分析和反思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重表演轻表现
受学前儿童发展复杂性的影响,对学前儿童发展水平和状况进行有效评价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许多幼儿园日常教学过多的关注对儿童进行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这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幼儿能否顺利地进行音乐表演,而不是幼儿能否自主、自由、自觉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表演注重的是对有限的音乐表达技能的熟练操作,而表现则注重儿童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幼儿教师所持有的这种理解误区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乃至其他类教学的功利性追求,集中表现为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错误地把让儿童习得完成某种音乐表演而需具备的技能或技巧作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以此制定相关评价标准来评价和指导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最终导致了与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背离。
(二)重学科轻整合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曾经一度是学科教学的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进行主题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但是,在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特别是音乐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重学科教学轻视课程整合和教学方法整合的现象,音乐教学被认为是直接传授相关的音乐表达技能技巧和知识的活动,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被依照严格的学科界限分隔开来。音乐课程内容和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组织往往是按照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进行的,并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科教学,有将儿童学习成人化的趋势。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教学手段单一,注重的是儿童对体现成人逻辑思维特点的音乐素材的机械化掌握,难以激发儿童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重训练轻体验
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误把对儿童某方面技能的训练当作对儿童相应能力的培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不仅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儿童形成关于学习的积极体验的相关要求相左,也不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许多幼儿园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过多地注重对儿童音乐技能技
巧的训练以及对相关音乐教学材料的掌握。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缺乏有关儿童学习和认知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儿童音乐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这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一些幼儿园经常将音乐教学活动简化为仅仅是教儿童唱几首歌或跳几个舞就算完成任务。
二、解决对策
概括起来,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受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对音乐教学目标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入理解而造成的。因此,要真正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果,打破人们开展音乐教学时单一、僵化的模式,我们有必要对音乐教学的真正目标进行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实践调整。
(一)注重儿童音乐学习的体验性,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我国颁布的《纲要》在每一类教学目标上都包含了诸如“喜爱”“喜欢”“感受”“表现”“情感体验”等词,这已清晰无误的表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目标不是相关音乐表现技能和技巧的习得,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体验的形成。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也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和领悟。”[1]由此可见,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点不是如何训练儿童形成音乐表演的技能,而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强儿童对音乐作品全方位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需要,就不仅成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也成为创设正确的音乐教育途径的一个切入点。由此出发,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来寓教于乐地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在我国颁布的《纲要》中早已被明确指出。游戏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消遣性和娱乐性,以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会使儿童产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体验,对儿童的心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帮助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如教师对初入园的幼儿采用玩音乐游戏的方法来消除幼儿离家的焦虑,吸引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喜欢音乐活动;通过组织诸如“找小猫”“打电话”等音乐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引导幼儿学做或是创编一些音乐动作,借助游戏的形式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由的表达和表现,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幼儿音乐表现能力的形成,正确处理“技能训练”和“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纲要》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但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比较注重对儿童音乐表现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并进一步在形式上转化为对音乐表演的重视。实际上,幼儿的表演和表现有着明显的不同。表演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机械模仿和技能训练,而表现则是高层次、高水平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幼儿的个人感彩和情感体悟,且符合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由此看来,“自由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似乎是一对无法化解的矛盾,但仔细分析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及《纲要》中的相关要求,习得基本的音乐表达技能和技巧应该是儿童能够自由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儿童自由表达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形成则是最终目标,二者不可偏废其一,本末倒置,关键是教师在音乐表现技能和技巧的传授方面要把握一个度。要正确处理好“自由表现”和“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明确哪些属于基本的技能技巧。基本的音乐技能技巧首先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为儿童所掌握,如儿童在进行某种音乐表现时所需要的基本的舞步、手势以及操作乐器时基本的姿势等。这些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包含着儿童进行特定的音乐表现活动时所应遵守的规则,以保证儿童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持活动的有序和自然。[2]其次,在教授儿童基本的技能技巧时,教师要注意让儿童领会和体验这些技能的实际用途,让儿童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和演练,并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儿童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注意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儿童去发现日常生活中隐含的音乐元素,尝试将自身习得的基本的音乐表现技能运用到不同的音乐材料中去,如教师在教授了有关打击乐的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尝试让儿童敲击不同的物体,增加儿童对声音和音调的感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三)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合理贯彻学科整合与主题式教学的思想
由于儿童的学习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特点,目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般都强调采取主题式教学的形式,即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所侧重的整合各门学科,对儿童进行综合教育。但由于主题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对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以及相关的教学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为例,一些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不恰当地将错误的主题式教学理念运用到了音乐学习活动中,出现了音乐活动的“非音乐化”问题,如一些教师会问:“通过听这段音乐你们能讲一个故事吗?”“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 描述的是小白兔还是大象? ”甚至教师还常让孩子用画图的方式来“说明”正在听的音乐。[3]这种教学策略分散了儿童对音乐学习本身的注意力,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强调学科整合的表现。主题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科间的整合和多种教育内容的渗透,它往往能够全面考虑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4]但是主题式教学活动有着主要的教学目标,注重的是各部分学科内容的有效搭配,以便共同服务于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以主题式教学来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希望通过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来拓宽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途径,但根本目标仍然是促使儿童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和表达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各学科“拼盘”,否则会非常容易弱化和分散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主题式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明确活动的各项具体目标是否层层递进,共同服务于音乐教学的总目标,以此来组织相关的学科内容,做好学科间的自然融合。
参考文献:
[1](美)贝尔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7
[2]李晓红。浅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策略的运用。当代学前教育,2007,(2)
整合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它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将音乐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活动之间的交叉、联系和联合;在理念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的性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取音乐主题活动主线
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发挥着必须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主角,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资料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如我发现*日里孩子们对操场上的哈哈镜十分感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歌曲《哈哈镜》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选取它作为音乐主题开展的音乐主线。
二、有机整合各领域的资料为音乐主线服务
整合的理念,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们教育资料要全面,即同一个资料的学习能够实现多种价值,既要关注认识的价值,又要关注情感的需要,避免过于单调的知识传授,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整合的教育资料要适宜,即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思考整合的必要性,有机整合各领域的资料,看它们是否贴合幼儿的现有需要;是否对音乐主线有辅助教育好处;是否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潜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哈哈镜》歌曲教学后,根据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兴趣,汲取各领域相适合的资料,我们整合了语言活动“狮子照哈哈镜”、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和亲子活动“搞笑的哈哈镜”等领域的资料,进一步创编并生成了“哈哈镜”的主题活动。
三、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
要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教师就就应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认识和表现。
(一)让音乐材料“说话”
音乐活动能够利用其特有的艺术性,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透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与各种音乐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如亲子记录“搞笑的哈哈镜”,发动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并用图画、标记、文字等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引导幼儿把自己照哈哈镜的模样用好听的词汇编成说词,帮忙自己记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能够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习。又如,围绕音乐主题开展,我在探索区投放了*面镜、放大镜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放大镜镜像产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交流着:“放大镜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镜子会反光,放大镜也会反光的”“鼓鼓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小了,扁扁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大了”……在**的科学探索中,幼儿不仅仅认识了放大镜镜像变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资料。
(二)让幼儿用音乐“说话”
要培养幼儿的乐感,就务必让幼儿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说话”,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活动不限定于一次完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性活动中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新的材料中,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新材料的理解,运用动作、创编和合唱等多种方式尽情地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1、为歌曲配动作
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即双声部说唱的地方有问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辨歌曲中的问奏,创编照哈哈镜的滑稽动作。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2、为歌曲编歌词
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将创编歌词的学习融人到变化橡皮筋的“魔术”当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创编兴趣。如:圆滚滚、胖墩墩,长又细、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宽宽的、扁扁的,瘦瘦的、长长的;长又细、圆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长又长、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创编完歌词后,以游戏“照镜子”的形式说唱歌曲。
3、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主题教学**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音乐 教学
下文主要讲述了幼儿园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学以及小学音乐教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
(一)幼儿园教学的老师方面
(1)幼儿园老师教学生唱歌时一般是自己唱为主,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的腔调不出现错误,学生跟着自己学习唱歌就可以了,但是往往老师能够唱出来的歌学生跟不上或者唱不出来。学唱和教唱都是需要技巧和手段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学生注意自己的坐姿,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和神经也不要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要注意放松,但是也一定要注意控制,饱满的精神、丰富的表情和正确的坐姿都是可以给人良好的印象和轻松愉快的感觉。
(2)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时,喜欢将手背在自己身体的后面,面无表情,好像是在做机械运动,这样子容易让学生劳累,而且也会对音乐产生倦怠的情绪,教师应该先摆正自己的姿态,两手要在裤缝间自然下垂的状态,不要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力,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有感觉的,要与音乐的情感产生共鸣,要包含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音乐的价值。
(二)幼儿园教学的学生方面
幼儿园的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自己感知音乐情感带来的喜悦很难,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幼儿在心理上还是依赖老师多一点的,很注意老师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在老师教授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够模仿老师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受用的,幼儿很希望老师关注自己,喜欢老师的赞美和接近。
(三)幼儿园教学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将教师自身摆在学生年龄的位置上,将自己的心智儿童化,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和学生保持亲近,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非常特殊的,老师要有活泼的语言、幼稚与睿智并重的眼神以及较为夸张的肢体动作等,这样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教师充满依赖感和亲切感,就会在学习中,很自然地和老师交流和沟通,这样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就会特别的容易和轻松,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很明显,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也就对学习有了很浓厚的欲望。
二、小学音乐教学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的老师一般都认为小学生能够学会几首简单的励志歌曲就足够,但其实,小学音乐教学对塑造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已经不能仅仅只是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知识和兴趣,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学生的智力培养等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方面
小学生的心智已经渐进半成熟,有的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思想和意识还有行为习惯上都已经渐渐地走向独立,小学音乐要符合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和优势,音乐歌曲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小学时代,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一生来讲,非常重要,而且最主要的是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和思想道德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歌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三)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应该局限在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状态,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音乐的乐律和乐章还有乐谱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而且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学生看音乐五线谱就像在看鬼画符,这很正常,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感能够通过小学音乐反映出来,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理念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保障音乐课堂的生动、有趣和形象,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要重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默契和互动,要注重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欣赏。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区别
(一)在学生角度看幼儿园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区别
首先,幼儿园的幼儿与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因素,智力发展和性格形成都存在差异,幼儿园的音乐教学重在愉悦幼儿,音乐对于幼儿来讲,是生活状态中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小学音乐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注重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养成良好的性格,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要比幼儿园的幼儿要大。
(二)在老师角度看幼儿园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区别
幼儿园的老师在教授音乐时不注重五线谱只重视声调,只要老师的发音标准,幼儿的音乐教学就是成功的,但是小学音乐老师还注重学生对音色、五线谱及乐谱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比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大。
(三)从教学手段和方法角度看幼儿园与小学音乐教学
幼儿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愉悦幼儿的心情,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在音乐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音乐教学的全面性及广泛性。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兴趣的培养及性格的形成,同时还注重音乐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使音乐教学得以升华。小学音乐教学还重视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之幼儿园要复杂、多样化、创新化。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小学音乐教学与幼儿园的差别,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这些差异,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音乐教学教育,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文/梁 霞。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清水亭学校。搞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实践。新课程小学。2012年4月18日。
[2]冯莉莉。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教学反思。2011.11.01
[3]迁安。迁安市夏官营镇中心学校。河北。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艺术教学。周刊。2012年第5期(总第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