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哪里想去吗?走,打好背包,让我们出发吧!
(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里是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神奇的民族文化。
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浓郁的民族风情更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这里是老师刚接到的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批、泼水节呢?想参加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并且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巡视(姿势好)
好,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
(指导读 高兴一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来进一步体验一下欢乐泼水节,请读,标出共几句话,量出指数。
第① ②句
泼水节就要开始了,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请自由朗读§2前两句话。
你准备了什么?(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 提、端、滴、撒,随机闻一闻,看一看)
让我们提好捅、端好盆赶紧去大街上,我们会看到些什么?出示:这一天……
请一个方阵来读
其他方阵看能听懂了什么?
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这一天……第③④句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我们都看见了:开始……齐读
你们书上有泼水节的场面呢!同位的两个小朋友说说图上内容吧!同位汇报。
这是一个泼水节的广场,来,我们泼水吧!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动起来,跑起来。
能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怎么泼水的?有什么感受吗?
自读 那么高兴,我们来很高兴地读读才行吗?
好,很高兴的,自己练练看,表情,多高兴呀!
我们请3个方阵各派一名队员参加,看你们泼得那么开心!你脸上笑开了花吗?
范读 老师也想泼,能把这句话让给我吗?我读得怎么样?
好该你们了,老师为你们喝彩。
疑问 多美呀,读到最后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第⑤句
因为清…… 吉祥如意 指名读,你笑开了花吗?
听老师读这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
愿意学哪一种?好,预备起 怎么
好,把整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同桌你听我读。如果他读得好,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
一起来,美美地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泼水节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族行了呢?请你自读§3,用笔勾画出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来,谁来说,女同学,拍打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快来参加吧!(女生齐读)
男同学,别光看,也一起参加吧!(男生齐读)
②跳《金孔雀轻轻跳》
让我们都唱起来,跳起来吧!
③感悟
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少用书上的那句来表达呢?
比赛,看谁最能把依依不舍读出来?指名读,读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
④回归全文
把你们的欢乐传递给每个人吧!
三、拓展作业
今天你们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欢乐泼水节,如何将欢乐进行到底?我们四人小组讨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希望同学们课下也到其他民族过过欢乐的节日。
教学反思:
此课教学,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齐读太多,指名读太少,朗读水平有待指导。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3、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
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 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值得学习、借鉴!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板书课题:泼水节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二、导人新课
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 (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泼水节盛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亲切,非常幸福。令人难忘是使人忘不了。)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四、总结提问: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五、作业练习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一、教材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
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4.师指导读课题。你觉得这个课题应该怎样来读?重音应落在哪里?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谈傣族的泼水节,引入到1961年周总理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再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达到“课伊始,意亦明”的效果。通过指导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懂得读短语时,哪个词该读重音,才能表达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
(2)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指名认读生字,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齐读生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课件出示课后的“我会填”,认读多音字,并根据读音组词。
好:hǎo(好事)hào(爱好)空:kōng(天空)kòng(空位)
乐:lè(快乐)yuè(音乐)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熟读牢记生字,为后面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初知“难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①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读书活动中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此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的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了教学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换成了“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既降低了难度,又对学生进行了思考方法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课题中的“难忘”。
(四)细读课文,感悟“难忘”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就到了。)
(2)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画出来。(火红火红)像这样结构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3)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引读第2自然段。
师:今年,傣族人民特别──
生:高兴。
师:因为──
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深入分析。
①“今年”是指哪一年?(1961年)
②“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格外)
③用“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的内容。
④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周总理深入群众,关怀傣族人民。)
(3)指导学生用激动、开心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了,那么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呢?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用横线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参加此次泼水节的人很多。)
b.讨论:“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不能。因为“赶来”有急切的意思,表现出傣族人民急切地想亲眼看看周总理,傣族人民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起了大早,急匆匆赶来。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b.把什么比喻什么?(把花瓣比作地毯。)
c.在现实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鲜红的地毯?(庆祝会、婚礼)
d.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以及独特的迎客方式和喜庆的氛围。)
e.指导朗读这句话。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一条条”和“一串串”可以换成“一条”和“一串”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条条、一串串表示很多条,很多串的意思。
b.这句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江面上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在空中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④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a.当周总理出现时,傣族人民有什么表现?(欢呼)
b.假如你是傣族人民,周总理来了,你会怎么做?会怎么喊?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把场面表现出来,指导学生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
c.师引读:人们欢呼着──
生:周总理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图中谁是周总理?(指名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对照课文插图看看,你们猜对没有?
(3)指名交流。
①师相机引读:
师:周总理身穿──
生: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
师:头上包着一条──
生: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
③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因为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傣族人民打成一片,入乡随俗。
(4)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他是怎么做的?自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用双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①指名交流。(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②从这些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跳跃、愉快的心情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人物及作者思想情感,为理解感悟“难忘”打下基础。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圈出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2)指名交流。(端着、拿着、蘸、泼洒)
(3)引导想象并引读:
师:周总理一手端着──
生:盛满清水的银碗。
师:一手拿着──
生: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此时他走到一位老爷爷身边,他会说?他又走到一位阿姨的身边,她又会说?他又走到一位小朋友的身边,他又会说?(指名交流)
(4)师过渡并出示句子,进行句子训练。
①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②此时谁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随机点拨:同时做的两件事可以用“一边……一边……”造句。
③假如你就在泼水节的现场,你还会祝福周总理什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空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此环节教学,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6.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2)指名交流。(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3)小组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亲自来到傣族人民的身边,一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他把幸福、欢乐以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幸福的心情朗读课文第6、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既能品味语言、训练语感,又能增强感受、积淀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
2.请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细看生字,指导书写。
“龙”字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点;“恩”,上下结构,上面是“因”,提醒学生不能写成“田”;“敬”,左右结构,右边是“攵”,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夂”;“鲜”,左边“鱼”的最后一笔要写成提,不要写成横;“凤凰“,都是半包围结构,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4.在课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5.展示反馈,组织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先要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然后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六)总结拓展,升华“难忘”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周总理是一个平易近人、入乡随俗,永远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好总理,此时,你学完了课文,能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课件出示:这真是个_____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
2.师:周总理虽已离去,但他关心各族人民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我们。周总理曾说过,让我们大声齐读,课件出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是呀!我国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爱的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有很多。课前,你搜集了我国哪些民族的隆重节日?谁来给来大家说说。课件出示:彝族有火把节,哈尼族有苦扎扎节和十月年,白族有大理三月街,苗族有花山节,回族有开斋节。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各民族的节日,去感受各民族的热情好客。
3.师: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周总理关心各民族的事迹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令大家难忘!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来表达我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怀念吧!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感悟,体现个性化的不同理解。结合周总理的名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思想、情感的熏陶。
一、教材简说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2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凤、凰”,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6.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二)朗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朗读本文要始终热情洋溢、幸福快乐,语调可稍高。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1)自读自悟。
(2)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3)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4)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要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敬爱的难忘的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发现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读文体会
1.自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一、二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第一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适当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
3.教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的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三)读中感悟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五、资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
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知。
学习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学习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与方法:
1. 运用生字卡片,通过稠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赛读等多种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图文对照,结合有关资料,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境。
2. 教师范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赛读。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手段:
1.范读、引导点拨法。
2.联系生活经验或借助挂图理解法、朗读与想象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龙、恩、寿、柏、泼、特、敬、度、凤、凰。”
学习课型:识字
学习重点: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习难点: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多音字组词。
作业设计:
写句子
一手----一手------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学习课型:讲读课文
学习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学习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作业设计:
1. 读一读,再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周总理
鲜红的( ) 敬爱的( )
2.照样子,写句子。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4)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第一课时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识字、写字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课后记: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